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6、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1、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3、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乐趣,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原目标中还有一条“学习幽默的智慧”不要,学习中体会不明显)。
3、仔细观察漫画,弄懂画的内容,读懂课文的诗歌,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快。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漫画的内涵,感悟漫画的幽默和智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的报刊订阅中,有一种杂志同学们订的最多,那就是《儿童漫画》,你们谁愿意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愿意看这本杂志。
过渡:其实,看漫画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智慧上启迪。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版块内容就是漫画内容。板书单元版块课题《电子时代》(电子时代:电子,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漫画
二、欣赏漫画,感受漫画的乐趣。
出示第一幅图画。
1、提出欣赏漫画的要求:请同学们静静地看,一会把你看懂的内容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看懂的内容。
3、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5、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些基本的能力是电子所不能替代的。
三、示第二幅图画。
1、提出同样的观察图画的要求。
2、说说发笑的原因。
3、从这幅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说什么都可以)
这只是一幅漫画,表现的人的聪明,生活中如果是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体现公平。
教学参考:59页的关于展开讨论:如果不遵守规则,社会将是什么样?不进行讨论。
出示漫画的题目:休想赢我,认识生字“赢”记忆“赢”的口诀。
4、“休想”换词,(别想、甭想、休要)
5、用不同的语气读这个题目。(肯定,藐视)
四、学习小诗歌。
过渡:通过刚才的两幅漫画的学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的确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快捷,有一首小诗把计算机的.功能概括出来,下面我们来学习。
1、学生自己读,弄清1个生字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棋”是形声字,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这首诗歌里,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5、你还能在生活中列举一些例子吗?
6、背诵诗歌。
五、书写生字。
注意“算”的结构。注意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目”字。
“棋”是形声字,右上边不能加上卧人,中间是两个横。
六、课后题。
1、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变化特点。学生想象,画一画,并说明这样画或想的理由。(注意后面的用词“跑”“飞”)还知道哪些越来越好的事物。
学生自主创新,可以是已有的发展的事物,也可以是现在即将发展的事物,也可以畅想将来。
2、讨论交流(本节课的重点)电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统计一下,家中有电脑的有几人?谈一谈,电脑给你的家庭或个人带来的好处。你觉得电脑给没给你们带来苦恼?(网迷、眼睛的损伤、网络病毒)这些苦恼大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学生边读边想,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而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途经。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学难点:
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写本课生字词。 复述故事。
二、新授
(一)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这枚希望戒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具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画出相关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中老师适时
(1)研读描写农夫的语句。
A 没有使用希望戒指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农夫具有勤劳、本分的品质,他是靠勤劳致富的。)
B 假如农夫听了妻子的建议,动用希望戒指, 他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农夫不光勤劳本分,更有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眼光。)
C 指导读:农夫:“不,如果我们辛勤耕作一年,我们就可以再买一英亩土地。”(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农夫的自信。)
(2)研读描写珠宝商的语句、珠宝商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没有被砸死,他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珠宝商具有贪婪本性,轻而易举、不劳而获得到的幸福是短暂的,它会腐蚀人,堕落人,最终毁灭人。)
B 指导读,珠宝商:“我要一百万枚金币!”(读 他贪婪、霸道的语气。)
(3)研读描写农夫妻子的语句。
A 么看农夫的`妻子?(希望利用“希望戒指”解决眼着急需解决的问题,眼光相对农夫而言比较短浅,但不贪婪。)
B 指导读:农夫的妻子:“现在,让戒指给我们带来一头牛和一匹马吧!”(读出妻子犹豫不决的心理)
(二)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表演读课文。
(1)指导学生把握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2)在小组内表演。
(3)指名表演、评议。
三、练习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四、总结
只有靠勤劳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盲目依靠外力而不付出实际行动会弄巧成掘,适得其反,造成严重后果。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阅读相关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3.续编故事或改写课文。
板书设计:
希望戒指
(想不劳而获)
珠宝商 被金币砸死
希望戒指
农 夫 过上幸福生活
(靠辛勤劳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灰尘的大小、多少、来源、用处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
3. 出示词语,指名读。
4.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让同学们把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标注到字的上面。你都查到了哪几个字的字音?
5.出示句子指名读。
二、揭示课题,认识“流浪汉”
1.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板书:灰尘)
2.灰尘怎么成了空气中的“流浪汉”呢?(出示第一节)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抓关键词语,找答案。
三、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通过预习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到黑板上。
3.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介绍的顺序给每个内容排排顺序。(学生到黑板上标序号)
4.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结构。
5.完成课后第二题。
四、研读品析,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1.灰尘很小
(1)默读第二节,读完后用“——”划出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作者用了这两个数量词具体地写出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很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列数字。
2.灰尘多少。
(1)学习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2)从“一酒杯”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3)读句子。
3.灰尘的来源
(1)文章从这五个方面介绍了灰尘的来源,所以这里用了分号把它们分隔开来,(分号翻红),可是这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自由读这段话,想想原因?
(2)通过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表达的严谨。
4.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灰尘的知识。
我们也来试试。 把句子说具体。
1.天气很冷。
2.这棵树很高。
五、体会表达的生动形象
1.出示两段话,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达生动形象的句子。交流。
3.对比语句,体会表达的生动形象。
4.总结。叶永烈的话:“我爱科学,也爱文学,所以我早年走的是一条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六、推荐阅读。
七、课后作业:阅读《假如没有灰尘》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继续了解关于灰尘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科普作品既科学严谨又生动形象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高朗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 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语言,理解本文关键性语句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
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然分外动人,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课题)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我们曾在他的文中感受过童年的活泼与可爱。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又见刚健,美艳中更现壮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朗读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段,再请学生互相交流听后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从语速、语气、重音、节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谈论,并在此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确定全文的朗读基调:
江南:婉约、柔和、舒缓,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2、再请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朗读,读出感情。(生自由读书)
3、思考: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读、赏析:
指名生读课文的南方的雪的画面,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明确:(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作者首先概括描写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接着用两个比喻让我们既感受到朦胧的美景,又感受到这雪里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银白的背景下,居然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腊梅,还有冷绿的杂草,这就是江南的雪,这又是多么绚丽的雪啊!
(3)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
明确: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霎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4)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
明确: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神、热闹、有趣。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5)江南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作者特别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板书:南方的雪 美艳 有生机 有活力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精选)10-16
语文教案02-11
语文教案02-12
语文教案02-12
语文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