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5 09:57:54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 教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学 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 轼 的《水 调 歌 头》, 到 迈 克 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 的阐述,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 婵娟 共鸣 依赖 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3.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的使用 镊子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植物的花朵、放大镜、镊子、解剖盘

  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的活动准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采集活动。学生课前到花园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感受花的种类的纷繁多样。同时,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到课堂研究。二是准备课堂探究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观察工具:镊子、放大镜、刀片等。为了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花的图文,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新课

  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你知道关于花的哪些知识?

  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植物的花。(板书课题:植物的花。)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什么呀?

  (有很多花)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有关花的一些知识。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花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这些花的构造一样吗?

  生猜想。

  2.初步研究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1)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花的组成部分。

  出示:活动一: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a、解剖要求:解剖时要按由外到里的顺序撕下各部分,解剖操作中要细心,不要损伤了被解剖部分,要把撕下的各部分分行、分类摆好、摆齐。并且填好表格。

  b、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 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c、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 花被。

  雄蕊——由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着花药)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小组动手解剖。(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解剖活动中,适时进行指导。)

  汇报成果。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

  (3)出示:活动二 根据花的构造给花分类。

  师:自然界中花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给这些花来分类,你们认为怎么分好。<小组讨论>

  师:老师这里有一种最科学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出示)

  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辨一下,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下。

  师补充说明:在不完全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

  很高兴同学们掌握了花的构造,并能轻松就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花。

  4.进一步研究有关于花的知识: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花的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填写完成研究报告)

  (三)、拓展活动

  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你打算怎样赞美花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吧。

  四、总结: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下次的活动中来交流我们知道的一些其他的有关于花的知识。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四、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二、猜想假设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猜想假设原因。

  三、制定方案

  小组之间制定活动方案。

  四、实施探究

  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五、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拓展创新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