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9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 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
(1)逢双数
(2)5个5个数
(3)逢单数
(4)6个6个数
(5)一个一个数
3、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减一减
(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
(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
(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
(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2、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课件准备:“元宵习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习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1、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造型”,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
2、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色彩”,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色彩。
3、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图案。
四、出示组图发放材料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1、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2、出示手工组图“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
3、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制花灯,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5、请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共赏花灯。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一叶扁舟”是大班整合课程《拜访大树》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认识树,和树做朋友,知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次教学活动则是让孩子在玩和树、树叶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感知一些科学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经验,也对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利用大树材料的一些特性进行科学探索,既是对孩子们生活经验的梳理,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科学探索精神的好途径。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寻找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提出猜想,并学习实验验证。
3、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实验的经验。
2、物质准备:树叶、树果、树枝、花瓣等若干,八只做实验用的脸盆(半盆水),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 师:秋天即将过去,冬天就要来临。树林里的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请你帮小蚂蚁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蚂蚁既简单又安全地过河呢?
环节分析:以帮助小动物为引题,激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帮蚂蚁过河的办法有很多。但有了问题条件:在树林中。既简单又安全的办法,避免了孩子毫无根据地发散思维。
2 师:如果坐船。你想小蚂蚁会选择什么做它的小船?
环节分析: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但也有约束性。孩子可以根据树林中的.物品进行讲述,但同时要能当小船,也就是不会沉到水里的物品
二、预测猜想,第一次操作
1 师:刚才小朋友帮小蚂蚁想了很多可以当小船的材料。我们来看看小蚂蚁自己在树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环节分析:此处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认识实验的物品,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材料一一贴于记录表中。
2 师:对小蚂蚁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们再来帮帮小蚂蚁吧,看看哪些东西是适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为什么?
环节分析:此问题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对出示的物品根据其在水中能否沉浮进行猜测分类,并请个别幼儿记录。
3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还只是你们的猜测,那么有什么办法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呢?
环节分析:此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验证猜测的积极性。
4 验证操作。师:我们知道实验是科学家做的。既然我们今天做了小小科学家,就要像科学家那样规范操作。先请你们仔细看看需要验证的材料,并把它画在你的记录纸上,像科学家那样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做好第一次的记录。然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做一样实验记录一样。每一样物品做完后要放回箩筐中。最后我们还要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实验结果和我们预先的猜测是否一样。实验时注意轻轻地放材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来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环节分析:此处对孩子的实验操作提出了详细而规范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的态度。
5 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师:请大家收好所有的实验材料,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结果。你的预测是什么?结果怎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6 小结:今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合适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蚂蚁一定会非常感谢大家的。
三、进一步尝试实验。感知物体的浮力
1 师:既然我们的小科学家这么厉害,我还想问一个问题。
环节分析:此衔接语向沉浸在成功中的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2 师:为什么叶子在水里会浮起来呢?
环节分析:此提问超越了孩子的已有经验,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3 再次实验,初步感知浮力。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将树叶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你的食指轻轻地点在中间,慢慢地向下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压到水底的时候再放开,树叶怎样了?等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环节分析:此处给了孩子实验的步骤,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水的浮力。培养孩子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态度。
4 交流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描述表达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 小结:(手指演示)原来树叶在水中飘着的时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里也有一种力在推着你,让你觉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开的时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树叶又推到了水面,这种力就叫浮力,原来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实验,看看不同的东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水的浮力发明了很多方便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下一次再来研究研究吧!
环节分析:此环节没有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应用浮力的现象,是因为他们对浮力的感知还很肤浅,不能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此处提出的要求是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冯红炯)
大班教案 篇4
大班音乐活动 《 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产生感恩的心情。
2.初步学习歌曲以及手语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感恩
1. 提问:王老师最近过节了,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2. 根据幼儿回答引出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并讲解感恩。
二、 学习歌曲及手语动作
1. 听歌曲《感恩的心》。
2. “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唱出来的,老师的手也会说话,不信你们看!”引出手语并讲解。演示手语动作请幼儿猜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3. 演示并教幼儿歌曲手语动作。
4. 讲故事 《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
三、 谈感恩讲心情
1. 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自己想要感谢的人以及为什么要感谢他们。
例:身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助、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对小朋友们的照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教师小结一起唱歌做手语动作。
评析: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有些紧张,很多内容都准备了,但是没讲到,在评课时,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活动的重点,应侧重第二个目标。
2、 故事提前会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适当摄录生活中感恩的图像播放给幼儿观看,使幼儿更易于理解感恩这个概念。
3、 感恩的话题应再深入,贴近幼儿身边的小事更激发孩子们的爱心。
4、 最后一个环节可以给幼儿更多表演的空间,如:男孩子女孩子分组表演等
5、 活动中把音乐的气氛烘托的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综合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该教师第二次设计的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 《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懂得什么是感恩。
2.尝试用手语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
活动准备: 歌曲《感恩的心》;有关感恩的.图片;幼儿生活中有关感恩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出“感恩”的概念
1. “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讲故事,引出“感恩”的概念。
2. 请幼儿看有关感恩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感恩。
二、 学习歌曲及手语动作
1.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2. “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唱出来的,老师的手也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用手语表现歌曲。
3.教师演示歌曲中的某一句,请幼儿根据动作猜猜是哪一句?感受手语形象化的表现方式。
3. 幼儿随着歌曲学习手语动作。
三、 谈感恩讲心情
1. 教师举例,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想要感恩的小事,和想要感谢的人,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和感恩的心情?
例:身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助、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对小朋友们的照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请男孩子女孩子分组进行手语歌曲表演。
虽然,第二次设计的活动也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将自己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
生活中妈妈就在幼儿的身边,很多幼儿从未想过妈妈的辛苦,也从未称赞过自己的妈妈。活动中教师精选了几幅画,引导幼儿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对比画面的细节,再现生活情境,将一个爱全家、爱自己、爱宝宝的全能妈妈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从不同侧面去解读。
整个活动中教师一直微笑着倾听幼儿讲述妈妈的本领,并在小结部分多次重复“我妈妈真的很棒”这句话,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在这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幼儿对妈妈的爱和赞美也从开始的被动重复和模仿,逐渐转变成情不自禁。
活动中从肢体模仿到游戏互动,处处体现着一个“趣”字。第三环节中,当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将妈妈比作“沙发”“蝴蝶”的理由时,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想象能互动起来,趣味盎然。
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的本领,理解书中妈妈的形象变化。
2.感受妈妈的爱,增进亲子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PPT,图书《我妈妈》,背景音乐,沙发、蝴蝶、太阳、小猫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谈妈妈
1.猜猜爱心代表什么?
提问:这是谁的爱心?爱心里藏了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会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此问题主要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能引导幼儿很快进入活动正题。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爱心”,其实红色的爱心象征着妈妈的爱,它将在后面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每个画面中。】
小结:这就是妈妈的爱心,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我们的妈妈。
2.幼儿表述妈妈的本领。
(1)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2)妈妈除了在工作上有许多本领之外,在家里还有哪些本领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妈妈的工作和在家里的本领,关注幼儿对妈妈的了解程度。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进行回应,引导幼儿对妈妈本领背后的意义进行思考。)
小结:妈妈不但在工作中本领大,在家里也有很大的本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妈妈的“本领”,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妈妈在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种本领,并通过小结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本领的背后蕴涵着妈妈对家庭的付出与对家人深深的爱意。】
二、读图片,夸妈妈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本书《我妈妈》,书里有一位妈妈,仔细看看,书里这位妈妈的`本领你妈妈有吗?
1.出示“大力士妈妈”图片。
提问:妈妈买了什么?为谁买的?为什么东西这么重妈妈却这么开心?你妈妈有没有像图片里的妈妈一样呢?
(教师引导幼儿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发现图片中妈妈拎着许多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许多东西,让幼儿进行相关的联想。当幼儿说到这些东西是妈妈为全家人买的时候,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关注妈妈脸部的细节:有汗珠和带着微笑。通过汗珠和微笑的对比,引导幼儿理解妈妈对全家人付出的爱。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对妈妈的赞美,推动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
小结:一想到家人,妈妈觉得提再重的东西都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妈妈吧——我妈妈真的很棒!
2.出示“化妆的妈妈”图片。
提问:妈妈为什么天天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帮助幼儿发现妈妈不但爱家人,也爱自己。通过模仿妈妈化妆,让幼儿发现妈妈很美丽。第三次积累对妈妈的爱,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对妈妈的赞美。)
小结:妈妈天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一家人的心情都很愉快,妈妈棒不棒?一起来夸夸妈妈吧——我妈妈真的很棒!
3.出示“园丁妈妈”图片。
提问:妈妈是怎样照顾小花的?她最爱的那朵“爱心花”会是谁呢?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关注到画面中妈妈手捧的“爱心花”,引导幼儿思考这朵“爱心花”的寓意。逐步将妈妈爱的对象从全家、自己,聚焦到幼儿本人。体会妈妈浓浓的爱,第四次饱含深情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小结:妈妈用心照顾家里的每个人,可是妈妈最爱的那朵小花就是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妈妈吧——我妈妈真的很棒!
4.出示“仙女妈妈”图片。
提问: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有哪些办法让你高兴起来?
(当幼儿说出妈妈逗幼儿开心的办法时,教师可以扮演妈妈和幼儿进行互动。如抱抱幼儿、亲亲幼儿、挠挠痒痒。在快乐的氛围中,鼓励幼儿再现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重温妈妈的爱。第五次大声喊出对妈妈的爱。)
小结:每次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都会想尽办法让我们开心起来,妈妈棒不棒?让我们一起来夸妈妈吧——我妈妈真的很棒!
【设计意图:教师从不同角度精选几幅画面,向幼儿呈现出妈妈的各个侧面——勤劳的妈妈、能干的妈妈、爱漂亮的妈妈、多才多艺的妈妈……运用细节观察、肢体模仿、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幼儿解读画面,传递妈妈爱的情感。让幼儿在一次次情感的共鸣中,用“我妈妈真的很棒!”重复表达对妈妈的爱和赞美。】
三、找图片,喻妈妈
1.出示“沙发”图片。
提问:有人说,妈妈像沙发。为什么说妈妈像沙发呢?
(引导幼儿理解为什么把妈妈比喻成沙发,如坐在妈妈身上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舒服、温暖等。)
2.出示 “蝴蝶”“太阳”“小猫”图片。
提问:你觉得妈妈像什么?为什么?
(鼓励幼儿发现妈妈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尝试比喻。)
3.出示“妈妈和宝宝拥抱”的图片,并完整欣赏故事《我妈妈》。
【设计意图:对大班幼儿来说,用比喻的手法将沙发、蝴蝶、太阳、小猫图片与妈妈联系起来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幼儿在充分理解、感受妈妈爱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会、消化、联想、表达。教师要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将幼儿零碎的语言组织起来描述妈妈,如我妈妈像小猫一样温柔,我妈妈像沙发一样柔软……活动最后“拥抱”的画面,将本次活动的情感推到最高潮:“不管妈妈像什么,我知道她永远爱你们,而你们也永远爱她!”】
活动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联想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扩展第三环节,鼓励幼儿充分而大胆地想象,说说自己的妈妈像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尝试一下。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10~15个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离园等)
4、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这个钟表展览馆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音乐,幼儿回位置)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钟表上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都有两根针,还有数字1到12)
师:对了,都有两根针,那你发现这两根针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根针长,一根针短)
师归纳:对了,一根长一根短,长一些细一些的针叫分针,短一些粗一些的针叫时针,还有钟面上还有数字,是从1排到12的。
二、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
1、认识整点
出示三个钟,一个钟的`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钟时针在1上,分针拨在12上,另一个的时针拨在12和1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钟,请小朋友看看。
a、三个钟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b、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
c、想想,2点整,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教师师范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d、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呢?
教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1数字上,分针总是在12上。半点时,分针总是指在6字上。
2、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整点和半点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时针、分针他们是怎么样走的?(想!现在我们请时钟娃娃告诉大家!)
放《巧连智》,你从时钟娃娃那学到了什么?
(分针转一圈,时针就往前走一格)
(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3点时,时针娃娃在干吗?(吃午点)
7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吃晚餐)
9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睡觉)
师:对了,小朋友认识了钟,就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该干什么事情,等会请小朋友分成三组,看着桌上的图片是几点,一组小朋友用小时钟来拨时间,一组小朋友看图来画时间,第三组小朋友用操作卡片来制作时钟。
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
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
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小狐狸学会变身法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及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猜猜、讲讲、做做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过程:
一、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狐狸的变身法》。
1、什么叫变身法?(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介绍第一幅图片。
(1)第一幅图片讲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结第一幅图片的内容: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
二、自主阅读
1、看见小免来了,小狐狸会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究竟小狐狸干什么了?小狐狸接着又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小图书找一找好吗?
3、幼儿自主阅读,师巡回指导。
三、理解故事内容:
1、看见小免来了,小狐狸干什么了?小狐狸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师小结:它用变身法捉弄了小兔,小兔很生气,小狐狸却很得意。
2、它用变身法还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狗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
找到答案?(第三幅。)
3、第三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请两名幼儿表演一下)
教师小结图片内容,感受小狐狸的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学学小狐狸得意、自以为是的样子。)
4、小兔和小狗被小狐狸捉弄后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没有朋友了,小狐狸在失去朋友以后又是怎么想的?这时小狐狸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后悔)
5、后小狐狸有没有找回朋友?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懂得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道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故事。
2、你看完了这个故事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3、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4、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阅读画面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故事情节的幽默、滑稽,感知啤酒桶滚动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啤酒桶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答:一个桶。他是什么样子的?
2. 是啊这是一个圆圆的啤酒桶。你们知道啤酒吗?幼儿答:爸爸喝的酒。是的这个啤酒桶就是装爸爸喜欢喝的啤酒的,他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阅读画面内容,感知故事
1.(出示图1)发生什么事了?(一个啤酒桶滚了下来)
—对啤酒桶滚下来了,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骨碌碌,骨碌碌”,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跟学)
2. “骨碌碌,骨碌碌” 啤酒桶滚了起来,你们猜猜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清-4个幼儿回答)
—你们真有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啤酒桶到底发生哪些事情?
3.(图2)你发现了什么?(请2-3个幼儿回答)
—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到了理发店,剃了半边头发的人跑出来追啤酒桶。
4. (图3)“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完整的说出来。(2-3个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来说,“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过修鞋铺,修鞋的人没穿鞋就去追啤酒桶。
5. (图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滚了?这回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请幼儿互相说说,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过澡堂,没穿好衣服的人从澡堂里追了出来。
6. (图5)哇,实在太有趣了,有剃了半边头的,有光着脚的,还有没穿衣服的,好热闹啊,大家都来追啤酒桶了。猜猜他们会追到啤酒桶?
7. (图6、7)谁愿意来讲讲这里发生什么是呢?
—幼儿答:“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滚到了一座房子前,这下总算停了下来,追的.人都走了。师:为什么走了,他们开心吗?(幼儿回答)哦,原来啤酒桶是空的大家没有喝到啤酒所以不开心的走了。
8. (图8、9)这时又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呀?(幼儿回答)
—一个小孩钻进了啤酒桶,“骨碌碌,骨碌碌”地滚了起来,你也滚一个,我也滚一个,他们玩的可开心了!
9.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朋友讲得很棒哦,苏老师吧你们讲得事情编成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边播放ppt边讲述故事。
三、故事续编
1.小孩们钻进了啤酒桶里,“骨碌碌,骨碌碌”地滚了起来,啤酒桶又会滚向哪儿,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谁愿意动动小脑筋再来编一编。(一名幼儿续编)
2.你编的很棒,还有很多小朋友想编,这样吧请你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来编一编,等一下告诉大家吧!(两分钟)。
3.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编的不错,谁愿意来讲给大家听听。(最多两个孩子)
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的故事真有趣啊,等一下我们回到教室可以编其他小朋友听听,也可以把你变得故事会下来,下一次再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乐于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感知理解聪明的母鸡智斗大灰狼的策略。
3、乐意扮演角色和同伴一起参与表演,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1、课件《母鸡和苹果树》。
2、自制道具:苹果树、小房子、母鸡头饰、大灰狼头饰(最好是大灰狼服装)。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看,画面上有什么?(房子、树林) 房子里住着谁?一起来看一下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1、 师点击课件:母鸡妈妈脸上什么表情?它看到什么了?
2、师(点击课件苹果树):是什么?(苹果树) 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谁来猜猜?(幼儿自由猜测)
3、师: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让我们往下看
4、师点击课件: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耳朵)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耳朵)?苹果树怎么会长耳朵呢?母鸡妈妈说什么了? 苹果树呢?
5、师点击课件:又出现了什么?(血红的大嘴)母鸡妈妈会怎么说呢?苹果树怎么回答的呢?
6、师点击课件: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这出次出现了什么?(毛茸茸的尾巴)鸡妈妈又会怎么说?那苹果树呢?
7、师: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那是谁假扮的呢?你从哪里猜出来的?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幼儿自由回答)
8、师点击课件:啊,原来是大灰狼假扮的。那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那谁来想办法帮助母鸡妈妈?
9、师:看看母鸡妈妈是怎么做的?(师点击课件讲述结尾)
四、完整讲述故事。
1、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整地讲讲。
2、师讲完故事后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3、师小结
五、表演故事
1、师: 你们想来演演这个故事吗?
2、师幼共同进行表演。
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经典)09-06
【精选】大班教案09-13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9-04
(经典)大班教案08-31
(精选)大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