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4-05-25 16:15: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1

  读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高尔基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以《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他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传体三部曲,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至青年时期生活经历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经过磨练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在书中他的生活是那么艰苦,我们在现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高尔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品质,要学会做一位勇者,乐观地面对那飞来的横祸和创伤,更无私的为人类做贡献,还要学会做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只有做到这样,人的生活才会更加的有意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尔基步入老年时期的一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我觉得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饱含深意,它让我们懂得了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完了输要有所感悟,要不然就等于是白读。我建议大家一起来读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因为这本书会给你许多的启迪,让你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好好的去读它把!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2

  初读《童年》,大概是几年前了。封面上,一座破旧的木屋前有一位皮肤黝黑的老人,他额头上的一抹血迹在饱经沧桑的脸上显得格外殷红。可他旁边却蹲着一位截然不同的人,她脸上绽放的微笑让我感到温暖,她抱着一个孩子,孩子的两只手紧紧地抱在她身上。这个孩子就是阿廖沙。

  我很同情阿廖沙,他三岁丧父后,只得和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去面对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还得挨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彼此打得头破血流。不过还有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每一次都会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很疼,要最后还是被雅科夫舅舅抬十字架时活活压死了……我同情他黑暗的童年,每一次吵架,每一次毒打都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不过,他还有外祖母。我觉得她是那个世界里唯一温暖也可以带来温暖的人。

  再读《童年》,那熟悉的封面又一次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还是表情凝重的外祖父,还是抱着阿廖沙的外祖母。我不太理解,阿廖沙的童年难道不是一片黑暗吗?我开始怀疑自己。可是小茨冈还是死了,母亲还是离家出走了,这个家庭依旧是破碎的。仍然没有温暖,尔虞我诈。封面上的外祖父的确黑暗,可是他眼神中透出的却是一种对世俗的迷恋,况且外祖母笑得是那样慈祥。阿廖沙的童年真的只是一片黑暗吗?当然不是,还有外祖母的一个个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小茨冈的陪伴和与“好事情”深厚的友谊。

  黑暗的尽头一定是黑暗吗?不,还有温暖。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3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就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多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我以前读书的情景。我和高尔基一样,也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当父母给我买回什么新书,或借到了什么好书,我总是如鱼得水,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知识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当我读到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了一切时,与自己比较,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我看书虽多,但阅读时不够认真,只看看热闹,只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又因看的书多,且多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甚浅。我想高尔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他还教育我做任何事都必须具有认真的态度。

  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这学期第一单元数学考试时,十分失败,其原因就是粗心。较难的应用题我只扣了两分,而口算、计算却扣了十一分。这难道是我不会吗?唉!粗心使我经常失败。我想,难道它是我的影子,总是与我相伴。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时的一切,终于悟出粗心并不与我相伴。而今抛开粗心的`唯一方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待任何事都要持认真的态度。

  今天,我认真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对“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更坚信不疑了。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4

  《童年》是高尔基所着,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辽沙的父亲染上霍乱而早早过世了,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阿辽沙沉重的打击。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儿子的这一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辽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

  在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作者听了大为神往,就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这样一段话,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忍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众唤醒。我想这也是高尔基创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用意吧。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5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心里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美满,天真烂漫的。而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是悲惨的、痛苦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好人总不长命,现实社会是残忍的。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相当困难,但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使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使你的生活还有悲伤,只要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6

  “漫漫的日月中,忧伤就是节日,火灾就是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变成了点缀。”这是童年吗?童年不是幸福美好的吗?对,我们现在的童年是幸福美好的。可是,谁能想到,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是如何悲惨。《童年》这部小说就将阿辽沙的童年生活展现给了我们。

  阿辽沙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去逝了,他在外祖父家:尼日尼一诺弗哥罗德城饱受欺辱。他有一个变得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常将他抽晕过去,常将他的外祖母打得头破血流。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他而离开这个家庭。他不但失去了亲情,也失去了自尊。孩子们嘲笑他没有父母,大人们同样瞧不起他。人与人之间永远弥漫着愁恨之雾,他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管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他都感到难以忍受。在他母亲去逝后不久,他就开始离开所有亲人,走向人间。

  和阿辽沙相比,我们是多么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有关爱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同学,关照我们的老师。我们能吃好穿好,不用忍受比常人更大的痛苦,不用很小就离开亲人,独自流浪。

  在这样幸福的童年中,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整能对得起我们的父母、祖国呢?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7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在书中作者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这部书中,阿廖沙的童年被描绘得悲惨,辛酸。幼小的阿廖沙在他的童年里受尽百般委屈,令我记忆犹新的一幕是:幼小的阿廖沙被不折手段的外祖父用树枝抽得失去了知觉。无奈的阿廖沙只能将这份痛苦掩藏在心中,辛酸的眼泪往内心深处流。所以孤独弱小的阿廖沙只能与外祖母相依为命地生活着。阿廖沙在外打杂工,辛苦地挣钱来为自己和外祖母维持生活。文中这样写道,外祖母对阿廖沙在外辛苦赚来的钱默默地流泪,非常感人肺腑。

  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惨童年,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现代繁荣社会的孩子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逆境出人才“这话一点也不假,阿廖沙在经历了坎坷波折的道路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

  这篇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强大力量。

  我在这部书中深受启迪:无论现在我们的家庭富裕与否,毕竟我们的生活要比主人公阿廖沙过得幸福,现在的生活条件给了我们很多学习机会。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就要更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直到达到我们心中理想的彼岸。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8

  我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这篇文章后,被文中高尔基那种读书时忘记一切,专心致志的态度所感染。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

  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为什么呢?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切,自己与之相比较,我只是看热闹,反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从来不曾写读书笔记;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未注意过他人作品、文章写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的书多,且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浅。我想高尔基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反反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认真的态度.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

  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忘了一切,而抛开粗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终于悟出,粗心并非与我相随,不是总与我结交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弃它才会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的态度.我细细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对"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这句话更坚信不疑了。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9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写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于是列宁告诉高尔基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高尔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不久高尔基以书中形象描绘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痛他,外祖父不喜欢他,舅舅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个年代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现在孩子的童年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放学有家人来接,回家有吃不完的零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会有人欺负,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他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而他每天的乐趣却只有打开书那一会,他会把所受到的这些全忘记,其实有时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喜欢干这种损人又不利已的事呢?

  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值得在一个小孩身上去做吗?所以不管是小孩、大人都就该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孩子们更应该在童年时代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一定要好好珍惜。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10

  《童年》是一本成长类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3—11岁之间的故事。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但阅后却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命运使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阿廖沙的童年十分悲惨,3岁起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经历了舅舅们的争吵、母亲的离开和外公的殴打。而外婆如同一道光,照亮了阿廖沙的生命,在她的安慰之下忍受着这一切。当外公破产之后,便将仅有11岁的阿廖沙赶出了家门。

  虽然阿廖沙整天挨外祖父的打,被其他孩子嘲笑,在舅舅们的争吵中艰难度日,但还是有许多善良的人给予了他帮助:慈祥的外祖母、活泼的小茨冈、严肃的格利高里、聪明的“好事情”……正是他们给了阿廖沙生活的希望。如同外祖母在《在人间》中说的那句话:好人总是有的.。是啊,这是个善良、美好、充满希望的世界,它令人着迷,令人感动,令人舍不得离去!

  相比起阿廖沙,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当阿廖沙在捡垃圾努力交学费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却仍然每天怨声载道喊着累,嫌弃作业又多又难。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用优异的成绩报答辛苦的老师和父母吗?

  阿廖沙悲惨的童年,像一面镜子,时时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11

  读了高尔基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里。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只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外套和长腿裤子,这样一套五颜六色的.不协调的装束,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他起了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穿的全是高档衣服和崭新的校服。想到这,我不禁有些惭愧。因为尽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数多了就不愿再穿了。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破烂换钱换取学费。每逢不上学的时候,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检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是就没了着落。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学习呢?

  我合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12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可能伤心也可能是美好的。但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曾经天真的以为一位文学家的童年应是美好的,就像是甘露,甘甜,澄静。但阿廖沙的生活却是想象不到的心酸。

  年仅三岁的阿廖沙,就要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被母亲带回家抚养,可是外公由于当时自己家族的衰落,让自己的亲人受到殴打,辱骂。这让还未长大的阿廖沙很早就学会了顽强斗争。在一个家里,外公和外祖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阿廖沙在外祖母的保护下成长,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并接受任何事物。

  十一岁的阿廖沙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悲惨的童年。而我们是否也该反思。

  年纪在父母看来还小的我们,已经具有独立思考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但是,父母依旧把我们当做掌上明珠,宝藏咿呀昂的`呵护着。而阿廖沙他的年纪与我们不相上下,但他从未享受过这般待遇。

  而我的童年虽然没有母亲的陪伴,但是我依然幸福的生活着。因为我有爱我的爸爸,疼我的爷爷奶奶,宠我的哥哥,姑姑姑父。不是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我生在如此幸福的小家,也可以说我很幸运,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在阿廖沙匆匆过去的童年中,我懂得了要持之以恒。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13

  在暑假里,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我选了其中一本书,名叫《童年》,书中的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主要讲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不仅自私而且暴力,经常大声辱骂阿廖沙,他只有在外祖母那里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家里的舅舅更是讨厌他。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用这个人物描述自己悲惨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惨,而我的童年既美好又幸福。我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从小到大父母和亲人们都疼爱我,让我丰衣足食,整天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七岁我便进入了校园,成为了一个小学生,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同学们之间互相关爱,我们就像一颗颗树苗,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沐浴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这里的人们都很善良、勤劳、友爱、正义,没有压迫,没有暴力,没有打人的.鞭子。所以我要更加的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童年》这本书写出那时受压迫的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凄惨,阿廖沙的童年更是让我唏嘘不已。假如世界上真的有像哆啦A梦大口袋里那样的时空穿梭机,我一定让阿廖沙坐上机器,来到中国,来到现在,让他和我们一样拥有快乐美好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尔基《童年》阅读心得04-14

《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06-05

高尔基《童年》的心得体会12-24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300字06-12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15篇06-07

《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300字06-15

读高尔基童年心得体会04-03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02-27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04-15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