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逆战观后感300字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逆战》。一个人坐在后排,看前面稀稀落落的人在荧幕投下黑色的背影,我看不到那是一张又一张怎样的脸,那一张又一张脸上有怎样的表情,悲伤或者幸福,平静抑或激动,反正我的心情很不好,没有想象中的激动,看着荧幕上慢慢打出逆战两个字,在看着慢慢打出主演 周杰伦 谢霆锋 。人总是这么犯贱,当一切可以得到和拥有时,不珍惜,不在乎,非要等走了太多的弯路和错路之后,再回头去寻找幸福,可是幸福不见了。所以杰伦,我不会放弃你,再也不会。我们来说故事吧。
约旦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个空中的长镜头,然后荧幕上打出约旦两个字,一排又一排土黄色的建筑凝结着中东地区特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然后是一辆又一辆装甲驶出镜头,杰伦打手势示意有情况。紧接着是各种火箭弹、装甲车,各种重武器。噼噼啪啪的枪声震耳欲聋,这种看似像极了好莱坞枪战的场面,其实还是更多的保留了中国枪战的特点,没有有那么大手笔,却让人印象深刻。整场枪战最后以杰伦和未婚妻头部中弹结束,杰伦头部的子弹无法取出,所剩时日不多。这个杰伦我有些陌生了,他不再是唱着《甜甜的》杰伦,也不再是卖萌耍嫩的杰伦,这个杰伦更不是《不能说的秘密》中那个只会谈情说爱的杰伦,他是真汉子。
东南亚
回家养伤的杰伦感到时日不多,决心找到失散多年的父亲和哥哥,在母亲的线索下,杰伦找到了父亲 。那时的谢霆锋正好在被追杀,而追杀谢霆锋的罪犯是杰伦在约旦遇到的犯罪分子。片中的谢霆锋各种被-虐,依然玩命。我们在批评故事为何会这么巧合时,其实却忘了命运就是这样的弄人,不要因为没有发上在自己身上就取笑,等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又感到可悲。人世间最伟大的还是亲情,虽然二十多年没见,可哥哥还是哥哥,弟弟还是弟弟,父亲还是父亲。在火车上杰伦的父亲为了救孙女儿失去性命时,电影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却让人如此的哽咽和不能自已。如此激烈的枪战已经让人瞠目结舌,现在却无声,无声即断声,更让人听到内心的汹涌澎湃。
巨型油轮
故事最后选择在巨型油轮上结束,杰伦为了救谢霆锋的女儿,为了帮助妈妈圆一个梦,义无反顾的拿起枪,在生命最后的篇章里写出最恢弘的一幕。这个杰伦注定是个悲剧,从悲剧开始,以悲剧收尾。只是林超贤导演一定是个美学家,他让杰伦的悲剧充满了美,而这种充满了美感的悲剧更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可贵。在这个场景中,最不能忘怀的是杰伦和谢霆锋约定数到三一起冲出去,而谢霆锋数到二时,杰伦在集装箱的后面冲了出去。敌人的枪法太快,两个兄弟只能活一个,杰伦义无反顾,他在荧幕上被打的血肉横飞时,电影院里的一票女杰迷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坐在我右边的杰迷我不认识,却分明可以听到她的抽噎。这个杰伦,让人心疼。
故事最后还是结了尾,最后是杰伦的内心独白,人生没有失去,自己虽然死了,可家人还是会永远陪着自己,家人就是永远。谢霆锋和周杰伦在死海里漂浮,周杰伦和谢霆锋陪着家人吃饭,多么温馨,却从来没有实现,有事多么的可悲。影片最终宣扬的主题是珍惜家人,而周杰伦就是整部电影的灵魂,这个灵魂,充满了悲剧却又展现出生命的可贵和意义,充满了生命的美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本段教学示例
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编辑本段范文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逆战观后感300字】相关文章:
《战狼》观后感08-15
战狼观后感06-10
王金战观后感11-05
《为家而战》观后感11-17
电影《战狼》观后感11-20
《战狼》电影观后感11-21
地雷战观后感11-30
地道战观后感07-27
《战狼2》观后感08-03
战狼二观后感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