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夺冠》观后感心得多篇-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心得多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向历代女排致敬,展现女排精神!由导演陈可辛执导,监制许月珍和张一白携手打造,《夺冠》是一部集结了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以及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演员阵容的电影。这部影片于19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式,向观众们展示了女排精神的力量。制片方于1月20日宣布,《夺冠》将会提前一天于本月24日大年三十上映,比原计划的大年初一提前了一天。
中国体育电影的再出发
《夺冠》是一部跨越35年的传奇故事,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xx年再度登上巅峰。这部电影向几代功勋致敬,再现了这支王者之师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辉煌和挑战。导演陈可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要拍出一部能够与女排的成绩相媲美的佳作,通过电影镜头展现历史的沉重感、团队的气势和个人的魅力。他坦言:“这部电影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体育题材的电影要求专业的动作表演、摄影技术和设备。对于演员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主演们都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巩俐透露:“当导演可辛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内心觉得自己可能背负不起这个重任。”黄渤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正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排球运动员,要对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激励,这太困难了。”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角色,演员们都展现出“女排精神”,克服困难。何谓“女排精神”?“它不是必须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输,却要一分一分地争取胜利。”这是影片中郎平的一段台词,同时也给予了全剧组巨大的鼓舞。
主演们亲自访问并观摩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他们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观看了海量的录像资料;尽管手掌和扣球手都肿了,他们依然坚持拍摄;为了演绎出青年郎平的魅力,白浪(郎平的女儿)在一个月内成功减轻了30斤体重……以巩俐为代表的演员们深入体验了女排的生活,努力还原人物的举手投足、甚至连口音都力求细致入微,用扎实的前期准备和精湛的表演打动了观众。专业人士认为,《夺冠》的上映正努力填补中国体育电影领域的空白。
多方合作,还原漳州训练基地实景
《夺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比赛场景。从电影一开始,它就像一场比赛的第一局,慢慢地磨合,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和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演刁亦男从电影拍摄手法的角度对《夺冠》进行了评价:“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但整个过程中我仍然紧张不已,被剧情和比赛所牵动。”这种全神贯注的观影体验,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精心雕琢。
在预告片发布时,《夺冠》就曾因演员与真实人物的“神相似”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陈可辛表示,初选时,剧组在国家队的帮助下,从各省队、校队的排球运动员中找了逾20xx人,最后选定10位素人演员饰演青年时期的女排队员。朱婷、惠若琪等新一代女排队员们在训练空隙抽出时间参演,为影片增色不少。陈可辛透露,为了最高程度还原80年代,在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漳州福建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参演电影的女排队员不禁感慨,“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完全被震惊”。此外,在配乐、摄影、美术指导等方面,《夺冠》邀请梅林茂、赵晓时、孙立等业内著名人士,组成“全金奖级幕后阵容”。
电影通过入脑入心的选角及服化道等,带领观众集体穿越,回到那个洋溢着青春、挥洒着热血的80年代。81岁高龄的“时代之声”宋世雄,看片后勾起无数回忆:“我想起我们女排走过的艰难历程,特别是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演员吴刚表示,正是由于全剧组的专注与打磨,才成就了这部献礼片。“这个戏真的是向历代的教练员们致敬,向历代的女排队员们致敬。”
【《夺冠》观后感心得多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言10-25
《夺冠》观后感06-13
夺冠观后感12-07
夺冠的观后感05-25
夺冠观后感10-26
【优选】《夺冠》观后感07-04
夺冠观后感[热]01-13
《夺冠》观后感(精华)07-06
《夺冠》观后感(热门)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