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09 14:21:4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摘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小编为你整理了摘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摘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入手几个月了刚有时间看。刚看了几页就觉得很惊艳,一口气三天读完,作为一个智力和体力都开始衰退的胖子,这个速度已经是近年最快了,上一次酣畅淋漓的读书体验还是《三体》。

  看完对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他非常年轻,今年刚满四十岁,而此书出版于2012年,那时候他只有36岁。三十六岁便有如此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洞见,实在令我等庸人汗颜。

  因为有一些观点之前接触过,所以并没很难理解、或者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的地方。但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角度另类,并且用了一种非常别致和新鲜的方式,将近年人类学、历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与经济、政治、乃至哲学都串联起来。我很惊讶的地方,是他看似有非常鲜明的立场,但同时又极具包容心,似乎对任何事物都能够予以理解,并且给出一个解释,而非简单的对错评判。他的论述实际是建立在对诸多事物的深刻理解之上,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表象与深层逻辑用浅显优美的语言阐述得非常清楚。文末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探讨人性与未来,抛出问题,并且试图对终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他的看法绝对称得上发人深省。难怪北大历史系教授高毅在推荐序里赞他“怀揣野心”。

  刚刚读完这本书时,心情比较激动,产生了“文思如泉涌”的幻觉,当天就很冲动地开始写读书笔记了。然而写了几段,就写不下去了。想说的太多,但一一写出来,就成了抄书,并且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一般来说,笔记有几种写法,一是提纲,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整理出来,便于理解和理清文章结构;一是摘录,把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观点、或者精彩段落、名言警句摘录出来;三是读后感,自己的体会、对书中一些观点和内容的个人理解和发挥、以及分析和评论。我应该怎么写呢?最后觉得,还是写读后感,但结构上,就沿着作者的顺序,一节一节整理。这个有点偷懒,谁让我水平差呢?闲话休提,言归正传,开始写笔记。

  一、关于远古智人的那些事

  智人,也即我们这一支人类,并非独立的存在,同时期有诸多不同的人类分支并存,如尼安德特人,只是都在历史演化的进程中消失了,最后只剩智人这一支。所以,我们北京人民的祖先不是周口店猿人,或者至少不完全是。我们都自非洲长途跋涉而来。(查了下相关资料,这其实已经是目前人类学的主流观点了)

  几万年前远古智人的大脑已经发展得与我们现在一般无二。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一样聪明,甚至可能更聪明。YES! 想想一个风餐露宿,狩猎采集,不断迁徙,不断面对各种威胁和各种新鲜事物的远古智人,确实需要掌握远胜于现代人的周边动植物知识、生存技巧、需要更强的应变能力,或许勇气和毅力也是更胜一筹。前些日子刚刚补完电影《荒岛余生》,汤姆汉克斯在荒岛求生三年后,从一个肥胖笨拙的中年大叔变成了黝黑清瘦、耳聪目明、手疾眼快的野人,大概可做个例证。

  关于远古智人的这一段,看着有种莫名的感动,从另一个方面也给了自己某种答案。前年看的书《天生就会跑》提到,人类是一种善于长跑的动物,尤其是超长距离奔跑,这个身体正是我们采集狩猎、一直奔跑在原野上的智人祖先留给我们的。所以长途奔跑是数十万年深入骨髓的基因?或许最容易窥探到我们远古祖先身影的地方,正是现代的马拉松比赛。

  我也很喜欢”沉默的帷幕“这一段文字,有着深沉的文学作品般的感染力。智人走出非洲,跋山涉水,穿过沙漠,渡过大洋,奔向全球,数万年漫长而沉默的历史中到底曾出现过多少英雄、天才、壮举、史诗?已经无从了解,只能想象了。

  然而书中远古人类这一部分,最出人意表的论述乃是关于认知革命的部分。作者认为,智人之所以站到了生物链顶端,是由于某种虚构和想象的能力(这个能力或许是基因突变带来的)。也就是老人们一贯忧心忡忡的年轻人总是“不务正业”、“虚无缥缈好讲故事”;智人还常常是三观不正的“八卦爱好者”;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智人是“谎言编造者“。而恰恰正是这些,让人类可以通过虚拟的概念形成前所未有的连接和合力,八卦可以连接一个150人的部落,而虚构能力带来的合力更进一步,可以超越150个人的群落组织门槛,造就成千上万乃至上亿人的大合唱,从而使人类进步的积累由缓慢的基因变异,突变为文化积累,并由此获得一日千里的发展能力,迅速占领整个地球。忘了在哪一本书里看到过的,人类发展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从实到虚“的过程。到了今天,除了最基础的吃饭喝水睡觉,大部分活动其实都是务虚的,甚至于所有商业中,增值的、溢价的部分,也几乎都脱离了最基本的实际功能需求,是一种虚拟的价值。关于认知革命、关于虚构和想象的部分,的确是非常有趣的观点。

  站在智人的立场上看这真是一大胜利,然而作者忽然转换了视角。从地球其它物种的角度来看,早期的采集狩猎者已经造成了第一波的地球物种灭绝浪潮。我们常常以为人类行为造成的生态灾难和物种大规模灭绝是现代才出现的,但赫拉利清晰地说明,早在智人开始走向全球的那一天起,这个灭绝现象就已经开始了。智人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其它物种的噩梦。

  二、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

  实际上在人类简史整本书中有诸多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算得上非常新鲜的观点,但总体来说大部分观点还较易被接受。唯独农业骗局这一部分貌似争议最大。关于进入农业文明的智人的生活水准逊于采集狩猎的观点很多读者难以接受。关于这一点我恰好不是第一次听到。从各种数据来说或许是真的有道理,我记得关于人均寿命,直到上世纪初也不过是三十多岁,和远古智人相差不远。而从休息时间、劳动强度、营养的全面、均衡等各方面对比,远古智人也胜过大部分底层务农者,遑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农业究竟带给人什么呢?或许只是一种生活确定性的幻觉?

  赫拉利总有种有趣的角度,譬如从小麦的角度看人类,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类,驱使人类辛勤劳作,而令自己遍布天下。如果以物种DNA留存数量的多寡来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农业革命使得智人的人口数量激增,应当算是一大成功,然而这个成功却建立在个体生活质量下降的基础上。

  但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向往田园牧歌生活的现代人并不愿意真的回到田园时代,同样已经过上了稳定农耕生活的智人也不可能再去风餐露宿狩猎采集。如果以登山来形容,向上攀爬,某种程度上并非主动追求进步,却是由于害怕掉落摔死。

  作者在后面的一个段落中花了很大篇幅阐述关于快乐这件事。快乐与否实际是由我们体内激素分泌带来的。有理论认为,远古智人、农耕智人、穷人、富人、智者、愚者,大多数人的一生中快乐的感受是平均分布的,如同一个恒温系统,除了短暂的时刻,大部分时间,生化机制使得我们永远不会太快乐或者太难过。所以,无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内心的幸福感其实没有太大不同。我们并不比自己务农的老祖先更开心。然而如果让一个现代人突然回到老祖先的生活方式,没有电灯、电话、网络,不能洗澡、缺少娱乐、单调的食物。。。。。。我们的祖先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彻头彻尾的痛苦,完全无法忍受。所以,不断get到新知识新技能新鲜事物,拥有比之前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没有带来更多快乐,却让我们增加了对失去的恐惧?这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之路。

  在赫拉利笔下,不仅农业是个骗局,我们承受并适应、相信其存在的“国家、民族、阶级、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我们坚信不疑的”自由、民主、正义“、“资本主义、XX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等等等,全是“信则灵不信则溃败”的“庞氏骗局”,是“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OK,相信本身是最重要的,只要相信就好。

  正好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头脑里的种种观点和态度、欲望和想法、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吗?”几年前的电影《盗梦空间》,英文名是“inception”,翻译为“植入”,即通过梦境,将思想植入人的潜意识。观影时对这个词印象很深。它让我联想起小说《美丽新世界》里,那个对着睡觉的婴儿持续不断地发出声音进行灌输思想的机器,当人们醒来后,这些机器灌输的观念便牢牢地嵌入被灌输思想者的记忆中,让人以为这就是自己的想法,并对此深信不疑。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之一,何为是?何为非?所谓”内心”、“自我”,我们的渴望与反感、喜爱与恐惧,一切的观念,好恶、真的属于我们自己吗?自由意志,自主意识,真的存在吗?

  三、资本的力量,资本主义造就的全球帝国,金钱和信用,最大的虚拟

  如作者在之前几章里所言,是虚拟和想象的观念使得人类形成合力。在所有各种不同的八卦和谎言中,宗教、帝国无疑是最有效也最有影响力的。然而还有一件虚拟事物比他们更有力。作者在书中用大黑字特地标出来:“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所有彼此分散的农耕文明都自行发明出了货币这个东西。当不同的文明接触时,金钱一直是最迅速有效的沟通手段,金钱对世界、对人和人的连接能力超过几乎其他任何事物,我们也几乎无人能摆脱它的影响。金钱,当真是一个超级力量。

  关于金钱是最有效互信系统的观点,比较有趣的是引申出了关于全球帝国的说法。今天的地球已经由金钱和资本联为一体,金钱的流动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种联结还在加速运行,变得更加紧密。所以,关于金钱帝国,其实又引发了后面的另外一个话题:和平。作者认为,“过去全世界从未有过真正的世界和平”,而这个真正的和平,今天基本已经实现了。因为由金钱打造的全球帝国已经形成,金钱帝国使得利润通过和平而非战争来取得,战争成本飙升而利润下降,虽然仍有小规模的战争,但世界大战的理由已不复存在了。虽然每天各种新闻仍然给予我们“这世界并不太平”的信号,但赫拉利关于全球帝国与金钱和平的说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愿如此。

  这一部分还有两个地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关于宗教的。基督教何以如此成功?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作者认为这纯属偶然。好吧,我觉得这个是对的。学者常常会花费巨大的精力研究某一个事件或某个人,研究何以是这个人、这件事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点?为何这个人成功了,而另一个人却失败了?包括买卖股票、投资企业,常常研究出一大堆原因,但还是不能解释,为何另一个人或事具备一切条件“成功的要素',却没能成功?另一个从各方面来看都不出众甚至有着非常严重的缺陷,却意外崛起了?如果能接受“偶然性”这个东西,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解释。包括人类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偶然的结果。随机性是无法忽略的;“运气”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偶然,是常常发生的,某一个在诞生时犄角旮旯的小众宗教也可以站上顶峰红遍全球。同理,我华夏古国的儒家当年从百家中脱颖而出,也是一种偶然?

  除了关于在宗教的发扬光大中,“偶然”所起到的作用,作为一个东方人,还有一个地方看得很开心:赫拉利并没有把东方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当做另一种宗教,而是视作一种与宗教作用相似的,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虽然是一个西方人,但他并没有用惯常的西方文化框架去生搬硬套其它的文明,这是非常客观睿智和平等的视角。

  只要认可了一神论的某宗教并非必然,则在东方并没有压倒性的、在生活中拥有超级比重的宗教自然很好理解。不同的文明开出的花朵各自不同、各有其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宗教或其它主流信仰(如儒、佛等)无论细节如何,大都有着非功利主义的理念和主张。然而无论东西方,普通百姓却大多都在十分功利地使用信仰和宗教这东西,并且在具体实践中并未严守一神教的原则,不由自主的开始跪拜各路神仙,把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掺和在一块儿,炖成一锅粥。赫拉利对宗教并无特别的敬意,甚至时时流露出微讽,这多半源于他的科学理性精英立场。无论如何粉饰,科学自诞生以来,与宗教一直矛盾重重,科学素养深厚的学者们,也总是难以抑制把宗教拉下神坛的冲动。

  另一个则是关于混沌系统的小概念。关于”一级混沌系统“和”二级混沌系统“,作者解释得非常清楚,解开了我之前一直没有弄明白的关于混沌系统的准确性问题。一级混沌系统可以通过追加相关参数而使之趋向于准确,但在二级混沌系统中,预测行为以及预测结果本身成为影响系统运行的一个参数,则此系统就再也不可解了。汤姆克鲁斯演过一个科幻片《少数派报告》,内容是利用一种预知犯罪行为的超能力来解决犯罪问题。嗯,这个其实很不科学。难怪电影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悖论:如果犯罪还未发生,凭啥定罪?如果犯罪行为被预知而被提前制止,则预知本身又成了错误。呵呵呵呵,BUG!死机!

  四、从动物到上帝,即将封神会怎样?

  科学在今天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人类在前数十万间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真正称得上巨变的,是从500年前,现代科学诞生开始的。赫拉利总结现代科学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科学承认自己”无知“。承认无知才会去求知,才会去修正,才能够挑战既有观念。“无知”反而致知,可证伪方可求真。

  科学的发扬光大也借助了另一件事物的推力:金钱和资本。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是结伴同行的。人类所掌握的科技已经到了何等水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刚读完《人类简史》时的一个下午,途经东三环,无意间抬头望了望,忽然对一处工地上拔地而起直上云霄的高层建筑产生了畏惧感。站在建筑物底下更能体会那种庞然大物带来的感官刺激。科幻作家刘慈欣常年蹲在山西娘子关闷头写作,某年到上海浦东时,望着夜空下晶莹剔透的摩天大楼群,心中震撼,感慨”这就是科幻小说中描写的未来”。身处都市的人对这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很少会设想假如一个几百年前的古人忽然穿越过来,会是怎样的反应?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对于他,大概处处都像是神迹。原来我们已经走得这么远了。

  500年前开始的知识爆炸,到今天,人类已经手握基因修改能力,已经干出了半个上帝的活儿,已经站到了成神的边缘上。然而,身体、欲望、情感却依然停留在十万年前。尚未做好准备。同时,转换到赫拉利惯用的视角,人类已经称霸全球,而地球上人类以外的生灵们,生存环境也已经是糟得不能再糟糕了。

  罗列一下书的最后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1、资源短缺的预言可能是错的;

  2、家庭和社群在崩溃,国家和个人力量在增强;

  3、情感是一个恒温系统,快乐和痛苦都很短暂,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到某个恒定值,我们并不比自己的老祖先更快乐,也不比他们更难过;

  4、吉尔伽美什计划。超人真的要来了,超人由人类自己造出来,并将取代或抛弃自己的造物主。这一段是最惊人的。或许我们觉得是在帮助自己的、最无害的事物,最终却会造成自己的覆灭?有可能,也不一定。由于阿尔法狗,人工智能在16年成为一个热度话题。虽然目前大量应用的只是一种弱人工智能,但即使是这部分弱人工智能也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无论是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是基因改变的技术,如用于增强人类自身,可能会造成有史以来关于人自身最大的不平等。个体极其微弱的基因差别已经带来了巨大的阶层鸿沟,若人自身的增强处理得以实现,则统治阶级在过去数千年一直试图证实的自己是更优秀人类的谎言和错觉将成为事实。人将会异化为下一代的非人类--超人,而这个异化很有可能并不会平等地降临到每个人头上。

  读书笔记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有点索然无味。这篇既不完全是读后感也不完全是提纲的东西,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或许只是告诉我,不必过于纠结眼前的生活?然而未来仍然一片模糊,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和地平线外的未知之间那段距离依然不可测量。这个身体也无法摆脱亿万年基因带来的惯性,依然充满原始欲望、依然短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貌似17年1月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也将面世,没啥说的,继续追吧。

  再补充几句近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1、让这个身体不要过得太安逸和舒适。适度的饥饿,保持一定的危机感,以及维持自己长途奔走的肢体运动能力,会让这个身体保持更好的状态。这是我们远古祖先带给我们的特质。

  2、了解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运作机制。至少了解哪些能力在短时间内仍然是弱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未来的到来会比“以为”快得多,或许就是我们的有生之年,做好准备。

【摘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06-18

《人类简史》心得体会08-21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6-2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6-25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2-24

读书笔记摘抄07-20

读书笔记摘抄好句11-19

读书笔记摘抄300字06-10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左右06-11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