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觉醒年代》有感

时间:2023-07-20 16:20: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觉醒年代》有感2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看哦,写20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觉醒年代》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觉醒年代》有感1

  为什么是陈独秀?不是其他的人物不“香”,只是这他实在是一枝独秀,让人挪不开眼。

  历史中真实的陈独秀——一张黑白照片,且不论,咱们只来说说这《觉醒年代》中让我感动的陈独秀。

  陈独秀一出场,便是趁爱国知识分子激烈讨论中国存亡问题时,偷了一碗盒饭,旁若无人得解决温饱问题。这哪有一点大家的样子?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只道一句:“这样的国,无可救药。”之后能怎么样?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他只得落荒而逃。滑稽,但不可否认,他,是清醒的。

  我曾看到过一个关于山石和卵石的辩题,便立马想到陈独秀,他无疑是一块山石,他兼具“锋芒外露,舍我其谁”的感性及“时不我待,逆流而上”的批判性。一面,人们仰慕他一身傲气,另一面,人们担忧他锐气伤人。

  他这块“山石”总是爬上屋顶,批评指点四方的风景。他那封建大家长的做派,对家人,对学生,对同人,叫人又爱又恨。尤其是面对两个已然有自己的想法的儿子,他一面与他们说教,维护他家长的形象,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不动声色地待他们好。对与自己有不同信仰的'胡适,他既欣赏又爱护,可也不影响他痛斥在关键时刻建议将北大迁到上海的胡适,“我要的不是北大的生机盎然,我要的是中国的生机盎然,不辩、不争,不可以。生机盎然不是等来的,适之,是要斗争来的,不破不立!此时的中国需要勇士和斗士。”你以为他们崩了,可他又会在两人唾沫星子互飚之际,感到抱歉,说出“改天请你喝酒”之类的话。

  “面对问题,直抒胸臆;包容不同,但立场坚定;即便针锋相对,也能把酒言欢。”这是陈独秀,一块不折不扣的“山石”。

  如此硬朗的个性,在那样动荡的时代,能不碰壁吗?在他看来不过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所以他能在研究室做学问,也能在监狱里读书看报写文章。

  陈独秀是那个昏昏沉沉的时代的觉醒之人,是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的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真是在这部剧里见识和体会了。这不只是陈独秀与李大钊之间的友谊,这更是他与千千万万民众反抗压迫,并肩作战的精神。

  “我必须要跟他们(陈独秀的学生)在一起去战斗,因为我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仅是我的,更是你们的。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觉得人不能为了自己而活着。”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身,我愿意奋斗终身。”

  使中国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动力,都是当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和千千万劳动人民所反抗,所不肯承担的逆缘和逆境。

  观《觉醒年代》有感2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和烈士们挺身而出,他们心向阳光,他们相信有一天中国人会觉醒,中国会觉醒。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只有靠“觉醒”这一条路才能救活中华民族。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蒙,也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李大钊同志了。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下定决心为挽救中华而努力奋斗。他把国家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把自己的学业放在了身后。当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时,内心丝毫没有后悔之意。他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他身上体现出的牵挂国家兴亡和人民生活、愿意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提倡。

  “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在李大钊送陈独秀去往天津的途中,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两个人都从心底发出了铮铮誓言。这一幕至今还让我激昂澎湃。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国这头雄狮终于觉醒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觉醒,先辈们已经为我们开拓出了一条和平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们铸造了幸福,他们的觉醒能使我们受益终身。

  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新中国青年,我们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觉醒。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完成好在学校的每一项任务。引用剧中的一句话便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我们要学会自律,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应该以学为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许有一天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效国家和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和奋斗者,让先辈们的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幸福和复兴之路在我们的脚下越走越远。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觉醒,也要带着属于无数先辈们的觉醒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观《觉醒年代》有感3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

  ——《觉醒年代》

  在暑假期间,我观看了《觉醒年代》这一部电视剧,这部剧同其他剧不一样,它没有一帧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一个人物和台词是多余的,它将历史书中的人物和事件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实的了解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这部剧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建党期间的故事。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剧中大多人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每个人都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等人。他们本可以选择衣食无忧,而他们为了让中国不再受到列强和本国的封建势力的挤压,选择放弃轻松且滋润的'日子,转而选择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对抗,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唤起中国人的精神,让沉睡的中国和中国人觉醒,让中国重新受到世界尊重。

  当时的他们有着满腔的热血和随时愿意为祖国捐躯的心,但他们不知道中国最后会不会胜利,他们牺牲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对中国的胜利有没有意义,他们靠着满怀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看这部剧对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青春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对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学习,我们需要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去奋斗,让自己的未来变得万丈光芒,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以后能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自己该做的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李大钊在《青春》中为我们青年发出的呐喊。

  前辈们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绝不屈服的精神,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观《觉醒年代》有感4

  江山阅年,觉醒改天——观《觉醒年代》

  当丧权辱国的条约被敲下许可的印章,当共和将倾,国将不国。无尽仁人志士化作响锤,敲响众人,立志改天换地,跨过荆棘丛,找到一张救国救民的药方。

  或许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仲甫先生与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发光的明星,是指引那个时代青年们走出阴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实小生初阅此剧,第一崇敬的人还是蔡元培先生。当然,陈、李、蔡等人都像极了天上发光发亮的明星,他们作为当代青年们的领头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可我却偏爱蔡公的兼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是从小说到大的道理,但在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极端,自私与狭隘,网络发言处处横跳的是“二极管”。他们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扭曲了这个本不绝对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对他们这种思想最大的轻蔑与讽刺。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蔡公听诸导百家之言,集众智以探索救国之路。这是他长远的眼界与宽大的格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究竟是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还是空想社会主义亦或是杜威实验主义。当大家都在为把谁关在外面而争论不休时,蔡公却笑盈盈地把门打开,先让外面的各种人一同迎进来,然后再不缓不慢地将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将“囊括百家,合成一统”各取其优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19年的北大,不仅能听到外街传来的抗议演讲声,或许还能看到一群长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烟喝茶,闲谈国事。这是蔡公营造的北大,是当年那个国内各类思想交汇最繁荣活跃的北大,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襁褓。

  “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声音后,他们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许深谙其意。在新旧文化的对抗战中,他从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驱赶异类,反而敞开了胸怀,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们,让老将新将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异同,才有了陈独秀辜鸿铭能笑见握手的一幕。“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荣兴起的原因。的确,没有辜鸿铭,新思想或许不会成为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长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观《觉醒年代》有感5

  那个年代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伟大。

  ——题记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地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关于新文化运动思潮的革命电视剧。看完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觉醒”多么美好的字眼,拥有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在没有看这部电视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居然真的会有一群人将历史书上那些死记硬背的的东西,当成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确,在看这部剧以前,我对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上寥寥几笔的描写。但我并不知道,我们每翻过一页也许就是他们壮烈的一生。我不知道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不知道为何组织新文化运动,更不知道是如何进行的。但在看了这部剧后,我从中得到了答案。

  《觉醒年代》中的片片场景时刻在我脑海中闪现。

  1915年,当陈独秀在上海宣布要创办青年杂志时,他就明确谈到了当代新青年的六个标准。这是那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在那时,他便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决定要寻找中国的出路。后来,他担任了北大文科系主任,与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支持白话文。同时,他也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同样,李大钊也是十分伟大的。

  李大钊在将要面对死亡时,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情绪,当他站在刑台上时,没有害怕,没有悲伤,没有不舍,他为了解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容赴死。那年,他仅仅38岁。

  如果说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这把星星之火,那毛泽东就是让这星星之火拥有了燎原之势。

  当22岁的毛泽东在风雨中前行时,他手中怀抱着的《青年杂志》如一团烈火在燃烧。我知道,他在《新青年》中看到了拯救中国的希望,正如那满天黑夜中的一颗星星,如那一抹希望的光亮照在了神州大地。他看到了这世间百态,也看到了人世间最荒凉的一幕,但那却只不过是中国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毛泽东虽身穿布衫,脚踏泥泞,但却目光坚定,努力的向光明奔去。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当时会有那么多爱国人士都以死明志,为什么那么多爱国人士努力为中国寻找出路。

  他们是勇敢的,他们在走向光明,奔赴理想的同时,也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想像他们的伟大,但他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伟大。因为他们在那个国民思想觉悟落后,万恶的封建社会寻找中国的出路,开展新文化运动步履艰辛。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却依旧能坚持下去。终于,在他们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下,“吃人社会”觉醒了。如果说《觉醒年代》有续集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便是续集。

  待山河雄壮,科技腾黄之时,我一定要回到先生们的那个年代,告诉他们,100年后的中国,百姓们安居乐业,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有乐可享,都幼有所育,老有所依。而今盛世如您所愿!

  当雄狮沉睡时,总要有人先觉醒,是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是为人民牺牲的李大钊,是在泥泞里奔跑的毛泽东。而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奋斗,在风雨中奔跑,在奔跑中前行!

  观《觉醒年代》有感6

  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一枝怒放的花会在枝头告诉你。或是一场春雨,在清凉的洗涤下,让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而这种味道却摇身一变,悄悄地飘到海外的落叶上,飘进了那个别样的深秋。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被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浓烟所笼罩的时代!之所以称之为“年代”,而非“时代”,大概是因为它蒙上了历史的面纱,虽久远却不得不被铭记——因为正是那个年代,正是那个年代里的那些人,以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华!

  还记得那个衣着破破烂烂、浑身长满了虱子,但眼睛炯炯有神、为人善良开朗、血气方刚的“乞丐”吗?没错,他就是创办了《青年杂志》的陈独秀,也就是那个用科学与民主照耀中国的革命家!正因为他独特的方式、细致的思虑,让身处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李大钊由衷地感叹:“现在虽然是深秋,但我从他的'《青年杂志》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然而,春天不会只停留在一处。

  一碗清水里也有春天!你瞧,那只欢快的小蚂蚁还在游泳呢!正在码头劳作的延年见了他,没有粗暴地将他丢弃,而是轻轻地将他捏起,放在碧绿的叶片上,让他来一场森林之旅。一盘荷叶黄牛蹄里也有春天!虽然只是一只无辜的小青蛙,已上餐桌的它却没遭扼杀,借仲甫的手,又回归了自然,回到了清澈的小池塘里,继续自由地生活。

  春天的味道竟如此美妙,但在一个个革命家庭里,却如此可遇不可求!

  有一对兄妹正在提一个沉重的水桶,要把水倒进水缸里。这时走进了一个人,他“八字胡”,身着长袍,提着木箱,热情地帮助他们,结果却被这一家错认成了“黄鼠狼”!好一只“黄鼠狼”啊,那就是兄妹俩的父亲——李大钊!

  为了探索救国之路,多少革命家长居海外,刻苦钻研!看着他亲切地喊一声:“姐,我回来了。”那种久别重逢的团聚不也是春天的味道吗?看着他柔情地抱起女儿,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真想激动地喊一声:“春天真美啊!”

  观《觉醒年代》有感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风呼啸,幸而没有下雨。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扫墓的人却多了起来。路上车堵成一条长龙,公墓周围声音热热闹闹,这地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租住在乡下农村,也就这段时间人气多些。当然,车也堵些,也许上班会是个难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觉醒年代》,大结局里党终于建起来了。虽然早知道结果,但看剧更有代入感,更能体会先辈们开拓的不易。1921年,一个小党诞生了;一百年后,这个党有了一亿多党员。因为这个党,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生活怎样我不知道,说说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时候种田是件辛苦的事,纯粹靠用人的体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时光想起来都是苦涩的。避不开的烈日,好像永远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生活好像没了希望;后来有了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一过,人就轻松了许多。

  就是看个电视也难。以前都是看老式的电视剧,只有一个江西卫视,为了看动画片版的西游记早早爬起来。后来有些村里人家装了卫星电视后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欢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开心,总是被关了电视。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自己家也会有电视,能自由地换台,看剧。

  时代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个党带来的。看《觉醒年代》,比价注重伟人们在年轻时的经历,看他们怎么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大人物怎么升华自己的思想。深受启发的一点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审视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别扭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而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好在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有时间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时间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观《觉醒年代》有感8

  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中处处都有“吃人”的封建礼教,腐败与黑暗充斥了整个旧中国。这些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被吃”,让当时之社会,当时之中国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面对这样的中国,是参与“吃人”,追随封建,还是殚精竭虑铲除推倒这个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我们的先辈选择了后者。

  一百年后,“吃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先辈,我们会称他们为英雄,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当时的他们终究不是预言家,他们看不见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个他们梦里的新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说自己当日的牺牲是否被人铭记,自己满怀的信念是否被人传承。但是,尽管前路茫茫,尽管前路被黑暗所笼罩,他们知道若没有第一个敢于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没有第一个开拓新路的人,就不会阻止那些发着恶臭的'封建礼教在这黑暗中成长。他们在牺牲时,在用生命与黑暗斗争时,心里想的不是亲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与民族大义。为了建成一个可爱的中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亲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些反对他们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对革命的人,他们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让这个世界黑暗无光,只留下黑暗与恶臭,但他们绝对无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拉动历史前进的车夫,那么民主就是帮助历史前进的车轮。新文化运动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让历史前进的车爬越封建礼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挡住的光。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用热血一笔一划写出的青春与信仰,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国家的成败全在这个国家的青年身上,他们骨子里流出的爱国情怀与精神文明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已经传递给我们,先辈们心中的信念已经传承给我们,当代青年啊,该觉醒的不只是当时之中国,更应该是现在的我们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成为一个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励志少年!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太阳,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观《觉醒年代》有感9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在历史书上,你随手翻过的一页内容,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一生。

  三十七年民国,不同于小说中纸醉金迷的上海滩,风花雪月的江南水乡,金戈铁马的北国战场,那是普通百姓最真实最残酷的生活。是北风黄沙肆虐,饿殍遍野,是为了活下去可以食人肉,饮人血;是为了家中生计可以贱卖儿女;是花季少女被迫与公鸡拜堂,在四角天地里蹉跎一生的黑暗动荡。

  《觉醒年代》的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轰动,让海内外的有志之士愤愤不平,纷纷决心回国寻求一条救国救民之路。日本留学归来的李大钊说:“我们必须唤起民众的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作为著名的老派“保皇党”,辜鸿铭教授对于刚刚萌芽的.新思想似乎是教科书式的绊脚石,留着长辫子,吸着老烟枪,长袍马褂的老爷装束,虽学了西洋伦敦腔但走到哪儿都有仆从跟随,摆足了旧时的排场。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老顽固”讲中国人的精神,引得所有接受新式思想学生的满堂喝彩。其中的几段话让我记忆尤深,“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辫子,只不过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很难想象这竟是一直以迂腐封建形象示人的老教授口中说出来的话。寻找救国之路,是要以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先进思想完善自身的传统文化,而非完全生搬硬套推翻自己的传承,与他人同化。

  探索和发展真理的历程十分艰苦困难,在各种思想主义的交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再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巨作的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如果说每个年代都有它的代表色,那民国三十七年一定是艳丽的红。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浓重的色彩印象,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生让我们过目不忘,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那一个个年轻鲜活的背影让我们看到在当初那个年代有一群有志青年正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寻找出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示了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历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之路的正确,同时还赞扬了在那个觉醒的时代里共产主义者们那一颗颗真挚的爱国之心。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前进,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以史为诫,为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观《觉醒年代》有感10

  听说最近一部电视剧火了,叫《觉醒年代》。去看了,火的还真的不假。100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00年后《觉醒年代》恰逢其时。它带来了新的唯物史观和艺术规律与《建国伟业》《大决战》等登上新的舞台。

  《觉醒年代》注重“历史因细小而生动”,刻画了蔡元培三顾“陈”庐、“陈”门立雪,两种新学派会的对峙,巴黎和约的签订与否,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初步建立等中国人铭记于心的历史场景。将冷冰冰的历史年代、数字也变成了可考的、有温度的故事。

  历史剧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剧是由历史改编而来,可以适当添加内容推动故事发展。经过大量的资料显示,《觉醒年代》就是一部部分改写的历史剧。《觉醒年代》大部分是切合实际的,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高潮,到共产党的建立环环相扣,细节、语言、动作的特写和背景音乐的结合,使当时的人物性格、心理、事态、物态表现的.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电视剧中各类书籍、报刊、新闻报道以及人物介绍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特别是鲁迅起草《狂人日记》时急促的音乐、频闪的画面以及人物有力的动作,坚毅的眼神,步步紧逼观众的内心。五四运动的旗帜、口号以及人物郭心刚的事迹,大大的震撼人心。对比各种史实来看,瑕疵基本只存在于时间轴、人物关系等方面,如《狂人日记》与《复王敬轩书》出版先后顺序,陈家父子和好的时间以及剧中虚构的柳文耀、柳眉以及工读互助社的部分成员。不过,在电视剧的故事发展大局面前,这些均可以忽略不计。

  《觉醒年代》在当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代替性。“任何人都不能去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中国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中国直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国家性质转变的重要节点。《觉醒年代》一改之前多数以抗日战争中战役为主题的红色电视剧,而是将主题改为了新文化运动,这无疑会更加温和,更加贴切,更加贴合青少年。在新文化运动当中,涌现出一批一批的仁人志士,一位位救国图存前仆后继的英雄人物,《觉醒年代》在100年后的今天,进一步唤醒了我们青年的爱国之心。新文化运动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不止是知识分子还有青年劳苦大众具有启蒙性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是顺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求,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所以《觉醒年代》火得名副其实,没错,我一直相信电视剧中李大钊的那句话:“100年以后的中国,它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观《觉醒年代》有感11

  数百年前,中国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让外国人称自己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中国没有船坚利炮、没有发达的商业工业。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的特殊权利等等。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回国倒袁。听到这个消息,一群爱国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悲愤不已,立刻决定回国,倒袁,中国那时的爱国人有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编创者,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热情、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爱国、喜欢结交朋友。他写的敬告青年震憾了中国所有的青年,他说:“我写新青年,就是想告诉那些还在吃苦受罪的.中国孩子们,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坚持不懈,将来必成大器。"他更是一个有胸襟,不计较,善于发现优点的明智父亲。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为青年了,他们一直记恨着父亲,因为那时陈独秀被所抓,那时他的父母双亡,不能赶回为父母送终,而他的儿子以为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们一直恨他父亲。那天,家里请客,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在陈独秀的碗里,吓了大家一跳,他们把为什么恨他父亲的原因说了出来,陈独秀一言不发,事后,他却大笑起来,跟大家说:"他们记恨我不回去给父母送终,说明他们是懂仁义的人,他们宁可吃苦也不依赖我,说明他们是自立自强的人,如今乱世,能有这两种品质,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可见,他是多么明智呀!而李大钊,他坚决不做官,只想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他为了爱国不怕牺牲,同时他也是个慈祥、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好父亲,他间接告诉孩子们做官虽然有钱,但是官是为有钱而活的,而他,只一心想为祖国做贡献,哪怕身无分文。

  中国因为有他们,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为有这些不怕牺牲,一心向国的共产党人,中国才站起来,飞速地前进。历史将永远铭记着他们,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

  观《觉醒年代》有感12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刻画了许多经常客串历史、语文课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也不少,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今天我要说的应该是每个人都熟悉的鲁迅。

  片段一:鲁迅第8集出场,场面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被当街处决,但人们不仅不怕,还抢着用馒头蘸人血,愚蠢地认为这可以治百病,而鲁迅他不回头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这说明,人们的愚昧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一种常态。图片

  片段二:鲁迅第9集出场,就是这样一个场面:鲁迅一个人站在教育部门口,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拄着一块儿长木板,上面写着“不幹了”。在他面前人和车来来往往(有的还一副看傻子的模样看他),但他自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达出他的决心:坚决不和张勋同流合污,体现了他的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片段三:第14到15集中,出现了鲁迅写作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具体场景。背景是这样的:鲁迅在北京和同学聚会,聚会中周作人探听到一个叫杨开铭同学的消息:

  杨开铭是个热心肠,之前回了老家教书,对一个寡妇多有帮助,为此遭了寡妇的族人非议。后来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寡妇的桌子上趴了一夜。结果第二天被人给知道了,寡妇的族人就把寡妇给抓了起来,活生生沉到池塘里面淹死了。杨开铭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直接就疯了。

  回到家里,鲁迅听周作人讲完杨开铭同学的信息,刚来得及感叹一句“疯了”,他表弟久荪就从门外滚了进来,嚷嚷着外面有人要杀了他,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感情这个可怜人也因为来京一路上看见太多人饿死,受了刺激,神经错乱了。

  就在之前,《新青年》编辑部找上门来,几个主笔一起请鲁迅出山。鲁迅对于之前的杂志作品给他们指出了三条缺陷,其中一条就是缺少通俗的白话文学作品,比如像白话小说。图片

  所以当鲁迅下定决心要写稿的时候,在见识到两个疯子,尤其是让他们变疯的黑暗荒诞的社会现实之后,鲁迅决定以自己可怜的表弟久荪为原型,写作《狂人日记》。他一鼓作气写了个通宵,眼睛都红了才停笔,累了就直接躺在一地稿子上休息。

  曾看到萧红女士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敬业投入的人。但鲁迅先生的写作,不仅是赶稿子,还是对中国当时现状的思考,对封建、迷信、愚昧的批判。尽管鲁迅先生已经逝世80多年了,但通过《觉醒年代》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不苟言笑的斗士,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

  观《觉醒年代》有感13

  “为了你们能当家做主,为了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一套开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事件,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是由怎样的一群人创建的?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何处是源起?这些是《觉醒年代》向观众揭示的问题。该剧的'叙事线贯穿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全过程。《觉醒年代》呈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演绎出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他们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毛爷爷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爷爷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作出的流血牺牲……这些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亦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织就丰富的时代人物图谱。这组群像生动诠释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绝不仅仅是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它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观《觉醒年代》有感14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平安,更是一种珍爱的人生态度。春天走了会再来,花儿谢了会再开。然而,生命我们却只能拥有一次!安全上班,安全回家,会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宽慰,家庭多一份欢乐。

  今天我们车间利用车队学习会的时间,组织参加学习的全体职工观看《觉醒》这部安全警示教育片。1997年4月29日,广铁集团————车站,因电务施工违章作业,导致信号显示错误,致使两列火车追尾,造成126人不幸遇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于安全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天天讲安全,月月说安全,但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也时常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事件发生;

  管理者的.苦口婆心、再三提醒,安全事故血的教训,让我们每一名铁路职工对安全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谁都知道安全关系着我们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在现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仍大量存在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操作的不良习惯。其实从事故最终调查结果看主要责任在于施工单位违章作业,虽然最终将事故主要责任人绳之以法,但从这些血的教训中我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启发......在生活生产中还有许多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而发生的惨剧,一桩桩、一件件毁灭了多少了温馨的家庭,带走了多少幸福的梦想?可想而知,安全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说,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说到幸福,人们会想起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

  说到幸福,心中会涌起付出而收获后的成就感;

  说到幸福,耳畔会响起朋友牵挂的问候……,而这一切幸福的根基是什么呢?是极易忽视,却又重如泰山的安全。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在工作岗位上,每一位铁路职工都应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保证安全,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所以工作中要是时时把安全摆在首位,不要以为安全是个人的小事,它应是重于泰山的大事,是成就事业的保障,是每位职工的责任。

  安全就是你我幸福快乐的源泉,而这快乐是我们亲手制造的,如果说幸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安全则是与之并存的音符,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安全的音符谱写生命最美妙的乐章。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为了家庭的温暖,让安全铭刻在心。让安全时刻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观《觉醒年代》有感15

  在初一到初二的转换期间,我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几乎提不起一丁点兴趣,甚至考出的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在我和我的父母都苦恼要如何提升这门成绩时,我的一位同学无意间提起他们历史与社会老师推荐的历史剧——《觉醒年代》。

  第一次打开这部电视剧前,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还仅限于他是和李大钊前辈一个年代的人。只偶尔从他人口中听说一些。只不过都不算什么好话。

  我的妈妈对于什么事情都比较中立,她对于陈独秀同志还是当作一位伟大的革命前辈,因此对他十分尊敬。但当我看完几集之后,感到有那么一些不解。一位革命先辈,如此之粗鲁的对待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不给他们住,不给他们吃,我心想这样的父亲连自己的孩子都照料不好,又何德何能改变一个民族,改变一个国家呢?

  我满心疑问的去问我的妈妈时,我妈却告诉我:“家国不能两全。”

  但当我看到陈独秀同志在进行革命时,他眼中的光芒,狠狠的刺中了我,改变了我的想法。他在连夜撰写稿子时所散发出的学者独有的爱国情怀是几乎无人可以比拟的。

  当你的家乡被外兵侵略的几无所剩,你是愤慨着握紧拳头?还是默默的流下眼泪?青岛被霸占,剧中的郭心刚一夜白头。焦虑不安恐袭着他,精神上的苦痛与身体中的责任感一同反复鞭打着他,他最终,没能够带白兰回一趟他的老家。看一看青岛,看一看他的家。郭心刚先生,您看到了吗?山东带着和平一起归依中国了!

  一群热血的青年聚在一起为国家谋出路,这就是未来吧!在看之前就有耳闻这部剧的感人至深,也买好餐巾纸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看到脸上还有腮腮肉的`乔年和延年脚上绑着铁链,一步一步踩入血泊之中,划出一道道血迹,脸上的笑容和几年之前却又重合在一起,我的眼泪还是没有憋住。乔年在剧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哥哥的好弟弟,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有危险时也不害怕,因为哥哥会义无反顾的护着他。可延年为了革命先一步离开了人世,有人说在那一段时间里,乔年一定很孤独吧。但其实,他应该知道,他也确实知道,他的哥哥一直陪着他。所以他变得勇敢,不再躲藏在别人身后,他长大了,不需要一片避风港。已经可以成为别人的一片避风港。混沌之中,总有人会义无反顾。

  这世界本不是光明的,不正是因为他们点燃烛光,才照亮了前行的路吗?

  观《觉醒年代》有感1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但是我们仍要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

  暑假里一部电视剧火了——《觉醒年代》。我抱着好奇与疑惑,打开了这部深深影响了我的电视剧。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年人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走上了刑场。但他却仍然带有信念,眼里却依旧有着光。这位青年当时只有23岁。他被铁链束缚了手脚,铁链与地面发出摩擦的声音。周围是一片寂静,除了这点声音别的什么也没有。青年光着脚,越往前走,步伐越沉重。他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眼中没有一丝的后悔或遗憾,似乎他做出了献身的准备。

  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或许青年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的从容告诉我——值得。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后果。他也有血,有肉,有心啊。他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兄弟,他也有感情。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他是一名中国人。他也爱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但他更爱中国。如果没有了大家,何谈小家呢。回首从前,他笑得真挚开朗,但现在他却显得十分成熟。有多少先烈用最好的年纪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呢?只能说是数不胜数。

  当战争的号角吹响,革命战士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又是怎样的'情感在推动他们前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用鲜血染红国旗,用生命铸就今天。

  他们就是红旗上最亮的星。

  他们住在革命的洪流里,胜利的曙光倾向理想一万丈,他们午睡在北风途经的芦苇荡中。他们吃过草根,睡过山腰,他们不放弃,不抛弃,他们是长在岩石里的松柏,是饱经风雨的梅花。他们梦想中的国家美好一片,也终于通过他们的努力实现。

  硝烟未停,奋斗的脚步越发坚定。

  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被甘霖滋润,被花香萦绕,但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为祖国富强献计,为国家繁荣献身。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拼搏奋斗,今天的中国,在他们的手中创造,在他们的手中改变。因为他们中国才能锦上添花。在将来的一百年中。中国也必将在我们手里繁荣。在我们手中强盛。

  电视播完了,但我的心却翻起波澜。浪花拍打着快速跳动的心脏,我知道是未曾演完的历史,在提醒着我,催促着我。

  观《觉醒年代》有感17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题记

  自从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它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百年前的中国,地裂权分,民不聊生。在肮脏的世道里,有钱的买命,没钱的等死。“闹市砍头”成了人们热衷围观的特色节目,人群蜂涌抢人血,蘸馒头,民间“妙方”,不为别的,只为两个字——活着。

  但封建的黑暗即便是挡住了天上的太阳,也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总有人从风雨中开辟着这条救国的道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真诚豁达,一身傲骨,他创办的《新青年》在中国大地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带领着一批有为青年开启了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他的一篇《敬告青年》提出了当代的青年六大标准。国家倘若要进步,必须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成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号召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建立新的中国。

  乱世之下,家国不能两全。仲甫先生整天忙于社会,救国救民,所以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关系一直不太亲近。兄弟二人一直认为父亲是个伪君子。父亲和儿子之间仿佛隔着一座厚厚的墙,陈独秀一直想推倒这座墙,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我在影片中父子的关系,看到了一个细节,陈独秀可以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做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让人热血沸腾。可到了儿子们面前,却仿佛变成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去爱着他的孩子们。

  兄弟二人从一开始认为父亲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伪君子”到后来理解父亲,为父亲亲手做荷叶黄牛蹄,双双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甚至为国牺牲。他们与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救国之心。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坚毅和力量之光。即便是迈向死亡的步伐,也和当初迈向未来的`步伐一样坚定,毫不犹豫。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的面孔是那样年轻鲜活而美好,就像屏幕里从血里开出的花朵一样,在最美的时刻凋谢,化作黑暗里的一束光,指引着那些与他们,共同奋斗无数的革命志士前进的方向……

  观《觉醒年代》有感18

  暑假期间百无聊赖的我,与哥哥一同看了《觉醒年代》,感触颇深。

  山河破碎,风雨飘絮,国无宁日,暗无天日的时代里,中国依旧能从重症万疴中苏醒,靠的就是这星星点点的光,靠的就是陈独秀,鲁迅等这样的于黑夜中愈行愈深的人,他们不担心自己不会行至终点,他们只担心所擎着的火炬的光是否受到了折损,他们传递着这光,直到换了一个又一个人,因着他们的光,前路总是有路可寻的。在这些人当中,令我震撼的,是那个叫陈延年的人。

  陈延年是个好哥哥,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坚毅而又温柔,给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则:“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他每天处理完大量的工作事务后,从不休息,而是身穿工人服装,步行到工厂同工人谈心。当时,他为组织建立人力车工会,不但经常深入人力车夫家中访贫问穷,还学会了拉人力车,遇到一些老车夫正在拉活儿,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拉车,赚了钱自己却分文不取。他是那么那么好的一个少年,虽身处黑暗,但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可这么好的一个少年却在吴稚晖的报复下,牺牲了。1927年7月4日深夜,陈延年被秘密押往龙华刑场。在行刑前,面对刽子手要求跪下的呵斥,陈延年大义凛然地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刽子手别无他法,于是就乱刀砍死了陈延年。

  年仅29岁的陈延年,一生未曾成婚,未曾成就自己的抱负,就在那个黎明前的夜晚,站着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陈延年是什么构成的呢?是故乡的风,是工地的泥土,是朗朗乾坤的烈阳,是割人皮肉的.风沙,是清风,是明月,是白日里街头的叫卖声,是夜晚灯下的苦苦思考,是只敢在父亲离去时沉默注视的背影,是嘴角上视死如归的笑意。陈延年对自己的弟弟,以及对其他很多青年,做了榜样和标杆。延年永远护着乔年,永远把更多的食物分给乔年,永远做着最重的活,从未舍弃过乔年,这种英雄人物身上,有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优点,无数的大道义和小担当构成了陈延年。

  在光阴的碎息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那位英姿飒爽,满是理想与抱负的少年。他徒手摘星,将光洒在我们身上,自己却凋零在最美好的年华里。

  延年先生,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将会替你把这繁华看遍。

  观《觉醒年代》有感19

  20xx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观《觉醒年代》有感20

  看完《觉醒年代》,我的内心有着很大的感触,以前认为革命不过就是打仗加谈判,当我看完后知道了革命的本质、意义,知道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觉醒到强大有多么不容易,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牺牲才能成功。

  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我们知道他们的革命再怎么样困难也会成功,而当时的他们不知未来如何,担忧中国的.存亡,怕自己不站出来就无法为民族撑腰,怕国家被列强给“分食”了,那个时代有懦夫,有叛徒,但更有英雄,他们身上的爱国,坚韧,聪慧都被一一展现出来了。

  在这部电视中所演出来的历史,令我无法忘怀。其中郭心刚听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青岛将失,坐在河边一夜,因为悲愤痛心而一夜白头,那一幕,对我来说真得很震撼人心,而后他又以血写下“还我青岛”,带病游行,最终身体亏损与世长辞。你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在剧中早就为我们解答了: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让他们不再流离失所,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民族再造复兴。

  在这场革命中的英雄不在少数,例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等人,他们中的人上到高官下到学生、工人,人人都在为国而斗,他们追求真理,使党走上正确的道路,让党带领着全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捍卫主权不再让那些列强欺负侵略我们的人民和祖国。其中陈独秀的《新青年》和李大钊的《青春》将年轻人唤醒,为他们树立新价值观,而这也是一个民族的崛起时刻。

  陈延年和陈乔年作为陈独秀的孩子,自然是虎父无犬子,也投身革命中。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有的青年才子都是国家的优秀代表,民族的希望,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能强大。

  如今,中国繁荣强盛,我们生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是何其幸运。虽然我们生来就很幸福,没有了战争和饥饿,但却不能忘了先辈们的努力,国家曾经受过的欺负。我们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我们心中应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学习,靠近,对国家充满真挚的热爱,付出自己的努力,使国家更加强盛!

【观《觉醒年代》有感】相关文章:

观《觉醒年代》有感(通用26篇)08-26

《觉醒年代》观后感07-06

觉醒年代观后感07-07

《觉醒年代》观后感03-15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3篇)08-03

观《奔腾年代》有感05-25

原来,在我们的年代里美文06-22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06-05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