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种子,每天孩子们吃水果都会遇到种子,这个资源易得,种子的外形变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种子与植物密切相关, 此主题的价值在于: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 预设的网络图:略
三、 总目标:
1. 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 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 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五、活动过程:
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 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 种子的不同样子?
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 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 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 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 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 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电话,了解电话的发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增进幼儿的交往,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电话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
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鼓励幼儿发明创造,积极寻求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
2、教具:自制电话两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磁卡、IC卡、一元硬币、磁卡电话图片、IC卡电话图片、可视电话图片、自制小电话(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两种)若干、磁铁。
3、学具:酸奶盒30个、1米长细管(或毛线)15根、曲别针、大牙膏盒20个、细棍20根、水彩笔10盒、大泡沫板、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看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引出电话。
提问: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帮小红,让她尽快和妈妈通上话。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情境表演,拓展谈话:电话有什么功用?
2、配合实物及图片,讲解电话发展历史、发明者及电话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简要介绍通讯手段的发展及电话的出现。
(2)结合实物及图片,讲电话的发展、种类、构造和使用方法。
A、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单色电话到多色电话,从大电话到小电话,总之,电话变得更美观、更方便、覆盖范围也更大。
B、请幼儿参与操作,共同探讨电话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绍几种应急电话: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游戏:《传电话》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向两组小朋友的第一个人悄悄地讲一句同样的话,喊:“一、二――开始!”再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各组最后一人报传话内容,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则为胜。
(四)延伸:
1、从“小博士的电话”引出短小故事《蜗牛城的故事》。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出更先进的电话,更快更准的通讯设备,送给蜗牛城的市民。
3、幼儿自制通讯设备。
教学回顾: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通过一段时间关于“鱼”的知识的学习,孩子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已经了解了鱼的外形基本结构,初步了解了鱼鳍、鱼鳞、尾巴等构造的功能。可是他们的求知欲还在扩张,他们又对鱼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兴趣,他们都想知道“鱼肚子里有什么呢?”“鱼宝宝是怎样的啊?”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鱼的构造,知道其基本的功能;
2、能和家长一起动手剖鱼,并能对其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黄鱼或鲳鱼一条。
2、剖鱼用剪刀人手一把,清水一桶,盐一袋,电饭煲一只。
3、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副。
4、PPT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你认识这条鱼吗?它叫什么名字呢?
今天丁老师要带你们去了解这条鱼身上的秘密?
二、教师出示图片
1、你看,这是鱼身上的.什么呀?鱼鳞像什么呀?
2、逐一播放PPT
3、那鱼里面有什么秘密?我们怎么进去呢?这是什么呀?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用呢?咦!这又是什么呀?鱼鳔像什么?有什么用呢?最后一件宝贝是什么呀,知道吗?它里面一粒一粒的是什么呢?
三、教师示范剖鱼
1、介绍工具(砧板、剪刀、一次性手套)
2、先把鱼躺在砧板上睡好,再把鱼鳞刮干净,要从下往上刮,(左手按住鱼头,右手拿剪刀,从尾巴往头方向刮鱼鳞),从鱼的肚子里剖开来,然后把鱼的内脏、鱼仔都取出来,最后把鱼洗干净。
四、小组活动:幼儿操作剖鱼,教师指导。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红色小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时科学《磁铁找朋友》,磁铁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今天的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对磁铁的想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性。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充分让幼儿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我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吸布条时,有几个小朋友告诉我说,我能吸住布条,从而使让我能为下一步隔着物体吸铁有了明确的指引。
在实验操作时,小朋友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出现过于关注实验,等实验结束后,才发现忘记记录了。说明小朋友还不太习惯记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记录这种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让小朋友多记录。
在活动结束后,我将磁铁放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时,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铁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室、午睡室。每当他们找到磁铁的朋友,他们都会兴奋不已。我请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铁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来分享。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小朋友就知道铁和铁制品都是磁铁的好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敲鼓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活动,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鼓与鼓槌、纽扣、回形针、小玩具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敲击鼓面,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探索兴趣。
(1)教师:新年快到了,人们敲锣打鼓,迎接新年的到来。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大鼓,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听一听。
(2)引导幼儿说出小鼓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提问:敲击小鼓,你们听到了什么?
2.通过将多种材料放在鼓面上探索,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1)提问:声音能用耳朵听,能用眼睛看吗?
(2)观察敲击下纽扣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教师:请你们把一粒纽扣放在鼓面上,然后再敲一敲,看一看。
(3)请幼儿再将回形针、小玩具等放在鼓面上,观察敲击使物体上跳动的现象。
(4)请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鼓面上,感受敲击鼓面的振动现象。
3.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经验,引导幼儿说出看见了物品在振动,听见了“咚咚咚”的声音。提问:
(1)敲击小鼓,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2)没有敲小鼓时,你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耳朵听见了什么?
4.引导幼儿围绕“鼓面为什么会动”“不敲鼓的时候鼓面会不会动?”进行讨论。
(1)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2)总结:原来我们敲小鼓的时候,引起了鼓面的振动,我们的耳朵就听见了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活动过程: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 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 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 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 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 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 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 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预测,乐于和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个桌子,16位幼儿,1个小桌子。
活动过程
一、让孩子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区别盒子里有否东西,说说理由。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有东西吗?去试一试,把盒子分成有和没有装东西的两类。
二、让孩子再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用自己的推断通过排除法找出盒子里所装的东西。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呢?请再次去感受和探索一下。
2、请你选出一样确认不在盒子里的物品,说出你的理由。
三、让孩子第三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
1、教师:大家通过探索知道了每个盒子里装的是球。那么,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请你再上来观察、探索一下。
2、教师:你认为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拓展经验。
1、教师:盒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可能会有什么?
2、教师逐一打开三个盒子,拓展孩子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3
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1-15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3-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