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1
一、教育思想简介
1、基本教育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提出过许多条教育信念,但这些信念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总目标而进行论证和阐述的。这些信念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
2、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2、体育和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学生健康,特别是关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他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由于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认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126页)都要以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转移。
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操练和运动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而运动本身还会变成有机体的需求,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享受。
3、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应居核心地位。道德教育内容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其论述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这些内容都与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和最高道德准则密切相连,而习惯、情感、信念和理想四者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第286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其全部教育理论的灵魂,与此同时,在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实践工作中。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在所阅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论述较少,倒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多有涉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习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
2、编辑和利用《道德价值文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通过各种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5、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中起巨大作用
4、智育
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明确地肯定,不论过去和将来,智育“都永远是教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培养主要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智能,形成概念。这些都是智育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
智育的任务和作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着墨较多,并且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中也有很多介绍。
1、获取和积累科学知识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智育的其他重要任务也正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现和完成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智育是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他明确表示,学生掌握、获取和积累知识,意味着对那些重点科学知识的基本真理必须进行专门熟记,并要长期保持在记忆之中。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害。”(第124页)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必须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阅读,其次是积极的思维,细致的分析。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旅行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第150页)。
2、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智力作为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发展智力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他主要从其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智育和教学任务的见解。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比那些纯理论性的探讨和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趋于正确合理。
3、培养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赋予智能以多方面的广泛内涵。它可以指学习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手段和武器,也可以指推进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某种思想和心理状态及个人的探求志趣。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面强调“掌握智力劳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又强调“智能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他说:“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第137页)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需要在脑力劳动中集中智力、克服困难,这样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忆也就越牢固。
4、劳动和劳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劳动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教育,这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难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但更多的是指体力劳动,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确认,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劳动的社会目的和劳动的思想目的。
在谈到劳动或劳动教育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使用“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这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且必须包含“创造性”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质。
5、教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1、不断充实知识,用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
2、善于思考问题并善于教会儿童思考
3、以个性影响个性
一、总评
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全确立,在此之前,苏联的普通教育理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潜心研究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全部理论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要实现这以核心内容,必须提供和创造某些必备的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联合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在实现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I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都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辩证求全
用全面的思想、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理论上始终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坚持贯彻实施的,即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提出同样的要求。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难看出,他在实现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一主体性原则中,尤其注意避免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力求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从,轻重有别,有先有后。
2、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论是在教育实验进程中,还是在教育理论探索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实践者、探索者的奋斗不懈、创新不已的思想和精神。“自我教育”理论就是他的一项重大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应依靠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高尚理想。
3、无私奉献
他最重要的一条基本教育理念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始终信守并忠诚实践了自己的誓言。热爱儿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进而认真教育孩子。他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儿童,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儿童,从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细致周到地培养教育学生。
二、读后感
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颇受触动。作者从自己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提炼出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令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领导问他战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回到学校去当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职业。”于是,他就一直从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我想,这份坚持与执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他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要爱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这种赤诚的教师之心,令人感动。
在刚开始读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个名字时,我对他就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作者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撰写这样的一本书,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将心灵献给孩子。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这本书无疑成为一部启蒙“教材”。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而作者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在快乐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们成长。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师,不是校长,是朋友,顶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够牵着孩子们的手玩耍、学习、成长。而作为明日之师的我们,从中学习的不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动,切合实际的作为。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2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从这本书中,我还感悟到教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在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时,首先把孩子个体的尊严放第一位。
教师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担负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欢笑,“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的,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应该身体力行,用爱心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将会达到和谐圆满,师生之间将会达到互敬互爱。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对孩子做到有耐心,耐心的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要用爱心打开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
所以,每天我要用爱拨动孩子们心灵的七弦琴,用心感受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稚嫩的声音,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中发芽。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3
前几日,终于把苏老的这本着作完整地拜读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触,与大家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的确,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将就和溺爱。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实在就是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尽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其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 爱孩子首先要接触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刚上班时的一些事:我们开始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结果却不是那样,哪怕你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我们当时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题目,随后的教学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魅力确实提升了,但仍有人对你熟视无睹。我们当时挺困惑、挺委屈。后来与老教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题目的所在,原因是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主动参与到孩子中往,与他们的交流不够。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往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师天生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间固然很短,但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同时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4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晚年之作,该书记述了作者晚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级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咋看之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那么这本书的魅力何在?掩卷细思,一颗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儿童的火热的心锁迸发出来的无穷创造力呵生命力,正式它的魅力所在。
本书第一部分讲述“快乐学校”,是出自这位教育家的爱心的一项成功创举。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
本书第二部分《儿童时代》写的是小学四年的学校教育。这部分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教育思想,强调健康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反对过重的课业压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紧密相联的。他一方面把小学生的健康提到了首位,同时又指出合理的学习生活、劳动、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影响。而作者本身也正是为了培养这样一种和谐的人呕心沥血。可以看到,帕夫雷什中学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从属于这一目标的。“德智体美劳”五个字,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五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无不在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要做学生的楷模。
因为喜欢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所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顺便谈谈自己的感悟。
1、对教师来讲,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
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同时,无论年青还是年老,教师都要拥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你就能够更宽容,更豁达,也能够让孩子更喜欢你。
2、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
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同时,无论年青还是年老,教师都要拥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你就能够更宽容,更豁达,也能够让孩子更喜欢你。
2、学习,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领域。真正的学校,那是獐集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收获。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5
近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习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平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于是乎,我转变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习,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制作奖励卡,只要有些许进步便给予鼓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认真听讲,路队、卫生、纪律,学生表现样样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担心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孩子们一见到我就热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语文课,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脸维持纪律了。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而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要爱孩子、把心灵献给孩子就应当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小利有一段时间天天迟到,学习下降越来越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特别着急,课下我找这个女孩了解情况,她只是哭,却什么也不说,让我更加难受。经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女孩随父亲,父亲又去打工,几个月了都没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勉强照顾她,现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处的环境,我的心也在流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于是我赶紧给孩子做饭,教她如何简单自理生活:梳头、整理书包衣物、洗红领巾等。教给她应急迟到的办法。并期待的说“孩子,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一个寒冷的清晨,我发现她到校很早。可能是为了不迟到,走的急。她敞开着外衣,连袜子也没穿,半截脚腕露在外面。此时一股爱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说“小利赶快把你的衣服拉链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袜子,小心冻感冒啦。”她嘴角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眼里却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学后,我赶紧买了两双袜子给她送去,孩子流着泪说:“老师您比我妈妈还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泪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后来,我和女孩走的更近了,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她补课,孩子很聪明,慢慢的学习成绩又赶上来了,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多少的爱、理解、关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张可爱、质朴的小脸,我仿佛看到了32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对着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将自己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失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幸福的。
对着山里的花朵微笑,让他们开的更加灿烂、更加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老师的爱,是学生永远的阳光地带!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我们上课时,向学生露出的亲切笑脸,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课时,我们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都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朋友,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感化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书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探索的重要内容。爱尔维修如是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7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同时,无论年青还是年老,教师都要拥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你就能够更宽容,更豁达,也能够让孩子更喜欢你。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12-19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06-06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02-07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读书笔记05-26
心灵鸡汤读书笔记05-21
雪孩子的读书笔记12-24
雪孩子读书笔记04-23
《水孩子》读书笔记05-29
一整个冬天的美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