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重器》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国重器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
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xx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2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大国,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以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3
这个端午节,我坐在沙发上用遥控器寻找着我喜欢的电视节目,无意间在CCTV—2这个频道里看到了“大国重器”这个纪录片,觉得很有意思,便看了起来。
大国重器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高清纪录片,此纪录片里记录了普通产业的工人和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片中有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现场;有新型线棒首次接受高压击穿试验场景;还有“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的过程。令我最震撼的是第二季中的第四集,“造血通脉”中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均压环与应力锥。特高压工程的心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换压———变压———传送电力核心装备。±800kv以上的高压换流变压器只有中国,德国,瑞典等少数国家才能制造。应力锥是这项工程的关键。应力锥只有少数国家有它的技术,但是国外将技术重重封锁。中国只能自主研发这项技术。应力锥是由黑色半导体和透明绝缘体组成的锥形体。在经过我国科研人员不懈地努力下,最终在江西溧阳的一家工厂里取得了突破。至此,这项工程最后一个技术短板被我国化解了。全球第一条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诞生,它将跨越3319公里。未来五年可以满足5000万中国家庭的用电需求。如此大数据,令我震撼不已。
此时我内心已无法平静,因为我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我的祖国在崛起。我骄傲,我自豪。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成为国之重器。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4
《大国重器》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我觉得中国的材料,工艺,以及最基本的装配工人的素质都是待以提升的。
把国外的图纸,原封不动的拿给中国企业加工,有时都不一定能成一套完整的机械。
1:材料。在中国很常见的钢,有一种叫q235,就是屈服强度为235的钢。在国外的.设计图纸中,屈服强度300多,400多的钢很常见。
中国也有能力生产出300多,400多的钢,可是论企业来说,成本太高,因为你得特意从钢厂订购这种钢材,钢厂也得特意生产出这种钢材。对跨国企业来说,还不如从本国订购钢材,再运过来呢。
特种铝合金等中国生产不出来的材料就不说了。
材料上的一小步,机械上的一大步。
2:工艺。有很多很多的工艺,中国还做不出来。就是把国外的东西,都给你,让你加工,都加工不出来,焊接变形,国外产品解决了,你没找到窍门,就是做不出来。你可以截短,再焊上个横梁,可以达到要求,可是那一大块钢梁,你成本就上去了。
3:装配工人的素质。把成套的零件,放在一起,有些工厂就是不行,就是装不上,零件误差都符合零件要求,装配误差也符合要求,可就是装不上。
我觉得想改变,我有几点建议:
1、收购。国外有很多工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国家可以给国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收购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不赚钱,甚至赔钱,可是宝贵的技术资料,最宝贵的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员,以及工人),都会令企业能力上升一大截。
2、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不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应该也有差别,利用不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我觉得靠谱。
3、国家投资,建设大型装备。比如航母,可以快速提升中国企业形象,有些外国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企业,这种大型国产装备一出来,可以让外国人正视中国,为开拓国外市场,有着良好的意义,还能增加工作机会。
4、国家调控。有些好企业,可能是因为经营不善,或者苦于与国家发展方向不同,或没钱并购外国公司,资金短缺,可以提供低息,无息贷款。
5、大专院校。应提高补助标准,校企联合,有利有弊,有些院校,教授都跑出去拉赞助。应提高补助标准,让大企业来找教授,共同研发。或者让教授与其研究方向相同的中小企业合作,共同进步。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5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创新,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器装备,重型装备,海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 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技术人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比工作技能更为重要”,有个好的态度,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草草了事,那照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德国学习回来的女焊接技术说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里如一”我在想我们公司人员真能做到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吗?片中也讲到一个拉小迪琴老工程师从年纪轻轻进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说:“我们工人把高科技的产品做出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种工作精神,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的创新就是把东西做好,其实也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设计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师那样就没什么是做不好的了,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生产制度,但监督好像更为重要,我们制定过一系列的制度,但执行到最后好像都没有执行了,(就像一个《员工提案》一样,今年好像就执行过2次,前2次都无果而终)现在是第三次,标准文件还没有最终下发.我觉得我们好像缺少这种担当,负责,及严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数控机床以后的发展只有那么几点,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讲到一家数控机床厂有那么多的机床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好的精度,没有快的速度,注定要被好的机床替代,因为现在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许都知道现在有些机床都论斤卖的,那样的话是在卖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吗?不是的,是在卖铸铁!高精度的产品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它生产的出来吗?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丝杠热变形我们解决了吗?我们讨论过的方案落实了吗?难道是我们公司解决不了?难道要像机床漏水的问题一样要处理一两年的时间?的确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有很多,就像客户要求的打样产品一样,我们认为可以了,其实有的还没有达客户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重要,样件不合格就失去一个订单,就像片中清洁船内部如不穿厚衣服,不戴手套,不拿毛巾,汗水滴在上面就会有隐患一样,他们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我们现在也在做,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好。
每集都会讲到自主创新,我想我们也一样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也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机床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聚拢客户,机床也越卖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产品性能,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时,终究还是会失去所有客户,就我们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生产高精,高速,稳定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片中有个数控加工的拿个深度尺还讲解说道,加工这个高精度产品”有点不符合实际,但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让“品质改变未来 服务成就梦想”离我们更近一点。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6
《大国重器》观后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7
《大国重器》是一个精心拍摄的宣传片。解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那位,叙事风格也有相似之处,多处从普通工人、一线研发的视角展开。因为题材的战略高度,也时常引入一些高官学者的宏观论述,由于和业务直接相关,不算生硬。有意避免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之类的话语体系。舌尖上的美食、装备制造业的重器,本身就有魅力,两个片子影响力都不小。
人们可以从很多迹象知道,中国有全球顶级的经济实力。和中国拼钱是没戏的,对搞起来财大气粗的是中国,所谓的发达国家不敢拿钱说事。足球搞得这么烂,也闹了个亚洲冠军,日本韩国球队花的钱比恒大少一个数量级。21世纪前20xx年,观念慢慢扭过来了。众多跨国公司看着自己的销售数据很清楚,中国区的营收占比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0xx财年苹果印度市场的营收是3.65亿美元,中国区营收238亿美元。说中国还有多少穷人,或者印度有多少“中产阶级”,在销售数据面前没有意义。从公司经营策略看,必须把中国当发达国家。
但也不能说中国是富国,说不清到底算穷还是富,也有很多“仍然很穷”的迹象。人均GDP还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贫富差距也不小,大部分群众收入还是很低。统计性地说,中国还是以穷人为主的国度。只是到具体的事情上,市场面对的是巨量的中国购买力、资金,又不能把中国当穷国。这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其实也不只是中国的矛盾,很多发达国家普通群众穷得很,日子好过的富人不多。
同样,中国的综合技术实力到底如何,也说不清。随便拉个厂子一看,技术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研发,就象遍地都是的穷人,麻烦事一堆,要升级要转型,主流文宣都是自我批评。偶尔有技术实力过得去的,和国际顶尖公司也有差距。《大国重器》这个片子也没挖出很多典型,就算有上百个,全国有多少厂子?何况里面不少领域都自认还有差距。大面积的差,偶而有个把好的也不是天下无敌。这样,说中国技术实力不行,似乎很靠谱。
但要说发达国家可以放心吃香喝辣,那显然是做梦。现在中国不是靠廉价劳力抢活,而是满世界抢技术活。廉价劳力活就是第三世界穷国自己瞎抢一气,抢赢了也就那回事。其实其它穷国还是抢不过,但中国自己兴趣不大了,不少活真不要了。抢技术活显然是更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
《大国重器》这个片子,其实就是在说技术活。这是个严肃的,极其本质的事情,意义甚至比工业化还大。工业化其实也不是太难,有了来钱的法子,满世界下订单,也可以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不少发达国家是这样混的。当然要相当的教育基础,至少能把工业化的社会运行起来。
众多已经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里,有多少能把技术活玩起来的?就不说那些航天核弹之类的战略科技,就只说日常生活常见的工业技术,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是“比中国还差”。比如说中国可以自主的大电厂,全球就没几个国家搞得定。也没有多少国家能造出中国小资看得入眼的轿车,能造好大卡车的就更少。
大多数“发达国家”,其实还不如中国。“随便拉个厂子一看,技术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研发。偶尔有技术实力过得去的,和国际顶尖公司也有差距”,这话放到大多数发达国家也是成立的,是不少国家危机的根源。很多类型的厂子干脆就是没有,中国好歹还能落后一下。真正能在技术上压得中国透不过气的,来来去去就是美日德法英那几个,还是分头压制的,全面领先这话美帝以前敢说现在不行了。人均GDP在中国前面的总有五十个国家,技术活玩起来能让中国看得上眼的屈指可数。论起技术活,绝大多数国家都很操蛋。能拍哪怕一集《我国重器》的国家,全球也没几个。
如果这么看,中国在全球的综合技术排名其实相当靠前。十年前还有东南亚国家看劳力拼不过,说要和中国拼技术,印度也说自己的优势是技术知识经济。台湾还拼命搞技术转移限制,都是很扯蛋的判断。拼劳力还有些指望,拼技术完全没戏。中国这么大投入这么多人搞技术都累得吐血,其它人就别想了。
这也是我一再说明的道理,靠“技术创新”发展经济是一条统计意义上的死路。大多数国家发展起来根本不是靠“技术创新”。开放、引进技术、寻找比较优势,这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靠谱的办法。
其实中国也没怎么搞“技术创新”,就是口头吹得响,没这么容易的事。比大多数国家动静大,是因为搞了山寨运动。这是一个好办法,能把技术活玩起来。山寨不是简单地抄或者模仿,是在搞技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很容易抄或者模仿的,你想“山寨”它,都要累得吐血。结果看上去是抄或者模仿出来的,但过程是在搞技术活,这是正儿八经的研发。《大国重器》说的就是这些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活。山寨路线也是搞在科研,要按技术规律搞,不是抄与模仿。它是目的性更强的研发,搞到现在,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了。民营厂家抄衣服设计,一天就能山寨出来,这不是一回事。中国很多人搞研发很累。
能拍这个片子,也不是忽然一下的事,需要长时间坚持超级巨大的技术投入。而且还不能瞎投,投入没有产出,经济上就撑不住了。就是片子里总结的,结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说起来好象也没啥,倒在这上面的国家太多了,搞个象样的规划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执行。说中国科研体制落后,投入巨大成果少,这也是错误判断。还是那个道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很操蛋。中国投入巨大,结合国民经济的技术山寨运动,取得的成绩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操蛋指数不算高,有不少技术发展规划搞得还可以。
西方国家的技术评判标准,过于看重“技术创新”。科学类诺贝尔奖都是这样,中国多少年搞不到一个。这是一种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也有它的重大意义,对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但不能搞得象普世真理一样压倒一切,好象没有“技术创新”就彻底完蛋,这不科学。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未来属于山寨路线,而不是“技术创新”,这我倒是比较有把握。
技术发展的极致是什么?是有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事,但也有很多管用的技术就这么一直用下去了。很多技术说是新的,其实内核还是差不多,包装上花里胡哨地搞几下。真正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没那么容易。如果一个技术内核,它长时间不被取代,人们也感觉够用了,说它发展到极致了也可以。这种技术,掌握它的'内核肯定是有好处的。对一国的技术基础来说,重要性可能比创新出的技术还要高。要掌握这些技术,它本来就在那,你去创新,反而是走错了路,应该坚定信念山寨之。其实所谓的创新,无非就是先搞出来,管不管用还不好说,也许是赔钱货。得到实践检验的技术,当初也是新技术,现在不新了,但重要性有保障,搞出来不会赔钱。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山寨运动是更优的选择。
当然技术创新有时很厉害,能“破坏性毁灭”旧技术。出现这种情况,就威力巨大了。沉迷于旧技术,不注意技术创新的可能会吃大亏,旧技术的巨大投资亏光光了。所以要防止这种情况,多留个心眼。为此,要积极跟踪新技术,随时评估,注意调整战略。要是本钱多,虽然新技术不一定有谱,但也花大钱跟它,算买保险了。这种情况其实不多,值得山寨的旧技术种类无穷多,破坏性毁灭的新技术相对少很多。实在是被破坏性毁灭了,也不要怕,硬挨下损失,把新技术山寨掉完事。
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好事,你看清楚直接就山寨靠谱的新技术了,旧技术不投入拉倒,还省投资省时间。
综合下来,搞山寨运动的成果年年出、大批出、跃进出,量变到质变。搞技术创新的在那吹牛皮,中国吹外国也吹,扒开内核看,真正的创新没多少。中国大批科研人员吹牛皮是操蛋,但毕竟山寨运动要接受市场检验,成与不成不好忽悠,实打实的研发成果数量巨大。“发达国家”吹牛皮技术创新,真货也不多,无非是牛皮的档次高些。有经济意义的少之又少,鬼知道猪年马月能管用。有些吹的“新技术”,要是不去山寨它,还不知道是吹牛皮。
就是说,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说不要把人家想得过于美好。混科研的人,大家都不容易,想蒙钱,只好操蛋了。中国的如此,外国科研圈子的人也面对同样的科学规律,好不到哪去。技术创新哪那么容易。中国的体制不行,外国的体制也不见得灵。行不行,看效果。既然技术创新不那么靠谱,就好好搞山寨运动,这还是有把握的。
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不用考虑了,技术上压制中国的那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老本还有多少,能吃多少年不好说。还有人说对中国优势在扩大,意思就是还能吃无限时间。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看进出口、看产业。你“破坏性创新”搞掉我,我“成本创新”搞掉你,斗争很激烈。
21世纪的头20xx年,技术上还看不太清楚,只知道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第二个20xx年,陆续有很多迹象出来了,搞起技术宣传,能引发围观群众的巨大反响。高铁、飞机、航母、重器,片子越拍越多。新闻联播其实已经连续吹了很长时间,但就莫明其妙地说是“自主创新”,其实就是山寨运动,不用强调“创新”,没啥不好意思的。说山寨路线最终会胜利,理由充足了一些,比前些年信心足。当然,这种事不是数学证明,没法打包票,更多是一种宣传。信就信了,不信就拉倒。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8
<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正如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说的一样:"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是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在过去十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专辑表现手法不同的是,在对山推股份公司的讲述中,重点展现了一个富有激情、勇于创新的山推团队力量,从装配技师、焊接技师、质量检查员、设计工程师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工作的一个个场景。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忙碌、有序的生产现场,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产和严谨的研发团队,奔赴在飞沙走石、机器轰鸣的新品验证施工现场。在"焊神"的话语中、在质检员的眼神里、在翻滚的三维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对产品检验的全程跟踪,看到了对产品设计的尽善尽美。正是这一群人,在持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执着坚韧、创新奋进,使得山推在治理结果、战略决策、运行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坚挺的脊梁。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镜头中,再现威武雄壮的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缓缓开来时,被震撼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息。<大国重器>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推,更看到中国工程机械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9
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在近30年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经过,直到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站在世界顶峰。泱泱大国,国大业大,推动和伴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被誉为全人类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是这一轰轰烈烈大事业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大工业,才能带来大发展;只有大工业,才能快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期盼已久的“中国梦”。 目前中国工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亟待转型升级。例如,许多城市可用的工业用地所剩无几,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是指工业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比较顺畅、柔性、敏捷,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也较高。智能制造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工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营销智能化。二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产生的企业智能。例如,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市场营销与研发设计的集成等,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三是产品的智能化,即在产品中嵌入电子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在生产加工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推广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进料设备、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协作,打造“无人工厂”。 在企业管理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管理软件。鼓励工业企业开展ERP和MES集成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间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推广商业智能(BI)系统,鼓励企业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辅助决策的“仪表盘”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生产与销售的集成、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集成,实现产销衔接、管控一体,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减低成本,控制风险。在企业之间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产业链协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以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总成本,实现即时生产。
智能工业是先进工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跃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正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大力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我国工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0
俗话说的好:“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以其先进的创新实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情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械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首先这绝对是个带给人正能量的记录片,它让我们众多的工科生热血沸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前说到制造业,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粗笨的'大机器,是落后的人口密集型产业,是大车间里一排排的工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对中国的制造业这么详细的了解。制造业包含大器件更注重小细节,虽然这些话在平日里也总听到,但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让我体会更多,感触更深。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落后先进国家一大截。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追赶,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能和先进国家比肩的技术和产品,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在我国北部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贡献很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这种掌握核心工业技术的能力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对话中挺直腰板,不受制与别国。
落后时期,我们总是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在外出交流学习或者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轻视或者排挤。在该片中,中国工程师展现出的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简单平凡的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钻研态度最让人肃然起敬,不断追赶世界的脚步。他们穿着朴素的工作服,说着简单质朴的话,每天奔波在巨大的车间或工厂,面对缄默无言的机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不断重复的研究或试验。他们是中国亿万工人中最普通的一个,有些人或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旧在工作岗位上长期钻研,他们工作的场所和穿戴可能没有白领或者其他产业部门来得光鲜,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国家节省一个天文数字的成本,或者让中国的工业势力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与他们这种”相对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气度和等待相比,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学生,真应该好好反思了。
虽然《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为我们展现了伟大的工程师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紧迫感和不足之处。从该片中,我们能感受到,即使我国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的创造的大部分依然是粗活。还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我所了解到的高端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设备用的实验也太都是进口的,还有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坚持,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1
回到《大国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看到了高端制造业中聪慧的善于创新的现代工人,也看到了国内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如何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冲锋陷阵。就连欧洲人在北车集团面对即将出厂的CRH系列动车组也在感叹,这才是欧洲的大工业梦想啊!可是很遗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层面的革新和创造,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我没有很深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加油!还有很多感想要说,从今天起,我学会了尊重科研的这一群人,制造产品的这一群大众,我敬爱你们,尊重你们的贡献,钦佩你们的勤劳,加油。现代化,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
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纪录片还是两年前,那时它刚开播,当时自己还是学生,感觉介绍的东西很新颖,看着挺热闹,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工作后,一次公司组织的培训让我忽然间想起了它,于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又温习一遍。作为一名制造行业的员工,再次观看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
该纪录片共分六集,涵盖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船舶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重点领域,展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以前的一贫如洗、全部依赖进口,到今天的工业制造大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大国重器》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路上的艰辛,是一部记录我国工业发展的史诗巨制。
长久以来,在我国工业一直处于社会和大众媒体所遗忘的地位。在这个娱乐盛行、急功近利的年代,大家更愿意关注某个明星的绯闻,最近的房价多少或是股市如何,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更没人去关注那些技术工人,以及处于一线的操作工人,甚至社会上工程师的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而且,最近两年国内的制造业普遍不景气,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高校学生中选择经济或管理专业的越来越多,身边也有不少同学都有转行的想法,如此,制造业所需的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将后继乏人。该纪录片的一个突出优点是,除了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处于一线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们,记录了他们的智慧和背后默默工作的艰辛,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而那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则是生产的主体,他们不应该被社会遗忘,这份工作也不应该被人不屑一顾。
制造业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制造业。记得影片的第二集介绍的.是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化学工程,我深刻的知道乙烯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它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等重要,而压缩机则是乙烯生产的核心部件,这项核心技术一直都是由外国人掌握。这不经让我想起了自己现在所从事的空分行业何尝不是如此,目前空分中十万等级的压缩机都是采用德国的技术。不过,前段时间的一篇报道令我备受鼓舞,正在建设的神华宁煤十万等级空分压缩机中出现了国产化的身影,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又一次重大的突破。正如影片中所讲,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乙烯工业如此,对于空分行业也是如此。氧气被用于钢铁、煤化工及航天等各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然而建国初期,我们甚至没有一套自己的制氧机设备,那时的制氧技术被外国人所垄断。国家需要空分设备,需要发展空分行业,杭氧勇敢的接下了这项任务。1956年,我国第一套制氧机诞生在杭氧,结束了我国没有空分设备制造业的历史。经过几代杭氧人的共同努力,现今,杭氧的空分设备制氧量最高可达到120000m3/h,是包括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公司和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在内的国际空分五强企业,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空分行业的话语权。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制造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这部纪录片为我们展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同时,也展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作为制造业的一员,尽管现阶段实体经济形势不乐观,制造业不景气,但我们不应悲观,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投身于这个行业,努力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中国梦。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2
第一集 国家博弈
这一集内容比较多,首先讲的是沙特政府就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进行世界范围的招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招标项目之一,17家有实力的工程公司投标,在极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这个项目,这凭借的是中国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瓮福集团独有的氟提取技术。
后面讲的是大吨位自卸车的生产,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是一个开采勘探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世界级公司,自卸车是矿山开采最常用的设备,设备性能决定了开采效率,以前力拓公司一直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自卸车,到后来中国有了大吨位自卸车生产技术以后开始为力拓公司开始采购中国的自卸车,这种车在国内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之后讲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中国在掌握这套技术之前风力发电量只占2%,较西方先进国家10%相差很远,掌握技术之后两极都有了中国的风力发电机。
最后讲的是港口机械、海洋运输船、石油钻井平台、石油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不仅修复了钢结构的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钻井平台的钻井深度达到了近万米的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
这集主要思想是: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比拼多半是装备制造的比拼,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
第二集 国之砖码
首先讲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输送管道长达15000公里,每200公里就需要一个加压站,加压站的核心设备是压缩机组,这些机组在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后来中国沈阳开始制造这些压缩机,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等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
后面讲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乙烯在国家中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样重要,在中国的镇海,百万吨乙烯工程需要制造压缩机,后面讲到了压缩机的叶轮和外壳研发、制造过程,乙烯压缩机的国产是中国在重化工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压缩机的制造要依赖国外高端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超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中国数控高级工程师于德海研制中国的高端数控机床,后来陈虎对数控系统还有精度进行了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后讲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的'崛起,里面主要讲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的生产和极限吊装试验。
一个国家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集 赶超之路
中国唐山制造中国最快的动车,里面讲到的零缺陷焊接,里面列队背诵是岗位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很适用与我们现在的生产。里面还讲到电路接线六万根无差错觉得不可思议,反应了工作超乎寻常的的严谨和熟练,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在弯管制造里讲到苏健将自己的经验汇总成12000多个数据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套弯管软件,这里我体会到了总结和积累的重要性。这集中间讲的是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让我们掌握了重型龙门数控机床技术,这里面提到了技术并购的重要性,
这集最后讲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的制造。
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以前看美国金融方面很厉害就觉得能控制钱所以强盛,现在才懂得装备制造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更坚定了我们生产、改进和研制新设备的决心。
第四集 智慧转型
这集讲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中国开始研发高端产品,里面具体讲了山推集团对高端推土机的制造,陕西鼓风机公司,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对中国机床的数控系统的研发,全球第一台只能数控机床诞生等。
国力的竞争就是实体工具制造的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中低端产品生产到高端机械研发的蜕变过程。
第五集 创新驱动
这集开始讲到济南二机床厂5条大型智能汽车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包括他的创新设计,独有的冲压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让他们全部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这条生产线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认可。20xx年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这集中间讲上海汽轮机厂,百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组的研制,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会大幅度减少煤炭能源消耗,里面讲到高级焊接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中国掌握这项技术以后从火力发电机组进口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火力发电设备产销量第一的制造强国
这集最后讲到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将近一半的煤炭资源,提高发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是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之后讲到了热泵减少煤炭消耗和空冷塔降温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事例。
这集主要讲中国在转型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以后开始对能源利用方面进行的一些创新。
第六集 制造强国
第六集将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 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看完这一系列的宣传片,我对装备制造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强了我对公司机械研发制造的信心和决心,在研发制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型和技术并购,同时要坚持我们的4大战略,工作的时候要严谨要精益求精。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3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4
《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唐山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她如一朵绚烂绽放的钢构之花,用自己展现出来的赤诚和热血、辛勤和务实的风采,为金结公司这片广阔的钢结构热土增添光彩。
2、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我公司富君同志是制造厂铆工班班长,他技术全面、务实进取、勇于钻研、善于创新,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的技术创新任务。天津津塔工程是天津市的地标性建筑,整个津塔工程建筑平面为椭圆形状,每根钢柱与钢柱之间连接的部位和尺寸都不相同,确定钢柱的中心线成为组对工作中的难点。富君结合多年工程制作经验,与计算机辅助放样方法相结合,找到了钢柱中心线的正确定位,最终采用以中心线为基准的方法进行钢柱牛腿的'装配。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富君还带领班组人员认真组对构件,精确测量牛腿尺寸和间隙,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保证安装精度,为天津津塔精品工程的铸造奠定了坚实基础。马福江也是富君班组中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马福江对施工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兴趣,在富君的指导下,他更是对技术创新、改革发明痴迷不悔。目前,马福江在日常工作中的小创新已经多达十几项,并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十佳技术标兵”。
3、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譬如说钟秉锐师傅,他从电焊工、电焊班长、技术部骨干一路走来,勤勉质朴、笃学多思,躬于实践,细心探索、参与了阿尔及利亚奥兰体育场、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北京财富中心、北京望京SOHO、天津津塔、天津现代城、烟台海湾世茂1号项目、青岛财富中心、黑瞎子岛现代生态植物园、山西大同体育中心等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不断的攻克钢构焊接难题,为公司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电力行业国家优质工程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钢结构金奖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在班组建设、节能降耗、技术革新等方面成效显著,他曾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通过镜头中的精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的现状,我们今后要在从“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路上大步迈进,这条路上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执着坚韧、创新奋进,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这片沃土上,深耕创造,不遗余力。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坚挺的脊梁。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5
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观CCTV纪录片《大国重器》“开天神推”有感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正如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说的一样:“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是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在过去十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专辑表现手法不同的是,在对山推股份公司的讲述中,重点展现了一个富有激情、勇于创新的山推团队力量,从装配技师、焊接技师、质量检查员、设计工程师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工作的.一个个场景。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忙碌、有序的生产现场,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产和严谨的研发团队,奔赴在飞沙走石、机器轰鸣的新品验证施工现场。在“焊神”的话语中、在质检员的眼神里、在翻滚的三维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对产品检验的全程跟踪,看到了对产品设计的尽善尽美。正是这一群人,在持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执着坚韧、创新奋进,使得山推在治理结果、战略决策、运行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坚挺的脊梁。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镜头中,再现威武雄壮的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缓缓开来时,被震撼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息。《大国重器》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推,更看到中国工程机械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重器》观后感03-22
大国重器观后感02-22
大国崛起观后感08-01
大国工匠观后感07-14
《大国工匠》观后感06-07
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10-01
《大国崛起》观后感01-12
《大国崛起》观后感11-29
《大国质量》观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