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工作总结

时间:2021-12-03 09:21:37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课堂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堂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工作总结

课堂工作总结1

  本学期来,我们在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学习典型经验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抓手,不断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统一思想,明确思路

  为了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总校制定的《新寨明德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师、学生,高效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性"上;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遵循"调查研究——经验引领——实践反思——"本土化""的过程。

  (二)成立组织,加强过程性督导

  为了加强过程性督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构建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执行力",协调工作小组和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确保改革过程中财力、物力等资源;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教师的培训、考核,各种制度的制定、检查等内容。

  (三)狠抓管理,促使工作有效开展首先是常规制度的"细致化"

  校长、主任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师各种业务分别进行了月量化考核,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分值及评分标准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注意教师读书笔记、备课作业、小课题研究等内容,并召开总结会,对结果进行通报。

  (四)开拓创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本学期将逐步推开,探索相关评价机制,确保外校经验的."本土化"。我们重点抓以下工作:

  1、抓教研,重培训

  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新寨明德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学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确保与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加新任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会,让新教师能够很快熟悉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操作程序。

  2、抓课堂,重细节

  学期初,我们认真学习总校制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具体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备课要有"实效"

  在《新寨明德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把教案分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两个部分(各占50分),突出学案的重要性,并引导教师认真编制学案,使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是指导要有"实用"

  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重新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材料,并集中学习了教研室下发《新寨明德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在听课指导中,也主要针对这些方面的评价。

  三是反思要合"实际"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制定一些制度、听几节"优质课",更重要的是"听"教师的说课,"听"教师的"反思课",直到"合格"为止。

  本学期我们规定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必须源于自己的导案中的教学回顾,结合具体的课堂实际来进行反思;严格杜绝说空话、假话。

  3、抓骨干,重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把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讲座、上一节示范课、研究一项小课题、带一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引领、帮扶作用。

  9月份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教材分析会,教研组组长带领成员对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并结合《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体现展开研讨。

  4、抓教研,重实效突出教研重点

  学期初,学校在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时,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的专题,拟定实施方案,经学校批准后方可研究。确保研究重点的落实。

  注重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对各个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校长、主任深入教研组活动之中,确保了教研活动的真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工作中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还有待改善;各种制度还有待改善,尤其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制度方面。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把教学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教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课堂工作总结2

  学校追求课堂的高效益,就像社会上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是一样的,人人都在做,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追求的方式和结果却各有不同。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我校以市区教育局“创建高效课堂”总方案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融通课堂内外,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现将一年的创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整体把握,选准切入点

  创建高效课堂,首先要了解高效课堂要件。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构建中我们重点关注高效率课的四个要件:一是,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是,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三是,让学生怎样获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四是,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分析我校研究基础。我校位于宜昌市繁华的老城区,是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地方。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子女。今年,全校971名学生,前者占56%,后者占38.3%。生源的特殊性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一是家庭学习条件差,绝大多数孩子家中没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二是家长忙于生计再加上个人文化底蕴不足,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辅导;三是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性格相对腼腆,缺乏自信;四是生源流动性较大,学习有时必须随父母的工作变化而变化,来来去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习无法形成连贯性、系统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实情,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能等待,不能指望,要研究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第三,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影响和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很多,我校从转变观念入手,开展校本研究,广泛征求专家、教师意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反思,最后确立了我校的创建高效课堂研究切入点,即研究主题——“关注课中训练的有效性”。细化到各教研组,依据学科特点,其侧重点也有不同。语文学科关注文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中心问题设计运用的有效性等;数学关注练习设计运用的有效性;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关注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上机操作的有效性;英语学科关注口语训练、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体育和艺术学科关注学生重点知识点、技巧训练的有效性等。这就明确了各教研组的研究专题。

  二、加强学习,明确着眼点

  构建高效课堂,转变观念、加强学习、认真思考是前提。我校从学校、教研组两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学习、培训活动。

  学校层面一方面积极向教师推荐学习《高效课堂22条》、《人民教育》中的《不被注意的几个教学细节》等相关书籍及文章,以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先后学习了洋思、杜郎口等学校高效课堂创建经验,举行了以“挖掘学生潜能,构建高效课堂”、“在实践中探究高效课堂”、“教师应用教学理论的误区与出路”、“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大爱成就高效课堂”、“我与高效课堂”、“宜昌市教研中心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等为主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发现本校研究典型,请他们与教师交流,进行思想与观念的碰撞、融合,先后有5名教师以“直面高效课堂嘉宾”的身份与教师分享自己的高效课堂研究。学习后,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质量”、“我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等主题讨论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学习反思。在 “我言高效课堂”大讨论中,不少教师撰写了反思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了我校《高效论坛精萃集》。罗琼老师的“课堂追求‘真、实、新、活、情、特、效’”。穆家宜老师的“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章世娥的“语文教学重在‘三教’——教师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感悟”、赵梅老师的“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三看’务实时时处处想学生所想。”柳炯老师的“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作为音乐教师要把好‘三关’”等的观点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被推荐发表在《橄榄绿》(学院街小学校报)上。

  教研组层面一是利用零星教研时间和教研组专题研究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与本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二是结合校内外的公开课时间,组织全组教师仔细学习、揣摩,并力求在自我教学实践中点滴渗透。学习反思帮助教研组理清了学科的研究内容。

  三、潜心研究,夯实关注点

  今年,是教研组规范建设的关键年。学校教研组围绕学校创建高校课堂研究主题认真制定教研组研究计划并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以细化教研组建设为依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活动一:“我与校长有约”课堂教学展示

  春季学期,我校以“校长听课预约制”为呈现形式,以教研组规范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个性化高效课堂为主题,开展了“我与校长有约——高效课中训练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即征求意见形成方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取一节最得意的能体现自己对高效课堂认识的课上报校办与校长签听课约定书,时间、内容、地点自定。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即教师个人仔细分析本节课课中训练点,思考如何关注课中训练的有效性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教研组研究(强化教研组研究三步走的研究模式——学习思考、展示研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高效环节设计进行提炼梳理,认真查找低效或者无效环节形成的原因,反复推敲,使这节课的训练更有效,更高效。第三阶段为展示交流阶段。教师在与校长约定的时间里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面对面与校长、教研组内教师就课中训练环节个性化设计、低效环节再设计等问题进行交流,突出三个关注点:关注课中训练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一个教学片段的具体指导(如何由不清楚到清楚、不会到会、不懂到懂等)。通过反思整理出适合本班、本校学生的课中训练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预约课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则在学科听课竞赛中展示,供大家研究、剖析。

  通过一轮的课例展示,专家校长与教师、教研组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在研究、碰撞中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不少教师纷纷要求上第二轮,现在,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既是研究热情的再现过程,也是高效关注点的呈现过程,更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三峡晚报》对我校的“我与校长有约”高效课堂研究作了专题报道,李丹老师接受了该报的专访。

  高效研究还促生了一批高效课例,姚李的口语交际课《好书推荐》、罗琼的数学课《小数的意义》、马蓉的美术课《花手帕》、曾令的体育课《软式排球——垫球》、杜翠红的音乐课《七子之歌》分别在区学科中心教研组上展示,获得好评。马蓉老师在宜昌市美术学科创建高效课堂探讨会上的展示课获好评,杜翠红老师参加区音乐优质课竞赛获得一等奖,章世娥、穆家宜老师参加“西陵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赛成绩突出,均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

  活动二:“我学我研我获”听课评课竞赛

  构建高效课堂,同伴互助尤为重要。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听课评课的实效,5月份,学校开展了教师高效听评课竞赛,比赛分两项内容,一项是基础性比赛,包括:听课本检查,比听课任务是否完成;教师挑选其中一节听课评课最好的案例参评。另一项是现场听评课竞赛,即:“校长有约课”后各学科选取最有研究价值的课例面向该学科全体教师展示,同学科教师仍然围绕三个关注点现场进行听评课,记录纳入评比中。听课评课比赛,为教师的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实在的研究案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活动三:“参与提高共享”高效课堂教学开放日展示

  高效课堂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们的研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参与。为了检验研究效果,本学年,我校面向全体家长举行了两轮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第一次在六一前夕,我们从高效课堂研究的课例中选取六节优秀的课展示,涉及六个年级,包含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第二次在12月初教学开放周,采取分年级课堂全面开放的形式进行。家长纷纷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听评课卡上留下了他们“参与提高共享”的痕迹。从开放日活动反馈单中我们能感受到家长对学校、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等活动效果的赞赏,主要体现在“五个满意”上:一是对校园环境满意。校园干净卫生、学科节展示有效、快乐书吧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校园育人氛围浓、开放日活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满意。本次活动全开放,涉及到各学科,教师均能精心设计,运用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灵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家长由衷地感叹:“真羡慕孩子,能享受如此课堂”。三是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满意。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谦和,教师与家长交流融洽,孩子的问题大家共同想办法,教师给家庭教育支招,效果好。四是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满意。课堂内关注每个孩子,发言面较广。始终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孩子。五是对学校开展此类活动满意。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环境,使家长有了新的提高,对孩子和老师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家长甚至还建议每月开展一次。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家校沟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参与、提高、共享的愿望。

  活动四:“高效复习我设计”复习课教学竞赛

  复习课研究,因其比较棘手往往随意性大,随着质量意识的增强,高效课堂的提出,高效复习课研究自然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六月,学校组织开展复习课教学研究,举行语数外复习课教学设计比赛。要求在教研组、年级组同学科内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组内教师相互听复习课不少于两节,从复习课教学设计中选取一节参评,教学设计从整册教材的系统性、教学的重难点把握、问题的有效解决、练习的有效设计运用等层面综合评定。其他专职学科任课教师上交期末教学检测方案。要求测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测试项目不低于两项,方案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五:“电子白板应用”达标课、反思竞赛

  20xx年秋季学期,各班电子白板全部到位,为我校“高效课堂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发挥电子白板的最佳教学辅助功能,学校从三个方面入手巧用电子白板,创建高效课堂。一是精心组织,落实三级培训。即:区级骨干培训、校级全员培训、组内互助培训。二是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采取“六大举措” 促使教师自觉使用电子白板的意识逐渐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三是全员参与,课堂达标验收。继电子白板的集中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同伴互助、自主探索,20xx年9月——10月,我校以“巧用电子白板 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举行了为期四周的“电子白板达标课活动”。活动中,每位教师认真梳理这段时间的课,选择一节课运用电子白板实施教学高效研究并展示。首先,教案设计关注教学准备,关注重难训练点中电子白板运用说明。第二,教学过程运用电子白板熟练且教学效果好。第三,课后反思围绕高效课堂和电子白板运用效果进行。第四,学校将该活动纳入学期绩效考核。从呈现的课例来看,每位参赛教师均能完成一份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一个应用电子白板授课的课件,较熟练演示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橡皮擦功能、鼠标功能、软键盘功能、切换功能、书写内容保存及回放功能等多种功能的操作方法,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主动性强,相互学习氛围浓,教学效果显现明显。11月份,我校迎接区级班班通培训应用验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践行策略,培育生长点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以校为本的关注课中有效训练的策略在教师的教学中找到了生长点,学校以语数外三科教研组为重点引领组织研究,创建高效课堂小有成效。语文学科,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情感较漠然的现实情况,开展读的有效性研究。以“我爱语文”为切入点,采取“低、变、多、思”的策略探索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践行围绕中心,筛选关注点,有针对性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表达、应用、拓展等)的模式,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数学学科以教师的计算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研究主题,紧抓过程、反馈、应用,通过动手“做”数学,理解算理的科学性;鼓励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重视互动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英语学科则以创新学生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为专题开展研究。针对学校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家长参与)、分类(活动分类)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拓宽思路,关注延伸点。

  高效课堂研究源点是课堂,但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某种统一的模式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必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思路,挖掘高效课堂创建的有利因素,把握其延伸点,在细节上下工夫。

  1、高效课堂研究,落脚点在孩子发展上。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学科节活动。今年的学科节活动,学校结合高效课堂研究,要求各教研组针对研究专题、学生学习薄弱环节制定方案,并融入考评机制,将整个活动的精心设计、有序组织、人人参与、务求实效的宗旨融入其中,通过巡查检查、查阅资料、家长学生访谈等形式评出活动最佳设计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效果奖等,学校在校历表中明确了学科竞赛展示。5月、11月最后一周分别为学期学科活动展示周,各教研组一方面积极组织活动在现场展示,另一方面对本学期学科活动的学生作品进行评奖,张榜表彰,并将优秀作品张贴出来,供全校学生观摩欣赏,学习参与热情高涨。学校组织专家、教师对活动进行评比,高语组凭借设计精、过程实、效果好独揽三个奖项,其他教研组分获不同奖项。我校的学科节活动体现了高效课堂研究的拓展性,为学生搭建了综合训练、综合培养、综合发展、综合展示的平台。

  2、高效课堂研究,和谐点在家校沟通上。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们的研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参与。为了检验研究效果,本学年,我校面向全体家长举行了两轮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第一次在六一前夕,我们从高效课堂研究的课例中选取六节优秀的课展示,涉及六个年级,包含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第二次在12月初教学开放周,采取分年级课堂全面开放的形式进行。家长纷纷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听评课卡上留下了他们“参与提高共享”的痕迹。从开放日活动反馈单中我们能感受到家长对学校、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等活动效果的赞赏,主要体现在“五个满意”上:一是对校园环境满意。校园干净卫生、学科节展示有效、快乐书吧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校园育人氛围浓、开放日活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满意。本次活动全开放,涉及到各学科,教师均能精心设计,运用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灵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家长由衷地感叹:“真羡慕孩子,能享受如此课堂”。三是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满意。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谦和,教师与家长交流融洽,孩子的问题大家共同想办法,教师给家庭教育支招,效果好。四是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满意。课堂内关注每个孩子,发言面较广。始终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孩子。五是对学校开展此类活动满意。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参与研究,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环境,使家长有了新的提高,对孩子和老师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家校沟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参与、提高、共享的愿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研究之路漫长又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怀揣梦想,探究的脚步不停歇,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美!

课堂工作总结3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加强投入,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定活动形式与内容: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了“丰富校园生活”的目的。

  二、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辅导的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课堂工作总结4

  按照教育局高效课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我校积极实施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个性高效课堂”建设规划,以求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落实学校“教育创新行动方案”精神,落实名校建设规划。尽管我们的探索仍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一、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策略

  针对传统课堂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我们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个性优质课堂建设”的构想。一年来,围绕“344”课堂教学方略(心理规律、认知规律、学科规律三个依据;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培养四个标准;以学定教、独立思考、多维互动、展示评价四个原则)特别是“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养成”16字建设标准,抓实了几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不断探讨促进课堂高效优质的途径。

  1、奠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

  一流的教师产生一流的教育质量。没有深刻意义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就根本谈不上学校的持续发展。学生真正的课本是教师,教师知识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和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有效占领课堂阵地、愉悦学生心灵的关键,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对教师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对教师专业现实和发展可能的关注、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上。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智慧的源泉;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编印《教师发展手册》等教育理论学习读本,每页预留出三分之一的空白供教师写读书笔记,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引领教师主动发展。二是进行各种培训。去年暑假,学校组织了近60名骨干教师到华东师大进行为期十天的集中培训,寒假期间,邀请教育专家、齐鲁名师来校讲学,还先后派骨干老师到辽宁、浙江、江苏等地学习,通过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促使教师对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信念有新的感悟。

  三是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让校内各级骨干、模范教师、功勋教师、首席教师以各种方式发挥他们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让青年教师主动乐观地行进在通往名师的大道上,使阶段目标与长期目标高度契合。

  四是坚持问题科研化,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帮助教师做真课题,读真经典,记真日记,有真表现,成真案例,搞真研究;协调志趣相同、方向相近、课题相似的老师组建研究共同体。

  五是所有教干率先垂范,借助每学期的“五个一”工程:即“当一天学生、听一轮同学科所有教师的课、上一节示范课、开一次体现,为教师做出榜自己最高水平的讲座、参加一个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样。

  六是开放校园,引名师入校,让现代教育前沿的范例人物来引导教师发展。学校与大学联姻,邀请临沂师院的教授、博士等来校讲学,让教师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发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学校还与名人结缘,邀请专家、名师进校,如邀请齐鲁名师孙颖、王鲁豫等人来校讲课,让教师们吸收名师的经验,提升教学的境界。

  2、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课堂是形成和检验教师专业化成果的最佳舞台,教师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把教育的经历从具体生动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教育表象中梳理出来,在经验的反复拷问与申辩中生成教育智慧。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是组织教师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和听评课情况撰写教学反思。学校先后二次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人的经验、自己的成功的做法进行梳理,探寻提高教学效率的个性化化途径。从教师们撰写的反思来看,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越来越多。其中一位教师说过这样的话:作为年龄已近50岁的女教师来说,虽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但也于心不甘。于是,我利用一切时间,克服眼花、力竭、精力差的“后天”不足,开始了新的“长征”。捧起了学校下发的本应该早读多遍的《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二中教师发展手,走进了“魏书生”册》,明了了“最近发展区”,了解了“建构主义”,,清晰了“成功智力”知道了“多元智能”。钻研了“个性优质课堂”圈点批注,摘抄复述,对比思考,尝试运用。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才知道,上学期摸索进行的自认为非常“高效”课堂,只是注重学生识记,只是注重学生分数,用现在的眼光看来,简直太荒缪了。两次教学反思的评选,在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有29人获得一等奖,第二次有79人获得一等奖。学校对获奖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二是让教师在参与中提高。本学期开学以来,在坚持常规教学活动照常进行的前提下,学校先后组织了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先后有位教师登台展示。在此基础上,广邀沂蒙名师、市区级骨干教师来校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让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三是进行了优质课堂评选活动。经过组内选拔,年级推荐,共有54名教师报名,平均教龄7、16年。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分年级共评出“优质课堂”27节。纵观参赛教师的课堂,大都有强烈的改进意识,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发现了一批颇具潜力的青年教师。这也说明,优质的课堂与教龄、学历相关不大,但它与一个老师的谦虚态度、教育情怀、勤于思索密不可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团队意识不可或缺。一些青年教师,就是通过备课组内的团结与互助,依靠优秀团队的引领得以快速成长。

  3、活化教师管理机制

  没有机制的教育产生一盘散沙的师生,缺乏激励的学校孕育不求进取的集体。与单纯指责和口头呼吁相比,通过制度的改造和创新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无疑更加明智和可行。伴随着学校改革发展步伐,我们修改完善了问题破解招标制、重大项目攻关制、亮点展示制、全程负责制等一系列制度,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与成功奠基和助推。

  我们将教师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将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综合考虑,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启动“试用教师、合格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首席教师”和“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功勋教师”等教师成长工程,以此激发教师的进取欲望,提供教师成长的舞台,关注教师的成功进步,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让环境和教师成长实现良性互动。

  为保证机制创新的有效开展,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组织保障和落实奖励,以此作为启动广大教师主动工作的催化剂,激活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成长,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进,为了发展,为了成长。

  二、高效课堂建设的工作重点

  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是个性优质课堂建设探索,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和学习。教师在编印的教育理论学习读本《教育创新行动方案》和《教师发展手册》上写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走,了解“建构主义”进“魏书生”,明了“最近发展区”,知道“多元,清晰“成功智力”智能”,钻研“个性优质课堂”。圈点批注,摘抄复述,对比思考,尝试运用。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引领教师主动发展。邀请教育专家、齐鲁名师来校讲学,通过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促使教师对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信念有了新的感悟。第二阶段: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强化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

  通过周研讨课、教干听课和校委会成员当一天学生活动,以“教干引领,骨干带领”来全面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在坚持常规教学活动照常进行的前提下,学校先后组织了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先后有等50位教师登台展示。在此基础上,先后组织化学、历史、数学教师赴外校听课学习,广邀名师、市区级骨干教师

  等来校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让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学校与大学联姻,邀请临沂师院的教授、博士等来校讲学,让教师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发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2、坚持教学问题科研化,倡导教师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工作。

  帮助教师做真课题,读真经典,记真反思,有真表现,成真案例,搞真研究;协调志趣相同、方向相近、课题相似的老师组建研究共同体。学校先后二次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人的经验、自己的成功的做法进行梳理,探寻提高教学效率的个性化途径。从教师们撰写的反思来看,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越来越多。其中一位教师说过这样的话:作为年龄已近50岁的女教师来说,虽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但也于心不甘。于是,我利用一切时间,克服眼花、力竭、。两次教学反思的评选,精力差的“后天”不足,开始了新的“长征”在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等29位教师撰写的课堂教学反思均获得一等奖,学校对获奖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

  第三阶段:优质课堂组织评选。经过备课组和年级推荐,共有60余名教师报名参赛,平均教龄9、16年。鉴于报名教师多的实际,学校决定,按教师任教年级,分三组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公开展示前,由并对分管教学工作的主任对参赛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

  “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养成”十六字评价标准向全体参评教师进行了解读。特别强调了“不看名气看态度,不看老师看学生,不看人情看标准,不看以往荣誉看本次展示水平、就课论课”的评选原则,给年轻教师以极大的振奋。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抽签决定了展示次序。

  为保证活动出成果、出人才,学校慎重确定了评委人选。三个评委小组都由业务主管挂帅,由业务教干、市区级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姜校长要求评委严格标准,从严把握,真正选出体现我校“教育创新行动方案”要求,体现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学科规律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符合“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养成”特色的优质课堂。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分年级共评出“优质课堂”27节。纵观参赛教师的课堂,大都有强烈的改进意识,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发现了一批颇具潜力的青年教师。这也说明,优质的课堂与教龄、学历相关不大,但它与一个老师的谦虚态度、教育情怀、勤于思索密不可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团队意识不可或缺。一些青年教师,就是通过备课组内的团结与互助,依靠优秀团队的引领得以快速成长。

  三、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收获

  校长室对“个性优质课堂”建设非常重视,将其列为学年五大工作之首,多次开会研究布置有关事宜。姜校长反复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助推,需要引领,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只有实现让教师和学校一起发展,才能丰盈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要求要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意义,当大事办,当实事抓,杜绝走过场,防止假大空,严禁流于形式,宁缺毋滥。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教务处严密组织,从严落实,扎实推进这项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1、组织工作严密高效

  从宣传发动到课堂展示,从过程记录到课后评委的讨论甄别,可谓是一丝不苟。特别是对有争议的课堂教学,从严用“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养成”的“16字方针”去匡正。坚决剔除单一的、流畅圆润的讲授课,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情感孕育,只有被动学习没有方法生成,只有学习任务没有习惯要求的课,一票否决。维护了评选标准的权威性,保证了所评选出的课堂教学体现学校的主旨和要求,也为今后推进学校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特色鲜明

  纵观参赛教师的课堂,大都有强烈的改进意识,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注重情感带动的多了,单纯就学习论学习的少了;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的多了,单纯的授受少了;强调知识在探究、尝试中主动建构的多了,就知识讲知识的少了;联系、对比、抽象、概括的多了,就事论事的少了;单纯强调知识学习的少了,强调在学习中形成良好习惯的多了;局限于教材的少了,主动开发教学资源强调学以致用的多了。所有这一些都说明,教师们在学校“教育创新行动方案”的引领下,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主动变革的意识不断加强。从这些课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看,教师们也正行走在创新的大路上。3、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发现了一批颇具潜力的青年教师。这也说明,优质的课堂与教龄、学历相关不大,但它与一个老师的谦虚态度、教育情怀、勤于思索密不可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团队意识不可或缺。一些青年教师,就是通过备课组内的团结与互助,依靠优秀团队的引领得以快速成长。初一的地理组、语文组,初二数学组、物理组,初三数学组,都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4、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盛会

  参与评比活动的教师有教龄不满一年的新入职教师,也有教龄十几年的中坚教师;有年轻老师的意气风发,也有中年教师的从容不迫。由于老师教学个性和风格不同,学生不同,老师在备课中目标定位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有的老师长于教学流程设计,有的老师长于课堂组织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老师善于情感调动,有的老师善于知识建构和方法生成;有的老师仪态幽雅、板书美观,有的老师激情四射、活力溢满课堂———————参赛教师重在参与、重在研讨、重在体验、重在反思,敢于亮相、敢于展示,三尺讲台竞风流,评比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所以这次活动与其说是评比不如说是展示,评比的结果可以简单量化,展示的价值却能意会且影响深远!

  四、课改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足。

  1、课程意识有待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部的54节展示课中,未能突破教学预设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材,理应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特别是一些即时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更应该是教师的首选。哪些资源能为我所用,应该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重视动态生成不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师特别注重预设任务的完成,普遍忽视动态生成资源的展开和利用。比如初二数学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如能利用好5位评委的打分统计情况,将会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3、优秀教师如何再发展

  如何引导优秀教师成为教育理论的主动实践者和创造者?那就是功利心少一点,态度谦虚一点,职业情感强一点,把课堂真正变成自己教学的实验场,职业幸福的生活体验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个性优质课堂”建设是学校“三年教育创新行动方案”的主题活动,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任何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鸣惊人。学校不会、教师也不要把构建优质课堂当做一时的“活动”,而要看成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将把骨干教师和各级名师培养与构建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适时组织外出理论学习、课堂观摩和实践锻炼。

  4、教学设计“有形无魂”

  这是造成课堂教学“少慢差费”得主要原因之一。即便是学生“充分”参与,也难以有发自肺腑的话语和刻骨铭心的体验。做好周密预设这项关乎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状态的重要工作,其前提是发现

  ,其关键是找准学生思维发展的“原点”教授内容的“灵魂”,其重点是设计好课堂教学“主线”。以此为基点,结合教师个人教学个性,考虑学生学习特点,才能编拟出符合所学知识内在逻辑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富含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教学设计。

  五、下一学期的打算与策略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为缓解责任重压,落实责任担当,我们下学期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打算与策略主要有:

  1、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的研读

  一种好的理念,没有记忆,就没有内化,也就更没有了有效的落实。鉴于从老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看出,部分教师对我校下发的《学、生习惯培养读本》《教师发展手册》和《创新行动方案》没有进行仔细的研读、甚至了解太少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强研读和讨论工作,以求将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教师的高效课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2、进一步加强好课标准的探索

  课改要求的好课与教师教学理念中好课的标准有较大差异。我们有传统意义的好课,但实际课堂中,我我们的教师预设的东西太多,缺乏一种给人耳目一新的引领课,这需要我们教师须具有一种开创精神,当然,这更需要一种政策的激励!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方式授课,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没有跟上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没有让学生在分析和归纳中实现“知识建构和方法生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智慧生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也只停留在“牵引”上,教师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或者提问语气的本身(如是不是?对不对?)就已经包含着答案。教师在“启发”式提问时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空间和权利。

  3、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建设

  扎实的校本教研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研讨课是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是很好的课例研究,为什么有的学校会有一批实力相当的老师同时成长,为什么七年级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八年级英语组、数学组,九年级数学组分别有两位教师获奖,很大程度的原因是这样的学校、这些备课组有很好的教研氛围,研讨课是群策群力,更是水涨船高。下学期,以有效校本教研为途径,推进构建优质课堂持续、良性发展。以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个学科教师要从每节课、每种课型做起,结合备课组内“草根式”小课题扎实搞好课例研究。切忌急于求成、贪大求洋或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听听课、评评课。

  4、继续重视课堂反馈和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但,缺少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不少教师往往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与感悟。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在参加培训、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时踌躇满志,但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却“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应该要求和鼓励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随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课堂教学;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一句、两句就行,一段、两段也可,洋洋洒洒成文成篇更好,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纠偏与改革。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的功效。

  5、下学期,按年龄段或学科评选“十佳课堂”和“经典课堂”。评、选活动设置综合优秀奖(采用“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循环研究”等形式进行“磨课式”赛课。同学科的几位老师上同一课题的研讨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具风采。力求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

  个性化的单项奖(比如:最佳教态奖、最佳语言奖、最佳课堂教学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学生参与奖、最佳教具和课件制作使用奖等)和参与奖。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肯定其成功之处;通过个别谈话,对个别老师提出诚恳的建议,鼓励引导其改进。或许,课堂教学评比展示的时间是有限而短暂的,但它却是值得所有教师一生追求与努力的!无论结果如何,对我们来说,这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它留下的是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我校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移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治教办学的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把教书育人的模式加快转移到全面发展上来,把已经形成的个性高效课堂建设特色发扬光大。只要我们投身其中,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就会指日可待!我校教学工作的必然会蓬勃发展!

课堂工作总结5

  为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20xx年5月上旬,镇教育局对全镇20所学校的体育、综合实践、品德、信息技术、科学等5个学科进行了“高效课堂”检查。从检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各学校“高效课堂”的实施更加有力、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教师参与面更广、参与的有效性更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和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本次检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必将对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扎实有序

  (一)全面发动,理念引领,扎实推进

  1、身先士卒,营造高效课堂的氛围。全镇各学校都成立了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以确保高效课堂在落地生根,长期开展,保障有序。各学校的正副校长、教导主任都亲力亲为、步入教学一线,有的任主课、有的担重课,真正地在教学中充当了“领”和“导”的角色,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着全体教师,使学校形成了一种“提精神,促高效,创佳绩”的课改氛围。

  2、洗礼思想,传输高效课堂的理念。各校都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大部分学校都能把高效课堂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让教师感到“高效课堂非搞不可”,让人人觉得“不践行高效课堂就会落伍”。部分学校还将“学科教研日”改为“理论学习日”,重点就《高效课堂22问》、《有效教学十讲》、《高效课堂的十大假象解读》等高效课堂专题内容等进行反复性学习。一年来,教师们通过集中学,分散学,摘录理论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使各自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外出取经,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为了使我镇高效课堂建设少走弯路,镇教育局多次安排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先后组织教导主任、科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理论培训。上一学期,镇教育局专门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到华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大家通过深入课堂、观摩听课、聆听讲座、参观校园等形式,零距离感受到了课堂改革给教育最前沿带来的生机与活力,领略了生命课堂的精彩纷呈,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同时,大部分学校也能大胆地把教师领出去,开眼界,学方法,促教改,提品位。

  4、走近名师,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一年来,镇教育局发挥镇内的17位名师、11个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46次“名师送课”、“高效课堂研讨”活动。少数学校还利用科组教研活动时间,将名校的高效课堂实录播放给老师们观看,让老师们学习观摩,给老师们最直观的感受,让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积极在课堂上进行尝试。

  5、邀请专家,传授高效课堂的真谛。各学校及名师工作室各尽所能,先后邀请到了课外阅读专家桑志军教授、中国“小课题研究”领路人费伦猛教授、“高效教学”专家张俊洪教授、教师个性化成长研究专家闫德明教授莅临我镇授课、讲学。镇、校两级教研平台的创设让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增强,为我镇的教学改革引来了源头活水,为打造高效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一年来,各学校将高效课堂的打造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围绕镇教育局制定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推门听课、教学评比、说课评课、课后反思、论文评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研讨活动,使各学校的高效课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并初步形成了符合各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虽然少数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较为简单、粗糙,但都已开始在朝着民主、和谐、开放课堂的方向迈进。

  石步小学将模式定位为:导入、体验、交流、拓展、总结,五步教学法。五个教学步骤,每一个环节的着重点都不一样,但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确保学生能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向高效。

  中心小学采用“个性+集体”相结合的备课形式,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在个性备课上倡导“个性三备、读懂教材”。在集体备课上倡导“三研定案、三案定教”。要求教师“掌握好每一篇教材、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学好每一个理论”。

  河滨小学形成了由“创境入情、活动融境、悟境导行、知行合一”四个环节构成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生成情感。

  凫山小学结合“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以评促学”的课堂理念和“慕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核五环节”教学模式。“一核”指以慕课为核心,“五环节”是指“激趣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随堂测验―总结拓展”五个环节。

  西溪小学形成了“四点一核心”的课堂模式,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品、悟、行、延。先学后教,预习进课堂,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学生巩固训练。课堂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石龙坑小学总结出了“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创设―目标导学―自主合作―交流汇报―总结升华”。

  实验小学“互动式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激发兴趣―导入,互动探究―学习,深入研究―领悟,整合评价―总结,拓展延伸―提升”五步骤。

  横坑小学提炼出了“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三步”是指“准备―操作―迁移”三个步骤;“五环节”是指“课前询问―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效果评价―升华展示”五个环节。

  香市小学形成了“五步法”教学模式,五步即寻找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方法体验情感。

  信义学校确立了“三动三发”的教学模式。三动指:情动―互动―行动;三发指:诱发学习情绪―引发高效学习―生发情感素养。形成了生动活泼又富于深层启发的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三主”模式。

  东阳小学探索出了“情景导入―合作交流―拓展训练―总结升华”四步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

  红荔小学形成了“导入―自主合作、交流信息―互动探究、知识整合―结合实际、有效拓展―课堂小结、情感升华”五步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从热闹、虚浮向扎实、高效转变。

  龙光学校形成了“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还在深入研究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把重点放在各教学环节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上,并把它们进行细化与提炼。

  明珠小学在市级课题《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民办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的引领下,创建了“达标课堂五环节教学法”,即“情景设置―明确目标、信息整合―探究合作、精讲点拨―入境明理、课堂排演―品德形成、当堂小结―情感升华。”

  莞雅现代小学力争经过研究实现:改变课堂教学流程、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深入人心,开花结果。

  名扬小学形成了“三步五环节” 教学模式。“三步”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五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随堂测评―总结拓展”。

  中大附校外国语学校通过创设切合主题的情景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探索出了三种教学模式:一是活动型教学;二是实践体验型教学;三是综合学习教学。

  育贤小学制定出了“五步”教学模式。即指“课前询问―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效果评价―升华展示”五个环节。要求教师精提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要跟踪课堂,验收成效,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东源小学形成了“三环节”教学模式。即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辰熙小学确立了“三动三发”教学模式。三动指:情动、互动、行动;三发指:诱发学习情绪、引发高效学习、生发情感素养。形成了“兴趣、高效、实用”的课堂模式。

  二、效果:各具特色,彰显高效,成绩喜人

  1、课改理念得以充分体现。通过检查,了解到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更趋科学合理,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启发和引导,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加贴近学生,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教学过程的氛围活跃、张弛有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现代教学手段的得到大量运用。

  2、学科特色得到突显。思想品德能突显品德课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红荔小学陈曼老师执教的《江山如此多娇》,课堂驾驭能力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活泼快乐,教学效果较好。科学课能够按照教材的安排,开展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发展创新思维。如明珠小学周惠芳老师执教的《运动与摩擦力》、河滨小学卢晓强老师执教的《我的小桥》,都能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线,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技术科组人员虽然少,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比较强,都能够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探讨,努力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如香市小学的吴伟强老师、明珠小学的黎丽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运用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能把生活的缩影投放到课堂当中,选择学生乐于研究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香市小学李雯婕老师执教的《如何制作莞香》,这是一节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课。课堂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制作莞香的方法,并独立进行操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体育课是授予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课,一定要注重兴趣培养和个体差异。如中心小学梁伟平老师执教的《行进中投篮》,就很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起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

  3、学校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学校更加意识到科研兴校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研究谋划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教研组建设迈上新台阶,教研形式多样,更加务实高效,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型、科研型教师不断涌现。检查组结合各校活动开展情况、课堂呈现、模式提炼等考评细则评选出了先进学校6所,优秀科组19个。

  4、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喜人。高效课堂的建设,既给学生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与源泉。20xx年,我镇参加各级各类教师业务素质比赛捷报频传,共有34人次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如河滨小学的蒋经权老师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一等奖;共有99人次在省教育厅组织和各类比赛中获奖,如香市小学郝洁老师获得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共有560人次在市教育局组织和各类比赛中获奖,如西溪小学的陈升旭老师获得东莞市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5、学生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检查组普遍认为,各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逐渐形成,学生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情愉快,态度积极,在小组互助学习时,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尽显个性,有独到见解;课堂外,学生文明礼貌,活泼可爱,充满灵气,遇到老师,送上笑脸,送上问候;校园里,读书声、歌声、笑声充满校园,到处洋溢着童年的幸福。

  三、问题:不容忽视,且思且行,任重道远

  今年的高效课堂推进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领导班子对高效课堂的理念、目标、要求把握不到位,使高效课堂呈现出了应付的形式;二是对高效课堂中涉及的重点问题研究不够,整个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三是受学校规模及经费的制约,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经费投入不够;四是把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当作阶段性工作来看待,没有长远的思考和打算;五是教师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认为事不关已;六是教师存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两张皮”的现象,教学中仍是“满堂灌”;七是对学生课后作业、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业评定的关注不够;八是对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凸显,部分学生仍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被动学习;九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但各实施步骤的课程教学意义不明显。

  今后,要想让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永恒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学习和宣传的力度,让老师们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2、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常态课,高效课堂应体现在每一节常态课中。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

  3、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后辅导和学业评价。

  4、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丰富学生知识,促进人格养成。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保证睡眠时间,开齐开足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继续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寻找研究课题(以小课题为主),积极撰写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从理论、思想方面上升到教改的高度,让教学研修成为常态。

  6、按照既定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继续关注课堂,以高效课堂为抓手,让“高效课堂”建设的各项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

  7、进一步加强课堂监管力度,开展专题研讨、举行课堂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着力解决细节问题,使高效课堂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的高效课堂得到了发展、深入、提升。但整体情况与我们的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坚守理念、加倍努力。

  万事开头难,相信有了良好的开局,寮步的高效课堂一定有美好的前景!

课堂工作总结6

  任严冬再冷漠,在阳光中也会悄然融化;任路途再遥远,在征程中也渐见曙光。任音乐教师已有十年的时间,教育教学路上我在不断摸索中学习着,内心由迷茫到清晰,渐渐明白,从自己踏进音乐教师队伍那天开始,便开始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于是我在春季播撒着希望,在秋季里收获着快乐,在冬季里又孕育新的期望!忙碌而紧张的教学工作即将接近了尾声,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中学音乐课教学是中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中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第二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不足之处

  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本学期我感觉我上的音乐课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以后要在课堂中寻求一条更加恰当的路子来。

  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迎来的是朝气蓬勃的春天,我相信勤能补拙,以及在领导和同事、家人的信任和关心、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进步。

课堂工作总结7

  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只有把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完成地理教学任务。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帮助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做好语文第二课堂的准备工作

  1、要向学生做好动员工作。如讲故事、编故事等课题,经过动员很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报名要求参加的学生就会很多。

  2、对报名要求参加的学生,要进行选拔。经选拔录取后公布名单,使学生有一种荣誉感,也就形成了地理第二课堂上的骨干力量。

  3、要鼓励同学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语文知识竞赛,可使课外活动有一种特殊的原动力,并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4、要宣传成绩。宣传过去语文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对参加语文第二课堂的同学是很大的鼓舞,也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授之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语文第二课堂的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参加语文第二课堂,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语文第二课堂就可以成为实现这目标的重要形式。

  学习语文,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因此,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活动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查找资料,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这样,学生通过参加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经过自己努力,主动地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将会空前高涨,也体会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真谛。

课堂工作总结8

  在历史组六位组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周,高三历史组课堂大赛圆满结束了。回顾这两周本人听的五节课,感到比较欣慰。单纯就上的这节课来说,老师们备课、制作课件、上课的水平都很高,可以说不分伯仲。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充分依托学案、教材,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抽查和讲解。

  二、都有近两年高考真题的训练或应用,从而把握复习方向,提升学生能力。

  三、都重视抓点复习,且重点、难点、疑点抓的比较准确。

  四、作为为复习课,都注重前后、中外、古今知识的联系。

  五、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审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六、都注重对相关社会现实或有趣知识的练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对于五位老师的五堂课,老师们都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并没有刻意准备,却上得比较成功,这是从来没有的。

  尽管如此,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我就以这次课堂大赛为主,结合半学期以来的高三一轮复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将复习课上成接近新授课

  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的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但如果这种设计一味从教师自我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差异及他们不同的发展可能,那么教学中学生将始终处在被动接受、消极应付的状态,结果只能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与研究性学习的本意相去甚远。情况有二:

  其一,教学中一切惟教案为是,教学中完全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发展,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在这种课上,很少能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很少见到多种思想之间碰撞的火花,很少有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与别人的理解沟通。这时的提问与思考,徒具“研究”的外壳,难以掩盖学生思维的贫乏,因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已被教师排斥。

  强人从己的教学,说明教师对“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等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心目中只有对教学目标的预期而没有学生可能超越教案的心理准备。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追求的结果,它所能体现出来的至多是教师的思维结果,而正在扼杀的却是学生的灵性。

  其二,设定的探究目标过高或过低。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热衷于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提问题过于艰深或过于浅显。

  太过深奥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丧失了挑战性,也不具备思维的开放性。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探究讨论要么是抽象空洞不得要领的,要么是讨论场面冷清,学生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只能以教师的“独唱”收场。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许有自己的心得,但那只是教师的思维,不创设思维的梯度,没有架设合适的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绝不可能化为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这种现象,尽管披上了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等眩目的外衣,折射出的却仍然是陈旧而顽固的“教师中心”意识。

  当然,如果探究的问题过于浅显,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仅是形式主义罢了。

  二、过度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退化

  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数育教学作用。

  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

  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与锻炼,过于依赖设备,将本应由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去承担,教师指导作用会日趋淡化,最后发展为“机灌”。“机灌”与“口灌”一样,都是对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多媒体技术发展与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两者不应相克相斥,而应相融相进,两者应该在提高教学效益的总目标下得到统一。

  三、不敢明示思考结果,成为学生思维的尾巴

  老师们很重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地认识、思考问题,这是对的,但在学生进行探讨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主要有两种不如意的表现:

  其一,在组织学生讨论前,教师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作研究的示范;在分组讨论过程中,不倾听他们的意见,不作思维的点拨,无所事事;在学生集中发言时,教师不作及时、准确的评价,激励他们逐步接近正确结论,只是含糊地以“不错”、“好的”等应对,学生不能从教师处得到确切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思维价值产生怀疑,他们探究创新的思维积极性受到打击。

  其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后产生相左的意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相持不下,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被激发,创新思路能力得到培养的好现象。此时学生最企盼的是老师的观点。但有些老师在这关键时刻就是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和了一教室的稀泥,让学生的希望落了空。有人还将此作为经验介绍,谓之“教师不当裁判”、“不打击学生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我们对此很不以为然。

  我们自然不赞成教师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也不赞成教师过早表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这确实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当学生的若干观点难以统一时,教师应该敢于表明自己的思维结果,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不甚合理的成分。在充分鼓励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愿尾巴现象不再。

  四、课堂活动华而不实形式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课堂活动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这并无不当。但如果片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设计的活动环节往往是形式化的,它们所能营造的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面效果,而无思维发展的实际效益。

  这种背离了“学生主体”原则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其共同的特点是:只求“动”,而不求“思”——缺乏探究性——充其量可以起到有限的烘托气氛的效果,而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课堂活动成功与否检验的标准只能是:有或无、有多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之中。相比此类形式化的活动,在某些时候,教师精彩而富于启发性的讲述,何尝不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更讲求实效,更具探究性。

  五、课堂容量过大,听起来很累

  因历史课时少,学生基础又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感到吃紧,单元检测,课后习题又都需要处理,所以时间上总感到吃紧。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情因素,还存在讲解过多,处处对学生不放心,大而全的问题。

  当前新课改理念已被老师们广为接受,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正趋向多样化,课改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审视和剖析,发现并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的瑕疵,并非庸人自扰,而是保持清醒的表现。

课堂工作总结9

  不知不觉参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有两个年头了,可以说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自己对改革由不得已到逐步适应,到主动探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思冥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有成功的快乐,也有面对问题的困惑,总结如下:

  一、构建高效课堂,理念先行

  思是行之本,记得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思想是老子,行动是儿子”,要走好“构建高效课堂”之路,理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是根本。本学期,我和教研组同志精诚团结,共同探讨,我和俩个徒弟有个共同的约定,那就是“我们生物组一定要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头,我们每个人都不做‘木桶’的短板”,我们师徒三人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认真备课、上课、批改、相互听课、研讨、反思,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基础工作,每周定期切磋、沟通经验,尤其是10月末,我参加了XX市陈永艳老师名师工作室之后,能充分利用博客与同行交流,及时把心得体会与两位徒弟分享,你有一个经验,我有一个收获,三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三个宝贵的财富,我们共同拥有的财富。

  二、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民主沟通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最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可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在课堂管理中我将权力、责任、义务充分放给每个小组长,课堂上组长负责考核小组成员,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展示活动,组长负责分配组内的帮扶工作……。我则更多地进行指导与沟通,调节小组内部关系,与个别学生谈话,为小组长的工作铺平道路。在课堂的`群学、对学中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指导1号、2号如何科学地讲解,指导3号、4号如何配合1号、2号的帮助,如何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日益显著,尤其是期中过后,针对期中考试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进行了有意识地改进,强化了每节课的达标、巩固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 深入钻研教材,用心备课上课

  经过“设计学案”与编制“导学案”的过程,越来越感受到备课有了更加实际的意义。备课充分了,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我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地投入学习、积累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因为我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能及时、精辟地对学生所涉猎的资料进行整理引导,就越能通过学生的展示捕捉到学生的“软肋”,及时地点拔、精讲、追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虽然在别人的眼中,我是“老教师”,但我仍像新教师一样,认真写好每一个导学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预设每节课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更让我体验到了民主、沟通、对话的氛围,这种氛围促使我在备课中要“浓妆重彩”,而到了课堂上则要“清新淡雅”不着痕迹,与同学们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领悟、顿悟。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灵活处理,就必须更深入地备课。这种良性循环让师生共同提高。

  四、及时总结反思,不断积累经验

  “做好部门工作,做好教学工作”,鱼和熊掌我要兼得,一年来,

  我从未因部门工作忙而忽视自己的教学,延误写导学案、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相反,我会用部门工作来鞭策自己,我要走在改革的前列,我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自己做到了,对徒弟也要求到了,每次精心反思一周来的教学,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即便是烦恼的一周,不成功的课堂,反思之后我还是感觉到是一种成就,因为我找到了烦恼的理由,找到了不成功关键,教学本来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何尝不是这样?

  五、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

  2、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做到了“善始”却忽视了“善终”,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3、对于小组管理不精细。小组成员分工有时较随意,组长的工作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加重组长负担,个别小组还有组员不服从分配的现象,对这些同学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小组评价有时做得不及时。

  4、模拟展示指导不到位。有时显得乱,有时各组水平相差悬殊。

  针对以上问题,下学期要与备课组同志共同研究,认真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深入备课,经常与同事沟通,及时学习好的经验;加强学生管理,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要继续用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个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在课程改革中迈上一大步,更上一层楼。

课堂工作总结10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公共场所,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美术课上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短句对答,师生互动。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把课前常规的要求编成几句简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脚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睛看老师,不做小动作”等教给学生,每次课前都用“对答”的形式跟学生进行练习。

  师:手放?生答:桌面

  师:脚放?生答:地面

  师:身子?生答:坐直

  师:眼睛?生答:看老师

  师:不做?生答:小动作

  师:学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师:从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这种“对答”的互动形式带有一点游戏的味道,学生很感兴趣。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一下就记住了。他们一边回答,一边检查自己的常规,纠正不好的坐姿和行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师身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奖惩分明。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我告诉学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再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违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乱讲话。作业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但是要求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只有两三个人能听见的范围内。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

  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明确要求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继续好的行为,改正不好的习惯:每节课被老师表扬三次的同学,可以得到激励之星的奖励;被批评三次的同学,下课就不能活动。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一颗小小的红星,对他们也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尽量多表扬学生。对进步大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对个别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失去课后十分钟的休息机会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因此,一般在我点名批评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三、课后清洁:责任到人,持之以恒

  美术课学具较多,四年级开始要用到水粉、墨等材料,每节课的清洁卫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每个学生都在水桶里洗笔和调色盘,肯定会拖延下课的时间,而且也容易出现拥挤、争抢等现象。我规定学生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简单清洗调色盘,把脏水倒到水杯里后再去水池洗笔和杯子,同时请班干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谁把桌面、地板弄脏了马上要求其进行清理。以上是我在训练学生课堂常规时的一点体会。这些训练方法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我的教学中却非常有效。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和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此可见,教学可利用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时刻运动变化着的课堂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开辟课堂上的“动感地带”,使学生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手形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画画自己的手,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形象造型,使手更加的生动、神秘。看着学生,把手压在绘画纸上,呆板的描绘着自己手的轮廓,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醒他们:手指可以灵活的运动,造型可以千姿百态,但是收效甚微。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手势?我楞了一下,随即一想,这个建议不错,让学生们借助表演手势,充实手的造型,升华手的生命,何乐而不为呢?一听表演,同学们来了兴趣,于是各小组很快进入了合作学习的状态,每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揣摩生活中的物象,一边演一边修改讨论,好不热闹!学生在幻灯机上表演手影游戏,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都争着上来演示。通过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有趣的头像魔术般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整个教室沸腾了。沸腾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手的神奇、艺术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为某个知识重点、难点一筹莫展时,如果能够巧借学生自发吹来的“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我紧紧的抓住了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竞相喷射。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巧妙应对且将教学继续下去,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有效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新课程改革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宽松、自由、开放、生成的课堂才是“动态”的课堂。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教案“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发展”起来!

课堂工作总结11

  中学语文新教材体现了培养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尽管选文、结构、编排存在些许瑕疵,但毕竟是扭转教学效率低下、走出困境的实质性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显滞后,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被动应付,势必难以走出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效率低下的困境。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大纲,达到新课标,笔者有些不成熟的思考,现不揣冒昧,就教于方家。

  一、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垄断语文教坛的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串讲分析,讲背景、正字音、析词义、分段落、归段意、明中心、理特点,几成定格。因此,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是突破传统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即以教师为主导,准确地把握讲析课文的限度;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能力点为突破口,对教材的内容作精当的取舍。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教师的这种领导、支配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扶”、“牵”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说教师发挥其领导、支配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教师为主导”不同于“教师为中心”,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为主导”也不同于“教师为主讲”。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限度。首先是时间限度,一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应限定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引导学生自己钻研和探究;其次是内容限度,对必讲的知识,务求用最经济的方法提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对可讲可不讲的知识,可根据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悟性,若有必要可适当涉及,若无必要便省略不讲,当然,对不必讲的知识就应果断删除,以免冲淡主要内容的讲解。分析课文时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学生,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比如《项链》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安排问题,又比如《孔乙己》是否真死的问题。同时应当允许学生存疑,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比如对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主题的不同理解,历来见仁见智,教师无需确定统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考你背”、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要授之以“法”,把“我讲你练”、“我导你学”、“我问你思”、让其“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是以“培养方法,培养能力”为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只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宁老师提出,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在“皇帝”之前加修饰语,概括皇帝的性格特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第二件事,宁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在老师的耐心诱导下,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学生终于用一个“骗”字概括了故事内容。第三件事,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大人(特别是皇帝)都受骗,而小孩不受骗。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量例子,通过讨论,得出“虚伪自私”是大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小孩没有私心,不但不受骗,还揭穿了骗子的骗局。最后学生都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课堂工作总结12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务必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所以这个学习情境就应是现实的、有好处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务必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所以,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构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带给发展提高、改变自我的`机会。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工作总结13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青年数学科技活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对科技活动缺乏兴趣。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要求,这是相当必要的。

  我校领导对第二课堂活动相当重视,有专人负责,活动的时间、地点一一落实。由于领导的重视,我们初二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学第三周已开始进行培优扶差活动。我们初二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分有三个小组一个尖子辅导班;两个提高辅导班。活动前,科任科技老师制定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目的、要求。学期结束,科技老师写活动小结,学生写活动小结。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表现给一个等第证。

  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发展了智力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赋予创新精神。今年我级编排了3个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是每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有时利用晚修)活动人数35——45人之间。活动的内容较广泛,各种几何体的制作,解题方式、方法的探究,一题多解的讨论等等。结合学习需要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区各类科技竞赛,及普及活动,也取得了一点成绩:

  ①通过本年级数学测试,发掘一个个数学尖子继续培养,为初三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作充分的准备;

  ②将一部分中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都大大地提高了……

  以上这些成绩是与校领导的关心、任课教师的大力配合及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今后再接再厉,为学校争光而努力奋斗。

课堂工作总结14

  走进实验幼儿园研修课堂。20xx年7月9日早上7:30,平阴县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齐聚机房,等待着这次催人奋发、助人成长的教师远程研修。一开始两个多小时老师们集中观看专家视频学习,大家了解了今天研修的主题内容,今天学习的是必修专题二《幼儿园专业教师标准解读》和选修专题三《幼教政策法规解读》。老师们聆听专家的观点,感受到本次研修带来的收获与变化。

  在作业中收获成长。中午饭刚过,学校的老师们已经聚集在办公室微机前开始了作业研讨。作业中的三个问题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愉快的交流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独到的见解,专家引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点评促进反思与提高。带着作业时的'愉快,走进研修平台,再次学习专家引领板块的文本材料,醉心浏览老师们的评论,悉心拜读老师们的作业,分享着全省各地老师研修的快乐,不时的产生教法上的共鸣……简报凝聚研修幸福。简报是学习成果的结晶和学习智慧的凝聚。领导把老师们分成三个组做起了简报。大家商量着简报的名字,研究着简报内容:卷首语、学员风采、研修动态、研修感言、研修故事、作业集锦、活动掠影……大家期待着这份小小的简报蕴含更多的甜蜜,凝聚更多的智慧,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

课堂工作总结15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发展教育的永恒主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吉安县关于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学习与实施,结合吉县教字【20xx】35号《关于对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校进行评估的通知》,几个月来,我校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主攻方向,制定改革措施,优化教学手段,稳步扎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七、八年级高效课堂试点启动,建立实验领导小组,制定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学校把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学校一是每月开展高效课堂工作专题会。二是做到逢会必讲、逢考必研。都必须认真分析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2、根据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指导小组按要求听课,并及时与老师反馈。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高效课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加强“高效课堂”的探索。教导处开展以“小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应用型课题的教研活动,制定《凤凰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凤凰中学优秀课改教师评价细则》、《凤凰中学小组合作实施及评价办法》和《凤凰中学课改奖惩制度》。

  4、扎实开展教学活动,用活动推动高效课堂。

  扎实开展好校内高效课堂展示课、教学讲座等教学活动,学校领导要深入其中组织教师做好听课、评课和导课,注重活动的质量,充分体现活动的效果。通过活动让教师全员互动,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现18位实验教师已经完成第一轮展示课,并且对应评价教师当堂打分和提出意见。

  5、细化高效课堂实验工作,专门列出了实验教师应当及时完成的工作。建立奖处激励机制,公平、客观地运用考评结果,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效课堂工作的全面开展。

  6、强化校本培训,为高效课堂增强后劲。

  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方案,全面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周一晚自习一为教研组集中校本培训时间,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与高效课堂研讨。每月一次的高效课堂改革工作专题研讨会按计划进行,其中有中心发言,要形成文字稿。

  7、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严格遵行各教研组定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考评。

  8、加大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投入,各班备齐“班班能”,同时各班备齐了实物投影仪。学校还购制了一批导学案和有关课改资源。并形成了《凤凰中学高效课堂材料汇编》。

  9、各班以四人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学校从大的方面制定了合作方案。围绕学校总体方案,各班进行了细化。对于优秀合作小组,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室、校报和凤凰中学网站进行宣传和通报表扬。对学生合作小组评价成员进行一次培训。

  10、各教研组围绕“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本教研组特色教学模式,然后进行集体备课,重在集体讨论,最后形成共案。

  11、建立了实验教师成长档案袋,规范了档案袋的内容。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对“二十四”字这种教学模式还驾驭得不够熟练,导学案的设计不够到位,预习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还不够精湛,这些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规范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课堂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期课堂工作总结06-06

高效课堂工作总结12-31

《高效课堂》工作总结09-21

有效课堂工作总结11-28

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总结06-04

英语高效课堂工作总结08-19

课堂改进工作总结09-09

小学美术课堂工作总结07-31

高效课堂实施阶段工作总结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