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12 09:43:4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指导语: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2、师:嘴巴可神奇了。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播放第一张嘴角向上翘的微笑嘴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3、继续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气)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舔舌头的嘴巴、舌头歪一边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请幼儿一起学一学,然后说一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么或心情怎么样?个别嘴型是怎么样的?

  师: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师: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我们也来变一变。(幼儿变造型)我觉得你们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们的嘴巴画下来。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小狐狸孤单和开心的原因。

  2、了解与朋友产生矛盾后的和解方法,体验友爱带来的快乐。

  3、感觉故事异想天开、富有童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挂图4号。

  活动过程:

  设问引题提问:一只调皮的小狐狸,最近很孤单,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讲述故事一段至“怎样让小动物们再和自己做好朋友呢?”

  提问:小狐狸对它的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朋友们被捉弄以后,怎样对待小狐狸的呢?

  提问:没有了朋友,小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

  讨论:如何帮小狐狸找回朋友?幼儿依据生活经验,提出办法。(学习词语:和解)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小狐狸绞尽脑汁,想出了个好主意“至”再打我一枪,再打我一枪。

  小动物们看到了小狐狸的枪都怎么样了?

  为什么小黄狗挨了小狐狸的一枪,还说小狐狸想和大家和好呢?

  为什么小动物们直嚷嚷“再打我一枪,再打我一枪”?

  出示挂图二,教师讲述故事从“小狐狸没办法了”直至结束。

  小狐狸往自己的枪里装进了一颗大炮弹,朝天开了一炮,结果怎么样?

  小狐狸找回自己的朋友了吗?

  为什么故事中小护理打出的子弹是甜甜的?

  为什么小狐狸觉得这次的笑,是真正的开心?

  教师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再次感受友爱带给小狐狸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的这节语言课《甜甜的子弹》,小朋友在中班早期阅读中也接触过,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小狐狸的枪和炮》。

  在活动中,我直接开门见山地引出主人公“小狐狸”,然后再设置悬念:“有一只调皮的小狐狸,他做了一把抢、一门炮,他想用枪和炮干什么呢?”让幼儿思考片刻后自由想象猜测,再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内容,讲述故事第一小节来介绍小狐狸:小狐狸很爱作弄人……听了介绍后再向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由于没了朋友,小狐狸很难过这一故事情节而接着设置了讨论:怎么才能帮小狐狸找回朋友呢?这个问题为了是让幼儿能够开阔思维,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而设。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做错事情要知错就改”这一道理,贯穿活动目标。接着我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再对故事内容做出相应的提问,以便幼儿能够更好的完全掌握故事内容。最后再请小朋友讲讲你对这故事里的小狐狸有何看法。我认为开放式的提问可以拓展了幼儿的空间,孩子们说的多,讨论的多,孩子有很多奇异的提问和答案,有创意的想法我都给了鼓励。

  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孩子们都听过这个故事也上过这个绘本课,所以我提的一些问题,小朋友都能很好地回答出来,没有太多的悬。在对目标定位上和难点的.把握方面都欠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讨。来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复解释提问一遍,导致话语重复变罗嗦,其实提出的问题只要我放慢速度,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孩子们大都也能懂,不必再去重复为他们做解释阐明,有些问题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为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教学用语,大胆放心地把问题抛给幼儿,去相信他们!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让自己更上一台阶。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韵律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部分模仿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跟随音乐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鞋匠舞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乐曲结构简单,对幼儿创编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也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舞补鞋子的各种动作。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创编动作。

  3.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匠的劳动、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鞋匠的劳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鞋匠的劳动。

  二、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进一步探索鞋匠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动作进行探索。

  (2)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

  (3)教师:还有哪些动作看不懂?(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对图不理解的地方,并告诉幼儿,等一会会有办法帮助幼儿看懂图片。)

  2.请幼儿欣赏乐曲,根据乐曲想像情境,创编鞋匠补鞋的动作。

  (1)教师: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整理出鞋匠补鞋的完整情境。

  (3)师生根据想像出的情境创编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做鞋匠舞的动作。

  (1)教师: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地做鞋匠舞劳动的动作。

  (2)教师带幼儿完整做动作两三遍。

  三、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创编两个人跳舞的动作。

  四、延伸环节

  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两个人共同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例如两个人要同时先出右脚等。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我要上学了"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后一个主题活动,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最后几周的集体生活,为每一个幼儿留下终身难忘的纪念。借助活动区,我们和幼儿一起,营造了一个既能体现幼儿园三年生活温馨、美好的点点滴滴,又能体现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感受小学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既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又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

  在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提前向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要上哪个学校,并请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有目的性的带幼儿提前去参观小学,感受学校生活;我们还请有条件的幼儿回家向自己的哥哥或姐姐提前了解小学生怎样上课发言、怎样写作业、课间玩些什么游戏、怎样戴红领巾、怎样自己整理书包、铅笔盒……让幼儿对即将要面对的全新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不仅带领孩子提前去参观了小学的环境,给孩子们讲解了很多小学生的规则,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了"我的小学"立体模型,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上小学的向往。

  在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我们要求幼儿早上8点前入园,并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逐步养成准时到园不迟到的习惯。

  2、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每个活动后要先去上厕所、喝水再玩,我们在每组的墙上张贴"课前准备做好了吗?"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多个内容,如:喝水、如厕和下一个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幼儿课间每做完一项就在该项内容中进行记录,值日生监督,每天离园时,组长进行评价和奖励。课间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创设了课间活动区,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一些便于幼儿课间开展的小游戏,翻绳游戏、猜拳游戏、拾沙包游戏等,使幼儿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教师珍惜每一次活动区活动的时间,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在语言区中,我们用照片的形式为幼儿提示正确的书写、握笔、读书等学习姿势;在棋类区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小学生规则棋",希望能通过这幅棋帮助幼儿尽快了解、适应小学不同于我们幼儿园的一些生活规则;在益智区中,我们结合教育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班级日历",鼓励幼儿在其中进一步巩固货币兑换和日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在美工区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个帮助他们留下美好记忆和激发上学欲望的大版块--我的老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班、甜蜜的回忆……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幼儿园三年的美好生活和朝夕相处的同伴;在建构区中,我们鼓励幼儿根据美工区内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我的小学",商量、合作一起搭建"我理想中的小学",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认真,他们大胆的想象,将自己的学校建在了美丽的大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浪声,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游戏……社会性区域是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学做小学生""像个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等活动区,鼓励幼儿在其中模仿小学生:学做眼保健操、学系红领巾、学习整理书包、铅笔盒、学习怎么像小学生一样上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在课间十分钟里翻绳、拾沙包、跳皮筋、打"猫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庄严的升国旗……很快,这些学做小学生的社会性区域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天在其中提前感受着小学生的生活。

  在数学活动《文具超市》中,我们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幼儿对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需要,通过上"文具超市"购买文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进一步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的简单兑换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使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在活动前,为了让幼儿提前认识常见的文具,提前对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面值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布置了"我的文具"展和各种不同面值的货币展。通过这些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我们了解到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对文具的兴趣和认知程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能清楚的说出每一种文具的名称,还会正确使用大多数的文具;对于人民币,孩子们也都有一定的认识,都能正确的说出面值。但由于真正使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货币兑换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所以,我将本节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货币兑换方面。有了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本节教育活动的前半部分--认识文具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的相当顺利。而且孩子们还运用已有经验,会看着标价买东西。但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我给幼儿提出了新的难题,文具的价格都不是用正好的钱就能买到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很快就有孩子想到用不同面值的钱加起来凑出物品的价格,或是给售货员多一点的钱,让她来找钱等方法。我鼓励幼儿将他们的想法用"购买计划"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按照自己的购买计划,自己到"文具超市"去购买文具,与"售货员"进行互动,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利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同时也在游戏中巩固了货币兑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还是有很多孩子只是跟着教师的示范,或是其他孩子的方法进行购买游戏,并没有真正自己掌握货币兑换的知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区活动时,我进一步又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银行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带标价的文具和各种不同面值的代币,鼓励幼儿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银行服务人员,先从银行取钱,再到文具超市根据文具的价格购买文具,使幼儿进一步熟悉10元以内的人民币,巩固其兑换关系,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学与幼JL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2.在辩论中能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了解面粉具有吸水、有黏性的特点,加入水后面粉会变成糊状或团、块状,感知干湿面粉的不同。

  2、对制作面制品有好奇心和兴趣,有成功感。

  准备:面粉、勺、水、塑料小盆、抹布、水桶、擀面棒、葱、小刀、芝麻、蜂蜜。

  指导要点:

  一、谈话导入课题:今天你们的早餐吃什么?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怎么做成饼的呢?我们自己来做做怎么样?

  二、探索和面

  1、了解面粉并和面:“做饼需要什么?”“先来看看面粉是什么样的?”“粉状的面粉里加水后会怎么样呢?看看面粉有什么变化?”“加了水后要怎么做?”老师演示和面。

  2、幼儿操作和面、教师观看指导幼儿和面。

  3、交流分享:介绍一下自己怎么和面的,互相看看和面的`情况,也可以提出问题,没和好面的幼儿继续探索,或在同伴帮助下揉出面团。

  三、做饼

  1、探索做饼的方法

  2、幼儿做饼,教师观察指导。

  3、品尝各种饼,交流感受。

  4、小结操作情况,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用面粉加水和面就能做饼,用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做馒头、面包呢?回去可以试试看。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特别是幼儿动手自己做饼时他们更开心,从而幼儿也了解了面粉具有吸水有黏性的特点.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能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即某数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2、要求幼儿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重难点: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对1~10有一定概念。

  人手15片雪花片,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一、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让幼儿操作,找出5以内各数之间的关系。

  二、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按数字在空格里放上相应的雪花片。

  2、放好后进行观察,让幼儿找出规律。

  3、出示范例图进行小结:当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每一个数都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4、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游戏开始,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2的邻居是几和几?(边说边伸2个手指头)幼儿就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3个手指,并说:老师告诉你,2的邻居是1和3,或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谁是2和4的邻居,幼儿边伸3个手指,边说:3是2和4的.邻居.

  1、上图每个空格的下面有什么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2、把每一行雪花片的数量与前一行和后一行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它比小兔大几岁?比小狗小几岁?

大班教案 篇7

  “感受茶文化”综合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茶园

  内容与要求

  1.幼儿认识茶树,了解其生长环境。

  2.初步理解清新、愉快等词汇。

  3.能连续步行30分钟,发展身体耐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少量点心、水果。教师事先联系参观地点及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1.出发前提出参观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及衣着是否合适,提醒幼儿入厕。

  2.下车后,鼓励幼儿坚持走到目的地,密切注意步行途中的情况。

  3.组织幼儿观察茶树的各个部分,并感受茶园空气的清新。

  4.收集茶树的各部分,供制作标本用。

  5.休息时让幼儿充分交往,享受互相帮助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参观后谈话。

  2.师生共同制作茶树标本,陈列在自然角。

  3.幼儿画一幅“参观茶园”的图画,然后布置画展。

  活动二欣赏故事《神农和茶叶》

  内容与要求

  1.了解茶叶发现的过程

  2.初步知道茶叶在健身、烹饪、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3.知道茶叶是中国人发现的,是中国的特产,它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活动准备

  幼儿、教师每人一杯茶水;《神农和茶叶》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谁先发现了茶叶?茶叶是怎么来的?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幼儿欣赏故事《神农和茶叶》。

  3.提问:神农是谁?他是怎样发现茶叶的?

  4.师生边听故事边品茶,感受茶水解渴的作用,体验神农发现茶叶以后的心情。

  活动延伸

  幼儿欣赏有关品茗的.文章,教师介绍茶道,以及茶叶在健身、烹饪、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活动三认识茶的类别

  内容与要求

  1.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红茶、绿茶、花茶在色、香、味方面不同特征。

  2.学习词汇:香、涩、浓香、花香、清香。

  活动准备

  收集三类茶叶的典型代表;开水一壶;人手一把勺子;每组3只碗,碗中分别放着三种茶叶。

  活动过程

  1.看看、闻闻,感知三类茶叶的不同特征,并掌握相应的名称。

  红茶:呈咖啡色,有浓香。

  花茶:有花瓣掺在茶中,有种花香。

  绿花:呈深绿色,有淡淡的清香。

  2.看泡茶:教师往每只碗中注入开水,幼儿观察茶叶色、形的变化。

  3.品茶:用勺子细细品茶后描述三种不同的茶香。

  4.做“猜一猜”游戏。依次请一名

  幼儿蒙上眼,给他喝一种茶,让他说出这是什么茶。

  活动延伸

  1.在幼儿口渴时,泡一些茶水让其饮用,进一步感受茶水的解渴作用,巩固对红茶、绿茶、花茶的认识。

  2.提供另三类茶:紧压茶、白茶、乌龙茶,丰富幼儿对茶叶类别的认识。(参照《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辞典》)

  3.提供一些名茶,让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碧螺春成卷曲状;龙井呈柳叶状;雨花茶呈松针状……

  活动四看录像“茶叶的生产”

  内容与要求

  1.了解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回答有关茶叶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幼儿有关茶叶的问题;录像片《茶叶的生产》。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茶树上的叶子和茶叶不一样?为什么茶叶有各种形状?引导幼儿从录像片中找答案。

  2.完整看一遍录像,讨论提出的问题。

  3.分镜头观看并提问。

  镜头一:茶树发芽、茶园灌溉,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

  镜头二:人们分别在晴天、雨天采茶。提问:阿姨是怎样采茶的?(模仿动作)人们为什么在雨天坚持采茶?(抢时间采下春天的嫩芽,一两天后嫩芽就会长大)

  镜头三:人工炒茶。提问:阿姨在做什么?这是什么?(电炒锅)是怎样炒菜的?茶叶有什么变化?

  镜头四:机器炒茶。提问:这是什么?(机器)机器是如何炒茶的?

  镜头五:茶展。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名茶吗?为什么中国的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4.再完整看录像,鼓励幼儿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作记录。

  活动五实物讲述(茶具)

  内容与要求

  1.欣赏茶具的工艺美,学习有序地讲述事物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3.学习使用恰当的形容词。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形状和质地的茶具,布置“茶具展览”。

  活动过程

  1.参观茶具展览。

  2.自由讲述:我看见的茶具。引导幼儿用“细致”、“精美”等形容词来赞美茶具。

  3.启发幼儿有序地描述:名称—质地—色彩—外形—使用方法—赞美的话。

  4.请幼儿担当导游,介绍各种茶具。

  活动六手工制作茶具

  内容与要求

  1.利用泥工、图形拼帖、纸工、绘画等多种方法制作茶具。

  2.能耐心、细致地制作,并富有创造性。

  活动准备

  准备四组材料:各色油泥,绘画用具,几体图形、浆糊,方形纸。

  活动过程

  1.撤去实物茶具展览,鼓励幼儿自己制作或画出茶具参加展览。

  2.介绍四组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制作(绘画)茶具。

  3.幼儿制作,教师鼓励有创造性的幼儿,并随时适当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象。

  4.幼儿布置自制茶具展览。

  活动延伸

  美工角提供废旧物、插塑等材料,让幼儿继续制作多种多样的茶具。

  活动七学习“采茶舞”

  内容与要求

  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2.学习手眼协调、合上音乐的节奏做采茶动作。

  活动准备

  一幅较大的茶园图。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采茶舞曲》,并随节奏拍手,初步感受轻松愉快的气氛。

  2.教师出示茶园图,启发幼儿手眼协调做采茶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轻松、愉快。

  3.听音乐学做动作,启发幼儿在不同方位采茶,如上下、前后。

  4.请部分做得好的幼儿表演,其余幼儿跟着学。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采茶舞,提醒幼儿注意随着音乐节奏,快慢交替地采茶。如有个别幼儿不会做,教师可手把手教他。

  6.幼儿找好朋友共同跳采茶舞。

  活动延伸

  音乐角提供“采茶舞曲”的音乐、小蓝子,让幼儿自由创编采茶舞。

  活动八品茗会

  内容与要求

  1.幼儿在品茗、表演等活动中表现对茶文化的感受。

  2.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茶叶若干。4~6人一套茶具。幼儿自己准备表演节目。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茶叶是中国的特产,它有许多作用,深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

  2.教师示范沏茶、品茶的过程:先“温器”(往茶壶内倒入少量热水,涮一下后依次倒入各个小杯中再倒掉,目的是驱走壶内和杯内的寒气,使茶叶充分泡开),再“洗茶”(在壶中放入适量茶叶后冲泡一分钟成头道茶,将头道茶依次倒入小杯中再倒掉,目的是洗去茶叶上的灰尘或除去头道茶产生的沫),最后品茶,二道茶是茶香最纯最浓的,所以品茶应品二道茶和三道茶。

  3.教师帮助幼儿沏茶,幼儿品茶。

  4.听《采茶舞曲》,幼儿分小组表演。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助跑跨跳过宽在50—60厘米的障碍物,提高动作灵敏性与协调性。

  2、体验探索与合作的乐趣。

  动准备:红绳子、平衡木、弯道、梅花桩、纸砖头。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激发兴趣,师带领幼儿活动身体

  1、幼儿扮演小工人,教师扮演大工人带幼儿以两路纵队的形式踏步入场。

  2、教师边带幼儿念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边做准备运动。

  二、结合场地情境自由探索并进行综合动作与基本动作练习

  1、结合场地情境布置启发谈话,引导幼儿观察起点到终点设置的四个层次的障碍。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尝试。

  教师提问:“从起点到终点应该怎样走?请小搬运工们去试一试吧。”

  3、全体幼儿进行综合动作练习。

  教师小结:“小小搬运工要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走过弯曲的小路,梅花桩,最后到达仓库。

  4、教师进行基本动作示范。

  教师重点讲解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站在起跑线上,腿呈弓箭步,两手半握空拳,跑跑跑,到小河前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跨过小河,单脚落地,保持身体平衡再继续向前走。

  5、全体幼儿进行基本动作练习。

  三、幼儿集体游戏“小小搬运工”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玩法:把幼儿分成两组。“今天两组的小小搬运工要比赛搬货物,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走过弯曲的小路,走过梅花桩,最后到达仓库后,拿一件货物将其拿在手上,再原路返回,将货物放在大篮子里,第二个搬运工依次进行游戏。比一比哪一队的搬运工人搬运货物的速度最快。”

  2、提出活动要求。

  (1)注意安全,小心前进。

  (2)第二个搬运工必须等待前面一个幼儿返回后才能进行游戏。

  3、幼儿游戏,师鼓励幼儿根据大胆尝试通过全部障碍。

  第一次游戏:引导幼儿运用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通过第一障碍并启发幼儿采用各种方法通过三个障碍,到达目的地后带上一件货物原路返回。

  第二次游戏:引导幼儿再次前往仓库,增加助跑跨跳的难度(把小河加宽加高)启发幼儿通过四层障碍,到达目的地,左右手各带一件货物原路返回。

  四、活动结束: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表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勇敢完成动作、遵守活动规则的幼儿。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4-01

篮球大班教案08-20

《礼物》大班教案08-19

大班《感恩》教案08-21

大班美术教案08-26

大班手工教案06-11

大班音乐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