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8:14: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2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3白鹅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4鹤群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线索: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确: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一)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移步换景,变换角度,作者又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写景所用手法为白描,你能否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处: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下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学生再朗读体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现作者此种情怀的词或句子吗?并分析。(独、痴)

  (二)难道真的无人拥有如此情趣吗?看来不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还有谁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湖心亭对座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

  作者在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此正正所谓"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见作者用笔之巧。(强饮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而且连饮三大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中描写飞天的写作顺序及手法,感受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大容量的图片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2、3、4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播放莫高窟发展过程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课件中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推介相关网站,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之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相传莫高窟在前秦时开始凿窟造像,至今差不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你们想不想回到两前多年以前,去亲眼看看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发展过程呢?(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看莫高窟的修建历程,并配有解说)

  2、学生说说感想。

  二、自主学习,读中品位文本内容

  1、过渡:那莫高窟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无情的掠夺呢?你们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找到答案了吗?莫高窟到底有何魅力?(学生交流)

  答案一、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

  1、 原来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那课文的哪一段写了莫高窟的彩塑?[第2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句] 这句句子在这起了一个什么的作用?[引起下文]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一下彩塑。(电脑屏幕显示第2段课文)

  3、 学习第一句,感受彩塑之多。

  师:请你把这句话再来读读看?有没有读懂什么?[彩塑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两千多]

  师:那用你的声音告诉我。[生读]

  4、 欣赏菩萨、天王、力士、卧佛,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什么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进行朗读训练。

  (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长达16米、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等词指导朗读)

  5、 欣赏其他彩塑,加深感受。

  师:想看看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吗?

  师:那老师就让你们一饱眼福!(电脑屏幕显示各种彩塑)

  6、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旅游者正在观光你会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7、齐读第2段。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地就啧啧赞叹!那就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把它称赞一番吧!

  答案二、宏伟瑰丽的壁画

  过渡:同学们的读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也难怪帝国主义者会伸出贼手窃取了。那莫高窟除了有精彩绝伦的彩塑,什么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1、哪一段写了壁画?[第三段]为什么说这段写了壁画?哪一句告诉你的?[第一句]

  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是?(总分)

  2、欣赏壁画图片。今天老师也带了许多的壁画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显示壁画的图片,教师作相应的解说)

  2、 读议结合,交流壁画的数量多,内容广。

  (1)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能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壁画数量多]文中的哪一句也告诉了我们?

  (2) 生答,指导朗读(四万五千米)

  (3) 壁画除了多,还有什么?在书上找找看。[壁画内容多]

  (4)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

  (5) 抓住记录、描绘、反映、描摹等动词,体验用词的精确性。

  (6) 指导朗读,读出数量多,内容广

  3、引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成百上千的[飞天]!

  (1)欣赏飞天,加深视觉印象。

  (2)看了这些飞天,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指名回答)

  (3)细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说说特点。(多,美)相机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飞天。

  (4)交流写作手法。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这句句子,想一想这一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5)出示其他飞天图,仿照文章,小组合作,练习写话。

  4、同学们莫高窟有着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艳的引人注目的壁画艺术!看着这一幅幅壁画,你有什么感觉?

  5、说得可真好!让就让我们一起来抒发一下我们的感情吧!(最后一句)

  答案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的尊尊彩塑让我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幅幅壁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除了这些,莫高窟还有哪些也让我们赞叹不已的?[藏经洞]

  1、第五节写的是藏经洞,(电脑屏幕显示第四段课文)老师想请你们自己默读一下这段课文,不过老师想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有句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2、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3、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出示

  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4、齐读课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明白你们把课文读懂了。

  三、激情朗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1、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壁画,还有现存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经文,都是谁给我们留下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是啊,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留下了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赞美他们]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我们的心声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推荐网站,引领学生深入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地走进了莫高窟,我们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这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有着精美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这都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师相信还有好多同学想进一步地了解莫高窟,那老师向你们推荐两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机会去浏览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 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法、朗读、背诵、练习、读书指导、讨论、启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

  (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

  右下半圆“b b b”。

  6字“b”。……

  3.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

  “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

  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

  (7)指名读。

  2.学习“p”的形

  (1)学生提问:字母“p”与图的哪一部分很像呢?

  (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

  路灯“p”。

  3.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m”的音形

  1.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

  (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开火车读。

  2.学“m”的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m”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f”的音形

  1.学习“f”的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

  (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

  一根拐棍“f f f”。

  3.指导书写“f”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教学总结】

  《b p m f》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引领同学们走入拼音王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视频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掌握了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2、善于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指读、开小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加强巩固知识点,力争做到查缺补漏,让每一个孩子都顺利掌握知识点。

  3、注意善于组织管理教学,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纪律情况,提醒走神的学生及时回到课堂中去。

  不足之处:

  1、小习题的设置只让同学在台下说,有的同学并不明白究竟具体哪些是韵母,哪些是声母,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可尝试通过让学生上台来指读的方式完成小练习。

  2、关于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分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孩子过高,孩子对于分类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

  3、在教学声母时候要求干脆利索,但是教学韵母时应该要求读完整,这一点的要求有所欠缺。

  4、大声读并不等于喊,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但不是大声喊。

  5、整个课堂最后可以尝试安排书写或者小游戏的互动等,做到有效穿插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