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4-06-09 09:05:4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汇编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汇编15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起初,我认为这个爸爸输了自己的比赛后,把梦想交给女儿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决定的,家长只是应该在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保护我们,培养我们。路是自己选择的,家长没有权利限制孩子的'未来。

  但当我看到最后,看到他的大女儿拿到了世界金牌,每个印度女孩都站起来了。我不敢相信现在居然还会有着性别歧视,但印度就是如此。我想:她爸爸虽然很霸道,但他真的是为孩子着想,为国家着想,因为在印度,女孩没有未来,长大后都一样是最下等的人,因此这个爸爸用自己的梦想为孩子们开拓了美好的未来,更为国家获得了荣誉,这不是随便做就可以实现的。

  或许在这个爸爸自己的眼里,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但我认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最近刚忙完论文的事,期间师妹和师弟不断帮忙,回想上年师姐师兄毕业时,我完全不太清楚,觉得都是小事啊,现在发现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绝对是大事,也发现自己做师妹是多不及格,。所以打心底里感激师弟师妹,恰逢周六又都在实验室,就约好做完实验一起去看电影,看的是5月5号上映的《摔跤吧!爸爸》。

  之前就看到消息说中国要引进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这又是米叔的一大经典之作,看后果然不让人失望。影片针对印度当下的社会现实——性别歧视,我看到的除了这个,还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结合自身经历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出生的环境

  不说社会环境,这个范围太大而且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越发达的地方越开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况且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所以我只说我出生的小环境。

  我出生在的市郊的一个村庄,不算太贫穷也不太富裕,但爷爷这辈重男轻女很严重,爷爷最喜欢的大伯和小叔,最喜欢的孙子辈是大伯家的堂哥和小叔家的堂弟,奶奶好些,爱屋及乌也喜欢小叔家的堂妹,我爸排行老三和二伯一样,从小不被过多关注,子女过多,爷爷奶奶关注不过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也成全了老爸和二伯相对自由的童年和自立自强的性格。

  后来,我爸有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是个女孩(大伯家有三个堂哥,二伯家已有一个堂哥一个堂姐,半年后又有看个堂弟),爷爷为此意见很大,因此我妈受了很大的委屈。我们村的青年大多都是初中辍学去学技术、打工等,现在我大堂哥生意做的就很好,带领了好几个堂哥堂姐。但我偏偏一直上学,这下我爷爷意见更大了,因为他觉得女孩子不需要上那么多年学,以后都是要嫁人的,总而言之就是浪费钱、没用。

  二、父母的选择

  我爸本来就比较自立自强,不管做什么绝对都是我们那附近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家的`小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我们村有个张爷爷,曾经是书记,典型的知识分子,温文尔雅,几个子女全都在外高就,退休后闲来无事,特别喜欢找我爸聊天。前两天和我爸打电话,我爸还说到张书记(我爸习惯喊他张书记),说张书记告诉他哪怕现在自己苦点累点也一定要尽力让孩子多读书。

  所以,在我准备专升本、考研时,在周围亲戚一片质疑和劝阻声下,我爸只有一句话:"你想考就考",这和米叔饰演的爸爸很像,近乎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做法。在4月28号《奇葩说》中马薇薇说"自己做父母时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这点我爸绝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三、子女的选择

  上面提到的张爷爷,他的太太张奶奶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我初中上学时几乎天天骑自行车从她家门口经过,她都会笑着和我说话:"上学去啊,真好,好好学习哈"’,儿时的自己不理解张奶奶的苦心,有时会想办法不从她家门口过,因为觉得天天和她打招呼好麻烦。有时周末还会去她家里玩,现在只模糊记得她家很古典。高中住校后,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几乎都会在张奶奶家门口看到她,然后和她聊会天再回家,她每次都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再后来,去外地上大学,有一次听我妈说张爷爷去世了,之后没几年,张奶奶也去世了。每次回家从张奶奶家门前经过时,还是会习惯性的往张奶奶家张望,院子还在,门前的人却已不在。

  我不知道我喜欢学习有多少是受张奶奶影响,也许是小时影响不大,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大,反正我从来没觉得学习是辛苦的,相反专升本和考研的日子是我最快乐和充实的一段时光。

  影片中大女儿离开父母去到国家体校学习后,全盘否认爸爸之前的付出,还和年老的爸爸比试,比试过程中爸爸脸上满是拼劲全力的痛苦。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心疼米叔饰演的爸爸,也痛恨女儿的不懂事,同时心里一个声音在发问"我应该没有这么混的时候吧"。

  4月28号《奇葩说》的辩题就是"父母提出去养老院养老,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这辈人更多的在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工作,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养老问题。我非常同意马薇薇说"自己做父母时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的下一句"自己做子女时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子女"。临近毕业,面临城市的选择,我也迷茫很久,最后发现:不管在哪里,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子女。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20xx年5月,迎来了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演绎的是一位爸爸在众人不解甚至嘲讽下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走上体育竞技———————摔跤运动之路的故事。

  母亲节当天晚上20点,想和孩子妈妈相约去看这场电影,看到朋友圈很多灌水,对该影片的评价都比较高,为此也把女儿带上了,虽然她还不认识很多字,更听不懂印度语,但是看到她的热情,那就欣然前往吧!

  对于该影片我相信每个人所看到的或许都有不一样的观点,比如:重男轻女的思维观念、霸权强权的男人主义、富养女儿的观点等等,我也是一位爸爸,也有一个女儿,当我看后,在感动父女的坚持中确实又一次很好的梳理了一下我自己的内心,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力量及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相信每位爸爸都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理想往往是还没有实现或者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是命运的残酷吗,在家庭里这些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这个梦想是人之常情吗?因为在现实中爸爸的这种期望要是处理的不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伤害。(当下中国这种情形想必也有很多)当然剧中结局是非常的好,即圆了爸爸的梦也造就了孩子,皆大欢喜。感慨之余,还是应该好好的思索一下如何在荧幕褪去后的继续……,因我也是一位父亲。

  一:接纳

  当马哈维亚接连得到四个女儿的时候,他有过失望、有过灰心,因为他需要一个儿子来完成他的梦想,但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他对妻子的态度还是和蔼的,他把墙壁上的奖杯、荣誉全部收纳了,心平气和的去接纳眼前的一切,假使这样的现象放在中国,情绪的控制就很难说了,是不是又再一次提高了离婚率的可能,答案或许不便多说了。

  二:发现

  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圣经中说:孩子是我们最大的产业,(这里面的孩子是不分男女的,因在上帝的眼中,孩子都是宝贵的),我看到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评论:“那又怎样,他的两个女儿只是完成了父亲个人自私的梦想,只是父亲实现梦想的工具。”对于这点我反驳,试想一下当下中国又有多少孩子每天学这学那的,难道都有这样的天赋?还是被父母所逼?至少影片中的马哈维亚是透过女儿的一次打架,发现了孩子有这方面的肯定,才这样坚持去做,静下心来,孩子的优秀我们用心观察过吗?

  三:榜样

  当他下定决心准备训练两个女儿之后,一切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即便条件再艰苦。当女儿被拒绝进摔跤场,他一个人砍掉庄稼,收拾一片空地出来,给她们作训练场;当女儿缺乏营养、体重过轻,但家里又没钱,他自己去跟卖鸡的人讨价还价,并说服对方便宜卖给他;等等细节,都展现出马哈维亚作为一个父亲和教练,甘愿所付出的代价。看似独断专横的父亲,其实为了女儿今后能有选择的权利而倾尽所有。人别无选择有多可怕,不言自明,而父亲能冲破层层非议坚持着把女儿送出大山,怎一个伟大可以概括。现实,永远比感情来的冰冷。马哈维亚不是不能温柔,只是为了女儿的未来,他必须这样严格。如果现实注定残忍,那就先把自己炼得刚强。身教永远重于言传,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四:敬畏和感恩

  马哈维亚对孩子们说:要对大地母亲敬畏,记住,你们越是敬畏,得到的尊敬越多。每当参加比赛,都能看见吉塔和巴比塔对大地心怀敬畏。拥有感恩与敬畏之心,便少了埋怨与浮躁;多了脚踏实地对情绪的掌控与对自我的了解。已深深融进父亲马哈维亚的血液里,并在女儿们身上得到延续。

  五:关注孩子的情绪

  对马哈维亚而言,面对孩子的反叛:调闹钟、对灯泡做手脚、假训练、装受伤;面对吉塔对父性权威发起的挑战;还有,吉塔内心的成长变化,甚至有些误入迷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逆反很正常,焦虑很正常,甚至在父母可控范围内,短暂的自我迷失都很正常。马哈维亚只相信一点:他的女儿是最棒的!他用耐心陪她度过层层难关,知女、懂女。

  六:父爱如山

  与其说马哈维亚将梦想强加给孩子,倒不如说他的信念与精神力量,耳濡目染让女儿们对世界冠军有了渴望与憧憬。当他买不起正规的训练垫子,在纸上给女儿们画了一个垫子的模样,女儿们眼里闪烁着希望之光。当训练队欲开除她们的时候,父亲的话又一次让所有人泪奔。他说,她们没错,她们错就错在有一个疯狂的父亲,他所做的一切,他自己心中有数。

  七:学会放手

  电影最后一段设计很巧妙。在吉塔决赛中争夺冠军的激动时刻,父亲马哈维亚则被关在小屋子里,挣扎着出不去。此刻在电影院里的我也是非常紧张。“吉塔,记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方法……”此时此刻,父亲的话在吉塔脑海中清晰浮现。是的,父母能够帮助我们一时,却不能陪伴我们一世。更何况,成长,永远是自己需要经历的事情,任何人都帮不了。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懂得适时放手。向往蓝天,就要独自翱翔。渴望大地,就要独自驰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

  这是一个温馨的励志故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的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的梦想是获得国际冠军,为国争光,最终他的女儿帮他完成了他的梦想。迎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在印度,女孩们最终都是走向厨房的而珀尕的女儿则是被逼迫去练摔跤 虽然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但是最后女孩们成功闯出了一片天地,为国争光。

  爸爸未完成的愿望就交给自己的女儿来完成,女孩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可珀尕把自己的梦想当做他女儿的梦想那是错的。即使是为国争光。

  梦想,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相信,虽然珀尕一开始是强迫了她女儿练习摔跤,但也确确实实把他的梦想也变成了女孩们的梦想,让她们感到有梦想的欢乐。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为国争光前,你首先要为自己争光,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有一些人始终不明白自己的梦想是啥,但只要记住: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贫困的小村落,拥有金牌梦的前摔跤手爸爸,4个女儿,这样的组合,让我在那位父亲表示要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更别提他们用跑步代替专业训练,用麦地当训练场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觉得他疯了,这是痴人说梦。 但故事的进展让我大跌眼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从一开始的瘦弱到后来的强壮,从一开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击到后来打败男摔跤手。两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许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国际比赛上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这颗没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坠落。所幸她及时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帮助下顺利找回状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场最终的比赛到来了。还有十几秒,记分牌上的数字是5:1,Geeta是1。这个数字仿佛击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要在十几秒内拿5分,我想,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这样想,那个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对她嘲讽、对她说不可能的人的脸上。

  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证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经历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嘲讽,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可能,当这种时候希望你能如Geeta一样,把这句话摔在他们脸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真实故事。

  影片中的爸爸曾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摔跤手,可是他放弃了职业生涯。但他很后悔没能为国家拿到一枚金牌,所以她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国家拿到金牌。可他的太太接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儿,女人是不可能成为摔跤手的,所以认为自己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了。就在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他开始培养他的女儿。

  最终她的大女儿成为了全国冠军,去国家学院学习技巧,因为外界的种种原因,她变得堕落起来。于是接连几场世界比赛,她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妹妹和父亲的循循善诱,她才最终战胜了自己,成为了世界冠军。

  也许这部影片中的爸爸刚开始的想法是很自私,可是这成就了他的`两个女儿辉煌的一生。当两个女儿刻苦训练并试图反抗爸爸时,同龄的表姐却流露出对她们的羡慕之情。那个表姐羡慕他们不用从小就订婚,不用十四岁就为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的确,凭什么女人就必须乖乖的呆在家里,听从丈夫的摆布,他们也能够为国家夺得金牌。

  这部影片,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第一,父母永远是为自己的儿女着想的,要回报父母。第二,不能歧视他人。第三,要坚强。这些道理能帮忙我们更好的成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

  20xx年5月25日下午,体训一大队组织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观看影片《摔跤吧!爸爸》。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愿望将来能生一个儿子,也从事摔跤运动,帮他完成他的世界冠军梦想。事与愿违,辛格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再三考虑后,他开始训练他的两个女儿。他让女儿们换掉裙子、剪短了头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女儿吉塔最终参加了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成为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榜样。

  《摔跤吧!爸爸》将父爱和梦想相结合,聚焦女权问题。观影的`教练员、运动员纷纷沉浸在精彩的影片当中,被辛格伟大的父爱而感动的流下眼泪,为吉塔获得冠军而鼓掌喝彩。父爱虽然不像母爱那样温润透彻,但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为你加油打气。吉塔的成功来自于平实刻苦的训练,来自于战到最后永不言弃的精神。观影结束后,教练员、运动员无一不被影片感动并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训练的艰苦,运动生涯中的低潮,这并不能将我们打败,只要怀揣梦想,永不放弃,勇于拼搏,必能冲破阻碍前进的壁垒,创造新的辉煌!为新疆体育事业书写新的篇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7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印度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训练两个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我被珀尕严厉而仁慈的父爱所感动,也深深感叹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理想+行动=成功”这一定律。

  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练,更是一位父亲,他对女儿们严厉而慈爱。这位“教练”在训练时冷酷无情,对“学生”没有丝毫怜惜和妥协。他要求女儿们必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练习各种摔跤动作,并和男人肉搏。当她们反抗时,他毅然决然的剪掉了她们的秀发,全然不顾她们会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儿们曾经一度恨透了这个“教练”。但作为父亲,珀尕也有温柔的一面,可以说他是一个对女儿们极富感情“虎爸”。父爱,有时只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些小细节我们也许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爱呀!吉塔和巴比塔开始并不理解父亲,只是觉得父亲残酷,到后来她们才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如此幸福!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当然不仅仅因为爸爸施加的压力,她们自觉自发的勤奋拼搏精神最终把她们推向了巅峰。滴水穿石,这对姐妹终于坐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她们取得的成就,不仅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为国争光,也给当时印度重男轻女的社会偏见重重一击!她们宣告,女孩也能成为强者!

  理想召唤行动,勤奋铸就成功。作为青少年,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样,我也有一对关爱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富强民主的国家,我一定珍惜好时光,努力进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铸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

  继去年芒果台亲子户外旅游节目《爸爸去哪儿》大热之后,浙江卫视在第二季度强势推出《爸爸回来了》。看完这几期节目,《爸爸回来了》给我的感受就是浓浓的山寨味。首先是名字跟风,人家芒果台是爸爸去了哪儿,你浙江台就来个反义词,爸爸回来了。其次就是节目形式,分明就是抄袭韩国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

  国内综艺节目抄袭已经是屡现不鲜了,所以浙江台的这次抄袭倒也没什么。我记得康熙来了最近一期综艺节目制作人特辑,沈玉琳就说过,早期的台湾节目很多都是借鉴日本的。想点子不如抄段子,这句话,赤果果的.反应了当时台湾综艺节目的状况。

  借鉴也好,抄袭也罢。对于近十年才飞速发展起来的天朝电视节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状。不说别的国家地区,就拿离我们最近港台地区来说,早期很多节目都是大量抄袭日本的游戏节目,只不过近几年日本的娱乐业没那么兴盛,大家都转而抄袭韩国节目而已。

  说回爸爸回来了这个节目,制作团队的水平明显比以前进步不少。选角方面也有不少可取之处,譬如李小鹏的女儿就选择的非常好,表现得很萌,很讨人喜欢。看得出节目组选角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吴尊父女也有不小亮点,比之前的《人生第一次》的几位,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节目中的表现,都要高几个段数,还有流程都要比人生第一次来得顺畅许多。

  总体来说,《爸爸回来了》还远远比不上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儿》,但是对比他自己之前的节目,已经进步了不少。山寨问题不大,但你必须从抄袭中吸收别人的好处,再运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节目,这样就非常值得一赞。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9

  今天,我不想从女性的地位和奋斗来谈这部剧,只想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来讨论这部剧。

  龙应台曾写给自己的孩子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剧中的父亲与龙应台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努力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他把孩子们培养成摔跤冠军,让他们逃离传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模式,逃离女子只能在繁琐的家务中生活的人生。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有他未完成的人生梦想,虽然,我不主张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但是,如果他们身上的天赋已显现出来,为何不加以指引。

  剧中的父亲是一位有激情有情怀的摔跤手,他热爱这项运动,又以为国家争光为人生信仰。虽然处处遭到嘲笑、打压和排挤,他仍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训练着自己的女儿。当他是一名教练的时候,他掩藏起父亲的柔情和关怀,以严厉和苛刻来要求女儿。只能在深夜去为熟睡的女儿揉脚,默默地注视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他的严厉教会女儿,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靠爸爸去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种绝地逢生教会女儿更加沉着,更加坚强。

  剧中的父亲是真正地关心孩子,为孩子的人生负责,重点是教会孩子如何是奋斗,如何去过更有意义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

  “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最后一句对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它凝聚着几十年的父爱。男主角马哈维亚,曾经是一个摔跤王,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他有一个梦想,希望生一个男孩,并把它培养成世界冠军。他尽管用了各种生男孩的“秘决”,但是无法回天,一连生了四个女孩。在绝望中,他无意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打架”天份,就把女儿当成男孩进行严格的而残酷的训练和比赛。大女儿吉塔由于全部忘记了父亲所教的技术,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过五闪斩六将,最终嬴得了英联邦55公斤级的摔跤比赛冠军,父亲就对女儿说了这句话。

  我对男主角的角色非常熟悉,感觉他有我父亲的身影。他希望女儿实现他的冠军梦,所以对两个女儿特别狠。每天凌晨5点,他就带她们魔鬼训练。女儿因为累而找各种放弃的理由,父亲干脆把女儿美丽的长发前掉。女儿自作主张休息一天,却被父亲严厉责备……我的父亲也是一样的,事事严格要求。

  我写作业最讲究的是“快”,有时写得又乱又脏。父亲检查后,不高兴的叫我重写,要求书写规范,有条理。我不情愿地重写,可还是没有达到要求,只是比头一回好一点。爸爸生气了:“乱七八糟的,就算写对也没有用,老师批改时看不清楚,直接红笔‘KO’,那你不是白写吗?平时不严格,就不会有进步”父亲将作业本子拿到厨房当柴烧了。这火烧到我的心里,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是严厉的父爱。从那开始,我就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父亲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厉,而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周末,老师给我一个任务:下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交通安全》。我准备好了稿子,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就玩周日的半小时电脑游戏。父亲看过稿子后,让我修改。几分种后,我还沉迷在游戏中,父亲不由分说就强制关了电脑。我在难过中修改,朗诵了5次。父亲说:“在全校师生面前,读得没有波浪起伏,没有情感变化,谁会认真听呢?谁又会被你的话打动而珍爱生命呢?”原来父亲不止是要我完成讲话的任务而已了。

  周一的早上升旗时间下起了雨,老师让我在楼道下演讲,动情、伤感、激励,不同的语调传到了每一个教室。老师表扬了我:“老师非常认真听,同学们也听得很动情。如果参加玉州区比赛,肯定得特等奖。”

  没有马哈维亚的严厉,就没有吉塔的世界冠军;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没我今天的“骄傲”。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

  今天去看了一部期盼已久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星期日上午的第一场,影院里座无虚席,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因为同时上映的有大热门影片《星河护卫队2》,说实话如果不是冲着阿米尔·汗的魅力,我肯定去看"星爵"和萌萌的Groot. 一部印度电影能够引起国内观众的关注和热情,我觉得主要在于阿米尔·汗前两部电影打下的群众基础。《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的票房我没查具体数字,从当时院线的感觉上说应该不及如今这部《摔跤吧,爸爸》。从豆瓣评分上来看,《三傻》达到9.1分,《我的个神啊》8.3分,估计和题材有关。因为《三傻》抨击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有点像"青春叛逆校园爱情"电影,"整蛊老师、大闹校园、谈情说爱"的情节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是《我的个神啊》就没那么幸运了,同样是一部以针砭社会问题,极尽辛辣嘲讽,发人深省的影片,无奈面对的是没什么宗教信仰的中国观众,看似热闹,实际反响寥寥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个人认为后者和前者一样都是非常杰出的电影,甚至由于针对的是宗教信仰问题,放在印度这么一个众神的国度就更加令人尊敬。

  《摔跤吧,爸爸》的豆瓣评分是9.2分(前天,即上映首日还是9.5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加,分数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但是我观影后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相比前两部毫不逊色的作品。

  虽然这部电影弘扬的是男女平等,但在我看来反映的还是教育问题。顺便说一下,前面提到的那两部电影,我也看出了同样的问题。

  《三傻》是直接抨击教育制度和现状,一目了然。《我的个神啊》虽然揭穿了宗教的荒谬和神棍的虚伪,其实恰恰说明了教育的缺失,才导致宗教可以一味地将民众蒙蔽,而片中的外星人正是由于跳出了宗教的解释陷阱,不断地质疑和验证,才最终认识到宗教的虚伪。而质疑和实验——就是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所在,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印度的国民还是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迫切地需要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至于这部《摔跤吧,爸爸》,当中反映的重男轻女现象,实际上也是教育不公平造成的。因为印度妇女受教育程度低,经济上不能独立,必然导致社会地位低下,只好依附于男人。而社会地位低下又会被随意剥夺受教育权,从而恶性循环。 我们通常认为印度由于人口众多,也不搞计划生育,才造成贫困落后的现状,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了效果也不大。因为在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中是没有办法有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妇女无法自己决定和选择是否生育。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曾经尝试过各种办法,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规模——无论减少还是增加,但最终发现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降低)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三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教育问题。

  第一,是要不要受教育。影片中的女儿虽然也在上学,但是显然她们在学校里面读书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因为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邻家小姐姐十四岁就出嫁了。在印度, 44.5%的女孩在18岁之前就结婚了。照此情形, 珀尕家的女儿顶多上到高中毕业就嫁人了,而这对于她们的家庭条件来说已经相当于"晚婚"了,可以看到母亲从小在教授女儿们做家务,因为她们的出路就是早点找个男人嫁了。倘若按照正常的轨迹,两姐妹不大可能跳出既定的人生,因此她们在学校读的几年书也不能被视作真正的"教育".而学习摔跤却是她们将要长期接受的教育,并且从一开始就被父亲确定了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做摔跤运动员,拿世界冠军。这应该相当于我们的高等教育吧,但显然绝大多数的女孩没有这样的机会。 反观中国的现实,虽然到20xx年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正在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可仍有相当多的人仅仅完成了义务教育就各谋出路了。部分原因当然是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放眼全国,抱着让自己的孩子会读书认字算算数就够了心态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教育的区域发展才会如此不平衡。 要不要真正地接受教育,要接受什么程度的教育,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孰优孰劣。珀尕家的两姐妹很幸运,她们虽然出身贫寒,但接受的却是摔跤界的顶级精英教育——前全国冠军担任教练,全程小班授课,导师负责制,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当然也是迫于无奈,因为正经的摔跤学校不收女孩,只好在家上"私塾".当姐妹俩取得全国冠军,先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相比之前的训练模式,可视作普通教育模式。虽然体院的教练很讨人厌,但我不觉得这全是他个人的错。作为带领一支专业队伍,供职于国家体制内的教练获取奖牌是他的工作和业绩,至于是谁家的女儿摘得荣誉,那无关紧。这就是普通教育的规模优势,也是缺憾,因为就个人而言,你的愿望和能力是要放在集体中考量的,集体的荣誉优先于个人的荣耀。不顾一切赢得金牌,还是稳稳当当获得奖牌,这是电影中两个教头的分歧,实际是培养精英还是输出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的分别。

  对照国内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具体到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受教育者都应该思索一番。

  第三,厌学怎么办。这个问题比较实际,因为绝大多数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恐怕都曾面临这个危机。我觉得电影中出嫁的新娘字字珠玑,思想觉悟太高了,几句话就治好了姐妹俩的厌学情绪,这个转变稍显生硬。不过倒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所谓"厌学",无非是还有比学习更好的出路。假如没有,我想每个明白人都会像那两个顿悟的丫头似的,二话不说就起床跑步去了。

  每一个父母,总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困境,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启发到我们的地方。 最后说下我的观后感。电影是一个综合产品,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从出产电影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评估印度这个开挂的国家。虽然她观感上脏乱差,整体很落后,还有种姓制度的藩篱,形成极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宗教因素造成的不思进取……但是这个国家还有着令人敬畏的实力,比如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电影人才,以及其它精英阶层,他们能做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要知道拍摄体育题材的电影是颇有难度的,不仅要求演员有着接近专业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力求还原运动项目本身的真实,还须兼具电影艺术的观赏性。制作上又不大容易借助道具和特效技术,还要营造壮观的氛围和场面。以这部电影来说,其故事本身和制作水平,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实力,也并非能够轻易达到和超越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一直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虽然由此造成各种分裂甚至冲突,但也是其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保证。而多样性正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肮脏的街道和落后的公共设施,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大量地出产了世界级的优秀电影作品,以及作品中超级敬业的演员和背后的制作团队作。

  今天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高度一致的城市化和思想形态,我们在文化艺术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仔细一看,都是一个样。如果想要拍摄出如此水准的电影作品,可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思考和勇气。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三

  昨晚在茶室观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摔跤手爸爸梦想有一天他的祖国印度的国旗能飘扬在国际摔跤赛场上空,印度国歌能唱响在赛场上。但是他的光辉岁月逐渐被时间侵蚀,他由壮年逐渐走向中年。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够帮助他完成梦想。

  但是上帝又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在当时社会女孩摔跤是被嘲笑的,所以他渐渐埋葬了自己的梦想。直到有一次,他的两个女儿把两个男孩打得鼻青脸肿,他内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他想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受尽了冷嘲热讽,他的两个女儿也不愿意接受。两个女儿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向朋友抱怨父亲是多么的严厉,但朋友的一些话却让她们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印度的女子生下只能做家务,成年后只有照顾家人、为丈夫生子,这就是宿命。”这对所有女性是不公的,但她们的命运却不是如此,她们的父亲让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从此她们认真训练,不断向前方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儿走向了国际赛场,她离父亲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外面的世界让她忘记了父亲的教导。在经历了失败之后,她没有之前的痛苦和不甘,直到妹妹的到来,妹妹的劝说和父亲的指导让她在赛场上找回了自己,让印度的国旗飘扬在赛场上,完成了父亲的梦想。 向梦想前进的路上充满荆棘、坎坷,这一路有笑声也有眼泪。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影片两个女主人公心中有着一份信念,是父亲的梦想,也是面对命运的不公,她们要去实现、要去改变,不可以退缩也不可以失败,努力前行,才能实现梦想!

  理想召唤行动,勤奋铸就成功。作为青少年,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样,我也有一对关爱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富强民主的国家,我一定珍惜好时光,努力进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铸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

  这部电影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可以说让我十分震撼。电影里的爸爸年轻时是位摔跤运动员,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退役他都与金牌失之交臂。从那以后,阿米尔·汗的梦想就从自己拿摔跤世界级金牌变成了:让即将出生的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可是,天意弄人,他妻子生的四个孩子偏偏都是女儿。在他以为金牌梦即将破灭的时候偶然发现女儿们有当摔跤手的潜质,看到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冥灭,像其他女孩一样洗衣过一生。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而两个孩子为了摔跤,换掉了女子的裙子、剪掉了飘逸的长发,只是为了练习摔跤,并且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爸爸也不顾舆论培养女儿学习摔跤,最后成为了千千万万女子的.榜样。

  在电影里面有很多的场景让我百感交集,更是不禁潸然泪下。特别是当我看到自信的Geeta在国际赛事统统遭遇首轮淘汰,十分沮丧时,因为妹妹的劝说给爸爸打电话。当电话交到爸爸手里的那一刻,我看到Geeta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啕号大哭,爸爸本来一言不发,听见女儿哭了也是泪流满面,挂下电话的爸爸立刻收拾行李,告诉妻子“我要去见我的女儿!”。因为他是父亲啊,他是陪着Geeta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包容一切,真真正正为她着想的爸爸,是那个最了解Geeta的天赋和弱点的教练,他坚信他的女儿是真正的冠军苗子,她没有赢一定是因为教练没有正确的教导,所以不论如何都必须去!父爱如山想必就是这样的吧。

  爸爸同时更是爱着这个国家的,在电影结尾时,爸爸被虚伪的教练诓骗,关进了储物间出不去,无奈又焦虑他只能等待和祈祷。漫长而又短暂的几分钟后爸爸听到印度国歌响起时,瞬间泪水盈眶,这个梦想真是无比的沉重,压了他人生的一半,更是压着自己身边的至亲至爱。

  这个电影成为了我心目中的经典,他教会了我很多,姐妹花的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告诉我努力是不会辜负你的,父亲沉重的爱也告诉我,爸爸的爱是不在语言上表达的,更多体现在直接的行动上。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3

  《摔跤吧!爸爸》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的摔跤冠军,梦想是为国家争光,当上世界冠军。但他没有实现梦想,于是他想让妻子为他生一个男孩来圆梦,但他的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孩,大女儿叫吉塔,二女儿叫巴比塔。

  有一天,邻居来告状,说吉塔和巴比塔把他家孩子打得鼻青脸肿的。辛格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女儿有摔跤天赋,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摔跤,他的梦想又被点燃了,然后他便对女儿们开始了“魔鬼”般摔跤训练。

  他对女儿们说:“你们明天五点起床,我带你们吃你们最爱吃的零食。”

  早上五点,爸爸果然带吉塔和巴比塔去吃好吃的。然后,他们开始了摔跤训练!

  他让女儿们跑步,做深蹲、仰卧起坐等。他又割了麦子,开辟了一块空地,弄了一堆沙子,作为摔跤训练场。

  他的女儿们被侄儿摔倒了,他开始让女儿吃鸡肉,喝牛奶,增加她们的营养。有好几次,父女之间矛盾不断发生,女儿们不想训练,闹革命。辛格甚至让女孩剪掉了头发,还要继续训练。

  就这样,他慢慢变老了,女儿们也慢慢长大,最后女儿们终于夺得了世界冠军。

  如果想要成功,一定要努力,再努力,这样才能成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

  今天看完了摔跤吧爸爸,自从看了三傻大闹好莱坞就喜欢上这个印度的男演员,然后第二部我的个神啊。之前看过他的访谈说接下来要演的电影为此增肥又减肥,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有真人真事的。现在看到了他的杰作,很棒很棒,虽然我不懂摔跤,但我感觉我的情感一直在被电影情节引导着,影响着,虽然很平凡,却不失感动

  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摔跤者,梦想着可以为他的国家夺得金牌,无奈现实和条件都不允许,在梦想和生存之间选择了前者,然后他就把梦想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无奈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受到大众的嘲笑,再一次偶然她家俩女儿把男同学打的遍体鳞伤,然后她家俩大女儿从此被强迫着训练,一开始当然很不情愿,甚至做过抵抗,他爸爸一直没有说什么,俩女儿终于开窍是在参加女同学的婚礼上,新娘子说“我很羡慕你们的爸爸,他很在乎你们,不顾所有人的责备嘲笑努力训练你们,为了让你们以后可以自己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然后她俩似乎懂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主动训练,慢慢变强,变厉害,在第一次比赛中虽然输了,但是大家却没有瞧不起她,只是觉得不可思议,看看下面这三个男人的表情吧,你们忘啦她上场前是怎么埋汰这个小姑娘的吗?一脸猥琐的表情,看笑话的心态,甚至说害羞的语言羞辱她

  小姑娘很有自尊心第一次的失败没有击垮她,反而越挫越勇,真的很想她父亲,接下来,正如大家知道的一步步赢得各个比赛的胜利

  然后就是世界冠军的冲刺啦,然而大学里新鲜的一切都诱惑着她,教练也不是什么好教练,我想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有人为印度夺得金牌都跟这一切有着关系吧,人变得堕落,不是很堕落,没有太强的感情和求胜欲,让她父亲很失望

  她质疑自己父亲的教育方法,回家的时候跟她父亲摔了一场,说真的我看到这的时候感觉很心酸,胸口闷闷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虽然她打败了自己的父亲,却没人为她高兴,这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在长大的时候父母正在变老

  所以说,散漫的生活态度不可能收获回报,她接二连三的在比赛中失利,眼看着比赛马上就要结束,然而她还没有取得名额,她很伤心,嗯,她也知道伤心和后悔,觉得很丢脸,对不起她父亲,然后给她爸爸打了电话,道歉。看到这的时候我很开心,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知反了

  接下来就快进入尾声了,这部电影一共2个半小时,我只是大概说一下情节。她赢了,靠自己努力,她爸爸因为遭到教练的嫉妒被关了起来,她想起来小时候她被自己的父亲扔到河里的时候说的话,我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帮助你,她就好像突然打了鸡血一样,在最后的10秒内,赢得5分,创造奇迹

  讲真,我当时的'表情和下面这张图片的阿米尔表情是一样的,但是我感动的点可能跟他不一样

  首先为他感到高兴,自己的孩子这么有出息,这么出色,梦想终于实现了,他的选择没有错,所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为这个梦想去努力付出是值得的,也许过程很辛苦,但是也要享受,这是自己经历,独一无二的,而且实现后的满足感是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最好的礼物和回报

  最后的最后,谢谢你阿米尔,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电影,很努力的演员,很敬业,谢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

  我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爸爸?

  我经常想这个问题,可是越想就越觉得茫然,甚至害怕。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承担的起那个新生命。我一直在准备,也一直在担心,可能要直到真正有孩子的时候才能坦然一些吧。

  我想,难不成父亲、爸爸、家长这个略带沉重的角色在我的眼里可能永远就这么模糊下去了?幸好,看了这部电影,好多次的感动落泪,也让我对这个角色的认知更清晰了一些。

  先扯点闲篇儿吧,阿米尔 · 汗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印度的影星,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一些关于儿童成长之类的电影,《地球上的小星星》就是当时看的,非常喜欢。那时候的阿米尔太年轻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度以为他一直都那么年轻。直到这部电影出来,才发现他已经是个五十二岁的中年人了,甚至一度惋惜慨叹,不希望看着他变老。

  可以说,我最早对如何同孩子相处,如何做一个更好的教育者,《地球上的小星星》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启发。虽然现在已经全然不记得电影的情节,但是电影里那个充满激情温柔善良又帅又有活力的大男孩儿,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时隔多年,能看到这部注定是经典的《摔跤吧,爸爸》,还是倍感幸运。以我对阿米尔的了解,他的优秀,在我眼里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他的电影的精彩在我看来也毋庸置疑。即便是这样想,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还是远远的超出了我的期待。对于我自己认为好的电影,我基本很少会去分析电影的逻辑结构和情节设计,因为我深知自己还不够分量。这部电影也如此。所以,我只是想好好的做一回小学生,写一下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的收获。所幸,收获还真的是蛮大的。

  这里,阿米尔·汗饰演的角色叫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但因为我自己的习惯,会直接称阿米尔。电影中他的女儿叫吉塔。

  电影在开头的部分,阿米尔看两个孩子摔跤,几个回合下来,他便能看出哪个孩子会赢。当那个孩子赢了之后,他又赏了几块钱给他。我之所以抓的住这个细节,一是因为阿米尔在此说出了摔跤中智慧的重要性;二是感动,如果我是那个男孩儿,我会觉的这是一个意外的但又直接的正反馈,因为此我也会愈发努力的练习,以期获得更多的认同;三是温暖,只要心是暖的,就可以抵御寒冬,甚至还可以融化冰雪。

  父亲自己有未完成的梦想,但却念念不忘寻找寄托。孩子又耳濡目染了父亲的行为,渐渐习得摔跤术,这本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但是孩子是女孩儿,而印度却又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一个地方,这本身便已具备冲突;父亲还要说服母亲让孩子接受摔跤训练,忍受嘲笑奚落并终获冠军,又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养育孩子,除了养便是育,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或擅长优势,然后将其发扬,这位父亲的养育理念又让人没话说;最后,父亲和孩子之间彻底告别曾经的冲突而达成和解,抓人泪点。

  我虽然不支持强迫孩子做什么,但是在这里我却无话可说,因为我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强迫,而是一个父亲在发现了孩子的特长之后,细心的培养使其有所成就的故事。在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哪怕忍受流言蜚语,冷嘲热讽,也丝毫不含糊。在一开始就走专业的教练路线,他尽可能的提供专业的设施和指导。他不断制造新的挑战,循序渐进,给孩子以不断成长的空间。在孩子动摇的时候,他的坚定和执着让孩子吃了苦头,但也磨练了心智。他总会看到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给予对策。

  说好的不痛苦呢,当两个女孩子在街上和学校面对那些嘲笑,她们还是孩子,而且还是女孩子,谁去抹平他们的伤疤?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康庄大道呢?她们还是孩子,不逼她们一把,你怎么知道她们有多优秀?

  就是因为这种矛盾,也让我看到了做为家长应该具有的真正的智慧,试探和扩展孩子们的能力边界,这一点阿米尔做出了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真正的教育者也不过如此,让被教育者的潜力发挥到极限,并终有收获。我暂时还不能回答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但是电影的`后面似乎给了我们答案:当悲愤被转化为力量的时候,力量也可以十分强大。李笑来说:“你想成为将军吗,既然想,那就别和小鬼一般见识。”当一件伟大的事情压在你肩上的时候,要学会看淡。

  我本来想,孩子在以后还会经历太多的磨难,因为人生本身就是磨难重重,所以我会选择无条件的给孩子爱和温暖,先给他穿上一层厚厚的外衣帮他抵御寒冷。但阿米尔选择让孩子先尝一点磨难的滋味,并帮她们学会看淡以后的磨难。现在想来,这看似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其实它们经常在现实里重合。普天之下那些爱孩子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灰色地带呢。

  作为父亲,他和别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一直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冠军,而不是仅仅的去期待孩子成为一个冠军。我希望你能看懂这里面的区别:前者,他所要求的更多是自己而不是孩子;而后者则是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可以想一下,其实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这无可厚非,但是更多的父母只是给孩子定一个目标,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却是这些普通的父母没有思考的。阿米尔不但思考了,而且去实践了,甚至还实践的很好。

  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事实。就是无论父母有多大的付出,或者是多大的期待,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转化成孩子自己的动力:

  电影里把孩子同伴的几句良言相劝作为这次转化的动力。一方面,我对同伴的影响极其重要这点深信不疑;另外一方面也让我看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付出的爱,从不会白费,当孩子能够体谅你的时候,也便是它们爆发的时候。教养者最重要的就是去点燃孩子的激情,一点都没错。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相关文章:

看完摔跤吧爸爸心得体会01-17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16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16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22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12-05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2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14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1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1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