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2.根据花的结构,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3.在花的各部分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解剖花,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特征。
2.观察雄蕊和雌蕊,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想它们的作用。 3.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花的结构以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要解剖的花、镊子、放大镜,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同学们,相信你们精心照顾的凤仙花都相继盛开了吧!细心地同学应该都观察到了一株植物从发芽,长叶,生长,开花的过程。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结合自己观察的经验分享花的样子。[
3.师:植物的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认识花的结构是关键。解剖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的一般方法。如何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花的结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4.学生思考花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以及花的结构。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观察花的结构——学习解剖花
实验材料:一朵完整的凤仙花或一朵完整的其他植物的花、镊子、记录纸。 活动指导:
(1)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剥下来。
(2)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
(3)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名称。
小结:对花进行了解剖研究,可以观察到,一朵完整花的结构一般包括四部分:从外向内依次是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2.观察雄蕊和雌蕊
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看一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观察雄蕊,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雄蕊上面都有花粉,花粉很小,用手摸一摸,它还很轻;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可以看到雌蕊上面有液体,用手摸一摸,有种黏黏的感觉。
提问: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呢?
小结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过,结果后花瓣都凋谢了,说明花瓣不能形成果实。经过观察得知雄蕊上的花粉又小又轻,而雌蕊上面是有黏液的,当花粉掉到黏液上,就很容易被粘住,这其实就是花的传粉过程。当传粉过程后,雌蕊就会进一部分发育成为果实和种子。所以花蕊,也就是雄蕊和雌蕊是花最重要的结构,有了花蕊,植物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因此花蕊在植物的繁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观察更多植物的花
桃花:观察桃花,会发现它和之前解剖的花一样,具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在科学上,我们把这四部分都具有的花叫做完全花。 百合花百合花是没有花萼的,把它叫做不完全花。
南瓜花:观察南瓜花,会发现在花瓣里只有雄蕊,而没有雌蕊,像南瓜花这样,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它也属于不完全花。
小结:桃花是完全花,因为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这四部分都具有。而百合花和南瓜花是不完全花,它们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结: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落到雌蕊上就成了授粉的过程。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小结:经过对雄蕊和雌蕊特征的观察,可以得知花的雌蕊部分将可能发育成果实。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试着给花进行人工授粉
授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对花授粉,另一种的用毛笔蘸,都是将花粉涂到雌蕊的黏液上。 2.认识更多的传粉方式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授粉的过程。比如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可帮助花传粉,自然界中风也能帮着传粉。只有完成授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板书设计】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花粉 传粉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像,热爱科学研究。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 2: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3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
问:为什么我们掷出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
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
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原来,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这种吸引作用,才产生了上述现象。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学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而横架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提出问题: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假设:指名猜想。
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6)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7)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出问题: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3)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6)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7)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拓展创新: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实践不太长,这是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二、 新课
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你有办法统计吗?
(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三、 全课小结
四、 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一、教学理念:
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两周的天气数据,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获得对天气消息的直接认识,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表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消息的方法。
·认识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程。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2、知识与技能:
·掌握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天气变化相关数据和天气预报。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天气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连续两周的天气数据资料。
(2)学生天气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摘要。
(3)供学生活动用的图表及天气预报常规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老师让大家收集两周天气的消息,同学们一定想让大家来分享你的成果是不是?下面今天天气消息发布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板书:发布天气消息)
〔二〕、学生活动
1、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
2、 认真听取同学的资料并提出相关建议。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展示一下。
〔三〕、研究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你还想天气预报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图表。
4.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天气预报的研究,对天气消息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天气预报的了解,继续为同学们发布天气的消息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天气这样的自然现象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发布天气消息》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探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天气知识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的各项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天气的各项指标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天气的观察与的生活关系,这对下一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
月球探秘网页。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质疑)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
(二)、分组自学,自主探究。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
网址:百度网站中的月球探秘。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课文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还有许多环形山。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哪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探究,延伸课外。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
4、作业: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教学后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知道要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认识光源。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三、教学准备:激光灯、烧杯、有孔的`光盘、塑料管、蜡烛、火柴、水、课件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鸟巢、水立方、世博会中国展馆师:看了夜景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夜景美、建筑美、灯光美)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麽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的城市夜景打扮得如此漂亮,可见,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光的知识—11认识光
2、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光源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根据经验进行交流)
活动二:探究光的传播
(1)课件展示:夜晚灯发出的光太阳发出的光太阳光照过密林时师: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根据经验会提到—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师:太阳出来,周围会亮起来,可以说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屋内打开灯,整间屋子都会亮起来,也可以说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那么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探究实验,并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一:通过光盘小孔看烛光
实验二:观察激光在水中的路线
实验三:通过弯与直的塑料管看烛光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11认识光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材料过程及现象结论
透过光盘小孔看烛光光盘(有底座)蜡烛火机激光在水中走的路线激光灯烧杯水透过直与弯的塑料管蜡烛塑料管看烛光火机
(3)展示研究成果
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了我们的猜想,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是沿直线向四
面八方传播的。
(3)解释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活动三:生活实践与应用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给予适时评价与引导)
活动四:拓展研究内容
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当灯光过多、过亮时会产生光污染。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2.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3.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4.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5.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了解人体肌肉的作用
二、展示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这副骨骼的四肢动起来嘛?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其他组织的参与,是谁在帮助骨骼运动呢?
4.学生交流讨论
5.揭示课题:肌肉
(二)触摸:了解自身肌肉的分布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2、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
3、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反馈
第二课时
一、预习:了解肌肉是怎样工作的?
二、展示:
(一)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听口令后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模仿动作示范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小结:刚才做的各种运动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二)总结扩展
1、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学生制作模型的展示和评比
三、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肌肉
人体有肌肉600多块,占人体总重量的40%
肌肉收缩带动骨骼完成运动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教材简析】
《茎和叶》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4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茎和叶的作用。教科书从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入手,聚焦到茎和叶的作用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解剖,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通过课前给叶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片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与推测,得出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尊重证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茎、叶的变化,利用“把植物的茎泡在红墨水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叶子”等课前准备活动,引发学生对茎、叶是否会变化的思考及持续观察的动机,激发学生对植物茎、叶的研究兴趣。通过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的对比观察、解剖,知道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学生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
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
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
难点:1.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1.选取一段浸泡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一把小刀。
2.课前一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卡纸遮住。
3.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叶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
4.课前导学:学生观察凤仙花形态特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种植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越来越多,你们想过茎为什么会长高,叶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吗?它们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
1.学生汇报课前所观察到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
学习新知
(一)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把植物的茎浸泡在红墨水中。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茎的内部变红了。
3.提问: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猜想。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茎的内部呢?
6.可以有几种切茎的方法?
7.学生交流、徒手演示。
8.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切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横着切,这种方法叫“横切”。你能猜出来第二种方法怎么切吗?可以竖着切,这种切法叫什么?科学上这种切法不叫“竖切”,我们把它叫做“纵切”。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1)先横切,再纵切。
(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
(3)切完后,认真观察切面茎内红色的部分,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并画在实验记录表上。
(4)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桌面的整洁。
9.学生分组探究、观察并交流。
10.小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二)研究叶的蒸腾作用
1.大家想一想,茎把根部吸收的水分运送到哪里去了?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片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你们在塑料袋内发现了什么?(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水珠是哪里来的?
3.小水珠是从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在科学中,我们称叶子这种散发水分的本领叫蒸腾,叶的这种作用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湿润周围的环境。
(三)研究叶的吸收阳光作用
1.7天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在凤仙花上选一片叶子用黑色卡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现在,猜一猜这片叶子和其他叶子相比,会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的猜想记下来。
2.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取下黑卡纸,进行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小结: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三、研讨交流
1.不同植物的茎叶各不相同,你见过哪些?学生交流汇报。
2.(播放教学课件)观察这些不同形态的茎,说说它们的特征,并给茎分类。
3.(播放教学课件)观察不同形态的叶,说说这些植物的叶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它们分别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举例说明哪些植物适合生活在水中、沙漠等环境里。
四、拓展延伸
1.植物的茎和叶除了运输水分、吸收阳光、蒸腾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繁殖后代)。
2.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小调查,看看哪些植物可以用茎或叶繁殖。
【板书设计】
茎和叶
支撑
茎的作用
运输水分
吸收阳光
叶的作用
蒸腾水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235585096520第一部分,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凤仙花叶子在茎上的分布样子。要求画面呈现出叶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简单的线条记录也可以。
23558501457960第二部分,推测植物生活的环境并说明理由,教师指导学生用文字记录下来。图1植物是浮萍,生活在水中,推测的理由是它的根细小,在水中生活的植物不需要根吸收更多的水分。图2是橡胶树,生活在雨水丰富的热带环境,推测的理由是它的叶片很大,可以蒸腾更多的水分。图3是仙人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推测的理由是叶子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图4是胡杨树,生活在缺水的戈壁滩,推测的理由是它的根很长、根系很发达,可以深入土壤吸收更多的水分。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三、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①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②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③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教学重点:
识记五大肌肉名称;理解肌肉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作用。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做运动,现在,让我们一起随音乐来运动一下!
(放音乐《健康课》,师生一起运动!)
师:你觉得他身上哪里最引人注目?(肌肉)为什么?(因为他的肌肉发达)
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肌肉发达,肌肉很美。
板书:肌肉
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猜想假设
(一)研究身体五大肌肉。
1、出示人体肌肉图,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的身体有多少块肌肉?肌肉长在哪里?让学生结合图示进行猜想、交流,可以随意给肌肉命名。
2、认识身体五大肌肉。
对照《肌肉图》让学生识记五大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名字,看一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肌肉叫什么名字?)
生说,并把“肱”、“腓”等字注音
点评: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3、综合练习。
通过同桌间、小组活动等各种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三、制订方案
研究肌肉的作用。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那么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让我们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答案吧。
点评: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四、实施探究
3、探究肌肉的作用。
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示范)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屈臂,伸臂,试一试,哪几块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有什么变化?反复试一试。
学生活动,填完表格。
板书:粗短——收缩
细长——舒张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伸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变化的,提放脚跟、仰卧起坐呢?
验证猜想。
五、展示交流
怎样使肌肉更有力
观察健美运动员健美的肌肉。
师:既然肌有帮助运动的功能,也就是只有肌肉粗壮、有力,人才能有力气,有耐力。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肌肉变的粗壮、有力呢?
师:怎样锻炼才科学?
如何处理肌肉拉伤?
六、拓展创新
身体上找出与肌肉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如:眼睛为什么会睁会闭?嘴巴为什么能张能合?等等。
板书设计
18.肌肉
粗短——收缩
细长——舒张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3)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7)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三)、综合小结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以及形成电路的条件;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设计并连接简单的电路。
3、能对电的相关知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以及形成电路的条件;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设计并连接简单的电路。
课前准备
创设了情景“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提出了问题“它们是怎么亮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打开教室的灯)我按了开关,灯就亮了,让灯泡发光的是什么呢?
生:是电,电让灯泡发光。
师:对,是电让灯泡发光。大家想不想了解电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呢?
生:想
师:那我们这节一起来学习“灯泡亮了”。
二、活动过程
1. 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猜一猜。让灯泡亮起来,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呢?
生:首先,我们要有灯泡。
师:很好。灯泡在电路中是消耗电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的物品?
生: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师:像这些使用电的器材我们称为用电器。今天,我们就以灯泡为用电器来进行探究。我们让灯泡亮起来,还需要什么器材呢?
生1:我们还需要导线。
生2:电池。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谁知道电池的作用是什么?
生:电池是提供电的。
师:那导线的作是什么?
生:导线是用来导电的。
师:灯泡能发光,你们知道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吗?
(学生察手中的灯泡,说出灯泡的结构。)
生1::有灯丝、玻璃泡。
生2:有金属螺纹、连接点、全属架。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我们怎样用这些器材让灯泡亮起来呢?大家动手试一试吧。
师:探究时一定注意,不要把电池的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学生按照分组动手操作,让灯泡发光。)
师:很多小组的灯泡都已经亮起来了,下面,我们请两个小组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实验电路并介绍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
生:我们是用导线把电池、灯泡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组的灯泡没有发光,谁能帮他们分析原因呢?
生1:他们组的导线连接得不对。
生2:他们没把电池连接好。
生3:连接的线路有断的地方,电不能流过去。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要让灯泡亮起来,就得把电池、灯泡用导线完整地连接起来。这样连接起来的线路是闭合的,电能流过去,形成一个回路。我们可以把这样连接的线路作“电路”。
2. 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
师:刚才,同学们让灯泡亮了。可是,我们有时候需要灯亮起来,有时候需要灯灭掉,我们怎么控制灯泡的亮灭呢?
生:需要用开关。
师:对,用开关控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开关,同学们先观察一下开关的结构,然后在刚才电路的基础上重新连接,要能控制灯泡的亮灭。同时,把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并画出电路连接图,教师指导。)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实验。下面,我们请两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
(选择两组不同连接方法的同学上台展示,闭合、断开开关,并展示所画的电路连接图。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师: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生:合上开关。
师:那怎样让灯泡灭了?
生:断开开关。
师:观察合上开关、断开开关后,连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生:合上开关后是闭合的电路,断开开关后电路断开了。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同学连接电路的方式是否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让灯泡发光,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但是,不管哪种连接方法,只有是闭合电路时灯泡才能亮,断开电路时灯泡就灭了。所以,我们知道闭合断开开关是控制电路的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连接的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
生1:电源、用电器。
生2:还有开关、导线,一共4部分。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由电源(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灯泡)4部分组成的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三、拓展活动
师:如果电路中有两个灯泡,你们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生:能。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部分小组已经让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让他们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的连接方法。)
生1:我们是把灯泡一个一个的连接起来的。
生2:我们组是............
师:同学们表现得常好,我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查阅资料并尝试连接电路,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
四、总结
师:同学们,看似神秘的“电”,我们已不再陌生了。来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1:我能用器材让灯泡亮起来。
生2:我知道一个电路有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组成
生3:我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让灯泡亮起来。大家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课下可以搜集资料简单研究一下生活中的用电器和开关。
师: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衷心祝福同学们能像灯泡一样一直闪闪发光。好!下课。
【板书设计】
18 灯泡亮了
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哪些部分?
电源(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灯泡)4个部分。
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方法解读
(一)质疑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所要学的知识,通过各种质疑渠道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完成科学学习任务,达到科学教学目标,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学法指导:
1.学会抓住重点,巧妙疑问。
2.指导能够大胆质疑。
3.学会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变有疑为无疑。
4.能够将生活中的小疑问通过学生间的质疑利用科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5.通过质疑,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培养敢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在学习了“探索宇宙”一文,了解了宇宙的奥秘,认识了探索宇宙的意义。
6.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二)自学环节自学的目的在于学习科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的技能和技巧,并改变以往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信息流程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互的信息流程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
1.学会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分析重点、难点。
2.学会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通过学习“巧妙的结构“能够对常见建筑物分类:
电视塔——屋架结构,凉亭——支柱结构,大坝——实心结构
3.学会实验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制作
4.学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分类。
5.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
(三)交流环节交流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5-15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5-21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05-2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6-07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6-28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12-3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2-14
2023四年级下册教案02-04
科学的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