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案

时间:2024-04-15 14:57:38 教案 我要投稿

《放飞蜻蜓》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教案[合集]

《放飞蜻蜓》教案1

  教材:苏教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

  作业布置:

  课外:了解蜻蜓的相关资料;了解陶行知的简要生平;

  课内:书写本文中的生字

  教学用时:2课时

  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循循善诱

  陶行知 -------------------------小朋友

  和蔼可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板书:蜻蜓

  2、 学习“蜻蜓”: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1)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2)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3、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二、 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陶行知这个人物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等。)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

  6、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三、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助读。

《放飞蜻蜓》教案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之四,放飞蜻蜓,希望对你有帮助!

《放飞蜻蜓》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的设计与应用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

  欣赏

  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用一个词形容蜻蜓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4、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打开书本

  二、朗读、交流、感悟

  1、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自读全文

  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奇特的眼睛)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读好人物的对话

  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

  3、出示课文相关文字:“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4、课件介绍蜻蜓“吃尾巴”。

  5、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6、网站介绍蜻蜓的复眼。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做一做动作,朗读并体会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

  交流: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链接图片,老师描述,学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自由大胆地说吧!

  再次欣赏图片

  自由交流(时间允许,同学们可以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配乐欣赏蜻蜓图片。

  3.配乐朗读。导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我们了解了陶行知,了解了蜻蜓。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配乐分角色齐读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配上适合的轻音乐,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1、布置表演任务、要求

  明确表演任务、要求

  2、组织学生小组练习表演

  练习表演

  3、课堂表演这个故事

  表演这个故事

  五、小结、下课

  1、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交流: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交流收获

  3、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六、课后实践作业

  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尤其是他的教育故事,进行交流

  找资料、交流

  鼓励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放飞蜻蜓》教案4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 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 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 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 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组织课堂讨论

  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

  主要是以下几点:

  A、 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 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 陶先生学问大,懂的东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重点学习第10自然段 合作讨论,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如: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的神态。 结合理解入神。为什么入神?

  D、 陶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

  ⑴陶行知最后没有由自己直接放飞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了翠贞。

  ⑵还蜻蜓时,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结合理解:商量的口吻 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 小结

  ①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之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呢?

  ②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此时,孩子们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1、 画一幅蜻蜓图

  2、 写一段话,关于蜻蜓的样子

  3、 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放飞蜻蜓》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放飞蜻蜓》教案6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

  三、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思考: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 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 蚊 后鼻音:埂 衡 蝇 抢翘舌音:舌 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工有11个自然段

  (5)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写(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见到了怎样的情景?(“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区别“一个”和“一群”

  2、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 放飞蜻蜓。)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 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 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 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完成习字册

  五、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2、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

  (一)自由朗读第二段

  (二)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陶先生说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孩子。“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意见。)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介绍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仔细讲解)★孩子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孩子们说的话,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讨论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读第三段

  1、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孩子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想象说话:孩子们目送着蜻蜓展翅飞翔,回怎么说?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放飞蜻蜓》教案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学生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学生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我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部分)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我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共同商讨你划出的材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材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确定发言人。)

  学生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成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学生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我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齐读。

  学生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捉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我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我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别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板书:吃食

  陶行知——放飞蜻蜓尾巴

  眼睛

《放飞蜻蜓》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

  2、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

  (1)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能回答出“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后,出示:第十自然段。

  (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3)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课件中出示资料)

  (4)陶先生就介绍了蜻蜓的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吗?你从哪知道的呢?

  你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学生交流: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5)蜻蜓的尾巴、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朗读第十自然段。

  4、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快速默读2-11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5、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从“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自然段:从“小心地翻过去”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指导读好句子。

  6、过渡: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2)出示蜻蜓飞的动画。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7、小结: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配乐朗读课文)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4、补充有关蜻蜓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作业。

  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板书:放飞蜻蜓

  孩子陶行知

  捉循循善诱

  谈蜻蜓

  放↓和蔼可亲

《放飞蜻蜓》教案9

  一、基础达标。

  1. 根据拼音写一写。

  (1)依稀记得,妈妈的眼里包含了无限温暖,融入了无限cí ài 。

  (2)“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jié ɡòu 最为fù zá 、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3)我们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bǎo chí 专注的`精神和rù shén 的姿态。

  2.词语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七嘴八舌 七 八七 八 千变万化 千 万 千 万 又细又长 又 又 又 又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读一读,选一选。

  入神 出神 坚持 保持

  (1)小熊正望着窗外( ),上课铃响了。

  (2)孩子们( )地听着陶行知的讲解。

  (3)大家要( )公共场所的卫生。

  (4)遇到困难我们要有( )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4.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 )

  二、能力挑战。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2)苍蝇 蚊子 水里的孑孓 它都吃

  (3)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6.我的收藏夹。

  (1)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 。它能 、 。

  (2)蜻蜓的眼睛是由 ,可以看清 。

  (3)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 ,所以我们要 。

  三、探究创新。

  7.(1)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

  (2)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一定也很喜欢它吧!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再写一份保护蜻蜓的倡议书。

《放飞蜻蜓》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好。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拓展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堂资源: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上网搜索一些有益动物的资料,并制作动物名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有感情地读题)

  [激趣:喜欢蜻蜓吗?读出你的喜欢]

  2、通过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捉)

  二、揭示结果

  过渡:我们知道那只不幸被捉的蜻蜓最终是幸运地又被放了,课文哪儿告诉我们?(板书:放)

  1、指名读文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三、再读全文,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

  过渡: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请大家再细细读文,边读边划出应该放飞的原因的句子?

  (同桌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在读文中进行了解研究蜻蜓的习性特点,认识它是益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师应认真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2、大组讨论交流,分三块进行,可随学生的发言随机展开,以一点带动一块的学习。

  交流:你同意把蜻蜓放掉吗?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一)蜻蜓吃什么?

  出示2—6小节:为什么说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尾巴有什么作用?

  出示7----10小节的前部分句子。

  (三)眼睛的结构

  出示句子,指名读,出示复眼的结构图。

  朗读指导,在充分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陶行知这个人物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等。[

  3、指导小结:

  通过陶行知的和小朋友的对话,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此时你会怎样?你们说这只蜻蜓我们应不应该放?

  4、再读第11小节,深化对课文的认识,

  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评价。(你听了他的读,有什么想说的?)如:商量的口吻(教师范读理解)、急切的语气、想象蜻蜓的高兴。特别是对“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这一句的想象与理解。

  四、课堂拓展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写蜻蜓的两首诗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人小组交流准备的有益动物名片,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大家交流。

  五、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吗?

《放飞蜻蜓》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放飞蜻蜓》教案1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

  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

  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

  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3、扩展阅读《小孩不小歌》

  1、怎么把这篇课文读好呢?在读陶先生的话要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要天真,热情

  老师描述: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吃食、眼睛、尾巴)

  学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生读这句话

  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蜻蜓吃尾巴)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大、复杂、成千上万、四面八方

  学生交流课外查阅到的资料,帮助理解

  1、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2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3、(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学生利用文本的语言来跟老师进行交际。

  明白不仅要爱护小动物,而且要懂得爱科学。

  学生交流对陶先生的总影象。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集体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学生朗读《小孩不小歌》进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

  分角色朗读

  学生表白

  继续查资料

  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蜻蜓。在学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喜爱之情,对理解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七嘴八舌,显得生动形象,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也乐学。

  补充课外资料,深化文本,帮助学生记忆。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来朗读,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授之方法

  查找资料帮助理解文本,并能在文本处注释,这叫批注,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注重培养这样的能力。

  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和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懂得爱护益虫益鸟的道理,还要通过有关词句的学习,体会陶先生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则保护益虫的高尚师德。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说话神态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大有裨益。

  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创设情景,让学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产生共鸣,有感而发。

《放飞蜻蜓》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劝这群孩子放飞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你能找到描写蜻蜓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吗?(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学了这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教师点评)

  教学后记:

  我的教学分两条线进行。第一条线,通过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导。并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深入体会

  。使学生逐步理解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和对孩子们的关爱。第二条线,我引导学生找找描写蜻蜓的各部分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再说说学了课文之后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来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在课文结束时,我又让学生查找“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学会质疑,不盲目相信权威。

《放飞蜻蜓》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复杂入神 结构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 孑孓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小学教学设计网==]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放飞蜻蜓》教案1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

  )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放飞蜻蜓》教案】相关文章:

放飞蜻蜓教案04-09

《放飞蜻蜓》教案04-02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03-07

放飞蜻蜓说课稿05-13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03-20

中班蜻蜓教案03-26

小蜻蜓教案01-26

《放飞梦想》教案03-02

小班美术教案:蜻蜓棉签画01-23

飞舞的蜻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