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画蛇添足》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画蛇添足》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画蛇添足》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
2、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
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5、完成点拨。
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明。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误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那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
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如果?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因为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解释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喻”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按照祠者赐酒的故事顺序学习了《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课外自己理解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例如我们的《古诗文诵读》。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祠者赐酒
自作聪明
蛇成饮酒
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终亡其酒
者:
祠者:..的人
饮之:酒
先成者:..的人
之:
为之足:蛇
为蛇足者:..的人
一人之蛇成:的
其:
其舍人:他
夺其卮:他的
饮其酒:那壶
终亡其酒:那壶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扩写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画蛇添足》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弗、祠、遂”三个会写字和“卮”一个会认字。
2.正确朗读《画蛇添足》,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意
3背诵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寓意。
三: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那么,我们就来检测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效果
1、请同学回答《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
2重点句子释义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回答,共同评价。说得好给他掌声。)
(二)、进入新课
揭题: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效果的确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用上节课学到的充分利用书上的注解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的方法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过渡:一篇新的文言文肯定有很多生字,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并读准字音,好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用班班通的展示台出示生字,指名认读以检查学习情况。
3听班班通V课上的朗读,并小声跟着朗读。
4、全班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读悟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2,分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3,学生读1、2自然段,然后结合书上注释理解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
(1)、 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3)、教师小结:不错,对于不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学习
(教师注意引导结合“足、余、之、成、安、亡”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利用注释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四)、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班上同学听。
3、我们还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请学生回答,如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等等)
(六)、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2、背诵课文
3.课外收集阅读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蛇先成------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画蛇添足》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太阳与士兵》语文教案04-04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下桨声》教案01-17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7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大使馆妈妈》语文教案01-17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绿色记事本》语文教案01-17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5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6-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相片教案03-24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