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9 07:54:0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中班教案(必备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数学绘本《蜈蚣叔叔的袜子》,让孩子们掌握ABB和AAB的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在绘本中感受蜈蚣叔叔袜子的特别,学习按ABB或AAB的规律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创新规律排序,并会用语言表达。

  3.体验绘本教学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讨论蜈蚣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蜈蚣吗?知道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小结:它的脚很多。

  二、观看图片,学习规律排序

  1、初次发现ABAB的规律排序

  这里有一只蜈蚣叔叔,瞧它的脚上穿着什么?

  这些袜子一样吗?

  谁来说说这些袜子的颜色?

  这些袜子的排列有什么秘密?

  小结: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因为每次出门它总会搭配各种袜子,这次出门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一红一蓝的规律,所以看上去非常的干净、整洁。

  2、继续感知规律排序

  (1)学习AAB的规律排序

  瞧,你发现了什么?

  蜈蚣叔叔这会儿想干嘛?袜子呢?

  谁会帮助它?

  嘟嘟是怎么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的?

  猜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

  小结:嘟嘟帮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两蓝一绿的规律,看上去也非常的干净、整洁。

  (2)学习ABB的`规律排序

  蜈蚣叔叔说我每天穿袜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它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这样穿。

  谁能接着往下排?

  小结:蜈蚣叔叔每天出门都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袜子,而且袜子的顺序都是有规律的,有时按照一红一蓝的规律,有时按照两蓝一绿的规律,有时按照一蓝两绿的规律。

  三、操作练习,巩固规律排序

  1.交代要求,幼儿尝试创新排序。

  如果你是嘟嘟,你会选择哪两种颜色、按照什么规律帮他穿好袜子呢?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四、结束评价,体验活动乐趣

  你们都很棒,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蜈蚣叔叔穿好了袜子,蜈蚣叔叔非常感谢你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是一本好看图书,它的名字叫《蜈蚣叔叔的袜子》,下次老师带你

  们一起去阅读这本书吧!

  反思:这是第一次上绘本数学,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去网上找了一些备好的教案,他们的教案都是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给写入了教案,然后我就照着他们的修改,可是在上课之给学科组的老师们看教案的时候她们发现我的教案太长了,太罗嗦了,对我说我上的课不是数学课了,到是像语言课,我们只是借住绘本中的一个情境来进行教学,之后就开始重新修改,汤老师和夏老师帮助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每个提问都要有针对性,环环要紧扣,语言也要精炼一些,今天上下来之后觉得环节还是比较顺畅的,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还是蛮高的,但是一堂课中我显得太主动了,什么都帮他们想好了,什么都告诉了他们,其实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其中的一些小秘密,让他们自己叙述自己发现的知识,在操作的时候不应该用PPT,应该让孩子上前来操作,师幼互动起来,而不是自己光点点图片,在最后也没有回归到绘本中,显得有些脱节了。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

  1、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掌握简单的搭配色彩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

  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

  学习搭配色彩作画。

  准备材料:

  沙画若干张、棉签等。

  过程:

  1 欣赏讨论 :

  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特别的地方,说出画面中采用的材料是什么?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

  二、 操作演示

  1、把部分画面上的覆盖纸揭掉,露出胶面。

  2、选择合适颜色的彩沙,并把彩沙撒在露出胶面的`部分画面上,然后用棉签将彩沙抹匀。

  3、把卡纸竖起,让多余的彩沙回到大盘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作画的卫生,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览参观幼儿作品,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 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让幼儿了解一些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重点与难点:

  1、 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了解净化空气的初浅知识,激发环保意识。

  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 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

  2、 插入教具一套。

  四、 设计思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也有必要尽早让幼儿——21世纪的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故事“空气变新鲜了”通过形象地描述了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由于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而出现了身体上的一系列的不舒服,从而让幼儿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更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纲要》中也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五、 流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讲述故事,启发设问,讨论——>完整欣赏故事——>迁移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有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非常开心,它为什么很开心?)

  (二)、讲述故事、启发设问、讨论:

  1、师讲述第一、二段。

  提问:(1)、小猴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辅: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

  (2)、医生说最好的药是什么?

  2、继续讲述。

  提问:(1)、小猴会想什么办法让城市里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气?

  (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么样让城里的空气也变新鲜?

  (启发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

  (辅:大咽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怎么办?)

  (三)、完整讲述:

  师:城里的人到底怎样让空气变新鲜呢?让我们来完整听一遍。

  (四)、迁移:

  师:大家让城里的空气变得清清的、香香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生活愉快,身体一定也会更好。

  现在,我们一起到幼儿园找找,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添些什么?怎样使我们幼儿园的空气更新鲜、更美丽。

  评析: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空气变新鲜了”这个故事。

  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蹲下,站起的动作及迅速反应的能力,体验团结合作乐趣。

  2、让幼儿学会儿歌,并能在游戏中灵活应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蜻蜓飞》儿歌磁带及挂图。

  2 、教师设计“S”形和“W‘形路线,让“小蜻蜓”在游戏过程中在老师设定的路线上来穿梭。

  3、 “小蜻蜓”头饰若干,教师用柳条编成的草帽。

  4、 每组5-8名幼儿。

  5、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 教师先教会幼儿儿歌:

  蜻蜓蜻蜓飞,前面有草堆;

  蜻蜓蜻蜓落,前面有草垛。

  2、 一名幼儿戴上“小蜻蜓”头饰,其余的幼儿则戴上草帽。“小蜻蜓”边说儿歌,边沿着老师既定的路线,做小蜻蜓低飞状,当说到“前面有草堆”时,戴草帽的幼儿迅速蹲下;然后小蜻蜓“飞”走,当说到“前面有草垛”时,这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双手高举向中间并拢,作“草垛”状。

  3、 游戏可以反复几次,并让小朋友轮流做“小蜻蜓”。

  4、 让幼儿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勾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乐意通过语言、动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散文诗中主要角色形象。

  活动准备:

  1、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磁带及录音机

  2、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又什么感觉?

  2、你觉得小花、小草、小动物,他们在夏天会热吗?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散文诗《夏天》,幼儿欣赏。

  1、提问:你在散文诗里听到了什么?散文诗中有谁?他们怎么了?

  三、结合教学挂图,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挂图一。

  提问:炎热的'夏天里,柳叶、小花、湖水、小鱼都怎样了?

  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

  你能用表情或者动作表现柳叶的心情吗?

  蜻蜓飞来报告了一个什么好消息?

  2、出示挂图二。

  提问:雷公公带来了谁?下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啊?

  3、出示挂图三。

  提问:柳叶、小花、湖水、小鱼喜欢大雨吗?还有谁也喜欢大雨?

  你从哪里听出他们都很开心?

  四、听散文诗录音,再次完整欣赏。

  找找散文诗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学习散文诗中的优美诗句。

  五、分角色表现散文诗内容

  请一些幼儿扮演散文中的主要角色,大胆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表现角色形象。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2、 积极探索哪些材料可以产生风。

  活动准备:

  软纸、硬纸、扇子、书、风车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的存在

  提问:你知道风吗?哪里有风?

  说说风来了你的感觉,以及花草树木的现象。

  二、探究问题:风的形成

  1、出示静止的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把风娃娃请出来?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多。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

  除了老师提供的用具还有什么办法让这些东西动起来。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小结:用手、纸板扇的时候,用口吹的时候,空气流动了,风娃娃就来了。

  三、了解风和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说说风的作用。

  2、小结:风能调解大气的温度,风能净化空气,风能发电。风有大有小,适当的风力可以被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24

中班教案(精选)08-23

中班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教案08-21

【精选】中班教案08-16

中班教案(经典)07-25

中班教案[精选]08-09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经典)中班教案08-31

[经典]中班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