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4 09:35: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同的老师对猫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你觉得科学老师会怎么描述猫?数学老师呢?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抢答:

  我家养了几只猫?

  三只猫的毛色分别是怎样的?

  三只猫是怎么来的?

  他们的性情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认识小猫

  1.我们给文中的小猫取个名字怎样?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那郑振铎又把这三只小猫叫做什么呢?你从称呼里感受到了什么吗?

  四、品味小猫

  1.对于三只猫的结局,我们一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酸辛、难过----怅然、愤恨-----更难过

  2.作者不喜欢第三只猫,对于它的亡失又为什么会更难过呢?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我下了什么断语?那我的依据是什么?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肯定语气、愤怒心情)

  4.事情澄清后,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重点品读30自然段

  5.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追问:

  第三只猫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什么我家会永不养猫?

  五、感悟小猫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シ彩虏荒艿テ居∠螅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ソ淌σ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ピ诓缓侠淼纳缁嶂校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六、师生总结,教师送名言。

  1、学生谈课堂收获;教师课堂结语。

  2、教师送名言: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每一个精灵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示儿》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掌握两诗的韵律。

  二、掌握两诗的节奏。

  三、作业评讲。

  四、学生提问、释疑。

  【教学安排】

  一、学习把握两诗的韵脚。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1.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ɡ与enɡ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ɡ韵母相同,第四节是u韵母相同。

  2.再看第二首诗的韵脚。

  第一节:林──星 一个in 一个inɡ ,韵母接近。

  第二节:处──糊──珠 韵母都是u .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二、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三、作业讲评。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

  四、学生提问,大家讨论解答,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

  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 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