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句子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信念和热切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自己执着坚定信念和热切追求。
第二课时
一、 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有心人。
语文教案 篇2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身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议的。古文与现在的文言文有很大区别。比方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学校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绩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原本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文言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
(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踌躇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同学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费劲,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誉。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依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志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志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
(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身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下面各自依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同学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生笑。)
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同学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生:(齐)是。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竞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同学表示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身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同学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平常说话不会这样说。比方我说:“我们要听家长的话。”这个“家长的话”是不是教导我们的话呢?
生:是。
师:对呀!假如我们老是说:“我们要听家长的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教导。”多累呀!(众笑)所以,依照我们平常的语言习惯,“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同学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身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么?
生:射天鹅。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师:讲得很漂亮!大家看,这一段我们研究了三个“之”字,特别是第三个“射之”中的“之”,注释上并没有解释,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同学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同学学习的表示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同学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果不如第一个人好。
师:得了,一个问题全叫你一个人承包了!(众笑)你既然这么聪明,我问你,你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之”字都指的是那个好好学习的人。
师:非常好!这两个“之”字也有一个没加注释,他根据句子的意思也解释出来了。请坐!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身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生:有人说,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吧?有人说:不是这样。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说:有的人说,是他的头脑不如前一个人吧?也有人说,不是这样啊。我把他说的“智慧”改成了“头脑”,说“脑子”也行。因为人们平常都这样说:“这个小孩脑子好!”不会说:“这个小孩智慧好。”(鼓掌)
师:这是这节课第二位获得老师们掌声的同学,祝贺你!
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
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说他不够聪明,有人说不是这样。(掌声)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众笑。)
师:你看,掌声变成笑声了!你刚才漂亮的发方,多么优秀,所以赢得了掌声;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笑声)可能是笑话我吧?
师:大家的笑还是善意的,是看见你一下子变得那么腼腆,那么不好意思,觉得挺有趣。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而且行为举止也要大大方方,礼仪周全。特别是面对大庭广众,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潇洒,你愿意这样吗?(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台前向老师们敬礼致谢。老师们再给点掌声鼓励他!(掌声热烈)看老师们多保护你,去吧!
(该生大方地敬礼:“谢谢老师们!”老师鼓掌。)
师:看,这样多好!回座位吧。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堂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提高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巩固:
请基础差点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有闪光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也来纠错是要告诉他们团结一致就会解决很多问题。
二、能力提高:
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就要积极提出。
很多学生只对标准答案感兴趣,甚至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其实语文就只有标准答案而没有正确答案,同一个意思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若学生能很出色的回答,那也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三、中考链接:
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先让学生谈谈读了之后的感受;再让学生想说哪题就说哪题,并且可能提出异议。
课外的文本练习正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工具,由于没有讲过,可以让学生谈感受,是很好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让学生选题,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
1、订正
2、预习《警惕生物入侵》,给生字注音
毕竟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同学没有能在课上及时订正,便让他们作好相应的记号和记录,课后的订正不仅是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据点,也是让学生再次复习的好机会。
预习很有必要,是对下堂课作的一个准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⑵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⑶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⑴ 重点:
① 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⑶ 德育点:
①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⑷ 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⑸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⑴ 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⑵ 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 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② 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 指导朗读。
④ 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 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⑴ 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⑵ 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⑶ 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⑷ 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⑸ 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⑴ 理解不错。
⑵ 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⑶ 情境再现。(课件)
⑷ 谈感受。
⑸ 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⑴ 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⑵ 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⑴ 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⑵ 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⑶ 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7种新奇电话的特点和用途,感受科学给人带来的方便。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新奇电话的特点和用途,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新型产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电话)、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文题
1.出示实物(电话),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联系实际,自由回答)
2.电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通讯工具,是利用电流使身处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新奇的电话吧。
(师板书课题:新奇电话知多少)
3.看课题后教师提问“新奇”是什么意思。那么这篇课文中有那些新奇电话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奇电话。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学提示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用“———”画出描写新奇电话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作用的语句。)
2.指名汇报各种新奇电话的特点和作用。
3.教师小结。
四、角色换位,情境模拟
1.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要模拟一个新奇电话展销会的现场,请同学们当推销员,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如果买的人多,就说明你推销得成功。你们推销的就是这7种新奇的电话,请组长来选电话。选好电话后,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怎么推销的,要说清你所推销的电话的特点和作用。你们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出出主意,一会儿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来推销,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
学生在组内准备。
2.小组派代表介绍产品并推销,其他学生当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喜好,可以自由询问新奇电话的功能,决定是否购买。
3.请同学们投票,评出优秀推销员。
4.活动小结。
五、培养创新意识
1.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几种新奇电话之外,在课外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新奇电话的资料,请说一说。(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你还想要什么样的电话?可以说一说你想发明的电话的样子、特点、性能、适宜人群及工作原理。请同学们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计自己心中的理想电话吧!(学生设计,师指导)
3.小结:大家都想设计并拥有心中理想的电话,不过要实现这一理想,还需大家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最终让理想成为现实。
六、回归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回顾。
2.出示识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七、拓展阅读
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潜水艇的发明》,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做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老师讲故事)
2、这支神笔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呢?一位善良的晓姑娘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这么感人的诗歌,你也想读一读吧?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他们吗?现在我们就认真的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生字,争取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书时指导纠正学生读书姿势)
1、学生听老师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从故事中感受神笔的神奇。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3、学生自由读书,圈画生字,并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文中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神笔马良》的故事就像一条神奇的彩带能紧紧系住孩子们求知的心,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
4、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5、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1、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小淘气和他们的朋友们都来了,我们一块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卡片:马良、缩着、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
2、小淘气高兴地送走了朋友,又来找我们玩了,让我们大声听他的名字吧!(出示生字卡片:良、缩、遥、寻、食、哭、泣、健康、操)
3、生字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呀!分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4、这些小淘气蹦蹦跳跳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快看他们在做什么?谁愿意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把生字送回课文,指名三个学生读诗歌的三个环节,纠正读音。
1、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识字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按要求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读。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节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