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感官感知冰的特性。
2、体验参与小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样东西,谁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是冰呢?冰是怎么来的?
2、感知讨论
(1)幼儿玩冰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比较发现
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冰变成水?
3、冰块实验
(1)介绍材料及方法
出示记录表及实验用具:把冰分别放入冷水、温水、热水中,比一比哪一个会融化得比较快。
幼儿猜想
(2)幼儿实验并记录
(3)交流验证:把冰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水温越高,冰块融化得越快。
4、拓展延伸
继续进行水结成冰的实验,如做冰花等。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冰锅盖”,在听赏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体验儿歌的'有趣。
2、活动中的冰可以事先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本次活动中冰在冷水、温水、热水中的融化仅仅是教师预设的,冰的融化也可以用其他不一样的方法,如让它自然融化、放在手中用手的温度融化、用吹风机吹等等,本次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探索区继续实验探索,教师多提供一些辅助的材料。
3、长时间玩冰,幼儿的小手有冻伤等危险,建议老师在旁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魔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通过尝试操作魔术,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魔术带来的欢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魔术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一张红色的纸、纸圈3个、两圆套在一起的纸圈一个、剪刀。
幼儿:人手两份红色的纸、人手两份颜色不同纸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索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1、出示红色的纸变成小兔子
2、教师变魔术,让兔子耳朵动起来
3、幼儿说说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
4、幼儿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巡回指导。(先把它变成一只小兔子,撕出两只耳朵,往下撕,别撕歪了,小心点,中间的弯下去,然后把它撕掉,撕下的纸放到篮子里,先找一根线,穿进去,拉出来)
三、引导幼儿探究纸圈魔术的秘密
1、教师变纸环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说说发现的秘密(一个环是正的,一个环是8字),并请个别幼儿示范把纸条变成拧好的圈。
5、教师示范(你们以后表演这个魔术的时候,记住了,一定要把它藏好,不要被发现)
四、展示纸圈新魔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纸圈新魔术
教师示范纸圈变成两个套在一起,幼儿探索其中的秘密。
反思内容
反思记录表1
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的吸引了,探索气氛比较浓厚。老师在变魔术的时候,边上的幼儿都在观察,如果老师能把座位稍作调整,那可能幼儿会觉得更加神奇。实验时,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很强,有好多幼儿都能发现魔术的秘密,但也有部分孩子不会操作,这个时候老师的个别指导就相当的重要了。在实验结束之后,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纸环拿了回去,很有继续表演的兴趣。
反思记录表2
反思内容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对座位进行了修改。活动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就被吸引了过来,孩子们很快被老师的.魔术吸引住了,但是在探索如何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的时候,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先有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耳朵动起来的秘密,相信这样会更好。在纸环变魔术变完魔术以后,如果让幼儿把纸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讲述发现的秘密,幼儿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小百科: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的说,他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
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活动反思:
针对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漫游魔法王国》这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走进魔法王国这个梦幻的世界里。通过向幼儿呈现奇妙的魔法箱、利用魔语从魔法箱变出物品来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幼儿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出生活中与图形有密切联系的物品。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初步理解三种形状的简单概念。同时,我也十分注意图形和物体的区分,当幼儿说到西瓜等球体时,我能及时的纠正,并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当我们将西瓜切成两半时,中间的那个面就是圆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也是如此,强调物体的面。
本次活动我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预设的要求。在活动中,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通过幼儿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能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较紧密,好像真的在漫游一般。
当然,活动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次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每节课都需要精益求精,活动的前两个游戏都用到了ppt展示,正是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ppt的制作没有周全的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就如第二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都躲在这两幅画的哪里,依次找出三个图形。我只是运用绘画工具画出两幅由各种形状组成的画。画是静态的,如果能制作成动态的,孩子通过用鼠标点击正确部分,该部分就能放大或跳动,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发现藏在画里的图形宝宝。我也相信此时的课堂气氛会更好。这也说明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向电脑方面擅长的老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技能技巧,是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活动中我还存在很多经验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激情还达不到最佳状态、存在背教案的现象、语言还不够精炼、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的同时要真正体现出活动的重点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不断地实施和反思中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蜡烛
2.蜡烛若干,玻璃口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
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
小火苗会随风“跳舞”。
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展开
1.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
(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2.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1)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3.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
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三、结束
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叶子含有叶绿素,体验叶绿素带来的神奇感受。
2、 初步学习用记录卡记录自己的猜测和探索结果。
3、 喜欢参与操作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叶子含有叶绿素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用记录卡进行简单记录
活动准备:
纸巾人手两张,落叶、新鲜树叶各一张;幼儿操作贴纸2张,教师大的统计表格一张;
幼儿实验操作画纸人手一张,教师示范画一张,绿色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树叶的不同
1、引导幼儿运用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比一比发现两片树叶的不同,观察比较时引导幼儿间互相交流
2、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然后小结。
二、做一做:“树叶和纸巾”的游戏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黄、绿叶子要和纸巾做游戏,你们看他们是怎么玩的?(教师示范)请你猜一猜,白白的纸巾它能染上黄色和绿色吗?
2、通过大胆的猜想,出示相应的记录表;请幼儿猜测后记录
3、幼儿操作活动:先实验操作在投票记录实验结果
4、对比猜测和试验后的操作结果
小结:绿色叶子里面含有很多的水分,刚才在纸上留下的绿绿的颜色就是绿叶得知他就是叶子里面的叶绿素,树叶如果没有了叶绿素就不能吸收水分,树叶就会离开树妈妈。
三、画一画:叶绿素绘画
1、示范绘画,引发好奇心
2、幼儿绘画操作,感受也绿茶酥带来的.神奇的体验
3、组织交流、讨论:你找到了什么,是谁帮你找到的?(叶绿素)
四、延伸活动:找一找植物的色彩并小结。
活动反思:
幼儿要在做中学、玩中学,今天的活动我遵循了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孩子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叶子含有叶绿素的秘密,通过与白纸的游戏、白纸上找秘密的游戏,让幼儿体验了叶绿素带来的神奇感受,并通过与同伴的操作交流,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孩子非常好奇,激起来探究的热情,同时在才猜测和检验中学会了记录的基本方法有积极活跃,注意力非常集中。虽然活动中有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因为老师准备的充分,解决了难题,使孩子有更多的书也选择探究,活动非常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磁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
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
活动资源:
磁铁若干,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布条、钉子、曲别针、夹子等)若干,小猫头饰、钓鱼杆、小鱼若干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扮猫妈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在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请幼儿打开礼物,帮猫妈妈寻找礼物中的秘密。
2、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认识磁铁。
3、幼儿动手把礼物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铁的特性。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启发幼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捡起撒在地上的针。
四游戏—钓鱼
在音乐伴奏下,来到池塘帮猫妈妈钓鱼。
五活动延伸
设立科学发现角,利用磁铁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
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重点、难点:
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 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 数点心。
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 包装点心。
1、 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帮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 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 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 点心装筐。
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 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3、做玩了以后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检查一下。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科学教案01-0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