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10 08:27:46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小班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小班教案7篇

小班教案 篇1

  通过一个学期的小班教学,对小班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他们从家庭走进学校,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开展主题活动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而这个引导者就是教师。除了教师的作用,家长的作用也很大。因为小班幼儿是刚刚进入幼儿园,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去参与活动,只是有兴趣,而家长就是配合教师,去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要吃透主题精神,理解目标、框架,设计预设活动。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要观察幼儿兴趣、积极回应幼儿,师生共同生成主题。教师捕捉本班幼儿的热点、需要和经验生成各班特有的主题,在实施共同的主题时,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经验生成不同的小主题。

  每天自由活动时,幼儿总拿出不少玩具车玩,边玩边说“这是我吃麦当劳换来的,这是米老鼠车”;有的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坦克车”;还有一个小朋友对汽车特别感兴趣,每天说“这是宝马车,那是别克”。这时我发现孩子对车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加上孩子对车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建构初步小汽车的主题网络,网络的建构依据是小班

  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比较关注外形特征等表面的问题,如马路上常见车的名字、几种特殊车的用途等,后来又根据实施情况对主题网络进行修改,增设了坐车要用的“一卡通”,不同颜色的出租车名等。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利用家长资源。在主题活动中的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丰富孩子的经验,使主题活动顺利的进行,是课程开发、实施的一部分。

  在进行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展开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汽车”主题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带来了各种玩具车,让幼儿尽情地玩,孩子边玩我边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逐渐过渡到马路上的.车。我提供了马路上各种车的图片,让幼儿每天回家在马路上看一下还有什么车,请幼儿说说坐过什么车,坐车去干什么。

  在主题探索中,我既有集体收集汽车,又有桌面的马路展示汽车,墙面上的汽车图片;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开心地跟着音乐开车,唱歌;语言活动中会用儿歌来表述不同的汽车。整个探索活动过程中主题网中有的环节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反思中实施教育的过程,家长不断重视幼儿教育、配合教育的过程。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按虚线折叠的技能;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对应粘贴门窗的技能,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教学范例一份、幼儿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看后面的全家福。

  提问幼儿:哇!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带来的全家福哦,看看在你们的全家福里面都有谁呢?

  教师提问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全家福里面都有谁?并且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全家福。

  2、教师:小朋友,你们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开心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们的.家漂亮吗?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家是什么样子的?家里面都有什么?

  3、教师:嗯,原来你们的家都这么漂亮!今天老师也用漂亮的纸做了一个漂亮的家,你们想看吗?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这个家是怎么做的。

  4、教师:小朋友,你们也想做一个这样漂亮的家吗?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现在老师先来做一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哦!

  2、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在操作的时候边讲解操作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应该把房子的门和窗粘贴在相对应该的地方。在用浆糊的时候注意不要粘得太多。

  3、传发手工操作材料。

  4、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幼儿操作的时候边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操作。

  三、幼儿欣赏作品

  1、教师取出作得比较好的幼儿请其他幼儿进行欣赏,请幼儿说说他们的作品哪里做得比较好。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在操作的时候应该认真、仔细,并且保持画面的整洁。

  2、请幼儿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结束活动

  1、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2、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大家都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纸房子,你们想请谁住进去呢?

  3、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图片,学习用短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内容。

  2、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应与同伴好友相处,一起游戏、生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依次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搭积木的?

  小结:幼儿学说:“我能和大家一起玩,不争也不抢。”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不争抢。

  (2)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下楼梯的?

  小结:幼儿学说“我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慢慢下楼梯。”知道下楼梯时不能拥挤。

  (3)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收玩具的?

  小结:幼儿学说“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知道玩游戏结束后要和大家一起收拾玩具,

  2、拓展经验。

  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依次观察图片,请小朋友说一说,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提问:你也能这样做吗?

  3、小结:鼓励幼儿能像图片中的小朋友一样与同伴友好相处。

  知道活动中人多时要依次排队、相互谦让。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找出事物外形、颜色、功能等明显特征,发现相似之处,进行简单的分类。

  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分类经验。

  2、材料准备: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红、绿两个玩具筐;乐曲《找朋友》;幼儿用书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特征。

  2、活动难点:发现环境中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四、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发现物体相似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娃娃家中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小娃娃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2)找配对。

  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3)找错误。

  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找错,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这两种一样,你们觉得对吗?""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2、根据明显特征,进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1)袜子、手套送回家。

  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

  (2)游戏:找朋友幼儿听着音乐,找找与自己某一特征一样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你是我的好朋友。

  "3、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让幼儿懂得乱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

  2、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相关领域:语言、科学

  适用对象:小班幼儿

  活动方法:观察、讨论。

  活动准备:

  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1、看幻灯片,听故事。

  1)看幻灯片,听第一段故事,提问:猪小弟在家里乖不乖?为什么?

  2)看幻灯片,听第二段故事,提问:它们吃完香蕉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3)看幻灯片,听第三段故事,提问:草地上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它们有没有去找小猪?它们又是怎样做的?

  4)看幻灯片,听第四段故事,提问: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对小猪说的?猪小弟有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你喜欢它们吗?

  2、启发幼儿讨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这种现象应该怎样做?

  3、结束活动:带领幼儿到室外去捡垃圾。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让幼儿体验涂涂画画的快乐,萌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并运用各种色彩表现自己对太阳的印象,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3、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阅读过《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

  材料准备--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若干,黑色卡纸10张。

  彩色纸、墨镜、三棱镜、彩色瓶、糖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创造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1)、引导幼儿回忆《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情节,创设"小兔子"想找太阳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黑色卡纸,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玩色游戏--变色的太阳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带色的材料(墨镜、彩色纸、三棱镜、糖纸、彩色瓶等)照太阳,观察透过这些材料太阳的颜色变化,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太阳。

  指导语:"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作画,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太阳的印象。

  指导语:"我们把自己看到的'、找到的太阳画下来吧!"

  引导幼儿用各色水粉颜料,两三人一组,大胆表现自己的"太阳",鼓励幼儿边画边说。

  4、评价欣赏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指导语:"你画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力摇和轻摇沙筒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沙筒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沙筒,使其不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自制沙筒。

  2.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

  1.教师: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并用动作来表现。)(哗啦)2.教师:小雨又是怎样的呢?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手部动作来表现。)(滴嗒滴滴嗒嗒)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大雨小雨》。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教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大雨、小雨的声音,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4.教师再次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的节奏。

  (三)教师出示沙筒,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教师: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沙筒,全体幼儿讲述名称。

  2.教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呢?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沙筒。

  3.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小节是不演奏的,只有在“哗啦哗啦”时才演奏。

  4.教师演唱带领幼儿练习在“哗啦哗啦”处演奏沙筒。

  5.同样方法学习小雨的演奏。

  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个小节不演奏,只有在滴滴嗒嗒,滴滴嗒嗒处轻摇沙筒。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

  (五)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活动延伸:

  1.将沙筒等放在音乐角里,并提供音乐磁带,满足幼儿听音乐演奏的需要。

  2.开展语言活动或戏剧表演,讲述《大雨小雨》的故事,并用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04-26

小班教案[精选]07-22

[经典]小班教案09-02

【精选】小班教案09-03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小班教案09-12

小班教案(经典)07-24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