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6 09:37:0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精华[8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意图教材分析:

  《多彩的花瓶》让幼儿用喷画的方法来装饰废旧的奶粉桶,使其变成多彩的花瓶。这是让孩子感到新奇、快乐的美术活动。这正符合了新《纲要》所提出的要求: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此活动思路来源于教研组生活化美术活动研讨主题“瓶瓶罐罐的艺术”,是一堂在研究中生成的孩子喜欢的生活的美术活动。首先我们选择的作画工具就是生活化的工具,即是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使用的化妆水、啫喱水、或是沐浴露、花露水的喷雾瓶。活动中用到的小图片材料也是幼儿课前集体准备的,让孩子事先画好一些小动物、小花、小树的图片剪下来然后将这些图片放在底板上,将颜料水装在喷雾瓶里,对画面进行喷洒。最后当孩子们拿下一张张小图片,画面上就出现了图片的轮廓印,小小的喷壶画出了一副副美妙画,废旧的奶粉罐变成美丽的花瓶,一下子变废为宝。孩子们的好奇欲、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喷画时可以自由选择图形、自由构图、用色;尝试用喷壶进行喷画的艺术创作,大胆表现自我;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感受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喷壶喷画,感受喷画的'乐趣。

  2、大胆选择不同图片进行组合,喷制作出不同效果的画面。

  3、用喷画作品装饰“花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种色彩的颜料,小喷壶、奶粉桶、若干形状不同的动植物图片模板

  2、范例作品三个

  3、课前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好各种模板,如各种动物、花草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喷壶,掌握了喷雾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又意图地摆放图片,等颜料干些再取模板,取模板时保持画面的边

  界清晰。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欣赏花瓶,激发兴趣

  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花瓶)

  2、这可不是一般的花瓶哦,你看出其中的秘密了吗?(原来它是一个奶粉桶作成的)

  3、拿掉花,我们来仔细看一看这个花瓶,上面有什么?

  4、你觉得这些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5、这个喷画美在哪里呢?

  二、引导探索,学习要领

  1、介绍作画材料

  制作这个花瓶,我们首先要进行喷画。喷画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幼儿说,教师一一出示所需材料(在示范桌上一一摆好)

  白色底板纸一张、小图片模板若干、黑颜色喷壶、蓝颜色喷壶、

  2、进行喷画演示

  示范一:(海底世界)

  这里有海底世界的图片,别小看这些小图片,他们不同的摆放就能喷出不同的画面来。

  边说边摆放:这是小鱼,你想让它游在哪里呢?谁来放一放

  这是海底的水草,最好摆在哪里呢?谁来放一放……

  鲨鱼偷偷从边上游过来,谁来摆一白?

  我看小朋友这样的摆放十分合理,现在我们要把颜料喷上去(我要作一幅蓝色海底世界的画)喷好后,我们不要急着去动它,要等它干一会儿才能拿去

  模板。那我们可以去完成第二幅,每个小朋友可以喷两幅画哦。

  示范二:(神秘黑夜)

  现在我想喷一幅黑夜的画,看这是月亮、星星、小鸟……

  请孩子放、孩子喷、

  示范三:(彩色世界)

  这里还有多种颜色的喷壶呢,那我们可以喷一幅彩色的画,给蝴蝶喷兰色、给小花喷红色,给小草喷绿色……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3、看作品效果,激起幼儿操作兴趣。

  三、鼓励独创,制作花瓶

  1、在喷画的时候要注意,模板纸不能移动。

  2、喷好一个图形后,再去完成一幅作品,等它们干一点再把模板拿掉。

  3、不同的图形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喷画。

  四、展示花瓶,体验快乐

  1、将孩子们喷好的作品贴到奶粉罐上,插上花,就可以变成一个美丽的花瓶。

  2、互相参观,说一说你喷了一个什么样的花瓶。

  利用范例作品激发幼儿对喷画的兴趣,引导孩子去观察喷画作品,感受喷画的朦胧美。

  孩子第一次接触喷画,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三次不同效果的喷画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老师在讲解和示范中突出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的实际操作感受体验喷画乐趣。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图谱并正确掌握音乐节奏;

  2、正确使用乐器演奏音乐;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乐的合奏

  活动准备:

  1、图谱、

  2、录音机、乐器每组人手一个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图谱导入,引起兴趣。

  师:(展示图谱)小朋友,现在是冬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夏天这西湖旁边有什么吧?

  老师展示音乐的节奏: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

  请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的动作,再由老师自己选择小朋友的一个动作做打击乐的空手动作。

  2、尝试听音乐做空手动作。

  第一遍听音乐,老师动作、语言指导

  第二遍听音乐,请小朋友上来听音乐做指挥,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带动作(提示小朋友不记得动作就看图谱)

  3、尝试用乐器演奏。

  (1)老师拿出四种乐器:串铃、响板、小玲、铃鼓。找寻用乐器来模仿动作和声音。

  师: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乐器那个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声,哪个可以做一闪一闪的动作?

  (2)各组小朋友做自己乐器的空手练习。

  师:我们轻轻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么?我们 一起做空手练习。

  (教导幼儿明白“拿起”“放下”的动作)

  (3)拿乐器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小玲怎么跳,铃鼓要怎么跳。(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指导)

  (4)添加新元素,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待会老师要加一个合奏的动作,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我是什么时候加进去的。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练习合奏,接着重新听音乐用乐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调换乐器

  各组复习各自的乐器的节奏,老师指导,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一遍。

  4、交代音乐的名字,尝试更快的音乐节奏。

  师:小朋友,知道这音乐是什么吗?叫花好月圆!老师这里有更快的音乐,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吗?

  5、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听到客人老师们给你们的掌声了吗啊?我们一起鞠躬谢谢客人老师吧。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2.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教学难点:

  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节奏图、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听着音乐愉快地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

  听后提问:

  A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愉快、欢快、高兴)

  B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乐拍出2/4拍节奏)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D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启发幼儿做各种简单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便哼唱歌曲便随老师学习动作表演。

  4. 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

  (3)学习用小手演奏

  (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

  5、 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1)认识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2)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乐器,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4

  主要目标:

  培养幼儿的思维推理能力

  渗透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导入方法:

  (教师演示课件1)春天天气真好,小红来到公园里,这儿真美呀!要求幼儿按照迎春花、小河、小草以及桃花和杏花的'颜色翻底色。

  展开方法:

  一、按颜色排列规律推理

  1.(教师演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草地上花的排列规律,要求幼儿在桌上摆出,并按规律再摆出一组。

  2.

  幼儿动手操作,摆出和草地上的花一样的颜色,再按一个黄色、一个白色、一个黄色、一个白色的规律续摆出一组。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总结排列规律,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二、观察记忆并按类别规律推理

  1.(教师演示课件2)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忆小红在和谁握手问好,按顺序在桌上摆出,并按规律续摆出一组。

  2.幼儿动手操作,摆出玉兰花、苹果树、荷花、桃树,并按一朵花、一棵树、一朵花、一棵树的规律续摆出一组。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总结排列规律,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三、观察记忆并按类别规律迁移推理

  1.(教师演示课件3)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忆小红

  在和谁交朋友和跳舞,要求幼儿在桌上按此规律再摆出两组。

  2.幼儿动手操作,按一兽一鸟、一兽一鸟的规律在桌上摆出两组。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总结排列规律,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结束方法:

  教师要求幼儿按一男一女、一男一女的规律排队走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之所以选取这篇故事,原因就在于它简单诙谐,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吃瓜吐子儿”是生活常识,而偶尔吃进肚子里通常也无甚大碍;缺乏生活知识的幼儿就很容易犯下这样小小的错儿。这是一个富有张力的取材,它一头联系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另一头则悄悄打开了文学创造中奇特有趣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喜欢听诙谐的故事,并参与讨论,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2、联系相关经验,说说吃瓜吐子的生活体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子儿,吐吐》的PPT。

  2、洗净的苹果、甜橙、猕猴桃、橘子、香蕉等常见水果,水果刀,砧板。

  3、盘中盛放若干瓣石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给你们说一个小猪胖胖的故事吧,走,跟着胖胖上幼儿园去喽!

  二、边讲边议论:(放PPT)1.了解故事人物—胖胖(1)观察画面:这里有这么多的小猪,哪个是胖胖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介绍:胖胖的脸比谁都胖。每次吃东西的时候,胖胖总是说:“真好吃!真好吃!”吃得又快又多。

  2.观察画面参与讨论下午吃点心了,看看吃什么呀?哦,吃甜甜的木瓜(木瓜和西瓜、哈密瓜差不多,里面有许多黑黑的子儿):“真好吃!真好吃!”胖胖吃了一块又一块,啊呜啊呜全吃完了。咦?皮儿呢?黑黑的木瓜子儿呢?

  (1)讨论一:木瓜里黑黑的子儿能吃吗?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

  以胖胖的口吻说啊?要开刀?好可怕!胖胖吓得哭起来了,哭啊哭啊,越哭越伤心,天黑了,胖胖还在哭,哭着哭着,胖胖睡着了,还做起了梦。他梦见了自己怎么啦?

  (2)讨论二:好大的一棵树顶在头上,会怎么样?(说说各自的理由)他回得了家吗?这时小鸟飞来了,小鸟说:“咦?这里怎么会有一棵会走路的树呀?”小鸟会在树上干吗?(做窝,捉虫)

  (3)讨论三:木瓜树越长越高,树叶越长越密,接下来树上还会结出什么?是不是真的会长出木瓜呢?木瓜树上结了那么多木瓜,胖胖吃也吃不完,他会想到谁啊?胖胖咯咯咯笑起来,这一笑,胖胖就醒了。他赶紧摸摸头,树呢?我头上的木瓜树呢?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

  (4)讨论四:喔唷喔唷,胖胖的肚子好疼哦!胖胖要拉肚子了!怎么会疼的?(提醒:你们帮胖胖想想他吃了好多什么?)胖胖赶快到洗手间去便便了。怎么马桶里都是一粒粒黑黑的、圆圆的什么啊?

  哦!黑黑的木瓜子儿都跑到便便里去了!刚才胖胖肚子疼,原来就是多吃了硬硬的木瓜子儿啊,吃多了会拉肚子的。

  三、猜猜水果里有没有子儿,切开证实一下。

  我带来这么多瓜果,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这些瓜果里都有子儿吗?

  (1)切开一只苹果验证:真的吗?它的子儿藏在哪里?

  (2)我们切开看一下,你们看到什么啦?你们吃不吃苹果里的子儿?

  (3)(出示石榴)这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有没有子儿?子儿在哪里?

  (4)(出示猕猴桃)这是什么水果?你们吃到过子儿吗?到底有没有?让我们切开来看一看,有没有?这一粒粒黑黑的是什么?其实猕猴桃是有子儿的,它的子儿是可以吃的。看起来有些瓜果的子儿是可以吃的,有些瓜果的子儿是不可以吃的,那我们以后在幼儿园在家里吃水果的时候,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哪些子儿能吃,哪些子儿不能吃,把你找到的秘密来告诉大家吧!

  (5)共同品尝水果,体验如何吐子儿。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抽象的词汇和故事情节内容以及所包含的'意义,不是“旁听”一下就能领会的,而只有在充分的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能“有话可说”。

  在上述课例中,既有回忆中的感官经验,也有直接感官经验。“你还吃过哪些水果是有子的?”这是从故事跳跃到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这里一直到“请你吃一吃,把葡萄子吐在手心里”这是让幼儿从抽象的回忆到直接的尝试,进一步深化幼儿对“子儿吐吐”的感受。而从案例描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吃葡萄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是最多的,并且表达出来的信息也是最丰富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证实,过往的生活经历是幼儿表达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当下的感受是更能刺激幼儿表述的直接经验。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尝试做种子发芽的观察记录。

  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蒜头、南瓜籽),幼儿自带的各种容器,幼儿观察记录本。

  活动一播种种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种手和种子麟酌各和条件。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幼儿识别并说出不同种子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提问:你见过种子发芽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

  2、选择种植条件进行种植。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希望种植的种子。

  (2)幼儿将自己选择的种子依据自己认为应有的种植条件,种在不同的容器内。

  有的孩子选择把种子种在水里,有的孩子选择种在土壤里。有的孩子把种好的种子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将其放在阴暗角落里。

  活动二做观察记录

  【活动过程】

  为了方便孩子们记录,我们为每个孩子制作了一个观察记录本。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每天都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并随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还让老师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写在观察图边上。

  1、幼儿每天观察两次种子,并进行必要的辅助管理(换水、浇水)。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记录(绘画)。帮助幼儿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

  教师提问举例:

  (1)你把种好的种子放在了什么地方呢?

  (2)为什么把它种在水(土壤)里呢?

  (3)今天你观察到了什么?

  活动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比较、尝试分析

  引导幼儿比较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并让幼儿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种子本身的差异及后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较种子在土壤(不浇水)和水中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水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比较种子在有空气的条件和无空气的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3)重点比较阳光下和阴暗角落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教师小结: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实验总结:空气、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而阳光则不是。

  【活动延伸】

  1、发动幼儿收集种子,并将所收集的种子分类用透明袋装好,投放在实验角,大家一起辨别,增长有关种子的知识,并讨论不同种子的由来。

  2、可将幼儿收集的一些种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种子来进行创意贴画。

  3、选择几种不同的较大的种子,分类投放在计算区,让幼儿尝试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种子,或者用种子来做分类游戏。(教师可变换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状、按能否食用等。)

  4 大班种子发芽教案,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最开始的过程,每一种植物最开始都是从种子中长出来的,很多幼儿对于这种现象会感到很奇特,可以让幼儿自己体会一下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球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当教师在给他们表演自抛自接球的时候,他们也会学着教师的样子自主学习抛接球。但是对于自抛自接相对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会有些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以两人互抛互接球的健康游戏。让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更新一步的互动交往,更进一步了解合作。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2、在互相抛球接球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的孩子会抛不好或者接不好,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要怎样才能给同伴抛个好球或者接到好球。

  3、锻炼孩子们双手用力的协调性、接球的预判能力还有临时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怎样与同伴交流,并且能够掌握如何将球抛好给同伴。

  2、难点: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分歧,如何去解决,是否需要教师介入等。抛球时双手的用力协调,尽量避免单手抛球。

  3、因为抛接球是一个相互互换角色的活动,抛球者在将球抛出去之后就变成了接球者,他需要随时准备着接同伴抛过来的球。所以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地对待对方,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

  活动准备

  1、先把活动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先告知于幼儿。

  2、带领幼儿活动各种大、小关节,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身体能动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将幼儿两两分组,或者是让幼儿们自己需找自己的伙伴进行活动。

  2、教师先做示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并且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看到教师将球抛给同伴的`动作;教师伸手迎球、接球的动作。

  3、每组一个球,活动开始。创设孩子间自己抛接球的机会,教师适时介入。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在巡视幼儿活动过程当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导幼儿如何去解决。

  发现的问题:①不能平稳地抛接球;②接球者想接球,但是又不敢去接,没有主动去迎球并接球;③在活动过程中,同组的幼儿相互埋怨对方没有做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并没有在自身方面找原因。

  2、每个幼儿的身体机能以及技能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发现问题时,从抛球者的主动性角度来说,教师要教导幼儿怎样把球抛得平稳。从接球者的被动性角度来说,他们想接球,但是球来得偏了,低了或者高了,这样都会导致他们不想接球,想接也接不稳,接不到。

  3、当孩子之间相互抛接球时,孩子能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对话属于孩子间的交流。当幼儿认知发生冲突需要帮助,或者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幼儿束手无策时,当谈话内容处于拉锯状态而缺乏深度和宽度时,教师都要适时介入,巧妙点拔,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再进行示范,在幼儿接到球或者抛出球的时候应鼓励幼儿,使球继续抛接下去。

  4、引导幼儿被自己的活动所吸引,幼儿直接产生积极的互动,可衍生出各种传、抛球形式来吸引孩子,只有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活动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三、结束环节:

  1、收拾器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2、总结这节活动课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

  3、带队回教室,做好课下常规。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2、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3、参与击鼓传花游戏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1、青蛙图片,故事PPT,游戏音乐;

  2、大红花一朵,小红花若干朵。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们喜欢青蛙吗?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青蛙?有一只青蛙也认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他忍不住哭了出来)。并提问:

  (1)青蛙后来为什么会难受呢?

  (2)别的动物会的本领他都不会,所以他感到很难过,那么青蛙有没有自己的本领呢?

  3、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并提问:

  (1)听了山羊的话,青蛙还感到难受吗?

  (2)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也有自己的本领,朋友们都很喜欢他,所以他也喜欢自己了。)

  二、引导幼儿找找自己的长处。

  1、教师:故事里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都为自己的本领而骄傲,很喜欢自己。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吗?为什么喜欢自己?你都有些什么本领让你觉得很骄傲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长处。

  4、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本领,都很能干,所以我们都是最棒的,我们一起大声说我是最棒的,我喜欢我自己。

  三、游戏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吗?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听音乐传花,当音乐停时,红花在谁的手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游戏。(可引导幼儿自己讲述游戏规则)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04-01

(精选)大班教案07-28

[经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8-19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06

【精选】大班教案09-13

(精选)大班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