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9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能正常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打开密码箱
1、请个别幼儿尝试打开密码箱,发现箱子的'秘密
2、提问:
(1)能打开吗?为什么?
(2)箱子的锁在哪里?和以前认识的锁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密码箱的锁是用数字控制的密码锁,不是一般的钥匙就能打开的。只有知道密码,对好相应的数字才能打开它。
二、观察思考破译密码
1、认识相邻数
(1)师:要想破译密码,我们要按照提示卡来完成,
使用相邻数打开密码锁
(2)提问:什么是相邻数?(按照提示卡来了解相邻数)
这个数字有两个相邻数
前一个数字比它“少1”,后一个数字比它“多1”
试着完成下面的提卡,你就知道相邻数了
(3)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它们必须是邻居、前一个数字比它“少1”后一个数字比它“多1”
2、破译密码箱上的密码
(1)请幼儿动手操作小密码卡,找出“4”,“5”的相邻数
(2)用密码打开密码箱
三、拓展经验,了解密码箱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课件)
1、提问:你还知道哪里使用密码锁吗?使用密码锁应该注意什么呢?
2、小结:不能忘记密码,注意保密
四、结束
不只是各种锁上使用密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使用密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还有哪些地方时用密码,好吗?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正确点数5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点数)
2、拼插积木
3、相关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农场里的动物可真多,他们在饲养员叔叔的未央下,一个个长得又肥又壮。
(1)小朋友们,你就案件农场里有哪些动物呢?他们的叫声都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学一学吗?
(2)你能数一数、说一说每种动物的数量吗?你会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呢?
2、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感知点数说出总数。
(1)教师结合相关图画,引导幼儿学习点数和动物数量的匹配。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动物的数量,如1只小猪、2头牛、3只公鸡、4只鸭子、5只小羊。
3、教师引导幼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交流探索。
(1)教师取下操作卡和动物卡,并取出拼插积木。
(2)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分别摆放出相应数量的积木。
四、实践操作
1、教师指导幼儿联系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请幼儿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操作,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2、结合教师教具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巩固本次活动的知识点“点数并说出总数。”
五、活动延伸
1、巩固点数,阴道幼儿点数自己的左或者右各有几个手指,点数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各有几个。
2、引导幼儿数一数活动室里物品的数量,并画出相应的点数。
3、引导幼儿点数自己的好朋友,并说出总数。
六、活动总结
点数是幼儿接触数学最基础的一步,点数是通过幼儿手指、大脑还有口的三个结合,手在点数,大脑在记数字,口里在读数字,三步让幼儿感知数的有趣性,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大脑的思维能力,但部分幼儿应该都会基本的点数说总数。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学会朗诵。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4、能简单复述诗歌。
5、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梳子一把;诗歌图谱一张;优美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挂图一张,上面画有四幅小图①妈妈给我梳头我给妈妈梳头②一棵枝叶在飘动的树③轮船在海中航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梳子)
2、师:梳子有什么作用?
3、师:谁帮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梳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诗歌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和意境。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中,说了些什么?
三、结合大图书,分两部分欣赏诗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部分:妈妈用梳子—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
(1)诗歌中妈妈为什么要帮我梳头发?
(2)我为什么也帮妈妈梳头发呢?(启发幼儿说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2、教师朗诵第二部分: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1)风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中是怎么表达的?风真的是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2)船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为什么诗歌中会这么说?
四、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结合图谱,初步学习完整朗诵诗歌。
2、结合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幼儿分小组接念儿歌。
五、拓展想象:让幼儿自由想象,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仿编。
1、师提问:风除了像树的梳子之外,还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除了风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2、幼儿自由讨论及尝试仿编,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
3、师幼共同梳理仿编内容。
六、延伸活动:
提供背景图及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仿编。
附诗歌: 梳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
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
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诗歌《梳子》活动反思
情况分析:
《梳子》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在活动中,我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活动,并让幼儿谈一谈“谁帮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在亲切的谈话中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紧接着直接引出诗歌的名称《梳子》,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环节,教师通过出示与诗歌相对应的图片,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想象,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幼儿讲述语言的加工、整合,组织成诗歌中的语言。此环节,幼儿通过观察具体的画面情景讲述,思维特别活跃。在重点理解“风真的是树的梳子及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吗?”这两句时,佳炜小朋友说:“树的枝条特别长,像女小朋友的头发,风就来给它梳头了,梳得整整齐齐的。”泽鑫小朋友说:“海很大,船在上面开来开去的,后面有很多浪花,就像梳头一样。”幼儿通过自己对画面的观察与理解,讲述起来语言流畅、想象丰富,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发展需求,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本节亮点:
1、教师在活动中,给幼儿充分发言的机会及想象的空间,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环节。
2、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能具体指出幼儿某一方面的特点,如:你朗诵得很连贯,声音很优美等等。
3、教师在活动中设置了幼儿讨论的环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能蹲下来与幼儿说话,体现了师幼平等的关系。
4、在启发幼儿仿编的环节,教师能结合句型卡,让幼儿一目了然,做到有的放矢。
5、目标的制定切实可行,涵盖了知识、技能及情感三个方面。并且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一一得到了落实。
存在不足:
1、在提问时教师更多地关注到主动举手的幼儿,对于那些不主动、不积极的幼儿缺乏鼓励。
2、本次活动为家长开放日活动,个别幼儿对于家长的到来表现出依赖的情绪,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爸爸妈妈的身上,活动中注意力多次分散。
调整策略:
1、针对第一点不足,我有以下几点调整方向:首先,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幼儿,如:对于能力较为一般的幼儿提问简单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提问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这样会增强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其次,当一个问题抛出时,不要一直关注举手的那一部分幼儿,应适当地将机会匀给会回答但因为胆小不敢举手的幼儿。再次,教师多多注意自己的眼神及表情,尽量以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幼儿,给他们足够的自信心。
2、对于家长的到来而导致个别幼儿注意力分散,上课不集中的现象,我觉得这是老师课前的考虑不周到。教师可以在活动开放前与幼儿先交流爸爸妈妈要到来的情况,先安抚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讨论:爸爸妈妈要来看小朋友上课,我们要怎么做呢?给幼儿事先打打“预防针”。在组织活动时就能减少这样的烦恼。
中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引导幼儿用手和小猪走路、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猪憨厚、可爱的形象。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唱准│×× ××│和│××××│的节奏。
3、培养幼儿在集体表演时候合理利用空间,不你推我挤。
二、准备:每人一个小猪头饰、猪妈妈头饰一个、一片草地、音乐磁带《小猪睡觉》。
三、过程:1、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T:小猪宝宝们 S:哎!
T: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你们高兴吗?S:高兴。(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小猪走路的动作进教室)
T:(带领幼儿围着草地转一圈)草地到了,这里的草真嫩呀!哎哟,妈妈的肚子好饿呀,你们饿吗?S:饿了。T:那我们就找个地方吃草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吃草)
T:宝宝们! S:哎!
T:吃饱了吗? S:吃饱了。
T:吃饱了那我们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请幼儿坐到位置上)
T:嗯,肚子已经吃饱了,那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呢?S:玩、睡觉、做游戏……T:妈妈呀也想睡觉了,那你们跟妈妈一起睡觉吧!妈妈睡觉的时候还要打呼噜呢!猪宝宝们可要听仔细了,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边睡觉边打呼噜 唱:呼噜噜噜 噜 呼噜噜噜 噜)
T:刚才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呀?哪个宝宝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T:真棒,宝宝们学得真像。妈妈睡的很香很香的时候还要这样打呼噜呢!(唱:呼噜 呼噜 呼噜 呼噜) 谁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T:宝宝们真可爱,也会和妈妈一样打呼噜。妈妈还会念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这首儿歌里就有猪宝宝们打呼噜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宝宝们可以跟妈妈一起念,一起学好吗?(配乐,有感情地念一遍歌词,边做手指动作打呼噜时唱出来)这首儿歌好听吗?那宝宝们就跟妈妈一起来说好吗?(集体说几遍)
二、学唱歌曲:
T:妈妈还会把这首儿歌唱成歌呢!(有表情地范唱一遍,做手指动作)宝宝们想不想学啊?那就跟妈妈一起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几遍,配乐)这首歌里面①小猪吃饱了在干什么?②它是怎么睡学的?(闭上眼睛睡觉)③大耳朵在干什么?(大耳朵在扇扇)④小尾巴在干什么?(小尾巴在摇摇)
T:刚才呀我们是用小手表演了小猪睡觉,现在呢妈妈要宝宝用自己的小身体来表演了。下面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看看哪个宝宝表演得最棒。(听琴声范唱,幼儿做动作)
T:这个宝宝表演得真好,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好吗?(请个别表演好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①小猪有个大肚皮,吃饱了之后它是怎么走路的?②闭上眼睛睡觉怎么做?③大耳朵扇扇又可以怎么表演?④小尾巴在摇摇可以做什么动作?⑤打呼噜时可以做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给歌词编动作。
T:现在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宝宝们准备好了吗?S:准备好了。(师唱,幼儿表演)
T: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好羡慕呀,想要跟你们比赛了,现在呀请宝宝们来唱,妈妈来表演,好吗?S:好。(幼儿唱,教师表演)T:妈妈表演得好不好啊?S:好。T:那下面宝宝们就和妈妈一起来表演吧!(师生共同表演)
T:嗯,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呀真高兴,可是这首好听的歌呀还没有名字呢!请宝宝们帮这首歌取一个名字好吗?S:猪宝宝、小猪吃草……
三、结束:
T:猪宝宝们,你们累不累啊?
S:累了。
T:走,咱们回家休息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通过一次集体教育活动课“房子的变化”,幼儿对身边的建筑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纷纷表示长大后要当一名建筑师。为了满足幼儿自己的创造欲望,大型积木区成了他们一显身手的好地方。
目标:
1.在观察各种各样房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搭建,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2.在建筑过程中,养成擅于发现、积极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通过已进行的教育活动“房子的变化”,幼儿们已对身边建筑物的结构、模式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对搭建房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创设了适宜的建筑区角的基本环境,投放大型塑料积木、建筑物图形、较宽敞的场地等。
活动过程:
1.集体教育活动课“房子的变化”过后,大型塑料积木区成了孩子们最乐意光顾的地方,每天都是热闹非凡。几天来,我发现孩子们在建筑过程中不注意美观,只注意高度,形式也比较单一。于是我抓住这次积木区小朋友请我去作客的机会,向他们提出了高的要求:“上一次,我应邀来你们积木区进的就是这个小院子,你们想一想,我们学的‘房子的变化’里都有什么样的房子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平房、有楼房、有四合院、有尖顶房、有方顶、还有圆顶房……”“为什么我们只有农家小院这一种?”孩子们接到挑战后,一致表示要搭建一个大型建筑物。于是孩子们商量,有的说盖四合院,有的说盖圆顶的体育馆,还有的说盖长方形的楼房。最后大家讨论决定盖简单一点的长方形楼房。
自我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提问,启发幼儿用学过的知识与经验去发现搭建单一的问题,并通过幼儿讨论去确定新建主题,最终确立目标,使幼儿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操作。
2.目标确定后,孩子们做了具体分工:一个小朋友负责设计楼房结构,两个小朋友负责找积木,两个小朋友负责搭建。一会儿工夫,一层就这样顺利地盖好了。在盖第二层时,“小设计师”要求负责搭建的小朋友把四面围墙都用圆柱形积木搭建,理由是为了增加透明度,便于大家看到内部装饰。随着新设计方案的出台,问题也由此产生,只见孩子们找来圆柱形积木往一层顶部长条积木的长槽里插,怎么也插不进去,几个人忙乎了一大阵,也没能“制服”这些圆柱形积木。几个人面面相视,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我,接到求助信号,我以他们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进来,轻声的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设计方案,不用圆柱形积木,使楼房除了具有透明度,还具有稳固性呢?”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嘉璐小朋友拿起一块三角形积木试探性的把它的一条边插在了一层顶部的长槽内。“老师快来看,三角形积木站住了。”王雨晴高兴地叫着。就这样,他们在将楼房一层一层加高的同时思路越来越开阔,格局越来越完美。到游戏区活动将结束时,孩子们已搭起了一座四层高的楼房。孩子们在“楼”前欢呼雀跃,一个个得意洋洋,并不时的向我做着介绍,让我看看这,看看那。
自我分析:我在孩子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地介入,给予引导与帮助,不仅使幼儿及时克服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搭建欲望,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3.延伸活动:活动结束时,我特意让其他区的孩子们参观了积木区的建筑成果,并希望来积木区活动的小朋友今后能多观察多动脑,建造出更多的与众不同的建筑物。这不但解决了积木区的杂乱问题,同时也给今后的活动提出了挑战。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种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2、出示小旗提问:现在,我们从哪边开始数?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二、用举小旗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提问:小羊排在第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小旗举起来!
4、幼儿游戏
三、去小动物家做客,巩固认识序数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四、分享喜悦
提问:你们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呀?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
(1)沙是细细的
(2)沙是一粒一粒的
(3)沙是松散的
(4)沙不溶解于水
2、了解沙的用途。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探索、尝试的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沙坑、玩沙工具、沙盘、搅拌棒、盐糖水、玻璃杯、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玩沙
(1)把幼儿带到沙坑旁,请小朋友用脚在上面踩一踩,学一学小猫走路、小兔跳………幼儿边唱歌曲《走路》。
(2)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用脚踩了沙,你们踩在沙上面的感觉怎麽样呀?”(幼儿回答)
(3)教师讲解玩沙的要领。“玩沙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注意不要扬沙,不要把沙子弄的满地都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
(4)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沙,问有什麽感觉,用眼睛看一看,沙是什麽样子的?;本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
2)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面团过汤圆,那你们试一试能用沙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麽?引导幼儿说出沙是松散的。
2、实验: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
(1)教师请幼儿观察糖、盐、沙,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做糖、盐、沙的溶解实验,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操作实验。
3、小节沙的特点。
“我们刚才玩了沙,认识了沙,谁来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请小朋友回答,(个别和集体回答相结合)“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沙不溶于水。
4、沙的用途。
教师提问:“沙有很多种用途,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沙子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沙子还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5、制作乐器——沙锤
教师出示自制沙锤。“小朋友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玩过沙锤,老师这里有两个自己制作的沙锤,它的声音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自己用沙子做沙锤。”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请小朋友动手制作。然后摇动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鱼由少变多的情绪的变化,由孤单到和其它小鱼成为好朋友的愉快的情绪,在歌唱的基础上能够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大胆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鱼不同的情绪变化,并能合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3、享受游戏情景所带来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幼儿熟悉歌曲《三条鱼》的背景下。
2、条鱼的头饰若干。
3、《三条鱼》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
1、听音乐《三条鱼》
2、回忆复习小朋友们,你们都还记得这首歌吗?(幼儿回答后一起唱)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做一做那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小鱼怎么了吗?
(1)教师戴上鱼的头饰饰演小鱼,一边做鱼游行动,一边用迟钝的速率读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独单在发愁",并随同孤单、伤心的心情。
提问:有几条鱼呀?在哪里游呢?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评论辩论:这条鱼怎么了?
幼儿:它在发愁,它想妈妈了。(请幼儿上台做一下伤心、孤单的动作)
(3)我们应当如何帮助它?
幼儿:帮它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找朋友和它一起玩)
(4)找朋友教师师将小鱼头饰拿下,放在黑板上,请出另一条鱼:"太好了,有条小鱼乐意和它做朋友了。两条小鱼碰在一路,会做些什么呢?"
①请幼儿勇敢想象两条鱼在一起的景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心情来表示。
幼儿:手拉手、握握手、抱抱(引导幼儿做两个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的一些动作)。
②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读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头",并随同表现出开心的心情。
提问:刚才两条小鱼都在做什么事情呀?
幼儿:摇摇尾巴点头。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边学边做。
提问: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鱼这么快乐,也来和他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③请幼儿想象三条鱼在一起玩耍的景象,鼓励幼儿勇敢地用符合的'行动、心情来表示。
④教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行动,一边用较快的速率唱出"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并伴随高兴、开心的心情。
2、学一学
(1)教师从第一段音乐开始示范(一边唱歌一边示范动作)
(2)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2遍
3、和小鱼做游戏。
(1)我们这么多小朋友都做小鱼的朋友,小鱼一定很开心!我们一起和小鱼做游戏吧!
(2)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感受、体验与其他小朋友一起配合游戏的快乐。
4、结束呀!
小朋友,老师好像记得我们上次参加小鱼的音乐晚会时它说过还要让我们去参加它的舞会呢!呀!恰好是今天呢,那我们赶紧收拾收拾出发吧。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从小班到中班经过一年半的音乐活动熏陶。喜欢唱唱跳跳,愿意参加音乐活动,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是在音乐表现中没有合作的经验,所以本次活动让孩子感受与朋友一起合作跳舞的快乐。
《邀请舞》是中班一个非常经典的集体教学活动,舞曲节奏欢快,以邀请的方式与同伴跳舞,让孩子体验和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所以在本次《邀请舞》的活动中,想通过孩子在“邀请舞”的音乐游戏中,能初步模仿以邀请的方式与同伴跳舞。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中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邀请舞。
2、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感受邀请朋友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玩走独木桥、爬山等游戏。
2、ppt。
3、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情激趣 【价值:在情景性的律动中熟悉舞曲的旋律】
律动《去大森林》
二、感知体验【价值:在观察和模仿中,尝试用邀请的'方式和同伴跳舞】
1、感受欣赏
重点提问:刚才小白兔和我一起跳的邀请舞好看吗?你们想不想跳?那我们再来看一遍,看看我们是怎么跳舞的?
2、了解玩法
重点提问:我们刚才是怎么跳舞的?我们还做了什么动作?
那这次再看看我们跳邀请舞时是什么时候面对面的?
3、尝试体验
重点提问:我们刚才是什么时候面对面的跳舞的?说到哪句话的时候面对面的?我们面对面的时候邀请同伴跳舞做了什么动作?
三、合作游戏
【价值:在和同伴跳邀请舞的过程中,体验一起跳舞的快乐。】
幼儿和朋友一起合作跳邀请舞。
四、活动延伸
师“森林里的舞会开始了,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跳舞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8-16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7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的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