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1
课程标准:
1、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本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编写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科普文章的兴趣,扩宽视野。
学情分析:
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基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学习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外阅读达不到要求,课外知识很欠缺,存在两级分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的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课文,合作探究理解,拓展延伸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方案(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蝙蝠和雷达》,初步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我们再来一起认读一下这一课的'词语。(师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新课。
1、飞机夜航视频,引发疑问。
这是一架什么时候起飞的飞机?你有疑问?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高超本领。
师:既然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的启示,那么蝙蝠夜间飞行一定有它的高超之处。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夸一夸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并说一说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难道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科学家就开始做试验研究蝙蝠,科学家是如何做实验的?
(1)学生自读课文的4、5、6自然段。
( 2 )学生在小组里边读边画出表格相关的内容,再互相交流。(出示表格,学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3 )汇报交流。
( 4 )快速浏览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认为写得好的词或句。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5)三次试验的最终结论是什么呢?(学生举手答)
a、齐读第6自然段。
b、结合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理解什么是配合?(引导学生回答)
4、理解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
提问:蝙蝠到底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的呢?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到答案画下来。
(2)指名汇报,师画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图。
(3)学生看着板书示意图说一说蝙蝠探路的方法。
5、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1)指名说,师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2)师范读句子,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学生读句子体会,说说哪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要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经历漫长的时间。这里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试验的艰辛,却让我们感受了科学研究的不易,这里“反复”和“终于”这两个词就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
6、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飞机安全夜航的联系。
(1)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2)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活动二:画一画雷达探路的示意图。
(1)学生模仿蝙蝠探路的示意图画一画雷达探路的示意图,指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画。
(2)课件出示雷达探路的示意图,学生边看边说。
(3)出示雷达的图片。
教师小结:雷达在使用上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7、读课文7、8两个自然段理解飞机安全夜航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1)、齐读课文7、8两个自然段。
(2)、学生看着示意图再说一说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
(3)、想一想飞机能安全夜航和蝙蝠探路方法的联系。
(3)、学生完成课后填空题。
小结过渡:初读课题时我们没法把蝙蝠和雷达联系起来,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而雷达则是一种高科技的发明,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又把雷达安装在飞机上,这样飞机就可以安全夜航了。可以说蝙蝠就是我们人类的老师。这也是一门科学,叫仿生学。
三、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2)学生说一说仿生学的例子,交流汇报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
(3)师课件展示一些仿生学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
大自然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就能揭开更多的奥秘,从中获得启示,进行发明创造,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五、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画雷达探路的示意图;完成课后填空题。
家庭作业:继续查找仿生学的资料。
预习作业:12课《大自然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雷达探路的示意图。通过自读、自想、讨论交流、填写教师设计的表格,自己找重点词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己去板书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只做问题的引领者,只起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作用。在学习第三段时学生读懂了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很高这个内容后,启发学生找出表现蝙蝠飞行本领高的词句,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理解了什么是“配合”,体会嘴和耳朵的缺一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工作的艰辛,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理解后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准确性,为习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我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次试验方式及试验结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蝙蝠探路方法及雷达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在小黑板上书写有关内容。每四人小组分发一张试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示课题
1、这节课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2、通过上节课学习,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还可以怎么说?(雷达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师板:启示)
二、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找出蝙蝠飞行特点的句子。
(小黑板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旧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自由读、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
反馈: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3、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
4、让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默读4~6自然段,看看三次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边读边勾划有关句子。
5、(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这儿有张试验报告单,一起帮科学家填写吧!分分工,第一组负责试验场地布置,二、三、四组分别负责填写一、二、三次试验。
(学生分四人小组先讨论,再由组长填写试验报告单)。
6、交流汇报。
师相机指导:为什么要横七竖八地拉许多绳子,绳子上挂许多铃铛?
读一读这个句子。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改成“铃铛没响,绳子没碰着”行不行?为什么?
“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铃铛响个不停”这说明什么?
7、三次试验的结论是什么?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
三、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角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一起到文中录求答案吧!
(学生自主阅读第7自然段,边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画:
嘴————超声波
障碍物
耳————
学生看板画练说蝙蝠如何探路的,指名说。
3、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读、体会“反复研究,终于”能想像“反复研究“的情景吗?
师: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
4、科学家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默读第8自然段,仿照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指名在黑板上画,其余学生自画)
天线——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5、评议,并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6、对比两个图,你发现了什么?
7、出示书后填空题,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其余学生在书上填,评议。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吗?
2、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指名读44页资料袋。从“资料袋”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
3、(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或动手做小实验,小发明。本周五下午开个“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会”。
板书
蝙蝠和雷达
启示
嘴———— 超声波
天线————无线电波
障碍物
障碍物
耳————
荧光屏————
教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因而在教学时,我基本上按文章思路来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一个个问题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诱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解决一个个问题。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突破重难点,整堂课,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气氛融洽、和谐。可能是课堂时间调控不当,或课时容量稍大了此,导致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时间不充裕,进行得不充分。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03-02
蝙蝠和雷达教案02-15
蝙蝠和雷达教案04-07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02-23
(精华)蝙蝠和雷达教案04-12
蝙蝠和雷达教案15篇03-07
蝙蝠和雷达教案(15篇)03-09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15篇03-10
实用的蝙蝠和雷达教案四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