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班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鱼儿游的乐趣。
2.了解几种常见鱼,知道其名称,区别其外形特征。
3.在游戏中感知数数、分类等简单的数学概念。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三个“鱼的家"。
2.实物:金鱼、泥鳅、鲫鱼等鱼分成若干小盆摆放在“水草"旁;鱼的课件。
3.鱼胸饰若干;鱼儿游和猫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三个大鱼缸(分类用)。
[活动过程]
一、角色扮演,游戏引趣
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出示鱼妈妈的头饰),你们看,梁老师变成谁了呀?
幼:金鱼;鱼妈妈。
师:对,我是鱼妈妈,你们想变成我的鱼宝宝吗?
幼儿:想。
师:这里有一些“鱼宝宝”的胸饰,戴上它你们就可以变成鱼宝宝了(幼儿自愿选择鱼胸饰扮演鱼宝宝)。
师:呀,我的鱼宝宝好可爱哦(摸一摸、亲一亲幼儿),你们爱妈妈吗?现在,妈妈要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玩,请宝宝找一找哪个鱼朋友和你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鱼朋友?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怎样游的?
二、自由观察、议论和交流
幼儿来到“水草"旁,高兴地向鱼儿打招呼:“鱼朋友,你好呀。”然后自由观察、议论、交流:“啊,我找到和我一样的鱼朋友了。“我发现这个鱼朋友和我不一样。”
师:你们认识这些鱼朋友吗?
幼:这是金鱼,有红的,有黑的,真漂亮,我家也有。
幼(指着泥鳅):这是蛇吗?
师:它是有点像蛇,但它是一种鱼,名字叫泥鳅。
幼:这里还有一条大鱼,我知道它叫鲫鱼。
师幼一起观察鲫鱼、金鱼、泥鳅的不同外形特征。小结:泥鳅是长长的、细细的,像蛇一样,嘴巴上有胡须;金鱼是圆圆的、胖胖的,肚子像气球;鲫鱼是扁扁的、大大的。
师:鱼儿是怎样游的?
幼:摇摇尾巴,摇摇头。
幼:泥鳅是钻来钻去地游,有时还会跳。
幼:鱼的翅膀在动。
师:鱼的翅膀叫鳍。
……
师幼一起把鱼朋友轻轻地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志,互相帮忙把“鱼朋友"分类放入三个大鱼缸内。”
师:鱼朋友都找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数数鱼朋友衣多少。
幼儿认真地数着各种鱼的数量:鲫鱼3条,金鱼4条,泥鳅5条。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鱼朋友?
幼:鲨鱼、鲤鱼、美人鱼、海豚……
师:美人鱼是动画片里的鱼朋友。海豚不是鱼是另一种动物,我们回去再找资料。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认识更多的鱼朋友?
幼:参观海底世界;看电视;看书……
师:方法有很多。这是鱼妈妈上网找到的一些鱼。朋友的资料,这些鱼朋友和我们刚才认识的鱼朋友长得不一样,游的样子也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幼一起观看“海底世界"的课件,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鱼。幼儿被生动形象的课件所吸引,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说: “啊,大鲨鱼,牙齿好尖.”“这条鱼怎么长得像小鸟?”“这条鱼的身上怎么长满了刺?"……幼儿边说边模仿各种鱼游的动作,开心极了。
三、自由表现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做出各种鱼游的动作。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如, “你是什么鱼在游?”“鱼儿还可以怎样游?"“哪个鱼宝宝和别人游的不一样?"等,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玩得很开心,都能自由想像,大腰表现,用自己的肢体表现鱼游的动作。教师及时发现幼儿不同的游的动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同伴间互相交流和分享。个别孩子出现了跑和跳的`动作,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慢慢体验。
四、游戏:小猫捉鱼
幼儿按意愿扮演成自己喜欢的鱼宝宝,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妈妈要带宝宝出去玩,附近有一只大馋一猫,当听到猫叫声以后要赶紧团家,不要被猫捉到了。音乐声响起,幼儿自由、快乐地在“家”的周围游来游去,当“小猫"出来的时候,“鱼宝宝"们尖叫着四外躲藏。第一次游戏结束时,有少数幼儿找不到家,有的幼儿就说:“你找错家了,请你快回家。”然后帮助他们找到家。接着幼儿互相商量,交换角色,体验到了合作游戏的乐趣。游戏玩了三遍,幼儿还兴犹未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练习鱼游的各种动作,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师生一起到自然角为鱼儿喂食和换水。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整合性
活动设计中我整合了科学和艺术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鱼的不同外形特征、不同数量进行分类,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学鱼游的乐趣。同时注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活动过程的游戏性
活动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过程,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鱼妈妈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再以“鱼宝宝学本领"和“小猫捉鱼”的游戏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情绪饱满,对活动十分感兴趣,学得很开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如自由观察、自由交流讨论、自由创编鱼游的动作等,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时,教师能及 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进步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渗透情感教育
首先是师幼间的情感沟通。在活动过程中我的“鱼妈妈”角色身份让幼儿感到亲切,通过妈妈爱宝宝,摸一摸、夸一夸宝宝,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等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师幼充分交流,有效互动,有效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其次是同伴间的情感沟通。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并在游戏中通过互相交换游戏角色让幼儿学会商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最后是幼儿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沟通。如向鱼朋友问好、说再见,轻轻地将鱼朋友送饲家,和鱼朋友一起玩游戏,最后喂食和换水氰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材料的生活化、差异性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用对于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觉得提供的材料应该生活化,体现差异性,所以我选择了几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鱼,如金鱼、泥鳅和鲫鱼,让幼儿观察。这些鱼随手可得,生命力又极强,,平时也便于饲养、照料。它们的外形特征又有明显的区别,便于幼儿比较,从中发现问题。这些普普通通的材料不管是城市或农村都可以找到。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本活动我让幼儿观察了几分钟的课件资料,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鱼,拓展知识面。j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小班幼儿年幼,注意力容易分散,规则意识也比较差,有时出现个别孩子开小差而没有认真参与活动的情况。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幼儿,及时、灵活地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2.“小猫捉鱼’’的游戏趣味性强,孩子很喜欢,但规则比较简单,只是让“鱼宝宝"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家",因而“鱼宝宝"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家,缺乏挑战性。教师可多设置几个“鱼宝宝"的家,这样既能增加必要的游戏难度,又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3.游戏中由于鱼挂饰绳结打得不牢,多次出现了脱落的现象,影响了幼儿活动。所以活动准备应更加充分、到位。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
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
幼儿
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
幼儿
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设计一个歌唱韵律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小芽发芽的动态。以种子发芽的过程:先长根、再长茎、最后长叶子为线索,引导宝宝用动作来表现。因此进一步感受春天植物生长的生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手指游戏等形式感知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
2、尝试用手指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在同伴的手掌间穿插,体验同伴间互相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过程视频、歌曲VCD(两只老虎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豆子发芽过程视频,直观感受“豆芽钻泥巴”的过程。
师出示豆子:“小豆子种在泥巴里会怎样呢?”
幼:“会发芽。”
师:“豆子发的'芽叫什么?”
幼:“豆芽。”
师:“小豆子发芽后是躲在泥巴里还是钻到泥巴外面呢?”
幼:“是钻到泥巴外面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豆子是怎样钻泥巴的。钻出泥巴后又变成什么了?”观看豆子发芽的视频。
二、手指游戏。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发芽过程。师:“小豆芽是怎样钻泥巴的?让我们来用小手学一学小豆芽钻泥巴的样子好吗?”“开花花结瓜瓜可以怎样表示?”
1、教师提炼幼儿动作并完整示范,
2、教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随着儿歌的不断变换,作出手指与手掌间穿插、手指顶手掌上下移动、开花、结瓜等动作。)
三、学习歌曲
1、倾听教师范唱。师:“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钻泥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结合幼儿回答出示歌曲图谱) “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2、幼儿学唱。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玩。提醒幼儿一人当“豆芽”,另一人“泥巴”,两人合作进行游戏。
附:手指游戏:
钻泥巴(配乐:两只老虎)
小豆芽芽,钻钻泥巴,(一只手的食指当豆芽,按节奏在另一只手〈当泥巴〉的手指缝间穿插 )
钻一下,动一下。(食指在另一只手的掌心里转动,当泥巴的那只手晃动)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开花花,(两手掌心相对,掌根相靠,手指自然弯曲做开花状)
结瓜瓜。(两手指交叉互相握住)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培养幼儿识字阅读的兴趣,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想办法,并努力战胜困难。
2.通过找字卡活动让幼儿又快、又准、又多地说出描绘天空、草、面包的形容词,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和思维的求异性、流畅性、发散性和敏锐性。
3.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和竞争、合作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形容天空、草、面包的`形容词字卡若干。
2.音乐带《蚂蚁搬面包》、《面包房子》的教学软件、图片,幼儿学具(沙箱、小图书、纸偶、实验材料)。
3.成绩表,金牌、银牌、铜牌若干枚,面包模型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汉字宝宝在哪里”。
老师和幼儿手持形容词卡入室。老师唱:“汉字宝宝在哪里?”幼儿唱着回答:“老师我呀在这里。”幼儿听到?立即蹲下。老师边出示字卡边问:“汉字宝宝在哪里?”如果哪位幼儿手拿的字卡和老师的相同,就站起回答:“X X X X在这里。”
2.播放教学软件,欣赏童话故事《面包房子》。
①(出示图1)你看到什么?天空、面包、草是怎样的?
分组比赛,各组分别找出描绘天空、面包、草的形容词字卡,并贴在图片上相应的地方。找得又快又多又准的组为胜,成绩表上红旗就升得越高。
②(出示图2)这时候,蚂蚁点点发现了什么?它为什么不把面包抬回家?
③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蚂蚁点点把面包抬回家,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供学具。
④(出示图3)蚂蚁点点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⑤如果平时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幼儿在音乐声中表演童话故事《面包房子》结束。
四、各领域渗透
1.科学:做“怎样移走物体”的实验。
2.艺术:学习用连环画的形式绘画故事《面包房子》;学习歌表演《蚂蚁搬豆》,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3.健康:体育游戏“蚂蚁搬豆”。
4.社会: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和竞争、合作的精神。
五、生活中渗透
户外散步中观察蚂蚁是怎样搬走体积大的食物的;引导幼儿用形容词描绘天空和草。
六、环境中渗透
学习有关天空、面包和草的形容词字卡;活动提供已切割的面包图片,让幼儿任意拼成各种物体。
七、家庭中渗透
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习从多方向、多层次、多途径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活动评价
(略)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跑、钻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体验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准备火车头的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进活动场地
(一)师:刚才小朋友火车开得真好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玩“开火车钻山洞”的`游戏。
(二)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火车怎么开的”?火车都会经过哪里?
二、介绍游戏规则
(一)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二)选两名小朋友搭起手当山洞,选一名幼儿当火车头,其他幼儿跟在后面搭成火车,一边念儿歌“小火车,呜呜呜,过山洞,过铁桥……”一边钻山洞。
(三)在地面上画一条线,当成铁路桥。儿歌念完时,当山洞的人就将手放下捉住没有通过的人,然后捉住的人当山洞,游戏继续进行。
(四)提出游戏注意事项
三、师幼进行游戏,教师进行引导
1.分组进行练习。
2.全体幼儿进行游戏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的火车不仅开得很好,而且安全过了山洞”
六、放松活动
听有关火车的音乐做律动,游戏结束。儿童网站
小班教案 篇6
目标: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和3以内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准备:
1、已经欣赏过故事《水果屋》
2、红、黄、绿萝筐各一
3、水果卡片若干(苹果、梨子、西瓜)
4、三座房子
过程:
一、情境表演,带幼儿到小熊家做客
1、在音乐声中带幼儿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到小熊家做客。
2、通过情境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
场景:(水果满地都是,房子倒塌,小熊在哭)
师:“小熊你怎么啦?”
小熊:“昨天晚上刮大风,我的水果屋被吹坏了。”
师:“小熊的水果屋被吹坏了怎么办啊?”(幼儿想办法,启发幼儿要帮助小熊)
二、帮助小熊重新装修房子,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心情。
1、捡水果,给水果分类。
小熊:“谢谢小朋友,不过要先帮我把水果捡起来,红苹果放在红萝筐里,绿西瓜放在绿萝筐里,黄梨子放在黄萝筐里。”
2、按要求装修房子
①认识颜色标记及点子
②交待要求,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师:“小熊刚才跟我讲了,这个水果可不能随便乱贴,水果上有一个小圆点就要先找到有一个点的房子(1号房子),如果是红色的苹果就要贴在红标记的下面。”
③请个别幼儿示范
④幼儿合作装修房子
⑤请小熊检查水果是否贴对。
三、庆祝房子装修成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小熊端来水果请小朋友吃水果。
四、结束
“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小熊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准备了课件,让幼儿更直观的“看”这个故事。刚开始时,我用熊宝宝咧嘴笑的图片引出故事人物,幼儿很感兴趣。接着由熊宝宝为什么笑来引出故事的图片,幼儿看的.都很认真专注,也能根据教师的问题来说一说,做一做,但是此处幼儿的完整表达还是欠佳,我的问题也并未点到点上,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复杂,比较难以回答,下次课时可做适量更改。
本节课我着重教授了“摘、推、拉”这3个动词。当熊宝宝摘水果时、熊宝宝推车子时、熊妈妈拉车子时,我分别要求幼儿来学一学,加深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和动感,增加趣味性。但对于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不是体会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对于小班孩子完整表达语句的水平还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于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动物们的喜悦,幼儿表现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的定位,我还是有些错误,对于完整句子的表达和发散性思维,小班的孩子还是处于一个较弱的阶段,不能在问题中出现过于复杂的话语,动作要更加有趣一些,让幼儿更感兴趣。
小班教案 篇7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玩圈,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2.在游戏中锻炼幼儿双脚行进跳的能力。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游戏重难点:
能探索出纸圈的多种玩法。
游戏准备:
纸圈人手一个、平整的活动场地。
游戏过程: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玩好不好?好,开上你们的小汽车,出发。汽车进站了,请你们找好了车位停好车。
刚才我们把纸圈当成了方向盘,那除了可以当方向盘外,还可以怎样玩呢?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究纸圏的玩法。教师边巡视边认真观察幼儿。
2.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现在谁大胆地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展示玩法,老师引导幼儿跟着学一学,玩一玩。
3.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玩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教案网出处)把纸圈放在地上,两脚并拢,膝盖弯一弯,然后跳进圈内。
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反复练习。启发幼儿将纸圈排列组合成不同形状,练习连续向前跳圈,提醒幼儿双脚并拢。
4.跳圈比赛,将幼儿分组成两组进行。
5.你们都有点累了, 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蹬蹬脚、敲敲腿、伸伸懒腰、相互捶捶背等。
6.开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纸圈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幼儿便想出各种富有童趣的'玩法,有的扔、有的跳、有的把圈背在背上当乌龟壳、有的当方向盘,幼儿一个个玩得很开心。幼儿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玩乐中促进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但由于气温高,天气热,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精选)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
小班教案[精选]07-22
小班教案[经典]07-27
小班教案【精选】07-31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