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述: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吧。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3)提出所遇到的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可从“流’’和“浮”,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分辨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4)指名说。教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5)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2)指名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 子的。
(3)练习:根据答案,用线连起来。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自由说。(要求:说清楚)
(3)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互相借鉴。
(5)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6)指名读:及时评价,及时修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要使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5师范写,学生观察。
6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7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进行矫正性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
(2)指导读准字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并提醒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分组读。
(3)分组合作学习,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4)练习:自由练读练背,同位练习互相背诵。
(5)反馈: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想想诗意。
(2)结合插图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放录音,将诗中描绘的几种声音在课堂上再现,请学生边听边想象。
(3)练习:自由练背,同座位互背。
(4)反馈: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谈话:“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
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
①向右下直下起笔;
②逐渐按笔;
③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
④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学生临写。
3指导观察,范写藏锋点: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agrave;n)开蠕(ruacute;)动一簇(cugrave;)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剖析教材;
2、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程序;
4、教法及学法指导;
5、作业训练;
6、板书设计;
7、说课小结。
一、教材简析
《苦柚》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柚子,还拒收老华侨的赠款,受到人们赞扬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该课与《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了解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知道读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本课内容多以对话形式表现,并注重人物外貌描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下篇课文《渡船》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实际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同义词。这个基本功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而且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
2、体会人物外貌的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3、依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项教学目标,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全过程,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老华侨被小姑娘真诚所打动时说的两句话的含义。那两句话是老华侨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对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心灵的赞叹,要正确地理解和体会这两
句话的深刻含义,必须联系上下文,分析小姑娘言行并反复地品味,才能领悟到,所以把老华侨说的这两句话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阅读教学法,并辅以电化教学,通过个人读、集体读、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品析训练中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结构。我们讲读一篇课文,都要把握住教学重点,讲读时才能省时高效。一般说来,课文重点句、段(中心句、段)明显的,可以用直奔中心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苦柚》的重点句是明显的,运用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合理而科学的,所以我讲读这篇课文时,一开课就直奔课文的重点部分--第5节至第25节。讲读了重点部分,然后比较粗略地讲读开头第1节至第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这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也容易突破难点,主次分明,结构完整,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直奔重点(第5节至第25节);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解决思考练习1和3中(1)题,并且用“崭新”造句。
第二课时:粗略讲读开头的第1-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解决思考练习2和3中的(2)和(3)题,并用“赞叹”造句。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理清层次,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总结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下面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抓住关键的语句,巧设问题激发思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人物的品质,然后再居高临下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品析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言的能力。
讲读时我紧紧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以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为主线;
(二)以读代讲贯穿始终;
(三)语言训练贯穿其中。
关于主线,我抓住这样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
1、幻灯出示:一边读一边思考,“苦柚能变甜吗?”听对话录音,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和重点句。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小姑娘诚实,善良?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设计这几个小问题:
(1)小姑娘怎样向老华侨介绍自己的柚子?
(2)小姑娘为什么劝告老华侨少买她的柚子?
(3)从上面对话部分小姑娘的语言中,你觉得小姑娘是怎样一个人?
借助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接着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老华侨拉着小姑娘的手连声说的那句话,体会老华侨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问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熟读精思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办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词句,分析语言为中心,加强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以读代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使语言训练步步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这个能力和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当然要靠读书训练。所以大纲又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而语言分析法和朗读法是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旨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两种方法,抓住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句子,改换句式等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品析中加深理解内容,提高语言能力。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朗读法教学,加强读的目的性,通过读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感悟,这样也避免步入串讲串问,耗时低效的误区。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通过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本课,我指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全文,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以读为主,以问促读,贯穿全课时始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课堂训练与作业设计
语文课要借助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本课教学中,听的训练是--听对话录音,把握朗读的基调,听同学朗读,听清问题,听出精彩之处。说的训练是——在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读的训练是——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教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设计,写的训练——抄写生字、新词。解释重点词语“赞叹、崭新、郑重其事、意味深长”,并用“崭新”造句。
六、 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贵在精要。精要的板书就是力求使静态的文字和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这就是“静中有动”。我在板书设计时,抓住老华侨买柚子(也就是小姑娘卖柚子)这个重点,在教学中紧扣“买”和“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再具体看板书,可以立刻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图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说课小结
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两个特点:
1、握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体现教学的目标性和实践性。
2、把握住训练重点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全面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自的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制的发展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节课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统一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化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时间:20xx年11月
教学地点:教室(一年一班)
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语言文字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1)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
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小花从。
从。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设定统一感受知目标,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五、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表化表现,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应引领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教学回顾: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育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教师只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落实了创新智能的培养目标。
本节教学的启发是,过于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基础知识没有真正地落实,尤其中识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完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多媒体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读准这些词语的音。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偏多,而且难理解,我就想让学生重点先来理解铁罐,从而体会陶罐的内心。描写铁罐神态的三个词语“傲慢、轻蔑、恼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区别。我先让学生体会他的相同之处,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带着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朗读铁罐说的话,通过朗读再领会铁罐的蛮横无礼。文中有一句铁罐说的话没有写出他说话时的神态,我就让学生根据铁罐说的话来补充词语,再读句子。这样既理解了铁罐此时的心态自以为了不起、不可一世,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请生读题。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文中描写铁罐的三个词语含义并不深奥,但却用得准确、传神。我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读词语,谈例子、表演来发现、琢磨、比较这几个词语,感受陶罐的傲慢无礼,使学生义会词意、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人物的解读。)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生来当一回编剧,根据剧本第一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找出剧本第二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地点:国王御厨,人物:陶罐和铁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神态,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态。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
(3)捕捉词语,为第二幕的人物设计神态:师:“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4)生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书。师根据学生口述,把板书补充完整。
(5)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结合引用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与全班合作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神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6)请“编剧”谈谈为什么如此设计并演绎人物,从而感受到陶罐已成为古董,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问津。
2、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3、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教学重点主要落在理解主人公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而第二部分的教学则转为理解人们在见到出土后的陶罐时那种兴奋、高兴的心情,二者在学习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我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孩子来当编剧,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领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说明
本次综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题单位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前面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四、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来介绍新型玻璃的;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构想
先根据预习的要求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再讲读课文时突出结构上的两个特点(1)先讲特点,再讲用途。(2)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最后通过读懂第一段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内容入手,抓住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玻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玻璃加以研究,使它有新的作用;这就是这课书中所说的新型玻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新在哪里?它们都各有什么用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细讲第一自然段。(教学法)
(1)自由小声读第1自然段。出示思考题:这段介绍了哪一种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特点的?这样说明好在哪里?
(2)划出有关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的句子。理解“特殊”一词的意思。(特殊是指不同于一般,课文中指的就是这种“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的玻璃”。)
2、再学第二自然段。(用学法)
(1)默读第2自然段,根据思考题来理解内容。讨论: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原指平安无事没有疾病,现指玻璃没有遭到损坏,完好无损。)“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
(2)体会“仍”和“仍然”两个词的用词准确性,试换一个词可以吗?为什么?
(3)“夹丝玻璃”的作用是什么?
3、分组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要求:把自己当作一种新型玻璃,运用学习方法(读、划、找、议),按照学习思路(名称、特点、用途、说明方法)来学习。注意特点要抓准确,然后用“我”第一人称来介绍。
(2)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分组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归纳。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点拨:更多的奇迹靠谁创造?你们想发明什么更新型的`玻璃?创造什么奇迹为人类服务?
3、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概括全文内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27 新型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内容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再读课文,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填表。
2、听写检查生字词。
新型玻璃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找出课文中带有“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和“如果…就…”的句式,读一读并练习说话。
2、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1)课文段与段的连接上有什么特点?(分----总,分中运用并列)
(2)本课在说明五种新型玻璃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摆出数字等)
(3)出示投影,理解带点词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吸热玻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这段话有几个分句?分别读读。
理解每个分句的意思。体会这个复句中的分句分别说了哪 两种有关的不同的事物。(即吸热玻璃在不同季节的作用)
三、练习表达。
1.先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教师出示范句。
3.然后用“可以……可以…还可以”和“如果…就…”造句。
4.学生练习写句子。(练习造句时,必须引导学生知道这两个关联词语一个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另一个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先想好要说的分句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有联系。最后再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写句子。)
作业设计
除了课文讲到的,你还知道有什么新型玻璃?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3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