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中了解动词,能正确地使用动词。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回答:顽皮的阳光都跑到哪儿去了?
5.你们觉得它还会去哪儿呢?
6.教师设疑导入:这个太阳可真调皮,它跑到这些地方去干什么呢?想知道吗?
二、继续学文,体会动词妙用,加深理解(15)
1.出示:清晨,它爬上树梢,跳上窗台,探着脑袋看看谁家的孩子在睡懒觉。
2.读一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3.反馈。
4.全班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演一演,然后学生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
6.太阳干什么去了?
7.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太阳会和睡懒学觉的小朋友说什么呢?
8.再次带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9.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教师小结。
三、总结,整体感悟(10)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称太阳为顽皮的小弟弟了吗?
2.说说阳光不容地去哪呢?它去干什么?
四、布置作业(10)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顽皮的阳光
树梢窗前
太阳花园小河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55页及第59、60页的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教具一箱、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拍手游戏6、7的组成。
师:凑成6。我拍2,生:我拍4。
2、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
1、8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2)学生汇报,师板书。
(1)这7种你只要记住哪几种就可以全部记住。得出: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 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专家评析
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结尾句的含义,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跳墩吗?知道什么是跳墩吗?
2、在农村,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在河中铺上条石。过河时,踏着条石过河,这些条石又叫跳墩。今天,我们学习《跳墩上的歌》。
(师板书:跳墩上的歌)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画记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①一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记生字。
②二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③三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对易出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①读准字音★翘舌音:朝、涨、浊、筑
★后鼻音:映、涨、更、淙、
★多音字:
zhāo(朝阳)zhǎnɡ(涨水)
朝涨
cháo(朝鲜)zhànɡ(发涨)
②重点指导字形
渡:注意右边“廿”的笔顺
更:先写“一”,再写“曰”,最后写撇和捺。
3、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不管在什么样的天气里,孩子们经过跳墩都能得到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师的帮助。
(四)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教师出示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正确答案
快乐的歌。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二)再读课文,解决重点
1、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第二段(出示图片:小学生微笑着踏着跳墩上学)
①指名读
②教师示范读,注意突出“踏着、跳过、走向、快乐”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③学生练习读
★第三段:(出示大哥哥、大姐姐牵手围成栏杆的图片)
①指名读
②大哥哥和大姐姐看到水涨了,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过了小溪,孩子们会说什么?
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三段
★第四段:(出示老师背学生的图片)
①自由读
②你从第四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全班齐读
4、练习背诵2——4段
(三)默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第五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师帮助孩子们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歌?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跳墩上的歌,不仅是孩子们路过跳墩时唱的欢歌,更是师生团结互助的赞歌。
4、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课文记叙老师、大同学帮助、保护小同学过河的故事,赞美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四)朗读成诵
1、小组比赛读
2、交流背诵经验
3、同桌互背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歌
5、跳墩上的歌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掌握8的组成,认识8的序数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观察、操作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掌握8的组成,正确书写8.
教学难点
8的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摆出学过的数字.(学生在桌子上摆数字卡片)
正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问:比7小的数有哪些?和5相邻的数是几和几?7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哪?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
板书课题:8的认识
探索新知
1.出示:8
师:你们看,8像什么?(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像认识7一样认识8,你想学习8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数数、8以内数的顺序,比较8和其它数的大小、 8的组成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学习这些知识.
2.认识8的含义
出示教材40页8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教育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注意安全)
谁愿意来教同学们数数?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带大家数图上物体的个数.(8个救生圈、8个人、8顶泳帽)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8吗?
学生可以用8说一句话,也可以演示摆学具(如:摆8根小棒、8张卡片等).
3.数序及比较大小
师:谁为大家介绍一下,8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介绍,说一说8为什么排在7的后面.
出示直尺图2,让学生按顺序读出尺子上的刻度.
学生再拿出直尺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0到8各数的位置.
出示点子图3.
问:7和8比,谁大?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7<8 8>7
4.区分基数与序数
演示动画基数、序数.
师: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你们看都谁来了?一共来了几个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8.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做抢答游戏,小动物提问题,你们抢答.(如,小青蛙:呱呱呱,我是谁?从右数我排第几?)
5.8的组成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总结出8的组成情况,然后集体交流.
问: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8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找学生到投影前演示.
共同总结出:
练习:两人一组,拍手说8的组成.
6.学习写8
师:我们认识了8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写好8呢?下面请看大屏幕.
(演示动画8的写法)
学生练习在书上写8,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空
2.出示
☆☆▲□▲☆☆▲☆▲▲☆☆☆
一共有()颗☆.
在左起第()个.
在右起第7个图形下面画.
任意圈出3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谁的歌儿多》2游戏《我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
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4运用夸张的表情演唱歌曲《我快乐》,能在表演中有所创新。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自信——“我能行!”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小奖品
课时安排:
需要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一些小朋友们熟悉的幼儿歌曲,让他们自由随乐跟唱。
2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口,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遇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
5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三、活动评价
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
四、下课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律动“飞机,火车,轮船”
3师生问好
二歌表演
师生共同表演舞蹈《两只小耳朵》
1请学生看黑板:三个人头,表情分别是快乐,着急,幸福
图例:
2请学生上台表演:快乐,着急,幸福的表情和动作。
3照书上动作规范学生
快乐——拍手
着急——跺脚
幸福——拍肩
四节奏游戏
学生跟老师一起做
1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
2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就跺跺脚
3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我就拍拍肩
1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2看,大家一起跺跺脚。
3看,大家一起拍拍肩。
五、师生共唱《我快乐》
1老师唱学生听
2学生跟老师一起唱
3学生自己找朋友互相拍手唱
4学生上台表演
5学生集体跟琴有表情演唱
六、小结评比
七、下课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
(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女孩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评: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评]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导入阶段,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探索阶段,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应用阶段,层次清楚,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总之,这节课始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环节设计紧凑,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把握了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达到了优化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六、课后拓展:用多种形式、材料表现烟花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9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两个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3)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4)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5)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3)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5.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6.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讲一讲,使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并且得到内化。
教学反思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写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写生字。我设计了转转盘的游戏,用部件组合法等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儿歌,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记忆深刻。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我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2-28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2-19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04-0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八篇05-13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5-23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21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6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1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6-26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影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