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案

时间:2024-01-15 07:07: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法结合律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结合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加法结合律教案

加法结合律教案1

  【学习内容】

  加法结合律。教科书第57页。

  【文本分析】

  加法结合律是《运算律》单元第一课时的第二个例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一系列关于四则运算的学习后,对于运算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而加法结合律则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但概括运算律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让学生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4、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导学过程】

  教学加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

  课的开始出示例题图,通过解决“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进一步进行加法结合律的研究做好铺垫。

  (28+17)+23=28+(17+23)

  接下来,再出示两组算式,请学生算一算每组两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里应该填什么符号?积累感性认识的素材。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2、观察、思考、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及把小孩子的双手、嘴、空间和时间都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已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能力。”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认为知识、智力的个体发生离不开认识主体的自主活动。只有当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时,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教学质量才有真正提高的可能。

  这个“学生十分钟”的环节我们设计让同学们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这样设计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学生前面已经有了一系列关于四则运算学习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具备了探究的知识基础;二是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运算律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探究运算律的方法,具备了探究的能力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把加法结合律的探究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学案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

  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仿写

  照样子再写出一组这样的式子,填在上面的横线上。

  (3)发现规律

  从这些例子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最后交流的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一是小组交流,希望在这个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让学生教学生,同时由于前面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而不是只能做一个听众;二是全班交流,这段时间仍然是交给学生的,代表小组发言的孩子主讲,把他们小组的讨论进行汇报,再由其他的孩子进行纠正和补充,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加法结合律教案2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材第49-50页例3-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一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1)教师:我们观察下面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2+13)+14○12+(13+14)

  先让学生算一算,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两个等式,突出下面三点:

  (1)这两个等式中,左右两边各有几个加数?(三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3)再看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

  每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怎么样?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让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一看教科书第49页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提问: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练习。

  完成第50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把数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教学例4。

  出示:计算480+325+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

  480+325+75

  =480+400

  =880

  (2)教学例5。

  出示:计算325+480+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

  325+480+75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

  让学生说一说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的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提问:

  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果学生想不出,再指出:

  口算加法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如36+48怎么想?

  36+48

  =36+(40+8)

  =(36+40)+8

  =76+8

  =84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第50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四、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一的第3-5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1)第3题,先说说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再用简便方法计算。

  (2)第4题,口算,并说出你是怎样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口算的。如37+8,先把37分成30+7,应用结合律可以先把7和8相加,再和30相加。

  (3)第5题,要求学生说出是根据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

【加法结合律教案】相关文章: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02-13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9篇03-12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2篇)09-21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教案11-15

小班教案社会教案10-11

葫芦丝的教案教案12-10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教案06-08

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