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8 11:36:2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动物吃什么这一活动构思,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一天,午饭后散步,带小朋友去观察小白兔,小白兔正在吃胡萝卜,有的小朋友说小白兔还喜欢吃白菜,有的说小白兔喜欢吃香肠,还有的小朋友说小白兔喜欢吃苹果,于是在小白兔吃什么食物上,几个小朋友争论起来,引起了更多的小朋友参与讨论,它们对动物吃什么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更多地了解动物的食性,知道动物们喜欢吃什么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并尝试按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按照动物的习性给他们喂食,萌发关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卡片

  活动难点:

  尝试按照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重点:

  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客人——乌龟爷爷,今天它要在动物餐厅请客,庆祝它一百岁的生日。小朋友猜猜看,它会请谁哪?(请小朋友猜想,引起兴趣)

  二、乌龟爷爷请客(教师在黑板上展示)

  1、出示动物图片:你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龟爷爷都请了哪些动物客人,老虎、狼、猫头鹰、羊、梅花鹿、驴、狮子、鳄鱼、狗、狐狸、牛、马、兔子

  2、幼儿分组初步尝试操作卡片为动物分座次。

  (请幼儿想办法,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乌龟爷爷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动物餐厅来吃饭,定了两桌,现在小动物陆陆续续都到了餐厅,怎么坐呢?你们有办法吗?(请幼儿想多种方法分桌)可是乌龟爷爷在一号桌放的全部是肉,二号桌全部是青草,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找到属于自己的桌子吧。(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操作)

  3、每组请一人说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引导幼儿尝试按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请幼儿想办法,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原来我们大自然中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有的喜欢吃草,有的喜欢吃肉,科学家把爱吃草的动物叫食草动物,爱吃肉的动物叫食肉动物。

  4、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食草动物?哪些是食肉动物?

  5、请幼儿试按照动物的特征再次进行分类

  6、出示野猪图片:

  它既爱吃肉有爱吃草,像这种既爱吃肉有爱吃草就叫杂食动物。想想看还有那些动物实在是动物?难题出来了,乌龟爷爷只摆了两桌,怎么办?(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总结与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了解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原来它们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呢!以后小朋友们再去动物园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小动物乱吃东西,以免他们因吃了东西受到伤害,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特征,尝试用拧、按、扣、塞给瓶子盖上盖子。

  2、了解瓶盖的作用。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活动过程:

  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厨师小猴,厨师小猴遇到麻烦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他。厨师小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瓶盖混在一起了,让我们帮他找到合适的盖子盖上吧。

  2、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呢?引出瓶子和瓶盖让小朋友认识一下并仔细观察这些瓶子和瓶盖的形状、大小的不同。

  3、师:这些瓶子宝宝找不着它的盖子朋友了请小朋友先仔细观察瓶口和瓶盖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罗纹并比较瓶口的大小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盖子。

  4、老师动手示范盖盖子的几种方法并让幼儿了解按、扣、拧、塞这4种盖盖子的方法并让幼儿分组动手实验尝试瓶子是用什么方法盖上的,并知道不同瓶子有不同的盖法。

  5、让幼儿了解瓶盖的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发现能力,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过程。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 记录单;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活动任务要求:

  * 第一个任务是;用老师准备的电池,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 第二个任务是: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观察、思考: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安装电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提示:记录表上有个X,√?幼儿也可以自己画笑脸、哭脸等。

  3、介绍活动一共分四桌,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指导重点:

  (1)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电池两头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安装时电池鼓的一端顶在哪儿?平的一端放在哪儿?

  (3)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

  (4)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电池?你知道你装的是几号电池吗?

  (5)幼儿的记录情况。

  5、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电池的一般常识和安装电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师检查幼儿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情况: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2) 老师引导幼儿把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有关电池的一般常识。

  * 提问: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第二步: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 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

  * 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6、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结束:

  幼儿可以到其他组去尝试,让别的玩具也亮起来、动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探索中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养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植物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身边的植物。

  活动准备:

  各种植物、白色手帕若干、刮画笔若干;视频《植物色素的'用途》;记录表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们,最近老是新学了一个魔术,看我给你们露一手。(出示一块白手帕)看,一块手帕,什么颜色的?(拿出青菜叶)一片青菜叶,什么颜色的?白手帕、青菜叶,变变变!(老师将绿叶子包在白色手帕里,搓、拧、拍等,使手帕上染上绿色。)

  2. 快速打开手帕,引导幼儿观察,手帕变成什么样了?(找到叶子)青菜叶变成什么样了?手帕怎么会变绿了呢?青菜叶里有什么呢?(引出叶子里有色素)

  小结:原来青菜叶里有色素,就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别捏坏了、拧烂了,他们身体里边的色素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就染上了绿色。

  二、指导探索,找到植物色素。

  1. 提问:那么除了青菜叶,其他叶子中有没有色素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 介绍材料和方法:每组都有一个框子,里面有每人一块白手帕,还有各种叶子,(依次介绍菠菜叶、葱叶、生菜叶)请你选择一种叶子试试看,看看你试的叶子有没有色素。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在记录表上,如果你找到了色素,就在相应叶子的格子里画个勾。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实验,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各种叶子里都有色素。

  4. 提问: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色素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其实这些色素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做叶绿素。

  三、组织操作,幼儿再次探究。

  1. 师:我们已经在叶子里找到了叶绿素,那么除了叶子,植物的其他部位里会不会有色素呢?它们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呢?

  2. 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下面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植物(依次介绍:紫甘蓝、胡萝卜、小番茄、橙子皮等。)试试看把它们捏烂、拧烂,或者请你们的刮画笔帮帮忙,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身体里的色素找出来。如果你发现了色素,那请你也在记录表里记录好。不过这次在你们记录之前,请你们先看看你找到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然后用相应颜色的蜡笔进行记录,听明白了吗?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探究,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四、播放视频,了解植物色素用途。

  1. 师:植物的色素有什么用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提问:你看到植物色素用什么用处?幼儿回答。

  小结:植物色素可以做药、让食物的颜色变得更漂亮、可以做成化妆品、水彩笔、还可以用来染布……植物色素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

  五、延伸活动:洗手帕。

  1.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色素用水能否洗干净。

  2. 探索用什么能洗掉植物色素。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科学教案01-0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