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选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有关动物的主题是每个年龄阶段幼儿都非常喜爱的内容,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把握的主题要点是不同的,对于中班幼儿则侧重于感知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的关系等等。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按以往的经验,教师可能会教给幼儿许多关于动物的歌曲,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了解。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歌唱似乎又忽略了音乐自身特有的知识语汇和本体功能。那么在主题进行中,如何使音乐既起到纽带作用,让幼儿在其特有的愉悦感中逐步推进主题的进展,同时又不失音乐所蕴涵的技能要素,使幼儿获得音乐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在动物主题中,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动物的特征之一,模仿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幼儿的兴趣点,而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是中班幼儿应获得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于是,我设计了以下集体活动“青蛙唱歌”。
活动目标:
1、 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 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活动准备:
1、 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2、 指偶:小青蛙和老青蛙
3、 幼儿自画害虫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 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 出示荷叶:
——“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
——“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
——“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
——“当
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
——“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
——“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
——“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
——“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
(说明:以上环节旨在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幼儿多通道感官的共同参与,从而感知音乐的高低变化与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
二、 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 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谁最喜欢荷叶?”(青蛙)
——“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 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
——“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表现)
(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可视条件制作多媒体以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的空间,如:宁静的夏夜,静静的湖面上有许多荷叶,在大大小小的荷叶上坐着许多青蛙,它们这个“呱呱”,那个“呱呱呱”,高低起伏,象在开演唱会……)
——“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
“呱呱!呱呱!”(你好!你好!)
“呱呱 呱呱 呱呱 呱!”(今天我呀真高兴!)
“呱呱 呱!呱呱 呱!”(真热啊!真热啊!)……
(说明:幼儿在交流表现中,不仅获得了语言节奏这一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更关注到动物与我们人类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多角度的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
3、 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
(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中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
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指偶表演:“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片绿绿的荷叶,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这片大大的荷叶。小青蛙见了老青蛙连忙有礼貌地打招呼:‘呱呱!’(高八度),老青蛙见了小青蛙也热情地说:‘呱呱’(低八度)。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用它那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 呱呱 呱 呱 呱呱 呱呱 呱!(高八度)’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它就用那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呱呱,我是一只老青蛙,呱呱 呱呱 呱 呱 呱呱 呱呱 呱!(低八度)’他们越唱越高兴……”
4、 初步尝试同声合唱。
——“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
——“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
(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 音乐游戏:青蛙捉害虫
1、 引出青蛙捉害虫,用动作交流表现。
——“青蛙除了喜欢唱歌还喜欢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捉害虫的?”
(鼓励个别幼儿大胆表现捉害虫的动作)
2、 倾听高低变化的音乐,探索青蛙捉害虫的方法。
——“害虫一会跳得高,一会跳得低,青蛙怎么样才能抓住它们呢?”
3、 幼儿随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
(说明:“害虫”是幼儿在区角活动所研究的“动物喜欢吃什么——青蛙喜欢吃什么”中自制出来的。教师可将它们垂钓于一根长竿上,随着音乐不规则的高低变化,忽高忽低地抖动长竿,犹如害虫在庄稼地里跳动,幼儿一边跳跃一边捕捉害虫。在游戏的愉悦中,用肢体动作再现音乐的高低变化。)
活动建议:
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点在区角
活动进行延伸,如:
在探索角提供更多的动物指偶,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语言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提供录音机,以便幼儿自由录制,与同伴交流。
在表演角:投放青蛙的头饰、服装、道具等,引导幼儿将“青蛙唱歌”改编成音乐剧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喜欢的歌曲根据情节内容进行改编翻唱。
……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奏,感受理解歌曲内容,能初步表现音乐形象。
2、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录音磁带、节奏卡片、故事一段。
活动重难点: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流程:复习歌曲“找朋友”→歌曲“小树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找朋友”
天气真好!我们一快儿来找朋友做游戏吧。
二、歌曲“小树苗”
1、语言导入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好朋友,谁也想找朋友呀?(播放小鸟叫的录音)。
哦,小鸟也要找朋友,你们想知道小鸟的朋友是谁吗?老师讲故事给你们听,听一听小鸟的家在哪儿,谁
是它们的好朋友呢?
2、故事“鸟娃娃和小树”
3、提问:(1)小鸟的家在什么地方?(在树上)
(2)在故事里谁是小鸟的朋友?(树是小鸟的朋友)
师:对呀!大家都可以和小鸟做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吧
春天到,绿绿的树儿真美丽,可爱的`小鸟飞来了。飞到东,飞到西,飞得高,飞得低,飞得快,飞得慢,
飞到自己的家里啦。(幼儿随老师的语言引向飞)
小鸟喜欢树,我们也喜欢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树苗”的歌好吗?
4、教歌曲“小树苗”
(1)欣赏音乐一遍(放录音)
(2)范唱
a 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想听老师一边弹琴一边唱对吗?
b 请小朋友再仔细听老师清唱一遍,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小鸟又是怎么唱歌的?……
(3)幼儿同老师一起练习唱小鸟唱歌部分
(4)出示节奏卡片,让幼儿认认拍拍
(5)请个别幼儿摆放节奏卡片
师:谁能上来将卡片按小鸟叫的歌声帮它们排排队呢。
|****|****|*— *|*— *|
(6)幼儿看节奏卡片练唱
(7)有了空气、阳光、水、泥土小树才能长高长大。(模仿做小树长高长大的姿态)
(8)幼儿跟着老师学习完整唱(随三拍子节奏自然舞动)
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小朋友和老师一起随节奏边唱边左右摇动自己的身体好吗?
(9)幼儿围在老师身边唱。让老师看一看,听一听我们小朋友歌唱的本领。
(10)现在老师来扮做树妈妈,小朋友来扮做鸟娃娃围着树妈妈边唱边跳吧!(许多小鸟快快围成一个大圆圈)
(11)今天鸟娃娃们表现真好,快快让树妈妈亲亲你们。(老师与幼儿边亲吻边说:这只小鸟真漂亮、那只小鸟真可爱……)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城悠久历史文化、特征和作用。
2、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保护长城的标志,知道如何爱护长城。
3、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长城的图片、教师爬长城的照片。
2、有长城起止点的地图。
3、小红旗。
经验准备:
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已对长城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孩子们,元旦放三天长假,你们猜猜老师去哪里了?”幼儿的兴奋,然后适当的在屏幕上放出长城的图片,直接进入主题:“老师去爬了长城?你们去过长城吗?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长城吧。”
2、教师请去过长城的幼儿先描绘一下爬去长城的感受,加强幼儿对长城的期盼。然后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请幼儿观察长城,引导孩子们认识长城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堡、关城、烽火台与城墙,并且请幼儿描绘画面上看到的风景,讨论每一部分的作用。
3、观察地图上的长城,让幼儿指出长城起止点,并且在起止点上插上小红旗。然后请幼儿之间相互讨论: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长城是怎么样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长城?古时候的长城有什么用?现在的长城又有什么作用?
4、在幼儿讨论完毕后,教师播放长城介绍片,让幼儿看到动态的长城和长城周围景色,知道长城的历史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加深对长城的骄傲和体验。
5、教师出示一些破旧、残破的`长城图片,让孩子认识到如今的长城现状,引起孩子对长城的保护意识。请孩子们说一说该如何保护长城。
6、请孩子们制作一些保护长城的标志。
活动延伸:
1、做一个建构活动,在区角搭建长城。
2、画一画眼中的长城。
3、回去阅读“孟姜女哭长城”或者关于长城的故事。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2、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热闹的工地”图片。
【活动过程】
1、引题谈话——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建筑工人建造的'。
提问:你们看见过建筑工人造房子吗?
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今天我们一起到“热闹的工地”上去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建造房子的。
2、结合“热闹的工地”图片,认识建筑工地。
(1)观察有安全网、挂着红色横幅工地场景的图片。
提问: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高高的房子外层包着安全网,还拉着红色的横幅)
安全网有什么作用?(有了安全网,就可以防止砸伤、摔伤,保证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的安全)
红色横幅告诉大家什么?(红色横幅有的写着建筑工人造好房子的决心和口号,有的告诉大家他们建造的房子既漂亮又坚实)
(2)观察有各种大型建筑工具的图片。
提问:这些建筑工具的名称叫什么?
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大吊车可以搬运很重的东西到很高的地方;搅拌机能快速而均匀地把水泥和砂石拌在一块;翻斗车便于搬运沙石、砖块等建筑材料)
(3)欣赏工人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等图片。
提问:建筑工人在做什么?(建筑工人在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
3、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劳动。
(1)热闹的工地是建筑工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你觉得建筑工人辛苦吗?
(2)小结:建筑工人辛苦的工作,为我们建造了许许多多的房子,我们才有舒适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说:谢谢建筑工人,建筑工人辛苦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2、懂得安全乘车的基本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用椅子模拟摆放成公共汽车。
2、道具:小动物的图片、方向盘、胡须、布娃娃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你们坐过公交车吗?你们上车时会怎么做呢?今天呀有一群动物也来乘公交车了,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坐公交车的!
1、教师讲述故事《文明的小乘客》并提问:
(1)小动物们是怎么样上车的?虎大哥上车时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2)小花狗乘车时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3)鸡大婶乘车时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脚,它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4)虎大哥乘车讲文明吗?虎大哥最后下车了吗?为什么会下车呢?
2、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1)提问:你平时乘车时怎样做的?除了故事中说的,乘车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3、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和小结。
(1)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应主动投币或刷卡。
(2)要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上车后要坐好或抓好扶手,不能在车上随意走动,更不能将头、手、身体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4)一人一位,不要随便占座位。
(5)要主动给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人让座。
4、游戏:乘公交车教师用椅子摆成公交车的样子,幼儿自选角色,如:司机、乘客、爷爷、残疾人等,一起玩"公共汽车"的游戏。
总结结束故事:
文明的小乘客嘀嘀嘀,森林巴士准备出发了。门一开,大家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挤。哎呀,小松鼠的鞋挤掉了,小白兔的花衣服给扯破了,虎大哥仗着自己力气大,把大伙推到一边,连钱都不给就抢先上了车。小花狗着急地喊:"大家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大家听了小花狗的话,排好队,一会儿就都投币上了车。
车上,狐狸大叔提醒大家:"没有投币的,请回来投币噢。"大家都看着虎大哥。虎大哥装作没听见,扭头看着窗外。
车开了,第一站停靠青草坡,山羊爷爷摇摇晃晃地上车了。狐狸大叔说:"请给老弱病残和乘车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山羊爷爷走到虎大哥的面前,虎大哥赶紧闭上眼睛装睡觉。坐在最后的小花狗站了起来:"山羊爷爷请到这儿来坐吧。"说着,扶着山羊爷爷坐下来。山羊爷爷乐呵呵地摸着小花狗的头说:"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呀。"车子又停了一站又一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多。鸡大婶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脚,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虎大哥却蛮不讲理对叫起来:"谁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你把我的脚踩伤了,赔钱!"鸡大婶吓坏了。小花狗不服气了,说:"她确实不是故意的,车上人这么多,大家应该互相谦让才是。"车上的动物们都同意小花狗的意见,批评虎大哥不文明。
一会儿,车停了,虎大哥灰溜溜地下车了。
活动反思:
如今幼儿乘坐公交车的机会变多了,但是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为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乘车礼仪,增强文明乘车意识。因此设计此节活动《文明小乘客》。
在活动前部分,我创设了开车去郊游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提出了问题:小朋友:“你乘坐过公共汽车吗?跟大家说说吧等”,来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和已知经验的回忆再现。活动中,利用故事《我是文明小乘客》让幼儿了解乘车的一般规则,在听故事中的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讲述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并能够正确判断故事中动物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的不对,从而知道做一个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礼仪。结合视频幼儿进行讨论并判断遵守文明安全乘车的基本行为规范,讨论过程中部分幼儿能够说出自己的乘车经验。幼儿了解了一些乘车文明礼仪后,考虑到社会活动需让幼儿有亲身体验,激发幼儿情感,在活动的后半部分,幼儿进行操作和角色扮演,在操作环节,因为时间的关系孩子操作时间较短,幼儿对于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做乘客的乐趣,并且能够主动让座,但是在扮演过程中孩子没有分清上下车在哪里,也忘记上车投票等。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乘坐公交车的'一般规则,能判断并遵守文明安全乘车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整个活动中,教学目标虽然得到了的落实,但是整个活动进行下来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反思如下:
1、由于在活动环节设置较多,老师进行的活动时间较长。
2、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说教部分较多,在后面活动中导致孩子的兴趣性较低。
3、操作环节因前面环节较长,导致操作环节匆匆结束,提供的操作材料有一些不清楚,导致孩子无法判断,操作材料提供有些复杂,提供的公交车可以删去,缺乏意义。
4、最后的角色扮演环节因时间的匆促,导致交代不够清楚,老师没有做好一个观察者,虽然孩子乐意参与游戏,但是老师并没有更好的帮助幼儿明白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5、活动中设计的是以通过观察故事、视频进行提问方法,最后变成一问一答,缺乏开放性,导致呆板的说教,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减少。
因此通过此节活动并且通过专家的前期指导明白了一节好的活动需要进行反复推敲,找准其核心经验,考虑到幼儿的学情,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以幼儿为主体,不是呆板的说教,在活动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实际需要,在活动的组织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摸索。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尝试用点、线、色块等来装饰树叶。
2、感受色彩的美,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涂好背景色的广玉兰树叶
3、展示用的草盘、红黄蓝绿水粉及棉签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来了——激趣
教师用视图、声音把幼儿带入色彩的世界,引出树叶宝宝。
二、树叶宝宝穿彩衣——操作
1、 第一次尝试:
简单认识作画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用棉签在小树也身上进行打扮:你会用什么方法打扮呢,赶紧去试试。
2、 选几张小树叶集中看一看,引导发现幼儿的`装饰方法:看看这几片树叶是怎么打扮的?
3、 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学学同伴的方法再次给树叶打扮。
三、树叶宝宝变花朵——展示
1、欣赏作品,感受美:树叶宝宝待在这里变成了什么?
2、重点引导幼儿看些作品,然后进行评价:你觉得哪片小树叶好看?哪里好看呢?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你晚上一个人睡在一间小房间吗?”每每问及幼儿这个问题,很多幼儿的头都会摇得像波浪鼓似的。是呀,在许多幼儿的心目中,黑房间多可怕呀,也许有妖怪,有大灰狼。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认知水平低,平时爱听的童话故事里就经常有妖怪、大灰狼的角色,再加上一些成人不正确的恐吓,如“不听话就把你关到黑房子里去”等等原因,幼儿怕黑也就不奇怪了。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去救小动物这个游戏就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黑,并能用各种方法去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培养自己在困难面前能用迁移、变通的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一、 活动准备:
将活动室一端用黑布、大型木板等布置成黑乎乎的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音乐磁带一盒。课件动画片《小兔迷路了》
二、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黑”,并学习用各种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鼓励幼儿平时积极动脑,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幼儿独立入睡的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三、过程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找小猫》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播放动画片《小兔迷路了》: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走啊走,小兔来到一个山洞里,里面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小兔害怕极了,太阳落山了,夜深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哭起来:“妈妈,妈妈……”。
(二)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
1.发现情况 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 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小猫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
(1) 请胆大的幼儿做示范(3—4人),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
(2) 交谈,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对他们进行疏导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归纳如下方法:
a.先站在洞口往里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渐渐习惯了黑再慢慢走进去,一边走,一边摸,就不会摔跤,也不会害怕。
b.进去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一边走,一边唱唱歌,就不会害怕。
c.你就想里面的小动物多可怜,我一定要帮助它,其它什么也别想,就不会害怕了。
d.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慢慢走,就不会出危险,这们也不会害怕。
(3)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
(4)教师对还不敢进去的幼儿再次进行疏导,启发他们找上好朋友一同进去救小动物。
(5)请胆子特别小的幼儿借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电筒等)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
(6)教师亲亲每一个救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幼儿在活动中所尝试的各种克服怕黑的方法,使幼儿明白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有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幼儿平时要积极动脑。
(2)、鼓励幼儿努力养成自己独睡的习惯 教师:“现在,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哪些小朋友在家是和爸爸妈妈睡在一个房间的?为什么不一个人睡?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黑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我们有各种方法战胜黑暗。你们以后敢不敢一个人睡觉啦?敢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3)表扬敢于独睡或已经养成独睡习惯的幼儿,给每天独睡的幼儿贴一朵小红花。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孩子不但对意思简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做,不过还得有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否则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2-27
【精选】中班教案08-16
(经典)中班教案08-31
[精选]中班教案09-01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09
中班教案(精选)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24
[经典]中班教案09-09
(经典)中班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