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11 06:55:42 教案 我要投稿

《石头》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头》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头》大班教案

《石头》大班教案1

  设计意图:

  《过河》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互助过河的童话故事,爱帮助人的小蛇用自己的身体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小桥,让小动物按由轻到重的顺序过河,既渗透了按由轻到重顺序过河的智慧教育,也蕴涵着小蛇乐于助人和量力而行的品德教育因素。同时,让幼儿在推测和验证中展开游……设计意图:

  《过河》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互助过河的童话故事,爱帮助人的小蛇用自己的身体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小桥,让小动物按由轻到重的顺序过河,既渗透了按由轻到重顺序过河的智慧教育,也蕴涵着小蛇乐于助人和量力而行的品德教育因素。同时,让幼儿在推测和验证中展开游戏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是一篇极具教育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对画面信息进行描述,理解故事情节。

  2、能根据画面大胆推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验动物之间互助友爱的美好情感。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过河》PPT

  2、地上用即时贴布置出一条小河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架小桥的游戏。这是一条小河,谁能用身体在上面架起一座小桥呢?你看他把手和脚撑在小河的两边,把身体拱起来,胳膊和腿撑直了,像不像一座小桥啊?好,我们都来架小桥吧。让老师来试试小桥架的结不结实,注意了,老师要过小桥了……看,有的小桥开始摇晃了,要坚持哦!(好,小朋友都会架小桥了,现在我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二、观看课件,推测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刚才小朋友玩了架小桥的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架小桥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呢?这些小动物想干什么的呢?他们怎么会怎样过河呢?这几个小动物里谁会游泳呢?

  2、出示图片

  师:哦,小蛇会游泳,看,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什么?哦,小蛇很聪明,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小桥,那你会让谁先过河呢?那为什么呢?(根据幼儿的推测把动物过河的顺序显示在课件图片上)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那小蛇是让小动物按什么顺序过河的`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观看课件,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唉,小蛇让谁第一个过河呢?(小蚂蚁)小小的蚂蚁走在小蛇的身上,小蛇的表情怎么样?(依据情况引导小蛇的眼睛,鼻子怎么样?)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

  2、出示图片

  师:第二个谁过河的呢?(蚯蚓)小蛇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小蛇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3、出示图片

  师:第三个是谁呢?(小)小蛇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小蛇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过河,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4、出示图片

  师:那第四个呢?(小鸡)那你看小鸡走上小蛇的身上小蛇身体有什么变化呢?它的表情怎么样?唉,老师觉得它好像在微微的笑呢?它为什么笑呢?(哦,小蛇虽然很累,但它帮助小动物过河觉得很自豪很快乐,所以它微微的笑了)师小结: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头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强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四、师幼展开讨论,明白由轻到重的过河的道理师:现在小动物都过河了,那我们来看看小动物的过河顺序和刚才小朋友想的顺序一样吗?不一样,哪个方法更好呢?(将前后两个顺序进行比较,讨论哪一种办法好)

  小结:老师也觉得小蛇的方法挺好的,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过河这样小蛇就能保存体力坚持到最后,让所有的小动物都过河。

  五、看课件,完整的欣赏故事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的过了河,它们非常感谢小蛇。那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那我们小朋友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小蛇一样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那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吧!

  六、拓展师:噜噜噜、噜噜噜,谁来了?小猪来了,小猪噜噜也要过河呢,你觉得小蛇会让它从身上过去吗?

  师小结:老师也觉得小蛇不能再帮助小猪过河了,因为它已经很累了,如果让小猪从身上过去万一坚持不住,小猪就会掉到河里发生危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千万不要逞能,不然会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那小猪怎么办呢,那我们回去帮它想个好办法吧!

  附故事:

  过河一群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是小蛇、小、小鸡、蚯蚓和蚂蚁。它们要过河,但是它们中间只有小蛇会游泳,其他的动物都不会游泳。怎么办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个办法,它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首先是身躯微小的蚂蚁从它身上过河。小蛇简直感觉不到小蚂蚁的重量。接着是蚯蚓过河。这一次,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石头》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大胆的在石头上创意作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作画的兴趣。

  2.通过石头画的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石头、棉签、调色盘、丙烯颜料、石头画课件、湿巾、废旧报纸、蛋糕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黑猫警长》。

  2、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石头画。

  二、幼儿欣赏石头画,尝试并探索作画。

  1、欣赏石头画,激发幼儿创作的石头画的兴趣。

  2、教师示范作画,讲解画法及注意事项。

  3、幼儿再一次欣赏石头画,调动孩子的创作兴趣。

  4、幼儿尝试并探索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5、鼓励幼儿把石头画的故事讲述给小朋友听。

  三、作品赏析

  1、请幼儿展示作品,讲述石头画的故事。

  2、为幼儿创设展示与讲述的机会,把作品讲述给客人听。

《石头》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尝试区分沙、石、泥的过程中,感知它们的不同性能。

  2.初步了解沙、泥和石头的用途

  3.产生探索各种自然物质的兴趣,体验自由创造和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石块若干、泥块、泥包石若干,沙若干,小筐、抹布。

  2.透明容器3个,每组木榔头、小水桶各一个。

  3.陶瓷品、泥娃娃、石建筑物图片、田野图片

  4.幼儿剪好指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什么东西,你们认识吗?

  二、基本部分

  1.区分沙、泥块和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沙、泥块和石头

  ——摸一摸、捏一捏与左右同伴讨论是什么?

  ——用什么办法分出哪是泥块?哪是石头?哪个是沙?(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区分)

  2.比一比

  筛一筛

  分别用洞眼大小不一样的筛网筛一筛

  ——说一说,筛时有什么发现(沙最先漏下来)。

  敲一敲

  用木榔头敲、石头与泥块、沙互相敲。

  ——石头和泥块敲过后有什么变化(泥块碎了,沙子没有变化)。

  掂一掂

  石头重、泥块轻、沙子最轻。

  将泥块、石头分别放入透明的容器内,倒入水,观察其变化

  泥块吸入水后变软、石头不变,沙子会粘起来、能塑成各种形状。

  3.教师小结

  ——石头坚硬不变形,泥块松散易碎、遇水变软,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遇水会粘起来、能塑成各种形状;石头重、泥块较轻、沙子最轻。

  4.沙、土和石头的用途

  ——泥土有什么用处?石块有什么用处?沙子有什么用处?

  出示陶瓷制品、泥娃娃、田野图片,说一说泥土的用途。

  出示石建筑物的图片,说一说石头的用途。

  出示沙画和沙制玩具等,说一说沙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小结。

  活动延伸:

  1.幼儿用筛好的沙做沙画,体验制作的快乐。

  2.在起风时,可引导幼儿观察风吹沙的现象。

  3.幼儿尝试将土加水和泥,反复试验将土和成软硬合适的泥团。用泥团自由塑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石头》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在《蝴蝶找花》乐曲中进教室。

  2、复习儿歌《十二生肖歌》。

  -齐唱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集体歌表演。结合歌中的动物形象,边唱边做动作,生动地表现它们的不同神态。

  3、学习歌表演-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熟悉歌词-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的玩,怎样唱?""如果大熊来了,大家别乱跑,该怎样唱?"-即兴歌表演。根据幼儿动作予以综合完善,并与幼儿一起练习。

  4、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在舞蹈过程中,乐曲突然停止,幼儿必须保持一个动作姿态不动,既变为石头人了。

  5、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6、完整游戏

  活动反思: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石头》大班教案5

  教材分析:

  《爱的奇迹》既《驴小弟变石头》讲了一个简单而实在的故事:喜欢收集石子的驴小弟有一天捡到了一颗魔法石,它可以实现所有愿望。在驴小弟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想要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的时候,遇见了一只饥饿的狮子。受惊过度的驴小弟把自己变成了石头。驴爸爸、驴妈妈都没有办法找到他,日子在伤心、难过中度过。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驴爸爸和驴妈妈为了忘记不快乐,开始新的生活,而外出野餐。驴爸爸捡到了那颗魔法石,碰巧放在了驴小弟变成的石头上,驴小弟也非常想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于是他许愿,奇迹发生了,他又变回来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又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爱的奇迹的.故事,爱与亲情贯穿于整个故事当中。其中有很多烘托爱的情节:驴爸爸和驴妈妈对驴小弟的爱,让他们担心驴小弟那么晚都没回来,第二天天刚亮,就急于去寻找,还发动邻居帮忙寻找,且报了警。在没有办法找到驴小弟时,驴妈妈后悔地说:“往后,我再也不说他了,不管他做了什么事儿。”在外出野餐时,驴爸爸发现了红石子,他想,要是驴小弟在,肯定会非常喜欢的,要是他不爱驴小弟,又怎么会想到驴小弟喜欢收集石子呢?于是,当他把石子放在石头上,驴小弟变回来也就顺理成章了,正是父母的爱使驴小弟获救了,使这个奇迹发生了。

  在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些细节部分。首先是第一页的画面,驴爸爸坐在单人沙发上看报纸,驴妈妈在打扫卫生,而驴小弟在桌子旁玩石子,家庭氛围显得非常轻松、悠闲、舒适。在最后一页,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个长沙发上,大家更加的珍惜对方,场面更加的温馨和幸福。其次,当驴小弟没有回家,爸爸妈妈在家里很着急,妈妈伤心的在哭,爸爸忧郁的望着窗外,这幅画面是驴爸爸和驴妈妈的心情写照,更是父母对孩子爱的真情流露,而另一幅当寻找无望时悲伤情感的图片,驴爸爸妈妈伤心极了,连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做了,更加渲染了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爱。第三,当驴小弟变回来,一家相遇时,画面上驴爸爸开心的又笑又跳,妈妈闭着眼睛紧紧的拥抱着驴小弟,驴小弟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它们显露出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伟大的。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能反应文本主题的重要画面细节,并进行大胆的表达情感,理解父母深情而厚重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驴小弟变石头的故事内容,学习词语:端详、凉飕飕。

  2.能仔细观察画面进行大胆发言,并能根据角色尝试表演。

  3.感受父母找不到驴小弟及失而复得的心理变化,体验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 一只装着各色石头的瓶子、一颗小红石子

  3.幼儿人手一本绘本、一个书袋

  4. 驴爸爸、驴妈妈头饰各一个;

  5.代表猪大婶、公鸡、小动物、猪警察的场景各一幅

  6.课前请发一张全家团聚在一起的照片

  7.音乐:大提琴独奏(悲伤)、欢快(三只小熊)、阅读背景音乐(雾色山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石头的瓶子,引起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这个瓶子里装着什么?漂亮吗?(这是老师收集的石头,有个驴小弟也很爱收集这样漂亮的石头)

  二、播放绘本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师:(PPT1)驴小弟在干吗?(驴小弟遇到形状、颜色特别的石头,就会拿回家,放在它的小瓶子里。)驴爸爸和妈妈在做什么?你看到这个画面有什么感受?

  2. 师讲述故事:(PPT2)一个下雨天,驴小弟找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石头,它红的象火,闪闪发亮,驴小弟太喜欢了,他就拿在手里端详。这时,落到背上的雨水让他觉得凉飕飕的。驴小弟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PPT3)结果雨真的停了,驴小弟大吃一惊。心想:肯定是这块石头起了作用,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驴小弟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真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他又把石子拿起来说:“真希望再下雨”, (PPT4)结果真的又下起了雨。

  师提问: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石头?(这是一块能实现愿望的魔法石,而且必须要拿着说愿望才能实现。)

  师继续讲述故事:驴小弟想:“今天的运气真不错,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爸爸妈妈也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了。”驴小弟兴奋极了,(PPT5)他急着想要回家,用这颗神奇的石子带给爸妈惊喜。就在驴小弟走到草莓山,心里想着有好多愿望可以实现的时候,竟然碰见了一只狮子(PPT6)

《石头》大班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二、活动准备

  图画书、视频转换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

  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答,有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敏感性。当幼儿都以单字句回答时,教师能即时提醒幼儿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当幼儿表达很清楚时,教师就给予明确具体的正向评价,对其他幼儿来说就是如何表达的一种引导。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3)师:哦,王子和白雪公主都是主角。有一个幼儿园,今天晚上要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个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角色?

  幼:王子;小矮人……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大,考吧.幼,师,网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评析: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

  2.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师:刚才故事里说:“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胖胖到底演的是谁?

  幼:哦,是大石头。

  评析: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

  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

  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评析: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4)师:……胖胖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大家都给胖胖鼓掌,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呢?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

  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师:能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很棒!

  评析:“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是对前一个体验环节的深入。因为有了倾听故事和角色体验的经验,所以,幼儿对什么是“认真”、“专心”、“坚持”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能即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反馈,教育引导渗透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感。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4.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

  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5.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师: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要认真听。

  评析:在活动(特别是社会活动)结束前,教师往往都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似乎缺了这个环节活动的教育意义就好像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这种“教育”已经渗透了,也不一定要再提。不过,教师对现场资源运用得非常好,当其他孩子在发言时,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把“主角和配角都很重要”的思想自然渗透。

  总评:

  很喜欢这个活动内容,《胖石头》的故事很让人感动,给人很多启示: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角色都很重要,认真付出都值得肯定;要学会尊重任何人的劳动和付出;认真、坚持、投入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等等。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深奥的道理,都蕴含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故事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非常真实自然,故事中发生的事,就是在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如游戏中的角色分配),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引导。

  再看活动的目标,两条目标具体明确,突出体验和感受,体现了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要点。整个活动设计紧扣目标,环节设置紧凑、衔接自然,把“感受胖胖表演时的认真与投入这个重点把握得非常到位。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角色体验法,让幼儿感受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引导幼儿学习胖胖的认真与坚持。活动中最大的亮点是积极热烈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问题设计很有效,指向明确,幼儿有话可说;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根据幼儿的回答,围绕心中的目标作准确判断和恰当的反馈,引导幼儿步步深入理解故事,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积极、专注投入,且有较好的倾听习惯。活动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附故事:《胖石头》

  1.“今天晚上,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你们早点来幼儿园看我演戏。”胖胖对爸爸和妈妈说。

  2.《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演得真好看。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王后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七个小矮人里也没有一个是胖胖演的。最后,国王出来了,还不是胖胖演的。

  3.演出以后,胖胖问:“你们看我演的好吗?”妈妈奇怪地问:“你也演了吗?你演了什么角色?”“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胖胖着急地问。“我演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4.“喔!我看见了。”爸爸高兴地说:“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妈妈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动。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胖胖高兴地说:“就是嘛!演戏的小朋友都说胖石头不好演,我就演了胖石头。大家都鼓掌了,我还是一动不懂,不讲一句话。”

  5.大家都围过来再给胖胖鼓掌。胖胖高兴得小脸通红通红。他想,我今天演了一个最好最好的角色。

  活动反思: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关注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细心地处理每一个环节,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执教大班社会活动《胖石头》后,我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足的地方,现在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可以从这些地方入手。

  一、逐步渗透目标,让孩子充分理解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设置活动环节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开展。本活动的目标是“1.尝试扮演石头,感受故事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和投入。2.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欣赏。”对于目标1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扮演石头,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感官去感受胖胖演出时的认真,但是对于目标2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们对于主角和配角并不太了解,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环节,孩子很难理解。而在活动中,虽然我是按照环节逐步开展的,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也结合幼儿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迁移经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是不太理解主角和配角之间的关系,最后还是通过老师小结点出其中的道理,缺乏了孩子自主体验式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利用每个环节,适时的进行渗透,让孩子充分理解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更好地达成目标。比如在开始环节,老师问孩子们想要演什么角色?这时孩子们就说了“白雪公主”、“王子”、“国王”等,这时教师可以及时渗透主角和配角的意思,让孩子知道主角是很重要的角色,为下面的体验环节做好心理铺垫。又如在表演完石头的时候也可以渗透主角和配角,让孩子知道虽然配角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对于演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更更好的理解胖胖为什么要认真、努力地去表演。

  二、深入体验环节,让孩子充分感受

  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一般都会设置体验的环节,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受,从内心去理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演大石头的不容易,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孩子去表演大石头”,通过亲身的表演感受胖胖演大石头时的不容易。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反应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表演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大石头很难演,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原因 就在于孩子们在表演的时候没有投入到情境中,也就是说教师创设的情境还不够,让幼儿无法深入的体验情感。如果让一半的孩子扮演白雪公主,压在“石头”上,孩子幼儿负重感,然后通过故事的渲染,孩子们可能会感受更深。因此,我们在设置体验环节的时候不能为了体验而设置,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仔细思考怎样的体验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深入的体验活动中的情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回应孩子

  有效地教学回应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在回应孩子的一些地方做的还不足,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比如在孩子观察哪个是胖胖演的`角色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石头”,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说“我看出这个石头有点软。”这是我没有回应他幼儿教育,而是直接指出图片上的头,说“这是什么?”把孩子的思维拉回到老师的角度上,现在分析,孩子的回答是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画面,更值得表扬。而在老师问“为什么胖胖要演这个角色?”时,孩子说“因为他比较适合演石头”,我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他的话“是的,他的身材演石头还真不错”,这样的回应毫无意义,其实可以将这个回应进行提升,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适合,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或事情”。还有诸如此类的回应都是比较欠缺的。

  总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做一个善于回应的老师;还要注意处理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本次活动中,我意识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每一个环节,还要对其仔细的推敲,围绕教学目标研究怎样的策略才是最适合的,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努力!

  教学环节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我们需要明确每一环节的意义和目标,才能更好地让一个活动的目标落实,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谢谢你的分享,也相信认真的你会走得越来越好!一起加油!

  这么细致的反思,不仅从大角度思考,更注重小细节的渗透,或许你没有及时的回应对于你对于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但是对于那个“主角”孩子,那是很大的影响。真不错!

  有效教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考虑很多方面,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谢谢你的分享,很好啊!

《石头》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做一件和别人不一样的石头故事图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交往合作能力,能用心倾听他人的讲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事先带幼儿去山上捡回石头

  2、准备油画棒、水粉、棉签、废旧的蛋糕盘、泡沫板、彩色沙子、剪刀、棉花、彩色皱纹纸、湿毛巾等等。

  3、已有创编故事的经验

  4、石头工艺品录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把这神奇石头打扮成什么啦?

  幼儿发言

  师:今天老师也要请你们把自己的石头打扮一下,把它们变成美丽的画

  二、观看录象

  1、看电视录象,回忆山上“寻石”的过程,引出用石头做工艺品这一主题;

  2、幼儿通过观察石头,和同伴进行讨论,说一说发现石头象什么?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将装饰好的时候加上底座和饰物,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石头故事图

  四、幼儿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1、教师巡回知道幼儿讲述,使之语言连贯、思路顺畅讲述

  2、请个别幼儿边操作自己的石头故事图边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五、作品展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石头》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石头造型的艺术美。

  2、能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并会用彩泥进行装饰。

  3、体验成功创作的快乐与同伴分享的喜悦。

  活动准备:鹅卵石、彩泥、剪刀、展台、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鹅卵石、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见过鹅卵石吗?在哪见过?你知道鹅卵石有什么用?

  2、出示各种各样的.鹅卵石,让幼儿说说像什么?(用实物投影仪放大鹅卵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小结:同一块鹅卵石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二、幼儿欣赏、造型刺激。

  1、教师根据鹅卵石的形状,用彩泥变出一条鱼。讲解重点、难点。

  2、幼儿欣赏用彩泥装饰在鹅卵石上变成的各种造型。(如脸、动物、手机、水果等)播放课件。

  三、大胆想象、动手创作。

  提出要求,幼儿创作。教师适当引导。

  四、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喜悦。

  2、说说自己喜欢的石头造型,欣赏大家的创意。

《石头》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熊和石头人)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熊和石头人》。

  2、树林背景图一张,小鸟、小兔、小朋友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1、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想学什么小动物呢?请你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这个小动物的样子。

  2、教师弹奏“熊和石头人”的音乐,幼儿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回座位。

  3、请幼儿介绍刚才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并请他做做动作。

  二、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新歌。

  1、师:树林里面真热闹,到底有谁呢?我们仔细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师: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将相应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5、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师:我们来听听,是不是都说到了。

  6、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唱歌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教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教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8、教师弹琴,幼儿唱。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学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石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石头》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画。

  2、能利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3、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

  难点:利用石头的造型进行艺术创作。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形状的石头若干。

  2、丙烯颜料、铅笔、勾线笔、毛笔、水桶、纸盘。

  3、石头创意电子稿图片若干张。

  4、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小朋友们,今天呀,霍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看,是什么?(石头)你还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这么多用途,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欣赏石头画。PPT出示石头范画,欣赏、交流,说一说石头画是怎样做成的。

  三、石头画创作。

  师:石头画是根据石头形状来想像绘画图案。所以首先要选择石头,看看石头像什么,能做什么画。然后在石头上涂一层漂亮的颜色,一幅石头画就画好了。现在,就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动起手来吧!

  (一)认识所需材料

  (二)清洗石头、(捡来的石头,首先要把它清洗干净)

  (三)上底色。(为了使石头更容易上色,我们用白色颜料给它上个底色)

  (四)创作、勾画轮廓。(根据石头的样子进行想象创作,老师选择一颗圆石头,就用它来画七星瓢虫吧。先用铅笔勾画出七星瓢虫的轮廓,画出头部、身体、眼睛、嘴巴,再画出瓢虫身上的圆点。如果有错误,可以用橡皮擦进行修改;然后用勾线笔蘸黑色颜料再描一遍。)

  (五)涂色。(我们用黑色涂出头部,红色涂出身体、白色涂出眼睛、嘴巴。最后用黑色涂出身上的斑点。)

  四、小结:

  师:可爱的七星瓢虫画好啦!漂亮吗?请小朋友也来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先观察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在上面描绘出自己想象的样子。孩子们,动手画起来吧!

  五、幼儿自由创作。

  反思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子扬小朋友用石头画了一个七星瓢虫;舒童小朋友利用石头的样子画了一个娃娃。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转岗教师,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石头》大班教案11

  1、能按信号快走。

  2、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反应灵敏。

  3、鼓励积极参与,体验游戏带来的。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动准备:

  熊的一个,场地两端各一条线,为起点线和。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来锻炼锻炼身体。

  2、师生一起做律动–世界真美好。

  二、介绍玩法:

  1、戴上”熊”头饰。

  提问:现在我是一只大熊,肚子真饿,我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要来吃了你们,你们怎么办?(变成人,一动不动)

  2、教师戴上头饰站在起点线前5米,幼儿四散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发出信号后,”熊”和幼儿同时往前走,”熊”随时可以回头看,又饿看见熊回头必须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

  4、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喊他的名字,该幼儿要站到场外,以最先到达终点线的幼儿为胜,胜利的幼儿扮熊。

  5、幼儿游戏后,进行游戏评价。

  三、共同游戏:

  1、教师扮演熊,其余幼儿共同游戏。

  2、接着换幼儿轮流进行扮演熊。

  3、游戏一轮下来进行游戏评价。

  四、放松运动:

  教师:熊没有吃到我们,只好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石头》大班教案12

  设计思路: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开展了"有趣的石头、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大自然独立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大胆的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油画棒、棉签、皱纹纸、丝带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师:我们和石头朋友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石块上究竟有什么?看小朋友们猜的准不准?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幼儿充分了解幼儿对石头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每人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头、金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令老师都非常佩服。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娃娃、长颈鹿、老虎、船、火车……师:你会把它怎样摆放变成娃娃、长颈鹿、老虎、小船……的呢?

  3、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怎么样给它装饰成这些物体呢?

  幼:在石头上画上五官,用皱纹纸可以做头发;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1、师:(出示示范画娃娃)这个是已经化了妆的石头,现在变成了什么?

  幼:娃娃脸。那是怎么样把它变成娃娃的呢?再出示小鱼示范作品。

  师:刚才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给它化妆的呢?

  幼:水粉颜料。

  2、教师示范。

  3、欣赏颜料石头画作品。(放石头画图片欣赏)

  4、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桌上摆好石头、颜料、棉签、垫板、抹布等作画用具。

  (2)、先让幼儿取石头在垫板上,再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

  (先出示范画,在示范,最后观看有关石头图片,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让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四、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为了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石头》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寻石、观石、玩石等活动,激发幼儿了解石头的兴趣,并在探究中发现各种石头的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关石头的照片、图片、录像资料,各种石头、石制品、石工艺品、石饰品等。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我收集的石头。

  (1)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的很珍贵。

  (2)石头的颜色有各种各样。

  (3)石头的花纹也都不一样。

  (4)石头的形状很多,这是鹅卵石,是圆圆的、扁扁的'。

  (5)有的石头表面光滑,有的粗糙。

  2、石头的用途有哪些?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3、试一试。

  (1)把石头、木块、塑料、泥块、混凝土、土块等放人水中,会发现什么。

  ①木块、塑料都漂浮在水上。

  ②石头、泥块沉人水底。

  ③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2)用铁锤敲打石块、木块、塑料、铁块,观察敲打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铁锤敲打石块后看到一丁点火花。

  ②用铁锤敲打木块、塑料、铁块没有火花。

  (3)用石块敲打铁钉、木板、核桃、土块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石头很硬,不会碎,不会变形。

  ②核桃、土块被石块敲打后都碎了。

  4、制作石艺。

  由一块形状特异的石头想到了什么?运用辅助材料做出更多的东西。

  (1)单块石头彩绘。

  (2)多块石头组合彩绘。

  (3巧妙运用粘合剂彩绘。

  (4)各种石头组合,搭建园林小景。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自我介绍制作方法和作品名称。

  拓展思路

  1.在探究石头的特征活动中,还可以把石头与蔬菜、鱼同时放在火上烧,观察现象,感知石头不能生长也没有死亡。

  2.可以带幼儿外出参观,把未受破坏的自然景观与受到乱开采石料而破坏的景观进行对比,再通过观看一些有关灾害性报道、录像、资料片,让幼儿感知和了解石头对人类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石头》大班教案14

  设计思路:

  石头这一大自然中很平凡、很不起眼的东西。《礼物》这篇童话说了一件出乎小朋友们意料的事。故事通过设疑“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什么礼物呢?”激起了一群小动物由期待转为失望,进而又萌发喜爱的一连串心理变化,塑造了一群可爱的、爱动脑筋的、积极向上的小动物形象。

  活动设计:

  1、投入玩石头、画石头、贴石头、拼石头、打石头等一系列活动中。

  2、理解作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体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石头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快乐。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玩石头(分散活动)

  活动准备:准备各种大小、种类的石头、密封的盒子、布置的一个活动角。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装满各式各样石头的盒子,引起幼儿自己观察石头的兴趣。

  盒子里装了好多东西、你猜会是什么呢?”

  2、议石头,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你摸到的是什么石头?它是做什么用的?

  这些石头是什么形状?摸上感觉怎么样?”

  3、玩石头,鼓励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二石头的故事

  活动准备:图片三幅、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在让幼儿自由推测、猜想:小图、小鸭、小松鼠、小鸟、小猴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后,问:“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小动物们看见石头怎么样了?他们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

  3、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男孩?变成鱼?变成螃蟹?探索交流。

  4、欣赏、感受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语言。

  大象伯伯送的礼物好吗?为什么?你喜欢吗?

  延伸活动:

  1、提供《礼物》图书,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2、想用石头做什么?

  活动三 制作礼物(团体活动)

  活动准备:

  石头、纸、习惯、海绵、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在生活中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各种色纸、挂历纸。

  2、幼儿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

  3、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这块石头像什么?可以制作成什么东西?还需用什么材料?

  4、幼儿操作互动。

  5、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交谈3-4分钟。

  延伸活动:

  1、将作好的礼物,放在小小作品展览上,以供大家欣赏。

  2、展览结束后,可以将礼物送给好朋友或家人、弟弟妹妹、客人老师等,也可作为个人珍品保存。

  活动反思:

  石头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本活动在让幼儿欣赏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尝试“摸石头” “议石头”“玩石头”等一些列匠心独具的设计,使幼儿体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并依据石头的形状、颜色等,引导幼儿在观察周围事物,回忆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动手操作,使石头变成了一件件可爱有趣的小礼物,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展开操作与想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石头》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不同职业的专长推测故事情节发展。

  2.感知故事的情趣性,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发悬念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

  2.提问:发生什么事了?(幼儿自由猜测)

  3.设疑: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可怎么办?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二、推测故事情节

  1.认识各种有本领的田鼠:谁来搬呢?田鼠村里有本领的人都来了。

  2.推测: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结果怎么样?

  3.感知情节变化: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石头搬走了吗?田鼠宝宝有什么好办法?所有人是指哪些人?

  小结:他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挖,还有的撬,在田鼠宝宝的指挥下,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原来这不是石头,是个大面包!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总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活动反思: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石头》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石头画教案02-24

大班语言大石头教案09-22

大班科学奇妙的石头教案06-08

大班游戏教案剪刀石头布06-24

《石头书》教案02-17

《石头剪刀布》教案03-05

石头剪刀布教案03-21

小班石头剪刀布教案10-27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