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优]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已会折“苹果”的基础上,用多种材料组合图形形成“苹果树”。
2、学会小组间的初步分工协作,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大白纸六张、方形红、绿、黄色纸若干、绿色纸片和绿色叶子若干、浆糊、抹布、报纸、牛皮纸、白卡纸、棕色卡纸等、油画棒、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树图片,了解苹果树的基本组成,知道苹果树分为树干、树枝和果实、树叶几部分。
(评析:对苹果树的形状构成,孩子们倒是再熟悉不过。本环节主要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为下环节活动做好铺垫)
二、扩展幼儿经验,发挥幼儿想象。
提问:如果用折纸的方法来表现苹果树,你可以怎么来表现?也可鼓励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
(评析:本环节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充分扩展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使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下环节的制作显得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幼儿在本环节中,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如苹果可以折叠,这样“就像长在上面一样”有立体感。“还要加上绿色树叶,才更好看”。树枝和树干可以用白纸画并涂上颜色,也可以用棕色的卡纸剪成树枝的形状,还可以用报纸卷,用牛皮纸撕贴。哈,办法又多又好)
三、表扬幼儿的创意,并总结经验,简单讲述制作要求
1、树干可以用报纸折叠或卷曲,也可以用牛皮纸直接撕贴,也可卷曲、折叠,卡纸可以剪出树干后粘贴。
2、苹果可以用提供的彩色纸折叠
3、树叶可以用提供的剪好的叶子粘贴,也可用提供好的绿色纸片画好树叶形状后剪下来粘贴
4、难点把握:树干的大小。针对平时幼儿多用16K纸绘画的情况,提醒幼儿剪贴、撕贴的树干看起来一定要粗壮,这样才可以承受满树的苹果。
(评析:本环节在材料的提供上充分显示了层次性。用白卡纸和棕色卡纸制作树枝,相对幼儿来说较为熟知。而报纸和牛皮纸是幼儿不常使用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用于折苹果的方形折纸有稍大的、中等的、也有较小的。有黄、绿、红等颜色,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现解和喜好来选择。而辅助材料则提供了有剪好的'绿树叶,也有长方形纸片供幼儿剪贴树叶和撕贴树叶)
四、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一棵苹果树,老师对分工有异议或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评析:在做好各种铺垫活动后,幼儿的制作终于开始。在一开始的商量和讨论中,有的组的幼儿对分工持有异议,如大部分人都抢着先去折苹果,而树干却无人问津。而有的组好多人先去撕扯牛皮纸,准备做树干,苹果却迟迟没有“上树”。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及时介入进行了引导,使孩子们的操作能有序进行。
在制作活动中,幼儿对常用的卡纸不屑一顾,对不常出现的牛皮纸和报纸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基本上是选择了这两种纸张来做苹果树的树干。
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撕牛皮纸不太熟悉,不能较好掌握牛皮纸的韧性。撕不出树干、树枝的形状。老师引导幼儿用手指捏紧纸张,控制手部肌肉,一点点一点点地往下撕,这样才能撕出想要的形状。
在苹果排列和色彩的搭配上,幼儿显现出平日里较强的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构图错落有致,主次鲜明,色彩红黄绿相间,让人爱不释手。)
五、 展示并评价六个组制作的苹果树。
请幼儿评选最喜欢的那棵树,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并根据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因素进行评价
(评析:本环节充分给予幼儿展示和自我评价的机会。老师一句“你最喜欢哪颗苹果树”的提问拉开了作品评价的序幕。因为纸张较大,所以评价时幼儿都围成一个大圈,中间放着那六张鲜艳无比、夺人眼球的折纸苹果树。孩子们各抒己见,表达了对某颗苹果树的喜爱。当然也附带着说出各种理由。“看起来就很好看”、“苹果多”、“树像真的”……老师也在孩子们发表的感想基础上,根据构图平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使幼儿在了解本组作品优势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组的作品优点,从而对下一次活动提供帮助)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较大的纸张和相应材料,继续制作苹果树。
2、学会折更多的水果,制作梨子树、桔子树等。
(评析:满足幼儿继续制作的愿望,并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使幼儿对这种组图折纸活动一直保持良好的兴趣和动力。)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用折叠或剪贴的方法,完成各种扇子造型作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手工制作技能,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
教学重点:
1、扇子的造型设计;2、折扇的折叠方法;3、纸扇的制作。
教学难点:纸扇不同造型的设计与基本技法的运用。
作业要求:任选你喜欢的方法做一把小纸扇。
教学用具:纸扇、各种材质的纸材料、胶水、剪刀、线绳、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夏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谁想谈谈,夏天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夏天非常的炎热。
师:在非常热的'时候,你们怎样来降温呢?
生:用扇子扇,就凉快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扇子是我们夏天避暑最好的用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就把扇子给大家带来了,(出示一把小扇子),这把小扇子是用反复折的方法制作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自己制作一把小扇子,现在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看看谁最先做出来。
二、学生用反复折的方法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拓展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是还能用什么方法制作小扇子。
2、介绍另一种扇子的制作方法:(平面制作扇子)
①在卡纸上画出扇子外形;
②根据外形剪出两个相同形状的扇面,并设计图案;
③卷曲卡纸做成扇柄,可加上扇坠;
④粘合扇面,做成扇子。
3、欣赏扇子,学习方法。(通过学生欣赏各种纸工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4、你打算为扇面进行怎样的装饰。
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教师提醒学生小扇子的装饰方法。
五、总结:展评学生作业。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用有规律的花纹及有各种装饰物的花裙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装饰裙子,培养幼儿设计的兴趣。
3、步会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花裙子。
2、每位幼儿一件用纸剪好的裙子式样,没有花纹及装饰。
3、小白兔、小黄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猪的图片。
4、胶棒、即时贴、皱纹纸、彩色卡纸、贴花、亮片、扣子、蝴蝶结、花边等若干,分组摆放。
5、节奏明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说:“今天,森林里要开动物狂欢节,邀请小动物们参加,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可是有几个小动物说不想去,你们看都有谁?(依次出示小白兔、小黄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猪的图片),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哦!原来呀,小动物说它们都没有漂亮的裙子穿,所有不想去了。小朋友,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它们吗?(引导幼儿说出给每个小动物们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我们就一起给每个动物做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它们去参加动物狂欢节,好吗?”
二、请幼儿欣赏花裙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裙子款式,为设计做准备。
1、欣赏花裙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条,为什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裙子的花纹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以前还见过哪种款式的花裙?是长袖还是短袖?是圆领口还是方领口?裙子的下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3、观察裙子上除了花纹还有没有其他装饰物,说一说这些装饰物是什么?
三、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制作花裙子,教师进行指导。
1、师:“咱们一起帮这些小动物设计、制作漂亮的花裙子,好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去参加森林的狂欢节,好吗?”
2、请幼儿先商量好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花裙子,然后按款式自由组成小组,再商量裙子上用什么花纹和装饰物,最后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材料,合作制作花裙子。
四、评价欣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1、幼儿互相欣赏完成好的裙子,说一说自己和别人的有哪些不同。
2、分别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穿上裙子,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狂欢节。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剪好的不同款式的裙子式样,鼓励幼儿在上面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纹。
2、组织幼儿穿上自己设计的花裙子开一场“小模特表演”。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风貌特征;能画出心目中家乡的美丽,并能将主次构图关系运用于画中,培养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家乡景物特征的认识和主次构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家乡景物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爱家乡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
二、引导记忆
家乡具体体现在哪里?有哪些不同于别处的地方?(山水、田地、特产、风俗等)让学生尽情的诉说。
三、观摩教材
1、课本上的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2、在构图上是怎样处理的?(前主后次、前虚后实、前大多、后小少)
3、都画了哪些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人们等)
4、各运用了哪些工具材料画出来的?(彩色水笔、色粉笔等)
四、用实例述说身在他乡的人们是怎样怀念自己的家乡的,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家乡而努力。
五、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1)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可将自己与家乡人画出来。
(2)注意教材中的图片与构图样式,有主次有取舍。
(3)绘画工具不限。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作业展评,课堂。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美术教案 篇6
折纸画:奇妙的圆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充分感受画面中欢腾、热闹的气氛。
2、通过多通道的方式感受作品的意境。
3、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认真地倾听。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欣赏过马的不同动态图,对马有初步的认识。
2、课件:徐悲鸿的《八骏图》,徐悲鸿其他关于“马”的作品多幅。
3、《赛马》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徐悲鸿作品《八骏图》,引导幼儿欣赏。(配乐)
(1)整体欣赏作品。
教师:图中画的是什么?有儿匹?这些马看J:去怎么样?有哪些颜色?这些马可能在干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图上有八匹骏马,很高大,很健壮,在奔跑……)
(2)教师介绍作品的绘画形式。
教师:这是一幅什么画?是用哪些材料画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毛笔俩的.,用淡墨画出了马的肌肉,用浓墨画出了马的鬃毛和尾巴)
2、教师简要介绍砷家徐悲鸿。
(1)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2)教师小结:徐悲鸿是著名的国画大师,最擅长画马,他画的每匹马都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
3、欣赏徐悲鸿其他关于“马”的作品,感受造型美和画家作品中所表现的神韵。
教师:大画家还画了许多的马。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4、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的动态,在自由玩耍中结束活动。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学马儿奔跑吧!
参考资料
八骏图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一生最擅长画马。图中的八匹马身姿矫健,颇具神采,准确地表现出了马的骨骼、肌肉运动的结构特点。画家以粗线勾外形,用肆意流畅的笔墨,概括地描绘出奔马的飒爽英姿。《八骏图》用笔简洁,线条粗劲有力,虽寥寥数笔,但俊逸刚健的奔马形象已跃然纸上。
该作品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先通过整体欣赏作品感受画面欢腾的意境,再欣赏画面中八匹马不同的外形特征和奔跑的姿态,感受奔马的雄骏、矫健和轻疾,深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精神。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中发现遮挡关系,感受遮挡效果,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2.学习遮挡的绘画技巧,并用之表现虞山树景层叠、若隐若现的美景。
3.激发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十里青山》PPT课件。
2.投影仪、视频转换仪。
3.大小不同的树纸样若干、拼贴纸若干。
4.黑色水笔人手一支、绿色绘画纸人手一张、展示板、胶布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感受虞山之美。
师:常熟有一座山叫什么?虞山上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剪辑制作一段介绍虞山的视频,让孩子在如诗如画的动态画面中欣赏虞山之美,唤起孩子对虞山美景的回忆。)
2.观察操作,感受物体间的遮挡效果。
(1)定格画面,感受树与树之间的遮挡。
师:虞山上最多的是什么?老师拍了一张照片,请小朋友数数图片上有几棵树?
师:有人说八棵、有人说九棵,那到底有几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在这里还藏着一棵树,咦!它的树冠、树枝呢?
(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以一张树林的实景图导入,设疑数树,由答案不一,引发探究,再将实景图“一片树林”过渡成线条勾勒画“一片树林”,点出树木间存在着前后遮挡现象,让孩子在观察分析中感受物体间的遮挡关系。)师小结:层层叠叠的树木,相互遮挡,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美感。
(2)小树拼贴,表现遮挡关系。
幼儿操作师:我们也来给创造一片树林吧!请小朋友从筐中选几棵小树摆一摆,贴一贴,看看哪些树被遮挡起来了。
幼儿介绍作品:
师:你的树林中,哪些树被遮挡了?这棵树在前面还是后面?
师幼合作,画出树林的轮廓线。
师:我们一起把这片树林画下来吧。先画哪一棵?再画哪一棵?
师小结:在表现遮挡关系的景物时,我们可以先画出前面的景物,然后画后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挡的线条。
纠错——感知遮挡部分的画法。
师:用这种方法可以画出一大片树林,看老师画的对吗?错在哪里?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实物教具小树的提供,让孩子在拼贴树林的游戏情境下,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到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而师幼共同勾画和比较纠错,则自然地将贴过渡到画上,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上面环节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对下一环节寻找更多层次的遮挡作了铺垫,清晰地说明了遮挡部分在绘画时是不画出来的。)
(3)进一步探索层层遮挡的表现方法。
师:在这片密密的树林中还藏着许多景物呢?(定格实景画面,树、房、山层叠),我们一起来找找。
师:在这幅美丽的虞山风景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发生了遮挡呢?
师:如果要画树丛中的房子,房子后面的远山,应该怎么画呢?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PPT课件,以线描画的方式在范例风景画上逐步演示作画步骤:前后层叠的树木,被遮挡的房子,远处的群山,重点暗示孩子关注遮挡的部分,明确绘画要点:从画纸中下方开始画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进画被遮挡的景物。)
3.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虞山风光。
师:美丽的虞山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画一画,夸一夸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扬的民乐《高山流水》,孩子在绿色的'操作纸上构思画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表现遮挡的景物,PPT视频循环滚动播放虞山美景。水笔沙沙,琴音悠扬,活动室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情趣,良好的氛围激荡着孩子的心灵,营造出一种此出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
4.作品欣赏,再次探讨表现遮挡的要点。
(1)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长卷画形式,幼儿自由欣赏。
(2)选取一幅作品进行点评:请幼儿介绍一下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发生了遮挡;纠错。
(长卷画的展示方式,将孩子的单一行为提升到集体层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层新的视觉效果,站在画前,仿佛徜徉在绵延的山脉中,人、景、画合二为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活动评价:
欣赏、绘画都是一项较为安静的活动,但由于媒体教具的运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递进的启发式提问,使得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表现积极,气氛活跃。在一篇硕士答辩论文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我想,这也是我设计本活动的主要依据。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要求: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
活动:
1、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的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
2、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为什么?
3、再把具有代表性卡通形象来分析艺术特点,和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比较。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活动二:
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要求:
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活动: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成若干个场景。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每一幅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幅画面。
4、整理装订。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
活动准备:
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
活动过程:
1.玩手影游戏。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
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
2.画影子。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
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
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18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精选】08-05
美术教案[经典]07-26
(精选)美术教案08-13
美术教案[精选]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