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小兔运南瓜》是九义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课。这一课共有三幅图,讲述了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下面根据教材内容和口语交际课的特点,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看图说话,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1.整体观察,说大意。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连续的三幅图画,对故事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三幅图中都有一个谁?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小兔要把南瓜怎么样?然后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练说。先自由练说,再同桌互说。力求说的句子必须通顺,要把意思表达清楚。
2.分图观察,说具体。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生一幅图一幅图仔细地观察,具体说出每一幅图的意思。如观察第一幅图,引导思考:小兔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在学生能说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再引导思考:什么样的小兔?来到什么样的地方?看见了一个怎样的南瓜?这三个问题要求学生一口气说也许有困难,可分步指导说,力求使学生把句子表达更完整些,把图上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最后进行归纳,用几句话把图一说具体。观察图二时,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思考:小兔是怎样想出办法来的?可先指导学生思考:正当小兔遇到困难时,看见远处有谁?在干什么?看着熊猫骑着小车,轻快地朝前行驶着,听着那欢快的乐曲,小兔突然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兔聪明吗?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不仅让学生弄懂了留意,而且,小兔的那种在遇到困难时,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学生想象与评判中得到了渗透。第三幅图是本节口语交际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部分。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想象,充分练说。因为有了以上观察图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观察这一幅图时,教师不必作过多的约束,可让学生自由看图,自由想象,根据图上的内容说几句话。可以说小兔,也可以说兔妈妈,当然更可以说小兔与兔妈妈之间的^对`话。若有学生说小兔的家也未尝不可。在这里,学生可能说得不是那么具体,教师就应根据学生说的适时进行指导。侧重指导学生观察小兔的动作、神态以及兔妈妈的神态,为学生进一步想象两个人物的语言作铺垫。最后同桌^对`话练说,进行互相补充。
3.整体观察,说故事。通过以上逐图的观察与练说,学生对三幅图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提出的问题:小兔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三幅图联系起来观察,把看过的、说过的内容进行归纳、组织、总结。可让学生先自由练说这个故事,然后再指名试说,其他同学听一听,评一评,看谁说得好。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把故事的内容说出,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注意语句表达是否完整、通顺,以规范学生的语言。
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当学生整体了解了三幅图所体现的故事内容后,教师应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培养。
首先创设师生交际的情境。教师戴上兔妈妈的头饰后,真诚地邀请一个学生与你共同表演。前两幅图的内容,可让扮演小兔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当演到小兔把南瓜滚到家门口时,师生共同表演。兔妈妈刚跨出家门口,看到小兔把那么大的一个南瓜运回来,感到非常惊讶!她手指着大南瓜,急切地问道:“小宝贝,这是你运回来的吗?”小兔两手叉腰,昂着头,挺着胸膛骄傲地说:“妈妈,难道你不相信吗?”妈妈高兴地问:“你是怎么把这大南瓜运回来的`?”小兔说:“我来到瓜地里,看到这么一个比我还大的南瓜,真把我难住了,我想,怎样才能把南瓜运回家呢?正在这时,我看见远处小熊正骑着一辆小车,我想出办法来啦。车子的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动,大南瓜不也是圆的吗?我为什么不来试试呢。果真大南瓜就这样被我滚回家来了。”兔妈妈听后激动地说:“我的小宝宝真是个既聪明又能干的好孩子。”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可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学生通过评判,对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
根据图画内容,要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学生免不了要找同学配合。能否找到同学与之配合或者能否配合得好,这就很能体现学生之间是否友好相处,是否具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
首先,请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去找表演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自由组合表演时,教师应强调,必须讲文明礼貌,使得同学乐于和你配合。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不仅有助于双方的表演,而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然后,请几组分别到台前表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表演,仔细倾听,善意地指出同学存在的缺点,并为同学的优点喝彩。
最后,请每一位同学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件小礼物,也可以画一幅画,送给合作伙伴或者认为说得最好的同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这一家人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原因;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在品读关键词句、还原生活场景、联系自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
1.通过文本去发现这一贫困人家与别的贫困人家的不同之处。
2.理解“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疑
指名读文题。什么是“贫困”,什么样的人家是“贫困人家”?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描写这一家贫困的语句。
三、再读课文,质疑“贫困”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能说明这一家人贫困的语句。
预设:
(1)男主人病逝;
(2)欠很多债;
(3)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其中一个还有残疾;
(4)家里许多用品是别人送来的旧的;
(5)调味品只有油和盐;
(6)拖鞋是用旧鞋底做的`。
3.虽然这么多内容可以说明这家“贫困”,但通过读书总感觉他们家与众不同,似乎“并不贫困”,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4.学生品读关键词句。
“窗明几净”“笑容……明朗”“精打细算”“自己做的”
5.再读这些词句,体会与刚才读这些词句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四、前后对比,感悟“贫困”
1.用课文中的词句说一说这一家是“贫困”的。
2.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这一家“并不贫困”。
预设:
(1)这一家人会“精打细算”;
(2)这一家人会“自己动手做”;
(3)这一家人有“笑容……明朗”;
(4)这一家人“日子穷”但过得“不苦”。
3.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贫困?
五、感悟明理
1.在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贫困人家”的理解。
2.指名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六、落实本课识字任务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认读。
七、拓展阅读,走进生活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两个瓶子》,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贫困人家,他们都是怎样做的?我们今后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下过雷雨过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请你自由读课文第四、五段课文。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色是怎么样的?
3、从什么地方看出雷雨后的景色很美丽?四人小组交流。
选你最喜欢的句子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美在什么地方?
4、学生交流
A;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看课件)说说为什么用“挂”。
朗读练习。
B: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与前面比较)
为什么说柳树、小花像刚洗完澡?
学习生字“澡”。
想象说话:小花、柳树会说些什么?
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C: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与前面比较)学习生字“摆”
小鱼会怎么说?
朗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自由读一读。齐读。
5、把四、五段连起来配乐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加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任何认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课堂就要强调朗读,这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整体感悟”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将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方法,如本课采用的快速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这是感悟型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手段。“整体感悟”既体现了语感成分的综合,又体现了多种心理思想活动的综合。
课时目标:
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变戏法的.过程以及“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品读感悟描写变戏法过程的词句和"我"的心里活动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快手刘是什么人呢?(电脑出示:快手刘变戏法的画面)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文章,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和概括“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形。(神奇无比)
2、出示: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句子中的“神奇无比”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神出鬼没、神乎其神、奇妙无比……)
3、快手刘变戏法究竟是怎样的神奇无比呢?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神奇。
4、学生交流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或谈品读感受,或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纯熟技巧。
(1)、引导学生从变戏法的工具简单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①出示: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东西,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神出鬼没”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会出的?
③“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是指什么?
(2)、引导学生从快手刘变戏法的动作中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其一是具体写“神出鬼没”:你明明看见每一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可是,嘿!居然四个球儿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其二是概括写“神出鬼没”: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一边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似的。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二)品读感悟第三~十自然段
1、过渡:快手刘玩“小碗扣球”让我感到神出鬼没,有一次就更让我更加佩服了。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2、默读这部分,找一找“我”当时心理变化的过程,想一想“我”的心理为什么会这么变化?
3、小组交流讨论朗读体会。 (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朗读评议,要真正使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4、全班交流评比,哪一小组朗读体会最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自信惊讶脸红钦佩)
5、全班分角色朗读。
6、为什么要把“我”当时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得这么具体?(从“我”的亲眼所见和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表现“快手刘”所变戏法的“神奇无比”)
7、读了这段,你除了体会到快手刘变戏法技术高超以外,还有什么体会?(善良)
三、总结全文
1、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民间艺人在大作家冯骥才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再出示最后一节: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
①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敬佩之情,读出对小时候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②“快手刘”为什么加引号?
③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快手刘”这样的名号的民间艺人?或者是街头巷尾那些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本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的手艺人?(天津的泥人张、朝天宫捏泥人的、浇糖人的、夫子庙用草编小动物的、扎花灯的
④电脑播放录像:朝天宫和夫子庙的民间艺人。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4。选一个最让你惊奇的魔术节目写下来。或者从刚才的录像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手艺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