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0:10: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2、能用“↑、↓”符号记录结果,表示上浮与下沉。

  3、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糖、盐、味精、土豆、贴有红黄绿线的一次性透明杯子、记录纸、铅笔、《土豆宝宝历险记》(课件)、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土豆:这是什么?(土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并验证:猜猜土豆掉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说理由。

  3.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讨论:你认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东西呢?

  二、共同实验,积极探索

  (一)实验一:三种不同材料操作

  1.介绍实验材料并交代实验规则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实验总结:糖水和味精水都不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水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二)不同盐量再次操作

  1.出示不同含盐量的两杯水进行实验提问:是不是土豆放在盐水中一定会浮起来呢?

  2、出示两份不一样多的盐,幼儿做实验,观察并记录。

  3、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拓展幼儿经验。

  1.出示“死海”的图片并提问: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在很多很多得盐水中人能浮起来吗?

  2.观看介绍死海的视频。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不同大小的土豆块放在盐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到底结果怎样,现在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活动,发现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围世界。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光从哪里来,了解太阳、电灯、蜡烛、燃烧物、火柴、打火机等都能发光。

  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对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教案准备】

  布置好暗室,内有电灯、台灯、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等。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创设暗室的环境,揭示课题

  幼儿围坐在暗室内,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黑乎乎的),教师悄悄打开门,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亮光)

  二、启发幼儿

  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操作活动中发现光的奥秘,即光的来源、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带领幼儿去室外寻找亮光,认识太阳光。

  ①师: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边走边说:小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外走,走到外面找呀找,亮光亮光你从哪儿来?

  ②幼:我们发现亮光是太阳公公送来的。

  ③师:请幼儿仔细看看太阳,然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④师:请幼儿与太阳公公说说悄悄话,提些问题。

  如:a.太阳公公你为什么这么亮呀?

  b.太阳公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亮光呢?

  c.太阳公公你的'光是从哪儿来的呀?

  (谈过话后回暗室,交流向太阳公公提出的问题)

  ⑤师:小朋友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我们发现太阳公公的光多亮多亮呀,光强的时候还真刺跟呢!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屋子亮起来。

  师:现在老师将太阳公公关在门外,屋子里又黑了,请你们想办法让屋子里亮起来。

  ①(开电灯)根据幼儿所说打开电灯。

  ②幼儿发现屋子里亮起来了,那这个亮光是谁给我们送来的?(电灯)

  ③除了电灯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发出亮光吗?(幼儿开放性思维,提出各种办法)

  ④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试验,让这些东西发出光来。(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台灯、蜡烛、电筒、煤油灯;火柴、打火机由教师掌握)

  ⑤幼儿操作后回答:你们刚才是让什么东西发光的?你是怎样做的?

  ⑥小结:台灯、电筒一按开关就亮了;蜡烛、煤油灯要点火才能亮。那谁跟谁做朋友最好呢?(a.点火方式;b.光的颜色)

  ⑦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火柴、打火机、电灯、台灯、蜡烛、煤油灯都能发光。

  3.讨论光的作用。师:你们想想有了光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如果没有光又会怎样呢?

  ①幼儿想过后同伴间互相交流。

  ②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③引导幼儿在黑暗中发现夜光表亮光,进行科技教育。

  ④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太阳、火柴、蜡烛、电灯、台灯、电筒它们都会发光。光能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东西,给我们做事带来方便。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1)让幼儿跟亮光做。

  (2)每人取一面小镜子,对着太阳光,看看发现了什么?

  (3)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边玩边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自由教案过程中结束全部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馒头的来源,探究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知道蛋糕、面包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支歌曲。

  3、能在美劳区用各种材料对面制品进行表征活动。

  活动准备:

  1、面制品的照片、小麦、磨面粉与制作馒头过程进行录象。提供面制品表征活动的材料放到美劳区。

  2、活动前样幼儿回家分头调查其制作过程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 信息分享(回忆馒头的制作过程)

  讨论:馒头是怎样做成的?(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二、观看面包、面条等各种面点的制作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面点而辛勤地劳动。

  三、音乐欣赏《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1、欣赏曲子,感受歌曲的愉快心情

  2、分三组游戏感受歌曲:

  A:听音乐用橡皮泥制作面包。

  B:随音乐进行伴奏(投放铃鼓、鼓、碰铃、双响筒等)

  C:随音乐舞蹈

  3、放音乐、幼儿填词

  A:随节奏念歌词

  B:填歌词

  C:根据幼儿填词发现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4、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采用集体、小组、男女、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幼儿即兴舞蹈结束

  延伸活动:在美劳区投放制作面点的材料供幼儿制作(如:面团、橡皮泥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依次将人偶变化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

  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

  ①手握成拳状;

  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

  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平时对警察等英雄人物兴趣浓厚,愿意能主动尝试扮演此类英雄人物、帮助受害人,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相应线索推理、分析案情。

  难点:根据局部线索合理的推理案件走向。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一只鸡宝宝。

  1、画面一:鸡大婶带小鸡出去散步

  师:今天天气很好,鸡大婶决定带她的三个鸡宝宝去散步,路上,她们遇到了小鸭、小白兔、小猫、河马和小狗。她们相互打招呼,小狗和小猫还问鸡大婶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抓到鱼。鸡大婶告诉小猫、小狗后就带着鸡宝宝走到了花园里,里面好多美丽的花儿,还有一只又美丽又大的蝴蝶在空中跳舞。

  2、画面二:鸡大婶离开。

  师:可是小鸡宝宝说想喝水,鸡大婶就离开了

  3、画面三:鸡宝宝少了一个。

  师:鸡大婶回来后发现鸡宝宝少了一只,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想想,还有一只鸡宝宝去哪儿了?。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 师:你们说说看,不见的那只鸡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被抓走了。

  (2)师:你们说被抓走的,那到底是被抓走的?我们来看看现场有没有线索

  师:在来的时候,她们遇到了谁呢?(图片展示)

  (3)师:刚刚都是你们的猜测,还不能证明是对的,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找找线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半个脚印。

  师: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谁的脚印和现场留下的脚印不一样呢??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你们真厉害,原来有3个小动物在现场留下了脚印,现在我们把小鸭排除掉了。

  线索二:鱼骨头。

  1、点击画面

  师:鸡大婶绕着附近走了一圈,发现草丛里有什么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原来啊,嫌疑人还留下了根鱼骨头。你们想想,今天,会是谁吃了鱼呢?

  2、点击画面:列出小猫、小狗

  师:那我们看看,还有谁会被排除掉呢?哦,河马没有吃鱼,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现在就剩下了小狗和小猫,那到底会是谁呢?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鱼骨头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正在录歌,好像听见了有什么声音,我的歌里面有,可以给你们听听!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谁走路会发出刚刚我们听见的声音呢?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它脖子上有铃铛。原来是小狗呀!小狗说:它路过那里时,听见一只鸡宝宝说想去旁边树下休息,小狗就带鸡宝宝过去休息了,给大家带来的误会,真是对不起!

  总结:你们果然是小侦探,找线索很仔细,接下来鸡大婶请你们到她家去吃水果,大家一起出发吧!

  【活动反思】

  此类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设计较少,活动一开始,便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幼儿在根据局部线索推理时基本可以说出案件走向,初步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且在推理过程中享受每一次线索带来的悬疑感;但我在语言引导上给予幼儿的支持较少,应给予充分时间让他们仔细的思考、讨论,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占据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9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