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时间:2024-05-16 12:56: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

  其实,这本书三年前就买回来了,但一直没打开看。当时买的原因是,总是觉得自身的时间不够用,感觉自身浪费了很多时间。年龄一年年在增长,生活却一点起色没有。我发现自身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凡别人推荐不错的书,我都想买回来,但买回来后,有的并没有打开看,就像这本,买回来后,一直放到那,总感觉没时间去看。难道以为买回来就是自身的了吗?不打开看和没买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在欺骗自身,敷衍自身,以后这个毛病得改。

  今天终于看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也难怪那多人推荐,确实很不错。遇到一本好书,感觉像是遇到一位良师。

  书中强调,由内而外造就自身,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很浮躁,很多人做事都追求捷径,重视技巧。书中说道,只重技巧就仿佛考前临时抱佛脚,纵使有时顺利过关,甚至成绩还不错,但没有日积月累的付出,绝对无法学得精通。

  书中还举例说,试想如果耕种也临时抱佛脚会有多荒谬。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说到这,我想起自身学营养师的经历,刚开始学营养师时,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营养大卡,他们的粉丝都上百万,我特别羡慕,每天想着如何让自身的粉丝多起来,却从来不行动,现实很残酷,几年过去了,我的微博粉丝却没有变化。

  直到今年年初,我下决心,要好好练习写作,要坚持每一天或两天写一篇文章,付出还是有收获的,虽然我的文章写的不怎么样,但我相信,只要我多写多练,才会写得越来越好,如果一直坐等写的很好的.时候再开始写,估计永远也没有这一天。

  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真的特别好,在没看这本之前,我觉得自身真的很消极,总是喜欢说,”要是…,就好了。”其实,说这样的话一点作用没有,我应该积极主动,变被动为主动,今后,不准自身再说消极的话,而是说,”我能”、”我要”等等。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对我影响特别大的是,做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特别重要,之前感觉自身在和家人、孩子相处时,在耐心倾听上做的很不好,总是按照自身的想法去要求他们。

  很不错的一本书,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我大概看了看这本书,其中有一小部分对我感触很深,那是习惯一——积极主动。

  刚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开始不知所措,开始迷茫自己的未来,常常想偌大的一个郑州,唯独没有我的一个位置。我开始抱怨、满腹牢骚,觉得不如自己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唯独自己找不到,我抱怨自己没有好家庭,没能给自己安排好的`工作,我愤愤不平,有些人什么不需要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得到很多东西,而我们这些人还没有稍微怠慢便迷途找不到路了,我觉得这所有的一切好像冥冥之中已有注定,该是什么命就是什么命,你该是有车有房的人,不用你住大街、挤公交,你该是有好单位好工作的人,即使你现在不学习,什么都不干,毕业后还是能找上好工作,机会是给那些有关系的人的。

  我开始想走一下捷径。后来我慢慢认识到,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成长的过程是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经历的,看到这本书后,我开始认识到,之所以自己会有这么邪恶的思想,是因为自己态度的问题,对事物常常是消极、悲观,遇到事情态度不端正,不积极。凡事都往坏的地方想,不积极主动,以后我要克服这缺点,使自己的为人处事、个人行为都积极起来。无论眼界多高,都必须认真地采取积极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度过每一天,只有付出,才能索取。把态度放端正,积极主动的做事,相信自己的人生会有所改变!!这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点感受,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加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3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通俗易懂的实例,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作者通过学习、研究、实践、传授,并加以提炼和健全,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一套理论体系。

  “七个习惯”的具体内容:

  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要树立目标,主动出击,牢牢掌握主动权,勇于去创造有利的环境、创造自身的人生。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努力的方向,按照确定的`目标道理都懂,然而有什么用呢?

  但书中讲到一个护士,她看护过一个可能世界上最挑剔的最难伺候的病人。这个病人从来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处处找茬作对,使护士过得很痛苦,然后会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发泄在家人身上。

  这个场景跟我们平时的工作特别相似,我们可能每天也在为很多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客户服务,即使我们内心已经在奔腾了,但我们还必须微笑地认可客户,服务客户,使客户满意。我们也经常因为工作而觉得自身人格分裂,活得特别憋屈。

  可是如果我们尝试跳出自我,以客观的角度把自身当作一个不相干的人来观察呢?我们真的有能力选择自身的回应吗?

  当我自身探索到内心深处的时候,发现自身是可以选择的。无论是护士的痛苦还是我们客服工作带来的憋屈,都是因为职业特性导致的,职业的要求和职责使然,那职业本就是我们自身所选择的,因此这份职业的一切都是我们自身的选择。既然我们凭着自身的自由意志选择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那这份工作带来的一切我们也必须承担。

  当了解的自身的职业定位后,再来探讨这些病人和客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客观地看待,就不会觉得给自身带来痛苦和憋屈了。因此,积极主动其实就是承认现实,我们有权选择对现实环境做出积极回应。

  我们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依赖别人而工作或者生活,其实我们都可以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用活在父母、同事和社会的驱使之下,用我们自身的独立意志,不依赖别人,为自身的行为和幸福负责,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这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同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更好。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这样不同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赖到独立。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同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习惯一:积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积极的态度。

  明知道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等等。

  其实,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己,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爱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积极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不过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可以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己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自我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非常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己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面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己都放弃了,怎么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这里的互赖,不是依赖,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苏明成在面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后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曾经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可以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面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这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马上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直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作者:简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5

  前几日阅读了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作者是史蒂芬·柯维。本书看似平淡无奇,但读完之后,我由衷钦佩作者的远见卓识。借着读书笔记,首先整理下本书的知识框架。

  本书框架:

  一个普遍规律,个人成长的规律:依靠—独立—互赖。这个普遍规律引出了本书的两个重要章节,个人成功领域的成功,从依靠走向独立,与之对应的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走向互赖,对应着中间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的定义:

  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

  高效能人士的定义:书中并没有明确定义何为高效能人士,我们普遍理解的是大家认为的在事业、家庭、生活中取得普遍成功的人士。

  书中提到“要提升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务必从改变自我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这是非常深刻而又见地的理解。

  解决问题不但仅要在术的层面想办法,还要回到道的层面,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去思考,以及从了解周围环境入手,综合一句话就是提升自身素质。

  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和“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养成不错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积极主动,就是对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恳主动,勇挑重担,高效能人士为自我行为以及一生所做的选取负责,他们效力于实目前潜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透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我的影响范围。

  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则,也是作为管理者要时刻提醒自身的原则。在有限的精力下要时刻明白要事第一,这也是二八定律的一个现实应用。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到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我们的重点放到第一位,以免被偏见、情绪或冲动所左右,从这个好处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总结一下,所谓道理都是相通的,中西方都是一致的,这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是从价值观和工作观入手,讲述自我驱动,自我管理,自我领导,相当于儒家讲的修身;七个习惯中的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是从理念、沟通、合作等层面讲述处世之道,相当于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相当于道家的应物变化思想,强调我们要随着环境的转变不断适应,唯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6

  去年的4月份,第一次接触此书,初读大概用了一个月,第一次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翻阅。还把此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后书被好友借走,返还后我就搁置枕头下面,早起或者临睡前随时都可以翻看。

  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非常全面又基于原则的方法论,可以解决个人和职场上的各种问题,被称作为是个人成长和管理的经典。

  柯维体系的中心原则是:首先塑造性格,先战胜自己才能赢得工作上的胜利。本书的'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都是围绕个人发展来阐述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一些话在我的心中产生共鸣,并让我产生反省和思考。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让我的内心获得平静感和幸福感。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在遇到事情一团糟乱的时候,你可以逃避,也可以主动应对。积极主动的人,会为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让事情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变化。

  结合自身的情况,我觉得最需要做的就是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在读本书的时候有些话就像针一样刺醒了,让我对于生活中某些疑惑的地方找到答案,知道该如何去做,就像漆黑的大海里的一盏灯塔。照亮着我的生活。

  在本书的指引下,我决心把理论付诸实践,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到影响圈,从各种小事做起,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我们要学着做自己生活的指导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7

  作者开篇带领读者运用想象完成一个概念的诠释:盖棺定论。假如我们是已故之人,面对前来参加我们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我们希望听到别人给与我们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回顾我们此生对他人对生活的影响与贡献有哪些?是否有遗憾或者骄傲之处?由此让我们真切的了解到何为“以终为始”。

  读到此处,我被震撼且认认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对自己“盖棺定论”时的心情。特别感谢能受教于此书,让我现在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记并为之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个基础理论——“任何事都是由两次创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动。

  以建筑为例,在开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绘制出设计图纸,然后再开始施工。这就是两次创造的含义。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先开始第一次创造。我们要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来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钱等。但这些核心是对的吗?我们要时常反思,假如以工作为中心,那么这可能会失去我们家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当一个夜以继日全身心创业工作的男人,经过拼搏到达事业巅峰。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儿女可能早已离他而去。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稳定的,顾此失彼,难以恒定。唯一的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值得信赖的核心就是原则。它不是存在于某一方面,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此时你想问,原则是什么?原则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向具有怎样的品德,扮演什么样的.生活角色。原则因人而异,但整体方向都趋于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质、孝顺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个使命宣言,对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则一一作出承诺和宣誓,誓死捍卫,作一名以终为始的人。

  以始为终的习惯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和企业。用撰写个人宣言的方式寻找人生核心目标同样可以复制于家庭和企业。而全员参与宣言的制定是保证宣言被始终捍卫的核心,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8

  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本很值得读的书,书中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这种定义虽是第一次听说,但确实有道理。人类在幼年时候务必完全仰赖他人,经由长辈的引导与养育而成长,但随着光阴的流逝,我们日渐独立。生理、心理、情感与经济潜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直到有一天最后能够完成自立。是的,我们从出生就已开始在学习不一样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终生受用,其中它里面讲的成熟期三个阶段:依靠期、独立期、互赖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从依靠到独立再到被依靠与依靠之间的发展历程。

  书中透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渐进入自我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他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物。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书中主要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其中有两个习惯却在一旁触动我、提醒我,值得我去为他深思,那就是积极主动,要事第一的习惯。积极主动,就是对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恳主动,勇挑重担,高效能人士为自我行为以及一生所做的选取负责,他们效力于实现有潜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透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我的影响范围。作者告诉我们,工作中要采取行动,化消极为积极,不要说我办不到。作者要我们认识自我,有时问题的反面是契机,学会成功地与人合作的习惯。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则,这个习惯是一个让人受益匪浅的习惯,它能够说是前两个习惯的具体实践,书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我们的重点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见、情绪或冲动所左右,从这个好处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应对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务必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经验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们要围绕目标,自我投资,把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都持续健康、

  积极地状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坚持把新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学习,坚持实践,不断地坚持,不断提高,进而构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终到达由内而外的造就自我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进步,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要事时刻放在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一样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9

  花了3个小时不到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所以会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触点有2个:我最近的效能不是特别好。上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持续熬夜到2点,身体的疲倦导致整个人产出的下滑;

  孟岩老师和张辉老师推荐了这本书。

  很有趣的一点是,作者StephenR.Covey在开篇中提到:

  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有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分享下我的读书心得吧。

  习惯一:积极主动

  问题分为3类: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无法控制的问题。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实际上很多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一直关注「无法控制的问题」,继而滋生负面情绪,而最终连「可控制的问题」都没解决好。

  Ken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我也时常跟别人说起:抱怨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

  我在看这一章时,一直回想起RayDalio的《Principles》。

  富有责任感、忠于理实、自律、推迟满足感。坚守原则的.过程可能会反复。但这是我前进的目标。

  这一章是我收获非常大的一章。很多做时间管理的书籍都会根据重要性和优先级两个维度把事情区分为:

  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我过去更多先关注「重要而紧急」,再是「重要而不紧急」,然后就发现我一直陷入源源不断「重要而紧急」事情中。

  今天看到书中的一段话,算是找我我效能低的原因: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式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让我受益颇深。对人不可以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习惯四:双赢法则

  这点是我一直坚守且认可的。

  习惯五:知彼知己

  坦白来说,这一章看得我头皮发麻。如果没读,我大概无法想象我的沟通能力有这么大问题。

  书中提及4种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揣测别人的行为和冬季。

  仔细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确实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在表达中也要注意顺序:品德、感情、理性,即社交货币(书中的词是「情感账户」),移情能力,逻辑能力。

  习惯六:统合综效

  第一次看这章节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大的触动。写文章的时候,翻了一次,突然想起《Principles》里面提到的「真诚」与「透明」。

  这也是实现「统合综效」的必要条件。

  习惯七:不断更新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我觉得这里的翻译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换了四个词:体能、认知、智商、情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关注「认知升级」,却忽略「体能升级」。在17年和18年总结,我都提到关注「身体」。而最近由于熬夜工作带来的状态下滑,继而进入恶性循环,再次警醒我——重视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偏科」是不行的。书中另外一个观点也挺迎合我近几年的观点:人生是螺旋式上升的。听起来很熟悉是吗?《Principles》提到的:痛苦+反思=进步,也是在讲同样的道理。

  总结:前晚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到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我当时的回复是希望做一个效率高的人。看完书后,表述是错误的。我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以工作为重点的人,而是我会基于「原则」去过好我的生活和工作,不断刷新自己的界限。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

  博学不穷,笃行不倦!

  萧抡谓有文章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劝学中亦云:“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感谢融誉生读书活动让我们重拾书本,能够再次从古往今来伟人的文字中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境界。

  读完《高效能人士的期个习惯》这本书,我不禁感叹,它不愧为融誉生必读书单的第一本。这是一本可以多次阅读,反复琢磨,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书。它所提到的七个习惯具有很高的普适性,我相信,其中肯定都有能令我们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部分,甚至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这本书并不是讲所谓“假大空”的道理,而是通过许多生动的小故事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并不仅仅提供工作事业上的指导,而是在为人处世以及生活的各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帮助。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听说可以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的混合体,第一次听说成熟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而占本书主体的七个习惯,也并非相互割裂的七个主体,是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的。

  在提高个人修养方面,我们需要养成“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习惯。方志敏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积极主动的人关注自己的影响圈;以终为始的人学会高效的自我领导;要事第一的人掌握有重点的管理方式。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流水式的记账工作,犹如一滩毫无波澜的水,我们的工作有宁静的水湾,汹涌的暗流和美丽的浪花朵朵。每一项工作,我们在心中都要有一个合理的主次排序,重要的工作往前放,具体在我工作上就比如新系统的上线,资金的调拨规划,而每一项工作,无论大小,都不是能够无脑完成的,完成前总要思考这样的目的和动机,从而从根源上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社会合作沟通上,我们要遵循“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的原则。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双赢在曾经的商场人眼中难以理解,但法国有这样一句谚语:聪明人与伙伴同行,步调总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区域其实处于城市公司与集团中间,是从上至下沟通的桥梁,反馈的渠道。我们要做到有同理心,理解城市公司遇到的各方困难并给予区域的帮助,理解集团需要达到的.高标准并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最后达到双赢、三赢的局面。如果在沟通过程中遇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也并不是说哪一方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各方因为所处角度不一,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也要努力做到设身处地想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法。

  最后,“不断更新”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所谓“满眼生机转化均,天工巧人日争新”,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内在不变的是对事业的热情,而外在不断地变通与创新则是唯一不变的追求。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说:“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到了现在,不断更新自我的法则依然适用。在融创,今年是各个新系统上线的一年,光拿我接触到的财务方面来说,经营分析系统、收入合同系统以及物料盘点系统都是刚刚上线使用或已处于测试阶段,银企直连系统会在近期上线,SAP系统也是今年才上线使用,处于运营维护期,到现在依然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融创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变”的文化十分深入人心,如果我们不懂变通,一直沿用旧系统,那么迟早也会被社会、被市场所淘汰。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老友,陪你经历人生的低谷与高峰,伴你走过生活的风霜和雨雪。荀子曰:“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读书最终的目的还是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学而不行,只会按图索骥,纸上谈兵;学而行之,方能时刻自省其身,而通人情练达。作者:胡雨露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

  近日,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这本书通俗易懂,读来颇为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维博士通过运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最终告诫我们,如果能遵循这七个原则,并把他们化为行动,那么实现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会遥远。

  这是一本关于每个人的人生成长的书,书中认为人生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依赖阶段;

  2、独立阶段;

  3、互赖阶段,也就是从0到一1,1一N的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处在依赖阶段的人,最常用的一个字就是“你”,如“这事都是因为你,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常常需要别人来对他的问题负责,需要别人对自己情绪负责,最终需要别人对他的人生负责。如果我们能真正摆脱依赖,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阶段:独立阶段。在独立的人的语言中,经常会听到“我”字,比如“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计划、“我”的观点。然而,从依赖到独立是人生成长中最艰难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蜕变。所以,当我们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艰难的一公里征途中,我们走到了哪里?是0.1还是0.9?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科维认为接下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赖。互赖阶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赢我也赢,即以实现“双赢”为目标,他们不仅能看到双方的差异中各自的价值,也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潜力,最终达到1+1>2。

  _年我就要踏上宁杭文旅市场部的新岗位,对我而言面临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读到这本书,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盏明灯。书中讲到的两大思维模式“遵循原则”和“由内而外”,就像是新征途上的指南针和发动机,可以帮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选择正确的方向。

  文旅工作对我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进入市场销售这一队伍,就越发有难度了,这不禁让我压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适应新岗位,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呢?科维在书中给了我答案,那就是从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做起:积极主动。我们常常会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我们人生的这场演出,导演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失去信心,放弃希望,还是自己当导演,去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呢?我的答案,当然是后者。积极主动,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从依赖到独立最关键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正心、修身做起。那么,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妨经常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我是否保持着一颗“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2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四——双赢思维。Steven已经在文中解释得非常明白,自己/对方+赢/输组合的4种模式中,只有双赢的情况拥有巨大的长期价值。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这是柯维博士在书中对双赢者的描述。

  不把世界看成一个零合游戏场,而是有足够的蛋糕可供分配。双赢,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抢别人的蛋糕。基于此,我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和大家探讨!

  01、优胜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则何解?

  其实,最开始看到“双赢”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科幻作品《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的观点,它基于作者笔下的宇宙文明两条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扩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于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不可见,不主动寻找(增加暴露自己的风险),只要发现,不接触,远距离毁灭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像极了黑暗森林,有多个猎人,都有枪,相互之间有好有坏,为了保全自己,只能是隐藏在黑暗中,只要有光或者声音,就直接开枪。

  和这个观点相似的,在社会心理学中,另一个概念叫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个角度,貌似和Steven的观点相悖了啊?其实不然。

  我仔细想了想,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二元对立地来看待。同样,任何一个概念,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因人而异。

  以上的概念,并未明晰是什么样的语境背景。如果这么界定就很明晰了

  1、除了零合游戏,还有负和游戏、或是正和游戏,语境很重要。

  2、“互惠共赢”的语境,是基于“双方合作”的基础。

  3、与合作相对的是竞争;“在有限的资源里,如何竞争”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

  4、对21世纪的地球人类来说,“资源”相对“无限”。(三体里说的资源有限,讲的是宏观宇宙物质总量,不可同日而语)

  5、在目前“资源相对无限”的情况下,基于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尤其是商业领域,“互惠共赢”是最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经过以上一番发散思考,优胜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则,仅存在于“资源有限”的竞争语境之下。而本章Steven讲述的是“互惠共赢”,是资源相对无限的合作语境。

  02、合作语境下的互惠共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不断抱团变革的历程。从原始社会的群居,到后来的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人类是通过打破一个个小团体、小氏族、小部落的边界而建立了整个文明史,推动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是合作。

  合作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互惠共赢。而互惠共赢又建立在另一个重要的前提下,就是你相信“资源是无限的”,你相信与他人合作,“赢”的东西会更多。

  《人类简史》里,提到一个观点:人类祖先开展合作,建立在“集体想象”的基础上。这个“集体想象”逐渐创造出了神话、图腾、文字符号、政治原型,其中发展出的最重要的三个普世共同体是:宗教、货币、帝国(可无限扩张和自我复制的政治模型)。也就是说,人类祖先正是因为集体相信,才凝聚到了一起。

  虽然我的头脑和意识告诉我,OK,Steven说得确实很有道理,而且我在头脑层面也确实认可在这个语境下的道理和逻辑。我当然知道,合作共赢是多么重要,没有它,就不可能有企业,不可能有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但好歹也算学了两年心理学,我总还是有种隐约模糊的觉察:在头脑意识不到的地方,在潜意识深处,我对“合作共赢”好像是有限制性信念的。换句话说,我的头脑告诉我要这么相信,但潜意识却是半信半疑。这也是为啥我一边读书,一边脑子里自然就联想到黑暗森林法则的原因。

  这个限制性信念是什么呢?它来源于哪里?我应该怎么破除它?

  自由联想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以前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告诉我们:录取名额是有限的,高考就像独木桥,一定要竞争。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同班同学当做是竞争对手,然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遇到疑惑了,自己闷着,总之是不会和同学讨论的。高中的学习就像是一段孤独的朝圣。直到现在,我再去仔细觉察的时候,也还是会发现,偶尔自己和同事、朋友相处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有个要“一较高下”的封闭概念浮出来。

  这是我的限制性信念,我重新反思了下,这么定义会更清晰

  1、高考具有局限性,只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场域而已。不代表整个世界。

  2、作为一个成人,“世界”的定义可以无限大。

  3、竞争时需要展现力量。合作时需要互惠共赢。Steven也谈到了建立共赢的品德、关系、协议、制度的重要性。

  4、判断何时、何地、如何竞争与合作,这需要智慧。也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

  任何的限制性信念,觉察到它,并及时修订更新,其影响不攻自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3

  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感觉颇深,获益良多。此书以较好的逻辑,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将我们所熟知“积极主动的”和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目标,“要事第一”的明智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互惠,“知彼解己”的有效沟通,“统合综效”的团体合作,“不断更新”的进取创造七个习惯,融为一体,又相辅相成。为我们讲述了要成为高效能人士,就必须具有这七个习惯,对我们生活和工作具有良好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积极主动,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也是贯穿于七个习惯的重要因素。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都需要积极主动,工作中,具有了积极主动地心态就有了完成工作的信心,进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自己积极主动地提出工作要求,这样既争取到了机会,又会给自己带来成功收获。一个人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也一定会给人生带来美好的愿望和结果。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先确定目标,即第一次创造,然后再通过实际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即第二次创造。在人生当中也是如此,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目标,然后再选择最好的方式去实现目标。“以终为始”另一原则是实现自我领导,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产生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达到人生事业的.辉煌。

  “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就是要关注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紧急性,将全力以赴实现重要目标,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事第一”的方向重于细节,策略胜于技巧,将精力的焦点放在重要的事务上,改善产出和产能之间及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凡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事务均属重要,重要的事就是对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在不做,未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甚至无法弥补?

  习惯四:双赢思维

  读完“双赢思维”,一扇亮堂的门窗打开了。史蒂芬?柯维说:“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双赢要具备:“诚信、成熟和知足”。成熟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只有温和、坚强和与人为善的胸襟,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双赢。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的沟通特征:行为的主动性、对象的多样性、过程的互动性、目的双赢性;还要具备一颗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当我们在沟通时改以理解心去聆听别人,才是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果。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解能够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将同理心倾听养成自己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丰富起来。沟通还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成功合作。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所向披靡。个人的力量是团s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统合综效”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要有团队合作精神,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比自己各自奋斗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无徒;鱼龙混杂,粗枝烂叶,才是形成江河湖海的“统合综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事日毕日高。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学习和修练自己,这是最珍贵有力的工具。要具备良好的思考、沟通、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不断更新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七个习惯系统融合,相辅相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性决定命运。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一种独特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养成,它就会在不知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命运。所以我们要通过思想和行动,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4

  书中讲述的成功,不是事业有成就叫成功而是事业家庭,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想要做的优秀不是靠自己一时兴起,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定差距,就像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通常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而处于这种状态的我们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帆船,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法国的思想家蒙田曾说过:“如果一艘帆船没有明确的航行目标,那任何风向对它来说都不会是顺风。”我们的人生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我们不知道明天会遭遇什么样的风浪,但如果我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任何风浪都会让我们更加接近目标。任何工作都有相通的地方,也许我们不能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却可以做到干一行专一行。

  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细,“以终为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写的一本教育类型的书。这本书以作为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职人员、军队官兵装备书而出名,中国青年出版社甚至将这本书称为“在美国影响力经次于《圣经》”。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有它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读者对自己思维的理解。它让读者们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行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为了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外表。比如说,很多课程就教那些领导者如何微笑、如何着装、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等等。这样的个人魅力却也是表面的,因为他依靠欺骗和玩弄。柯维告诉我们这样的表面的行为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内心品德的强大,就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友好要比一个机械化的微笑和优美的着装更能说服别人。这也就体现出了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重点从对内心的培养转移到了对外表的注重。这样的转移会让人们更难获得成功。

  这本书告诉我的第二点就是人必须以原则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则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价值观。原则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引导着行动。有些原则无法否认地给人们带来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劳等等。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这些原则作为标准,那我们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原则,那么效率也许就会变低。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了付出才有收获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正如没有耕地就没有收获似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价值观,一个原则,并让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捷径而浪费时间,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创建了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我成功的原则,比如勤劳和诚实。如果我要做的事情与这些原则互相矛盾,那我就会立即放弃做那件事来避免走弯路。

  “七个习惯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作者相信的是一个人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柯维提倡的.就是不能让环境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是鼓励我们去积极的改变这个环境和调整自己来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现在的成绩就是全是因为我的老师太差了”之类的抱怨,但是其实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样的老师会有不同成绩的学生。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去怪我们的环境,并以此把指责从自己转换到了环境,却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这让我更清楚和正确地看待环境与成功的关系,并让我更容易地总结我失败的原因。

  虽然我对这些复杂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这本书对我的正面影响已经是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它让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确的行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12-0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11-2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精选31篇)08-0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4-28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5-16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06-1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4-08

(合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2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精华[14篇]09-2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集锦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