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物体排列的某些规律,并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食物,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通过欣赏散文,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巩固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准备:长绿树和落叶树若干、小篓子、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周围的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认识的树。"你认识哪些树?"(小结: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四、区分香樟数的归属。
教师介绍《幼儿知识百科全书》: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它不停地掉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五、关于植树节1、知道几月几号是植树节,植树的意义有哪些?
2、读新闻,感知生活中的节日对自己的`影响。
六、一起来种树。
1、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在公园门口,除了有柳树,还有什么树?
2、公园里的花匠很会种树,他们种树很有讲究的。出示第一条,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到了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
3、其他花匠种的树,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出示三条。
○ △ ○ △ ○ △★★ ★★ ★★★ ★★ ★★ ★★★● ●● ●●● ● ●● ●●●4、你发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的吗?
5、孩子操作。最后两个合作排列一条。
6、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互相评价排列的是否正确。
七、树真好1、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是事情,是啊,"树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可爱的大熊猫。文章重点突出,形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一定要保护大熊猫的主张。
设计理念
属于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习性、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大熊猫挂图,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只可爱的动物吗?今天,动物园的熊猫馆要对游人开放了,想去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两人互读课文,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正音,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感悟课文
1.再自由读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熊猫?
2.让学生回答上面问题,教师相机:是从外形、习性两方面介绍了可爱的大熊猫。
3.学习写外形这部分。
(1)指名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大熊猫哪儿最可爱?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大熊猫的可爱之处,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4.学习生活习性这部分。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3)你除了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叶、竹笋以外,还了解大熊猫的哪些习性?还知道关于大熊猫的什么知识?学生畅所欲言讲一讲。
四、赛读课文
1.课文这几个自然段,你最有信心读好哪一段?或最有把握读好哪几句话?(在赛读过程中,生生、师生互相评议。)
2.相机指法。
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大熊猫独特的外形和懒洋洋又讨人喜爱的样子,配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读。
(1)读第2自然段时,要突出表现大熊猫样子特点的词,比如“胖、短、光滑、黑的、白的、圆圆的、毛茸茸的”等词,要读得稍重一些。
(2)读大熊猫睡觉的句子“呼呼大睡”和“又呼呼地睡了”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表达出大熊猫又懒又讨人喜欢的样子。
3.大家读得真精彩。现在同学们不要看书,看看教师带来的图片,说说大熊猫哪里可爱?
4.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复述课文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请大家赶快准备吧!
2.小组内介绍、交流。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参加解说竞赛。
六、识记生字
1.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同桌互读、互考。
七、积累拓展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两只小狮子》。
2.让学生课后收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能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回忆过去学过的《但愿人长久》、《黄鹤楼送孟号然之广陵》这类课文,说说这类课文的特点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课文。
2、告诉学生: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是原诗,今天我们读到的配文是编者根据原诗想象补充了许多情节和细节,而形成的优美生动的故事。
3、揭示本次的习作要求:运用类似的方法,把《给奶奶送阳光》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二、学生自己读“习作要点提示”前半部分,了解“改写”的含义及种类,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把握原诗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1、仔细看图,阅读诗歌,思考:诗中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小女孩:天真善良孝敬老人
老奶奶:慈祥乐观风趣幽默
2、进一步讨论:人物的这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我为什么要给老奶奶颂扬光?是怎样送的?结果如何?
(2)诗歌通过这样一件事,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3)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喜欢?请你有感情地朗诵听。
四、阅读“习作要点提示”的后半部分内容,提示改写中的注意点
1、忠实于原文,保持整体框架不变。想象也要依据原文,合乎情理。
2、补充必要的情节和细节,使内容更具体、生动。找准几个展开想象的关键点:
(1)“阳光洒满天地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我是怎样包阳光的?
(3)奶奶听说“我给你送阳光来了”时会有哪些举动、语言?
(4)当发现阳光漏了之后,我会怎样?
(5)我是怎样给奶奶捶背的,这时我和奶奶说了什么?
五、试讲自己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讨论评议后写草稿。
六、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教师评改。
选择想象丰富、情节安排巧妙的片断介绍。
二、学生继续修改。
三、誊文.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