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时间:2024-03-13 07:17: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国家宝藏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家宝藏观后感

国家宝藏观后感1

  12月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了,延续第一季恢弘的舞台场面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方式,第二季通过音乐剧、舞剧等形式也让国宝活了起来。一件件泛着历史光芒的国宝,传递着先贤们的智慧与精神,带着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感受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在实现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这些物质与精神的财富都是国家的.宝藏,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传承国家宝藏,感受先贤风骨。《上阳台帖》洋洋洒洒二十五字中,仿佛藏着诗人李白遗世独立的傲然姿态,沿着泛黄的书卷,那个舞着剑,高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仙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些国家宝藏承载着先贤们心系天下的凌云壮志和不畏权贵的高尚情操,让我们能够窥得先贤们生活的一角,感受到他们的气度与风骨。

  传承国家宝藏,延续中华精神。刚过去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我们对着宪法宣誓,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庄重。而中国的法治精神却不仅仅从当代才开始的,随着一个秦朝小吏所撰写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呈现在世人面前,透过千年之前的秦朝律法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的源远流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精神依然是需要我们延续下去的,这也是国家宝藏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传承国家宝藏,振兴中华文化。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绝的文明,是兼容并包的态度让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且百花齐放:千里江山图上的如画江山千年不褪色,各种釉彩大瓶使用17种釉、彩,集中国瓷器文化大成,样式雷建筑烫样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设计水平,弥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还有数不胜数的国宝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更应该牢牢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将振兴中华文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把中华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传承延续下去。

国家宝藏观后感2

  周五去看了《国家宝藏2》,唯一有点以外的是米奇·威尔金森的转变,和他最后的死亡。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商业大片在轰炸人的视觉的同时,尽可能的`让人忘记自己的大脑。而我却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大脑。

  威尔金森的死多少有点俗套之外,他用死换取自己名垂青史,可谓得其所哉。

  这让我有点想法。很早就知道论语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说法,但却不明白既然都要死了,闻不闻道又有什么区别。也知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但却并不知道,为知己而死值不值。

  威尔金森的死,让我明白了。道也好,知己也好,名垂青史也好都是人的终极追求,终极追求是值得穷其一生去奋斗的。

  很奇怪,我想到了葛朗台,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个爱钱如命,无比吝啬,无比可怜的法国小老头。但是今夜我不想简单地把这个小老头当作吝啬鬼。吝啬只是葛朗台的表像,我看到他是有终极追求的,他的终极追求是财富。财富能算追求吗?可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自来有之,其实我们周围永远不乏求财之徒,而且很多人做好了为财富奉献生命的准备。那么葛朗台又有什么特殊呢?没有!唯一的不同的是追求方式,葛朗台追求财富的方式是吝啬。吝啬当然没什么好的,但总比坑蒙拐骗来的光明些,总比烧杀抢掠来的温和些,总比来的善良些。

  葛朗台的追求其实很普遍,只是追求的方式让人觉得可怜,而更可怜的是没有追求。我们先撇开追求的境界高低不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追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人生只能是浮萍和墙头草。

  当然,追求也有个境界高低的问题。首先,我不能说追求钱财有什么不好。不可否认穷人的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但至少,我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就为追名逐利,有点俗,有点不make sense。我佩服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辈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应该学习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3

  这个星期天我领略了大国风范,真正了解了华夏文明。具体从何说起?那就从这档综艺节目的开头讲起,开头就是雄壮浑厚的音乐,宛若几千名战士在边疆擂鼓一般,震撼人心。这期讲述的是九个国宝的诞生,每个馆的竞选都异常激烈,群雄逐鹿,不知花落谁家?

  随着节目一路往下播放着,一本朴素的几乎不加修饰的书却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看着是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封面上那几个苍遒有力的字,却让我不禁紧盯屏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我立刻端正姿势,用心地记着关于它的.前世故事:是建国工程孙膑与乱臣贼子庞涓的斗争,是看似忠诚却暗地里背弃主子的阿离,是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的那么一丝不甘。看完了前世故事后,我还是意犹未尽,已经被孙膑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识人的精准所折服。这两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初稿,可谓是非常珍惜。

  我一向不怎么想看世界名著,可了解完它的今生故事,我却想好好深入了解一下《孙膑兵法》。这是为何?因为这本书,在外国友人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绝世佳作。他在外屋国每个书店都能买到,可谓是老少皆知。在记者对外国人的采访中,有一个和蔼的老爷爷,让我记忆深刻,他不仅中文说得一口流利,而且对《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比中国人还要了解透彻。除此之外,他还品读了一番《中庸》以及其他中国古典古籍。他不仅把这个作为一项兴趣爱好,而且还通过翻译这两本书发家致富了,这不禁让我佩服不已。

  另连外国人都对我们中国文化如此热情,作为炎黄子孙,我更应该好好守护这两本书的初稿,并了解这两本书的文化,把它发扬光大。不得不说,看了《国家宝藏》后我收获了很多,既了解了国宝的前世今生,又从心里想发愤图强传扬中国文化。

  那么,如果你也对这个节目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守护国宝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4

  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华夏大地经过了一次次的更迭,孕育了一个个璀璨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贝。而在这些宝贝的背后,也诞生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国家宝藏》这一节目,将一件件对于我们来说遥不可及的`文物放在了我们的眼前。它不像一般的文化传承节目,它不只是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放在屏幕上。为了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它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生动的将一个个宝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味到宝物真正的价值,了解它的珍贵。

  节目中一件名为“金嵌珍珠天球仪"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这是我国流传至令唯一一件由黄金制成的天球仪,上有三垣、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三百三十颗星以及黄道、赤道,银河、二十四节气。

  这样一件令人惊艳的物品,但却诞生在了我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年代。天文学在当时不受皇帝的重视,但却处于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件宝贝让我们知道了当时中国天文学的伟大成就,也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头顶这片已经被看厌了的天空,蕴藏着的奥秘。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所以无论什么年代,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

  随着节目的进展,一件件宝物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故事在眼前上演,我们因这些而自豪。

  其实有许多人在观看节目之前,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故事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过。走进博物馆,看到文物,也只是看个热闹看个新奇,看完就抛之脑后,不会再回想。

  这个节目,让更多人对我国的宝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来学习中国文化,来传承中国文化。

国家宝藏观后感5

  曾经引发博物馆热潮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近日再次开播,除了诸多让人惊叹的“国家宝藏”,还有一家卖文创的天猫店也随之而来。上周,《国家宝藏》“你好,历史旗舰店”正式上线并发布了10余款以节目中亮相的国宝为设计灵感的IP文创产品。眼下销量最高的是“唐代仕女mini手办趣味模型”,是根据河北博物馆的“彩绘散乐浮雕”设计而出。

  《国家宝藏》背后的制作方中视电传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学慧说,关于文创产品的策划,早在第一季节目结束时就开始了,“而整个项目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合的文物元素,以及如何设计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产品”。他们开发博物馆文创,首先是要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其次还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实用性,比如面向儿童智力开发的、提供生活便利的',以及有趣味的和特别精美的。

  不得不说,当下博物馆的生意非常火。眼下的《国家宝藏》文创产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时遇到的资金、人才限制。不过,火爆之余也有隐忧。比如,不久前故宫口红的“嫡庶”之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故宫对于文创产品管理的混乱,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产品质量提出质疑;还有《上新了,故宫》中,虽然尚在众筹阶段的产品都备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众筹商品的售后要如何保证等问题。无疑,故宫以及《国家宝藏》都是我们的“地表最强IP”,它们可以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但不能忽视的是,千万不要把它“玩”坏了,因为它们身上的文化基因需要保存,博物馆在开发授权时也更要谨慎。说到底,我们必须对老祖宗留下的财产保有敬畏之心。

国家宝藏观后感6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不愁观众,仅有这些够了吗?不够。一个博物馆是不是真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就看你用你的资源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

  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亲和”起来,《国家宝藏》正是借助电视综艺这一全民引领级别的传播载体,进行一种破题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将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我们这次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难看出,《国家宝藏》试图通过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静”,带来生动、流动和撼动。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昆表示:“《国家宝藏》从全新切口进入文化节目,汇集了领域内顶级的资源,加上我们多年创新积累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打造出一个新的文化节目标杆。”

  《国家宝藏》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九大博物馆每家推荐三件国宝,节目展示后交由公众甄选,最终每家选出一件;第二阶段,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场盛大特展,展品即为甄选出的九件国宝。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观后表示,《国家宝藏》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家宝藏观后感7

  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总是津津有味。这不,最近出了一部历史纪录片——《国家宝藏》,让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国家宝藏》主要介绍在中华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人们呕心沥血创造出的艺术瑰宝。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两件文物——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秦简。

  曾侯乙编钟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在《国家宝藏》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一个小小的编钟,可以敲出两个不同的音,互不干扰,和谐共处。这不就像曾国和楚国吗?在相邻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与文化。”这种相处模式,不就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心愿吗?邻里和睦,和谐相处。

  云梦秦简则是由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小官吏一条条书写累积而成,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竹简里主要记载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都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今,已有一万多云梦秦简出土。看完不由让我感慨,从古至今,都是这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创造出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因为《国家宝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或感人,或悲伤的故事。它们不是死寂沉闷的,而是鲜活的。只有我们用心聆听,走进文物中,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国家宝藏观后感8

  每一天晚上7:30分,我都会观看中央四台播出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看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听着讲解员讲述每一件国宝后面的传奇故事,我做梦都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珍宝。机会终于来到了,3月30日至7月1日国家博物馆在长沙举行《国家宝藏》的展览。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没想到美梦成真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带我去看展览。

  五月六日,阳光明媚,春光灿烂是一个有利于出行的好天气,我们早早地来到省博物馆看展览。走进博物馆一看,慕名前来的人可真不少。整个展馆里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大家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入。每一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注地观看展览。他们有的'拿着相机在不停地拍照;有的拿着笔和纸认真地记录展品的介绍;还有的在耐心地听讲解员的讲解……

  这次展出的国宝有精巧玲珑的酒杯,笨拙的犀牛酒壶,还有举世闻名的,品种繁多,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每一件展品都巧夺天工,好像出自鬼斧神工之手,让人赞叹不已。每一件国宝不仅价值连城,还都有一些传奇故事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造于汉代的犀牛尊,它昂首伫立,体态雄壮。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活生生的犀牛站在你的眼前,惟妙惟肖。

  在几千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我们的祖先们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这一件件举世无双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为民族富强而努力学习,为中国重新走向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拼搏。

国家宝藏观后感9

  节目《国家宝藏》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宣传古代文物历史,也让我们了解全国九大博物馆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历史,又了解了文化。结合明星守护人推荐和影视表演还原了当时文物诞生的初衷,也让我们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诞生的不易和难得。《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时期的'王希孟所作,宋徽宗赵佶欣赏十八岁的王希孟的画作,王希孟用青金石,赭石,孔雀石,砗磲等宝石作画五次才做出这幅千年不褪色的传世画卷。把石头变成作画用的粉末工序繁杂,原材料寥寥可数。技艺之精湛,材料之难得,为这幅传世名画增添一丝神秘色彩。

  《各种釉彩大瓶》又名瓷母,十七种釉彩都集中在一个瓶子上,包括珐琅彩,青花等,纹饰精美,烧制过程复杂,难度很高。温度很难把控。成功烧制率0.23%,守护人王凯演技精湛,志愿者张珄解说全面完整。

  《石鼓》上面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把中国人连接在一起。梁家辉守护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忘记国家的文字。还有守护国宝的梁家,梁家保护石鼓南迁和亲人分离,多年之后才得以相见。

  国家宝藏介绍

  节目《国家宝藏》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故宫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节目《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次特展——每个博物馆只选出一件宝藏入驻特展。每集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随着9大博物馆的大门被一一推开,27件“国宝”的传奇也将被一一揭晓。27位“国宝守护人”,多个传奇故事,透过节目的核心元素能够看出节目《国家宝藏》尝试在文物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国家宝藏观后感10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受到了观众好评。

  而这所以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观后感11

  前几天,我好好欣赏了一番《国家宝藏》。里面呈现的一些珍宝,样样都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代,历经多少个春秋,多少次战乱,又留下了多少奇珍异宝,这是人人都为中国之伟大而骄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馆陈列的二十七件国宝,也是精品中的极品。

  前两集所展示的国宝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和石鼓。喜虽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场尽心尽力,得不到赞赏与奖励,但正需要这小人儿们的努力,才造就了伟大的秦国。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像喜那样的普通人,干不成像秦始皇那样一统六国的大事,兴许他们只做了自己分内的事,而且在史书上连名字也未曾出现;兴许不会被世人记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把它做到极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中的一员。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让人感动,司马池为了不让后世被欺骗,宁可自己去认罪,也不愿以假乱真。司马光虽然悲痛,但也应该非常敬佩他吧,因为他为了中国的文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虽然这个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司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守护律法初心,守护中国文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虽然对于我这样的小学生守护文脉和律法初心有点困难,毕竟还没有深入接触过,但我相信,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师常说的“每个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我们一定能发出最美的独一无二的光芒。

国家宝藏观后感12

  利用电视媒体讲传统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条,好节目一般会把生动故事和声画语言作为赢得观众的两大法宝,如能将二者互渗互糅便更加难能可贵。《国家宝藏》表面上是说文物、讲历史,实质上是通过与国宝相关的古今故事来赓续民族文脉,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首期节目中选择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称国家级珍宝,且在文化、艺术、物质几个领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见节目在素材选择过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节目通过舞台小戏的形式别开生面地还原了一个个动人的国宝故事,其间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这些人物所承载的.民族精魂、历史风貌、文化担当与人格魅力。在演绎过程中,还原历史与表达当下的融合虽还偶显生硬,但基本实现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动。可以说,节目组利用杂糅互搭的创新性思维,找到了文物与戏剧在大众传播中的契合点,把冷冰冰的远古器物掰开揉碎地精细解析、情感充溢地导入温度,让深蕴于国宝中的文脉精粹在故事的裹挟下润物无声地化人养心。

  如果对文化类节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时空,完成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勾连和灵魂对话,使那些遥远的文化意象在当代“活起来”。当然,这不是要牵强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怀、智慧和技艺在精神层面实现古今的无缝链接。《国家宝藏》在每一件文物的叙述单元里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创意设计,所谓“今生”便志在于此。《千里江山图》卷之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各种釉彩大瓶之于故宫志愿者团队,石鼓之于原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梁金生,分别存在着某种独具特色的传承关系,而节目对于每一种关系的解锁和升华,则令观众或叹为观止、或动容感佩。主创团队有心的寻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发、有理的感悟,让每一件珍贵器物在无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红线贯穿历史、吞吐古今,焕发出生生不息、灼灼其华的时代气息,并富有生命力地绵延向远。

国家宝藏观后感13

  首先从感官角度来讲,这一期给我的直接感受无疑是震撼的。故事的讲述,丫丫的演绎,配合服装展示非常完美的衬托起了小小木俑里的大唐风华。那些曾经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华服美卷再度翻涌迭起,直冲心灵。

  就以本期节目来讲,大唐国力强盛,国风大气,服饰也以明艳华美为主。模特在展示此类服装时步伐缓慢,优雅稳重,表情从容,昂首且目光自信,定格展示动作也是不疾不徐,尽显雍容气度。我很容易就被带入了那个时代情景,仿佛身临其境。抛却情怀不讲,服装秀最最根本的目的毫无疑问是展示服装之美,这一期节目也的确让我有了很多很深的感触。

  首先就是舞台功底的积累。就我目前所有的亲身经历而讲,舞台.上随机应变往往多于循规蹈矩,动作台步也不仅拘泥于某种固定格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底是很难应付各种场合的,基础打好才更有利于后续发展。

  再者就是自信。毫无疑问,对于模特自身来讲,自信是真的非常重要,说来简单的两个字,却是能撑起舞台效果的根本。自信的人,身体会不由自主舒展开,变得挺拔,这种情绪会通过肢体动作传递,并且有效牵动观众的关注力。衣饰始终是为了妆扮而存在的,只有模特自己气质抬足,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衣饰之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神韵。我在这是将其理解为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作为模特要去展示一样东西时,首先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选择更加适合的展示方式。汉服展示,唐制华美雍容,宋制婉约清雅,明制大气庄重,细分下来,还有每种服饰对应的.职业,对应的季节,对应的文化背景,作为模特去展示时都应该去适当的了解,从而更加贴切的展示出它本身的风韵。

  如果模特自身功底神韵达到,再辅以精致的妆容造型,完美的舞台音乐灯光,那么这场秀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汲人之所长,省己之不足,我在台步功底,气质神韵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肯定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改进,期以呈现更好的自己。

国家宝藏观后感14

  近日,《国家宝藏》一直很火,怀揣着好奇之心,我开始了这段视觉之旅。

  “我们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烧至今,不曾熄灭,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华夏民族能做得到。恢宏的舞美,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物将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这些文物前世与今生的感人故事。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中华瓷母、石鼓,湖北省博物院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河南省博物院妇好鸮尊、贾胡骨笛、云纹铜禁,陕西历史博物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这些都让我穿越到古代,在每一件国宝中感受那个时代风云更迭,感受我们先辈无与伦比的技艺和智慧,更能感受到每一件国宝的澎湃的生命力,直至今时今日,依然发光发亮。通过观看这四期节目,这些国宝在我眼里已经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物件,而是活生生的、溢彩流光的传奇。

  历史的车辙很深,很宽,很厚重,值得我们用尺子去丈量车辙在地面上留下的印迹。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历史上,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因为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伟大的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不被人所知,也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我们能说他们不伟大吗?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相信,这个时代一定会很伟大。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历史、对文物、对每一份工作、对每一个职业都带有敬畏之心,努力做好自己该做好的每一件事。

国家宝藏观后感15

  每一件国宝都沉淀着千百年的智慧。本期国家宝藏中展示的传统服饰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盛宴、知识普及,更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自信的觉醒。

  时尚是场轮回,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文化、服饰、饮食都在源远流长的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透过一本红楼便可以参透小到一桌贵族的考究美食、大到一段时代的变迁。透过一件文物可以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绢衣彩绘木俑的前世传奇中呈现的家国情怀、母子连心。这期国家宝藏,对于三个陶俑的展示复原是用心之作,观察、设计、选材、印染、裁剪每个步骤都体现了中国匠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坚守。

  艺术再现环节让更多的受众更为直接的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服饰大美,通过不同男女的服饰依次亮相到并列成排、款款而至,星星升起来,灯光照亮了每个人身上的服饰,让人们恍若回到了那个摩肩接踵的街头巷尾、驼铃声响气势恢宏的时代潮流之都——大唐。此时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精心复原的衣服,是一个朝代的风尚、一篇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华章。

  楚艳老师对于古代服饰研究的精神打动了我,在世界潮流风尚之下,能够追溯本心,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你认为值得的事情中去,不问金钱,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只为了内心的一抹坚持。

  在楚艳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文化复兴、服饰复兴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个有实际行动、敢为人先的精神。时间是一直向前流淌的河,不能逆流而上。对于我们服饰的'复原、展现不是告诉我们以后一定要这样穿着复原服出门,而是引领中国人们找到自己的审美精神,提高文化自信。

  知来处,明去处。在全世界的服装流行趋势中,在强势的西方审美当中,我们拥有的是别国复刻不了的文化,是巅峰造极的民族瑰宝。前世盛况,今时仍旧亮眼,璀璨的中华文化服饰美在大唐,以后,也会美在当下并且盛在未来。

【国家宝藏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宝藏》观后感12-04

《国家宝藏》观后感[优选]07-13

(优秀)《国家宝藏》观后感07-07

《国家宝藏》观后感(精选32篇)06-06

《国家宝藏》观后感【范例3篇】07-13

[必备]《国家宝藏》观后感2篇10-28

《国家宝藏》观后感3篇(热门)09-11

小鸟找宝藏06-14

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