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教学教案

时间:2024-02-21 08:48: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行车教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行车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行车教学教案

自行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烧瓶内装红水、酒精、牛奶、酱油、醋、桔汁)、大烧杯(每组2个)、冷水、热水;

  2、演示实验材料: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

  3、课件:壶里的水往外溢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小娟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家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妈妈的小帮手。今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可把妈妈忙坏了。她赶紧装满一壶水,帮妈妈烧水招待客人!

  请一位同学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壶里的水满出来了)

  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话要说?

  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呢?

  二、猜想假设

  师:—————同学向大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猜猜看,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做出种种猜想:(有的说:水里有热气,所以水往外溢;还有的说:水变多了,占的地方大了等等)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三、制定方案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在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把水染红;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用皮筋或线在玻璃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

  先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两种液体,都试一下。同学们可以参考课本第63、64页来做实验

  四、实施方案

  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边实验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实验完把瓶子放在桌上

  汇报实验结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实验的是水,把装有水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师板书:水受热)

  师:液柱上升,说明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汇报,是水受热膨胀了。

  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并不是因为水变多了,而是水占的地方变大了,准确的说是水的体积膨胀了。(板书:膨胀)

  师:水的`体积膨胀,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生:在受热的情况下发生的。(指导学生看板书)

  生2:我们小组实验的是酱油,把装有酱油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师板书:酱油受热)

  同上

  师:水和酱油都是什么?(液体)

  师:水和酱油受热都膨胀,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液体受热膨胀。那么液体受冷会怎么样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说明吧。分别把这两个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一下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

  师:液柱下降,说明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汇报:液体受冷收缩了。(板书:受冷收缩

  师总结:液柱下降,并不是因为液体变少了,而是液体占的地方变小了,准确的说是液体的体积收缩了。

  师:液体的体积收缩,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生:在受冷的情况下发生的。

  师总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小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板书)也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的热胀冷缩。

  (板书课题:物体的热胀冷缩)

  师:现在谁解释一下,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学生解释现象。

  五、展示交流

  利用水的热胀冷缩说明为什么自行车会爆胎?学生举例。

  例如:

  1、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

  2、商店里卖的成瓶的啤酒或酱油,为什么不装满?

  3、冬天,假如你的钢笔帽拧不开了,你想怎样解决?

  4、早晨泡了一杯饮料放到冰箱了,下午放学回家发现少了一些。

  六、拓展创新

  生活中寻找还有类似你自行车爆胎的现象,做好记录,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学生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自行车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四、课堂作业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为小数)

  五、课堂小结

  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自行车里的数学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最佳答案

  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不是,因为踏板所带动的大轮与自行车后轮上的飞xx小是不同的,所以当踏板转一圈时,后轮要轮上5—6圈。

  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与自行车的轮胎直径有关,就是我们说的20、24、26、28寸

自行车教学教案3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 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自行车教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自行车,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用自己的线条描绘喜爱的自行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写生与想象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6辆自行车模型、纸、笔。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与写生自行车模型。

  难点:启发想象,添画成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四、活动过程:

  (一)、画记忆中的自行车,导入课题。

  1、上次我们做了个统计表,我发现呀,在“我想要的玩具”这一条里,有好多小朋友写的都是想要自行车,那我们今天来画一画自行车好不好?

  2、现在你们想一想,你想要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他画下来。比一比,赛一赛,用笔直接画看到过的自行车,看谁画的最快!

  (二)、观察、认识自行车结构,写生自行车模型。

  1、刚才呀,xxx小朋友画的'最快了,而且这辆自行车上什么都有了。

  2、让幼儿打开课前用布罩起来的自行车模型,请幼儿将自己刚才记忆画的自行车以自行车模型作比较,观察、认识自行车结构。

  3、教师运用课件进一步介绍认识自行车的主要零部件。

  4、请幼儿自己操作电脑,装配一辆自行车,通过拼图游戏使幼儿弄清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注意注意车轮、车架、车把、齿轮、坐垫之间的位置。

  5、拼图完成后,请小朋友写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用自己的线条花一辆完整的自行车模型。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要仔细看、认真画,展示画的完整的作品。

  (三)、启发、想象,添加成一辆我喜欢的自行车。

  1、自行车的用途是什么呀?(不用走路,比走路快……)

  2、蔡老师也写生了一辆自行车,你们看看他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添加了很多东西)

  3、小朋友也来设计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比比谁设计的自行车功能最多。

  4、

  幼儿作画,多媒体循环播放以添加的自行车作品,开拓幼儿思路。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画的自行车有些什么功能。

  3、播放一个动画片,进行环保和交通安全的教育。

自行车教学教案5

  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一、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这一部分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

  1.提出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熟悉两种不同型号自行车的图片,直接提问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的研究。

  2.分析问题。教材分两步呈现。首先,呈现了学生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场面,提出了两种方案。一,通过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但误差较大。二,通过车轮的周长乘上后齿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接下来,呈现了学生探讨如何解决第二个方案中的关键问题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的过程。学生想到如果只凭观察是数不清的,要通过更精确的方法找出答案。学生根据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个齿对应,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判断出: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从而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首先,学生根据分析问题得到解题思路,建立数学模型: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接下来,学生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再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

  4.汇报交流。各小组展示并解释各自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再对各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二、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在学生研究清楚了普通自行车行驶速度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探讨变速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教材先介绍了一种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接着提出问题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再呈现学生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代入数据、求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通过一个问题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的最远,引导学生对各种速度的产生进行深入的解释。教学建议

  1.这个活动可用1课时进行。

  2.正式活动前,教师应充分准备课上需要用到的数据和图片。如,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车轮直径、前、后齿轮的个数及齿数;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链条、前齿轮和后齿轮三者组合关系的图片。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准备。如,请学生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行进的基本道理;收集一些自行车的相关数据等等。

  3.正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研究两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这两种自行车的知识,再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教师可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图片进行说明。

  (2)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充分经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教材上呈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案,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本班同学的不同思路,并适当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收集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

  (4)在各小组成功地解决了每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请每一个小组解释、说明本组研究的思路和结果。并组织全班同学对各组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5)除了教材上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其他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如,让学生按由远到近(蹬同样的圈数,使车走的距离)的顺序,将各种组合排序;如何使这辆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12种不同的速度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自行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自行车的故事教学反思02-10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05-01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03-06

幼儿园大班《骑自行车》教案04-03

小班摩托车和自行车教案09-19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03-08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04-06

捡到自行车05-25

骑自行车05-15

危险的自行车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