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叙中有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2、继续培养速读的能力;
3、懂得不忘记过去老一辈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在很多年纪稍大的人心中,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现在吃过的同学不多。这是我国的一种民俗。养菜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它却是穷人的救命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挖养菜》,就反映了这种生活。
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尸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风谁生活得更美好风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之,这是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读出感情,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
四、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3.通过叙述这几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4.我们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答案(或提示):
1.线索是"挖芥菜"。
2.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芥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芽菜、吃芥菜。本题允许学生提出更多的答案,如四件事、五件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主题是要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
4本题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切中一点,不计其余。
五、组织讨论。
围绕"代沟"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儿女们的做法亦无可厚非,可以选中一个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理解当代学生的心态,要知道,这一代人恐怕连迁就的筷子都不会伸出去,但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不应该总想着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强加给下一代。
六、找出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目标1)
张洁的散文自成一体,很有风格,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表现力,情文并茂。
1.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儿女们不愿吃芥菜"为例.指导学生体会其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2.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为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作者高超的写法技巧和语言能力。
七、写作训练。
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的指导,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
八、教师小结(思想教育)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夹叙夹议,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荠菜"为线索展开广泛而充分的联想,希望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消除两代人的隔膜,与孩子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们能珍爱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九、布置作业
A、完成练习四。
B、完成练习二(揣摩语句)
D、 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说课精要:学生解答问题时,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指导,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
十一、教学结构:导入--简介作者--范读--提问--交流--讨论--自由发表意见--写作训练--小结。
【教学总结】
本课教案设计的得意之处,首先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从了解“馋丫头”的故事中,体会“我”所经受的生理和物质的苦痛;通过被追打一事,体会“我”所经受的精神的苦难,从而进一步理解精神的苦难甚于生理和物质的苦痛。其次,对于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的理解,遵循作者写作的思路,充分体会完前文的铺垫,再去体悟,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才更加到位和深刻。不足之处是:文章对比的写法,夹叙夹议的语言,在课堂上没能够透彻的处理。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
设计特色:
以质疑定向,学生参与确定三个教学目标;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种句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从课题预测内容,自主提出学习的第一目标,解决“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疑问:有怎样一个小村庄?或者说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学生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真实的问题。继而师生共同探究:怎样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呢?学生悟出靠自己读书和互相探讨,读懂为止。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到黑板前绘画,理解感受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直至把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语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流利地背诵下来。这一系列的对语言本体的潜心品味,正是学生学会读书的过程。
学生归纳出
1.我们是在品读中充分感受了课文的意境,是用“心”在读书;
2.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把小村庄村前、村后、上空、地上的情况有顺序地描写出来了,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很顺利地背诵下来;
3.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变成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4.课文里重点词句的提示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记忆;
5.我们反复诵读不下十几遍,熟读成诵……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地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完成。
第二板块
因课文内容突变,学生继而提出学习的第二目标,解决“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学生产生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学生的真实的问题,而且是读书深入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学生阅读逻辑的自然产物。
这个目标的达成,学生主动提出:1.要深入读书,应该拿起笔来,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一一画下来,找出重点词、句、段,全面领悟;2.建议同学之间相互研究,把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相互启发,互帮互学;3.能够统一的认识,就变成大家共享的成果,不能够统一的认识,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强求统一。
在充分读书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如下几种观点
甲:我们组认为下面这句话很重要:“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乙:“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洪水来了,才把小村庄卷走了。我想把这句话修改成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清澈的河水干涸了,茂密的树林遭到破坏,蔚蓝的天空一片混浊,肥沃的`土地逐年贫瘠。
丙:课文中写:“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这里的一个“卷”字,充分说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对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有了透彻的领悟。
第三板块
从全文整体来看,学生感悟到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还有更深的意义在里面,这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
每位同学都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世人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思索后写出各不相同的话语。
学生会写出
1.21世纪的人们啊,你们还想让这个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擦干眼旧,投入行动吧。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3.我们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啊,珍惜它吧,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只是人类的眼泪。
4.再不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黄沙将遮蔽天空,人们的呼吸都将十分困难。5.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在宣传环境保护时,不要忽视对治理噪声污染的宣传。
6.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摩托车的尾气,燃烧各种废弃物放出的有毒气体,都是大气的污染源,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吧!……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我们学校周边和住宅附近还有哪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
第四板块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
请三位学生分别扮作小村庄劫后的幸存者,他们分别是:A村长、B先生、C女士。其中A村长对小村庄的毁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先生是村中砍树最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严重破坏生态平衡,C女士是村中坚决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典型。
全班其他同学扮作各家媒体的记者,向三位幸存者发问,三位幸存者一一回答记者的问题。
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最后用美妙的环保歌声结束这节课。
整个教学流程总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点
这是执教者整合了在南国北疆名师示范授课的丰富实践经验后,反复修改形成的教学设计,在表述形式上有所不同。不断的预设和生成,经历了多次理论——实践 ——理论的步步提升,使“设计”更臻完美。这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课,它使教学过程完全演化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于是,语文不再是“唯理性”的语又,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激情,成为充满情趣、充满灵动的语文,这是绿色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 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黑痣 磕头 褪色 焚烧 榆钱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劝慰 平生 依恋 纠纷 心清如水
3.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① 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⑵ 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例:“梦里寻师”一事,其要素分别是——时间:一个夏季夜里;地点:家里当屋;起因:想念蔡老师;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叙事也就具体、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齐全,如果只是摆出某种现象或略写某事就能达到写作目的,也可根据情况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二、思路结构
这篇课文15个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由此展开对蔡老师的回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叙述七件事,显示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敬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5段)呼应开头,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
三、合理的选材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四、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写出了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五、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的人格。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一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板书设计:
齐白石的画
小鸡
蝌蚪 生动
取之不尽 蝗虫 亲切
用之不竭 虾
语文教案 篇7
按下面的假设情境,分析在此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分别代表他们说出要说的话。
假如某报社记者就中学生“减负”的话题,采访你校初中部分同学、老师和家长,下面是被采访者对“减负”的各种看法。
(1) 初一的一位同学欢迎“减负”,但他却不完全理解“减负”的意义,他得意地向记者说:
(2) 初二的一位同学对初一这位同学的话 却有不同看法,他非常 赞成“减负”,并结合“减负”前后的体会,深有感触地说:
(3) 一位家长担心地说:
(4) 老师普遍认为应当正确对待“减负”,一位老师强调说:
(5)如果你也是被采访的对象,自己会怎样看待“减负”的问题?请你如实地对记者说:
1、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班主任 老师退休时的“欢送辞”,表达得不得体得、不适当。请仿照其原有句式(你……手……,你……脊背……。这些……。你……。),重写一段适当、得体得“欢送辞”。
原句:你写字的手会不停地颤抖,你的脊背以略呈弓形。这些都是多年辛劳和年迈所致。你是该退休了。 改写:
2、 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一本新书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4、李明的邻居张阿姨因有急事要马上去南京,她让李明带口信,请她姐姐——李明的班主任张老师下午4点钟去幼儿园接她女儿惠惠。李明见到张老师后该怎么说?请将李明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30个字)
李明对张老师说:
5、 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
6、 假如你遇见一位要过马路的盲人,他正在摸索探路,而你很想走上前去给他以帮助,那么,你将怎样向他表明你的意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7、初三刚开学,(1)班的王根同学就辍学了。下面几个人的话分别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请你以王根同学的身份,有针对性地对王根及其家长各说一句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的话,来说服王根同学重返课堂。
王根:我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考试总是拉班级的后腿,像我这种人这辈子也别想考上大学,学了也没用。
同桌:王根并不笨,只是上课时就不灵了,老走神。
家长:这孩子不争气,在学校讨人嫌,回到家什么都不肯说,打上骂上都没用。家里本来经济条件就不好,与其让他上学白费钱,还不如让他早干活,能挣一点是一点。
(1) 你对王根说:
(2) 你对王根的家长说:
8、给下面一段文字的开头补写中心句(即论点,直接写在方格内,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掌握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过”就是“过火”、“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以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也回把好事变成坏事。
9、根据两个表格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表明的意思,分别填在前两条横线上,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在第三条横线上用一句话归纳出一个结论。
表一:人均耕地
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
4.20亩 1.35亩
表二:中国人均耕地
1949年 目前
3亩 1.35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学校不重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同学们对此很有看法。请你代表同学们向校长提出意见。要求用语简明、连贯、得体。
11、小田的妈妈做饭忙家务,淘米用了5分钟,蒸米用了30分钟,洗菜用了5分钟,切菜用了2分钟,拖地板用了10分钟,拖地板中间用了2分钟。请问:
(1) 如果小田妈妈用统筹方法科学安排,最多能用多长时间?
(2) 如果不用统筹方法,最多能用多长时间?
12、亲爱的同学,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已经走过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岁月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身旁,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只有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大字——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并根据下面假设的各种情景,向自己的父母说一些真话,诉一片真情。(要求:a、说话意思要明白,语言要得体。b、在表述时,可同时针对父母两人,也可以只针对父或母。c、答题时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1) 当父母在学习上给你施加过重压力时,你想说:
(2) 当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儿而唉声叹气时,你劝道:
(3) 当父母为你过度操劳病倒后,你安慰道:
(4) 当你在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地说:
(5) 当你在老师、同学面前评价自己的父母时,你深有感触地说:
13、你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向你祝贺,你准备对大家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
14、“五一”节,学校放假,初中毕业班的小林回家后,正想和已约毫恶同班好友丁明去踢足球,可他的父亲坚决不让去,要他抓紧时间,好好复习,迎接中考。正在这时,丁明来了,见此情形,丁明笑着对小林的父亲说:“”之后,小林的父亲连连点头,小林高兴地和他的好友去踢足球了。
七年级上册: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2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
3.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2. 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 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1. 请大家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 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2. 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至十自然段(第二部分)。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 这部分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句中,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 总结全文,谈感受。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有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七、 布置作业。
把你要赞美的人或物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1.aoe的正确发音,a和e读音的比较。
2.aoe的四声读法。
教学准备:彩色挂图、ao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学生各带小镜子一面。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单韵母aoe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
2.下面跟老师学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3.指导看图,引出字母。
(1)请小朋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早晨,太阳出来了,一年级小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
上学去,路旁的白鹅呃呃叫,大公鸡喔喔啼,好像都在向她问早)她看见了正去买菜的阿姨,会说什么呀?(阿姨早)你看小学生多有礼貌呀。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第一课aoe。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学习a的读音。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形,听准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2)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读。
2.依次分别学习o和e的读音,方法同上。
3.各人照小镜子自读o和e,明确口形区别。
4.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再顺着、倒着各读一遍。
5.指名说说aoe的`发音方法。教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6.利用插图,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1)看插图,想想怎样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用插图来帮助识记aoe的音和形的。
7.思考、表达: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aoe的音和形的?(自由发言)相机教顺口溜:aaa,嘴张大,像豆瓣,写好它。o
oo,嘴拢圆,很好写,画个圈。eee,鹅唱歌,下嘴唇,开个豁。
8.小结谈话:aoe都是单韵母。(领说“单韵母”三遍)单韵母共有6个,今天先学这3个。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两遍,再打乱顺序反复抽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指导书写。
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分别称为上格、中格、下格。(指小黑板上格、中格、下格领读三遍)
2.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红色字母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楚,再指导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习用黑笔描红各两遍。
五、作业
1.自己认读aoe卡片。
2.练习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aoe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2.写出aoe的四声读法。
(1)出示:āáǎ教读单韵母a的四声,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2)根据第7页下方的四声示意(小兔骑摩托)图,讲述四声的实际读法:第一声要读得高而平;第二声开始读时不高不低,接着立即升高;第三声读时要先降低后升高;第四声读时要先高后降。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上坡又下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各人练读a的四声。
(4)指名读a的四声,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ōóǒēěì仿照上面教a的四声的方法步骤,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正音,分组读,齐读,学习o和e的四声。
(7)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点示:这就说明声调能表示音节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aoe3个单韵母。
4.抄写a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a、4个o、4个e。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精选)语文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