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复韵母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及与声母的拼读。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
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开火车读ai ei ui
2.通过老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形式,复习什么是复韵母。
3.听读练习:听老师读儿歌,找出这几个老朋友。学生边听边一起找出带调韵母,师巩固。
一对小姐弟,姐姐高来弟弟矮。弟弟要砍树,姐姐急忙制止他:“哎!哎!哎!别砍,别砍!爱护小树,人人有责!” 天气渐渐转凉了,姐姐围围巾,既温暖又好看。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内容
1.课件出示:蓝猫和淘气:他们准备到拼音王国旅游,遇上智慧姐姐,玩起了闯关游戏。
2.第一关:拼音娃娃b p k h与复韵母ai的拼读、m、w和ei的拼读、g h sh s与ui的拼读。
3.第二关:看图认一认:拼读带调复韵母音节词。
白菜、梅花、书柜
4.第三关:听故事《龟兔赛跑》。边听边想:故事里出现了哪几个小动物?
5.引出音节词? wū guī pá bái tù shuì
6.通过故事,引导:毅力+恒心=成功(特别是学习上)
7.教师小结:我们平常说的每一句话,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们学的拼音字母组成的。
三、学习儿歌,识记生字。
1.学生看书,找出自己学过的音节拼读。
2.教师有重点指导拼读。
3.认字:妹 奶 白 皮
四、书写练习
1.做做老师自编手指歌,活动手指、放松大脑,为写字做准备。
2.学写音节词,教师范写,学生跟写,提醒学生“三个一”。
板书设计:
wū guī bái tù
pá shu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
3、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4.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当主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电视台的主持人,你们现在都可以作为一位主持人来采访一名嘉宾。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这次口语交际有什么要求呢?
2交流讨论:
(1)大家可以作为主持人邀请一位嘉宾。
(2)主持人可以和嘉宾交流一下你想交流的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情境。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
3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4全班评议,评出“最佳主持人”。
习作 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2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一个快乐的人”
2、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
3、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
二知道具体描述
1、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
2、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
3、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
4、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5、小组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了解象形、形声的构字法,所以课后的生字,好多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识记,如“伞”,“冷”,“暖”,“热”等字。并且经过一单元的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建立了句子概念,基本能在朗读课文时,做到词语连读,并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还没有找到一种学习方法,离开老师的指导,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给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不管哪个阶段都应培养的任务,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识字学词的重点之上,还有一个意识,应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以逐步培养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在学语文的起始阶段,以上两者都很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 ”和“ 刂、冫、人、灬”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识字、 写字(不、开、四、五),理解重点词语,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节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样,我们穿什么?你们看这棵小树(边说边画)叶子已经掉光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他感觉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你怎样帮助他?有位老爷爷和你们一样也想帮助小树,他是怎样帮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5爷爷和小树。认识“爷”字
(联系天气变冷的实际及形象的笔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唤起他们对小树的同情与关爱,自然地导入新课)
1、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
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
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偏旁(采用开火车)
二、初步认识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自由说,及时肯定学生的新发现)
2、老师也有一个新发现:认识“自然段”
3、教师和男女同学合作读课文三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出示图一
(1)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想想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A、“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B、假如你是小树,这时你会说什么?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A、理解“绿色的小树”B、让学生想象,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齐读
五、读读说说(完成课后作业)
1、指名说
2、挑选你喜欢一个,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六、我会写
1、请学生看田字格里的生字,读一读
2、师范写
3、学生写
七、课外延伸
1、书写生字词。
2、人们为了保护树木做了哪些?树木为人类做了哪些?(自选)
板书:
5、爷爷和小树
暖和 不冷
小伞 不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
2、作业,练习习题二。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到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2.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还要在大门口张贴大红的——春联。(板书课题:24. 春联,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春联内容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所表现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2.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春联,用“ ”画出春联的内容。
3.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指名)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齐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
你能来读好它吗?(个别集体)
这么美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把它记在脑海里。(指名背)
5.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表现第二种内容的春联。
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
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谁来试着读好它。(个别集体)
快速把它记在脑子里。(指名背齐背)
6.课文中还有表现其他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下面请一、二组看上面一副春联,三、四组看下面一副春联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片,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7.谁来讲讲你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下面考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说内容,大家马上把相应的春联读出来。
9.出示下面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
10.下面请大家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11.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文本研读,了解春联特点
1.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看课文二、三自然段。
(板书:特点 )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
适当点拨 辞: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对仗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齐读第二自然段。
3、老师读第二副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板书: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板书:声律美 )
4.出示:开卷有益,卷有两种解释(1)试卷(2)书本 , 请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四)迁移运用 自主学习
1.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考考大家。这里有几副春联的上联,请大家为它在后面找出正确的下联。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 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快过年了,老师家里想贴一副春联,却不知道哪一副好,你能推荐一副吗?说说你的理由。(请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明理由)
2.参考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及你收集的春联,向家人推荐,并向他们说明这些春联的内容及特点。
语文教案 篇6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写了那几件事。
2、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童年的启蒙老师更使人难忘,他们更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因为是他们打开了我们知识的大门;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能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板书课题)师提问学生对“启蒙”的理解。
二 认真学课文,理解内容,展开联想。
1、师述:启蒙老师为什么使我难忘呢?他有什么优秀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作者从哪些事中悟出了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呢?默读课文后和同学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
三 教师小结:
1、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正是因为启蒙老师们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在孩子们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你们同意老师的看法吗?(同意)那好请大家在学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朗读九、十自然段)
2、大家想想:这些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四 延伸:
师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说明了大家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们还不懂事,老师的一次次表扬可能对你的帮助特别大;老师的一点关怀可能使你感到特别温暖;老师的一次批评可能对你的触动特别大;当然有时老师也可能让你受了委屈,联系实际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呢?(指名交流)
五 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紧紧围绕“难忘的启蒙”这个题目,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分别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勤勉、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这样写的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 布置作业:
标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启蒙
组织演讲 —— 爱国
启蒙老师 老师的批评(两次) —— 正直 诚实 勤勉 难忘
对日语课的宽容 —— 爱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2.完成本次练习的习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并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2.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完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的练习。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注意积累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比一比,再组词。
(1)读准字音,比较异同。
(2)口头组词。
(3)独立完成练习。
(4)集体订正。
幻(幻想) 慢(慢车) 芒(光芒) 刻(立刻)
幼(幼小) 漫(弥漫) 茫(茫茫) 该(应该)
2.和同学商量一下,照例子,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投影出示例句。
(2)朗读句子,理解意思。
(3)改写时注意标点符号。
(4)独立改写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5)投影出示同学改写的句子,共同评价。
出示句子:
①我们来到海洋馆。
②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鱼。
我们来到海洋馆,看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鱼。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通古诗《鹿柴》。(注意“柴”的读音是zhài)
2.朗读古诗,理解意思。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句,大家讨论。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空旷的山里不见有人,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斜射进森林深处,又返照在一片青苔之上。)
(4)练习背诵古诗。
三 阅读平台
阅读诗歌《雨中的树林》。
1.默读诗歌。
(1)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字典,独立识字。
2.朗读诗歌。
(1)个人练习读,把诗读通顺。
(2)齐读诗歌,把诗读流利。
(3)理解诗歌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观察一处景物,并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四 能说会道
1.阅读说话提示。
2.明确说话要求。
主题:谁是最佳小导游
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乡时,要注意把家乡最可爱的地方介绍给游客。
(2)说话时,语句要通顺连贯。
(3)认真听小导游介绍。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他提问。小导游要认真回答。
3.先在小组练一练。
4.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说一说。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评出十佳小导游。
五 笔下生辉
观察一处景物,再写下来。
1.观察时要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观察景物的样子、颜色,还可以闻闻那里有什么气味,听听有什么声音。
3.先把自己观察的景物说一说,然后同学之间进行评议。
4.把观察的景物写出来。
(1)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5.完成习作后,认真读一读并作修改。
例文:
家乡的青山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这里的山,不像泰山那么雄伟,华山那么险峻。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青山周围云雾缭绕,站在山顶,好像进入了仙境。
春天,青山的小草极嫩,嫩得使人舍不得碰它。山坡上那一朵朵的'桃花,灿若朝霞,再经姹紫嫣红的山花点缀,好似绿绒毯上五彩缤纷的图案,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夏天,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等等。野花的芳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蝴蝶,它们在花朵上翩翩起舞,给青山增添了色彩。
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金黄色,山间的树上长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柿子活像黄琥珀雕刻的一样,闪耀着光彩。那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山上的一切都换上了黄装。远远望去,大山像一个披甲的壮士,矗立在那里。
冬天,山顶上、山腰、山脚下都是雪,整座山银装素裹,真是壮观。
家乡的山很美,那一座座青山终日坐落在这里,它们总是第一个把太阳呼唤出来,也是最后一个送太阳落入地平线。我爱家乡的山。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2.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整体感知 10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一) 默读课文
(二)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细研课文 15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获得其简略的答案。
四、合作与探究 10分钟
提出师生合作与探究的问题: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桥之美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则?
(二).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来印证这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1.找出句子,并简答文中所呈现的三条基本的审美原则。
2.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印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组(中等生):整理课堂老师讲解的知识。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5分钟
二、提出有关课文内容整合性的问题: 15分钟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挥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概述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正面举例具体阐述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景物既能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从反面举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相互衬托、相互响应。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试举例说明。
(《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 20分钟
例如: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方法指导——
1.根据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来思考并归纳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问题。
3.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在文中的语境、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审美原则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五、布置作业 2分钟
A组(学优生):仿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我校大门之美》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B组(中等生):研讨与练习一、二 。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桥之美》板书设计一
总——桥美在何处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现实中的桥 杨柳拂桥——令人销魂
正面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令人驻足
分—— 艺术中的桥
—————————————————————
反面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
总 总说桥之美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