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08:43:0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学习照顾动物的方法

  2、了解正确饲养动物的方法。

  3、培养珍惜动物生命的观念。

  活动准备:

  呈现各种与小动物相处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前两个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

  1、教师让幼儿回两个活动的内容,并提问:

  (1)角是怎样游泳的?

  (2)鱼住在哪里?

  (3)乌龟住在哪里?

  (4)蜗牛吃什么?

  (5)兔子怎样运动啊?

  2、教师可以请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

  3、让幼儿回想要如何照顾这些小动物,引出下一个活动。

  (二)课堂活动一:

  1、教师播放事物投影仪。

  2、首先是第一对图卡--看看小蚂蚁和抓小蚂蚁的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二:

  播放第二对图听一听小鸟唱歌和拍打鱼缸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课堂活动三:

  1、播放第三对图卡--帮忙打扫动物的家和丢垃圾到动物的'家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2、如果幼儿不知道,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喜欢整洁的环境,那小动物们呢?

  (五)课堂活动四:

  1、教师拿出科学图书,重复上面的活动步骤,让幼儿讲述。

  2、如果幼儿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爸爸妈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的例子,让幼儿感受到照顾小动物就像爸爸妈妈照顾幼儿一样。

  (六)总结语:

  1、幼儿能完全了解爱护动物的方法后,让幼儿给自己拍拍手当做是一种鼓励。

  2、最后,颁发给幼儿爱心贴纸。

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分合变化,练习5的组成分解。

  找瓶盖:将各种小瓶和瓶盖分别贴上算式和得数,然后旋开打乱,幼儿通过计算小瓶上的算式去寻找瓶盖,若算对了就能将瓶盖和瓶子配对旋上。

  认数字: 提供各种数字画,让幼儿找出画上都有哪些数字,哪个数字出现了两次,。

  打花棍:两人游戏,各拿一根短竹竿,边念儿歌,边打竹竿,念数多少敲击几下。顺数时两人各自敲地,倒数时两人对敲,直到儿歌念完。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敲法。 1 121, 123, 321, 12345, 54321, 1234567, 7654321, 123456789, 987654321,

  量物:投放弹簧秤、尺、线、绳、天平(可自制)、小石子、雪花积塑、布娃娃等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测量布娃娃或人体的身高胸围,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高矮等。

  

  结冰:在寒冷结冰的季节,幼儿可以用透明的小容器盛水,并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色纸屑,第二天看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结冰的季节或地区可以放在冰箱里制作。

  融化:鼓励幼儿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开水浇、冷水泡等),发现冰融化的原因;还可以让幼儿用手握住小块的冰,观察感受冰块的融化,从中捂出冰块受热融化的道理。

  水蒸气:提供玻璃杯、开水、玻璃片或塑料片若干,幼儿可将玻璃片扣在盛有开水的玻璃杯上,观察杯中的开水冒出的.水蒸气,获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

  溶解:让幼儿自由选择盐、糖、面粉、沙子、小块肥皂或肥皂粉等分别放在容器里,通过摇匀、搅拌,观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速溶解,知道有些东西能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

  沉与浮(1):提供水盆、水和各类不同材料。如: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等,让幼儿将各种材料放置在水里,观察沉与浮现象,然后归类摆放。还可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

  沉与浮(2):(浮在水面的针):提供茶杯、大头针、小张薄纸,先在杯中盛满水,将针放在纸上,一起放入杯中,纸湿透并下沉,针仍然浮在水面上,以此让幼儿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沉与浮(3)(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玩肥皂水:用易于弯曲的细铁或电线弯绕成各种立体形状,如小房子、眼睛、花篮、盒子等等。放进较浓的肥皂水中取出,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水晶物体,注意不能用无泡肥皂粉配制肥皂水。

  巧拼五角星:五根火柴对折,但不能折断,将五个折痕处朝内放成()形,用滴管在折痕中心滴几滴水,被折的火柴梗就会逐渐张开呈五角星状。

  会走的火柴:将火柴梗尾部从中间割开约占杆的1/4裂口,夹进去一小块肥皂,然后放在清水中,由于肥皂的溶解会使火柴梗向前移动。

  过滤水:将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的底部截去,在瓶盖上钻孔,旋紧瓶盖,将瓶子倒放,依次将棉花、小石子、沙子、纱布逐层放入瓶内。慢慢倒入泥浆水,可以看到流出的水变干净了。

  滴水计时:将两只螺口塑料瓶盖对粘在一起,然后在瓶盖上钻两个小洞,插入两根吸管,旋上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将有水的瓶朝上立起,通过滴水来计时。

  观察河面:让幼儿观看山、树、房子、蓝天、白云等在平静的河面上的倒影以及泼水、投石或起风时水面倒影产生的变化。

  水三棱镜:用玻璃制成三角筒,装进水放在阳光下,慢慢转动角度,直至折射出彩虹。

  电

  提供稠布、皮毛、绒布和塑料棒、玻璃棒、金属棒、木棒等摩擦物,让幼儿自由摩擦,以能吸起碎纸屑、毛发等为准,观察什么材料会因摩擦产生静电。

  提供电珠、电线、电池、电池盒,让幼儿自己安装电路,使小电珠亮起来。开始可先提供一节电池,待幼儿掌握后在增加电池、电珠、电线的数量,指导幼儿做串联和并联实验。

  提供各类电池,如各种型号的干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电池板,以及用电池启动的电动玩具、电器等,让幼儿用不同的电池与电器配对,了解电池的正、负极、拨弄开关。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广泛

  应用,感受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学教案 篇3

  材料准备:杯子、鹌鹑蛋三个、盐、醋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要用蛋宝宝来变个魔术。你们看看,桌上有什么呢?

  2. 教师将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放入水里后怎样啦?

  3. 引导幼儿猜测:把盐水到入杯子后,蛋宝宝会怎样呢?

  4. 教师将红色的盐水沿杯壁倒入杯子里。

  5. 提问:将蛋放到醋里会怎样呢?(提问后教师将蛋放到醋里,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变化)

  户外活动

  1.组织一部分幼儿玩蹦蹦床,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互相推挤。

  2.为幼儿提供会唱歌的公鸡、皮球、篮球架,让幼儿自由选择。

  离园活动:

  预计幼儿发展目标:

  能选择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表现各种水果,体验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毛笔、油画笔、排笔、牙刷、沙网、印章、水果切片、水彩颜料、剪刀、大图画纸

  指导重点:

  1.出示材料,介绍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来和水果娃娃做游戏。你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有什么 材料呢?(毛笔、排笔、油画棒和水果娃娃)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给水果娃娃画像) 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颜料,可以用它们玩什么?(刷画)这边又有些什么呢?(印章)这个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印章给水果娃娃设计漂亮的新衣服。顽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们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到外面来瞧瞧!他们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颜料在白纸上刷一刷,看看谁能把水果娃娃找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提出要求:

  (1) 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要记得把材料送回家。

  (2) 刷子蘸了颜料后,要在颜料罐旁刮一刮才画。

  3.幼儿分组进行活动

  (1)给水果娃娃画相(写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水果的形象,引导形象画得小的孩子,再画个大点的;提醒幼儿根据各种水果的颜色进行涂色。

  (2)漏印画:引导幼儿将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来,粘贴在盘子里

  (3)捉迷藏: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给水果娃娃设计新衣(印章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两种印画工具交替进行印画,提醒能力强的幼儿使用水果印章印画后,添画五官组成生动形象的水果娃娃。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请个别幼儿协助教师收拾、整理材料。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

  教学目标

  1、了解瓶盖的作用,会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2、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教学准备1、设置“小熊的家”场景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瓶盖(不同大小,形状,开启方法)与瓶子,小筐。

  3、白板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瓶盖的作用,通过探索的方法根据瓶口特征找到合适的瓶盖。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探索操作法,练习巩固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做情景游戏

  1、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到熊妈 妈家做客。

  2、师:“熊妈 妈正在家着急呢!你们看,她一不小心把瓶盖子全弄乱了。”

  二、师生共同讨论,了解瓶盖的作用。

  1、老师:你们猜一猜,没有瓶盖会怎么样?

  2、幼儿猜想,相互讨论。

  3、小结:没有盖子,瓶里的东西会跑出来,会被弄脏,吃的东西会变得不卫生,小朋友吃的.要肚子痛,生病。去熊妈 妈家做客,听老师讲述情况。

  幼儿思考猜测没有瓶盖会发生什么事创设情景,引起兴趣,通过讨论,不仅是对已有经验的回顾,而且还了解瓶盖的作用

  三、提出要求,幼儿探索尝试。

  1、老师:“谁来帮助熊妈 妈?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个小筐。”

  2、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给瓶子选择瓶盖的。

  3、讲盖好的瓶子送给熊妈 妈。教师检查幼儿是否盖紧瓶盖。

  4、幼儿相互交流是怎样找到合适的盖子的。幼儿尝试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瓶盖,拧紧。

  交流成功的经验。引导幼儿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通过分享经验增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同时能帮助没成功的幼儿。

  四、再次尝试,巩固练习。

  1、老师:“这里还有瓶子没有找到盖子呢!”

  2、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教师重点帮助未成功的幼儿仔细观察瓶口后再选择。幼儿再次尝试巩固练习,给没有成功的孩子进行指导。五、运用情景游戏的方法结束活动。

  老师:“熊妈 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盖子找到了合适的瓶子,再见。”和熊妈 妈说再见情景结束活动,首尾呼应。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科学活动中,要培养孩子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培养孩子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幼儿已有的对人类的联络方式模糊的经验,引出小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录像,和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感受动物之间的联络,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的素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通过声音、行动、气味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2、萌发对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准备鸟类、蝙蝠、海豚、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狗、等动物的图片和展板。

  2.《小动物之间的联络》课件。

  3.《小动物之间的联络》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播放小鸟的叫声的音乐,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小鸟虽然不会像我们这样说话,但它可以用叫声来联络伙伴,

  二、观看四种代表动物的联络方式,引出主题。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师:看这是谁呀?孔雀会干什么呢?孔雀开屏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一下:

  孔雀开屏是为了什么?

  五颜六色:示爱、恐吓敌人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总结:蚂蚁是靠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总结:原来动物们都有自己传递信息的方法。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声音传递:请五个幼儿上台,站成竖列,老师站最后,出示写有“我真棒”的纸条。老师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儿的肩,待幼儿转身后悄悄地告诉幼儿“我真棒”,幼儿以此方法传递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儿收到信息后,向大家公布传递的话。

  (2)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行动传递:

  请五个幼儿上台,站成竖列,老师站最后,老师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儿的肩,待幼儿转身后演示动作“睡觉”,幼儿以此方法传递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儿收到信息后,向大家演示动作。

  师小结: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知道我们动作传递的游戏做的非常成功。看来,不仅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动作也可以。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传递信息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声音传递、行动传递和气味传递。在神奇的动物世界里,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传递方法,像孔雀通过开屏用鲜艳的色彩来传递,蝗虫通过振动翅膀来传递等。希望我们的小朋友能做个喜欢探索、热爱科学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多去发现,总结出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更多方法。

  三、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师:通过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动物传递的方法,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我们大班的小朋友究竟学没有学懂今天的知识。

  教师出示例举了三种传递方法的图示,然后将画有动物头像的图片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前将图片粘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师:老师这里有块板子,上面分别例举了三种动物联络的方法,声音传递、行动传递和气味传递。下面就请小朋友先分组讨论这些小动物属于哪种传递方式,然后派代表上来把动物头像粘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四、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师:动物朋友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联络,我们人类通过观察学习动物的联络方式,还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呢,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看课件,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还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蝙蝠(超声波联络方式)——发明了雷达

  海豚(超声波联络方式)——对治疗脑瘫患儿非常有效

  狗(气味联络方式从中延伸介绍很多动物像狗一样具有两种或三种的联络方式)——搜救犬。

  五、结束

  表演动物的联络方式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的探索中提高自我,同时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善于观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还是不能积极参与共同活动,使得教学秩序不好掌控。

科学教案 篇7

  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活动。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纸板、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孔。

  (2)剪一张硬纸板如图折叠好后,中间穿过橡皮筋,再把连接处粘好,做成螺旋桨。(见“橡皮筋游艇图1”)

  (3)将螺旋桨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游艇就做好了。(见“橡皮筋游艇图2”)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不停地旋转桨叶,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后把游艇放入水中,松开手,游艇就会在水中航行起来。

  (2)让两名幼儿进行游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游艇行驶得快。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游艇在航行时螺旋桨发挥的作用。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橡皮筋拧的松紧程度与游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离间的关系。

  ●提醒幼儿注意橡皮筋不要拧得过紧,防止绷断。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弹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软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来制作螺旋桨,探索它们与游艇航行速度的关系。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电风扇的叶片,快艇、游轮行驶时螺旋桨的样子,或让他们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小知识

  螺旋桨是靠桨叶在空气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有两个或多个桨叶,叶片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它被旋转紧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会产生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带动叶片转动,而叶片转动会将水翻动起来,从而推动游艇向前航行。飞机与船都是靠螺旋桨装置来进行发力,带动机身或船身前进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