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马过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马过河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设计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 .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
(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小马过河教案3
活动由来
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们围绕着绳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们围着绳子跳来跳去的情景所设计的。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协调的发展。
2、提高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勇敢、大胆的品质和敢于挑战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头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各若干,筐一只。
2、教师课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大绳围成“池塘”,热身运动“小蝌蚪变变变”。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动作方法:趴在地上,双手合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动作方法: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动作方法:四肢匍匐爬行)——变成青蛙跳跳(幼儿各自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全身运动)。
2、游戏:跳“田埂”。
游戏方式:教师用步道作田埂,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活动。
规则要求:
(1)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腿用力蹬地,臂向前上摆: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2)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难度变化。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肢体动作来给幼儿增加难度。
(3)教师要注意难度增加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情况,适当进行鼓励和帮助,(4)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选择休息。
幼儿在教师布置的场地上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难度的增加,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讲解动作要求和保护知识,教师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练习。
3、游戏:跳过“小河”。
教师以绳子为边界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小河,根据幼儿活动能力的差异,河的宽度设置有宽有窄。
第一次活动:小青蛙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增加难度。下雨了,河水变宽了,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
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第三次活动: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教师做鳄鱼坐在河中)。对面田里有害虫(沙包替代),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害虫。从鳄鱼的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幼儿依次进行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提高自己身体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4、放松游戏:害虫捉完了,小青蛙到小河里去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5、教师简单点评活动中的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和大胆。
6、幼儿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小马过河教案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3)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
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动中有95%的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示给孩子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我都没有注意到,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
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马过河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大多数都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长此以往幼儿们不但缺乏实践精神,更缺乏探索欲望。而要改变现状,单靠教师摆事实,讲道理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看着大班幼儿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忽然想到儿童是与故事分不开的,故事中错杂的情节,美妙的色彩,神奇的关系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而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将教学理念融入故事中,应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课《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懂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
2.《小马过河》挂图和故事录音
3.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的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播放《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猴妈妈叫小猴上树去摘桃子,小猴说:“我不敢做,我怕摔下来!”猴妈妈叫小猴去拿来一些树枝烧火做饭,小猴摆摆手说:“我不敢做,我怕扎着手!”……
基本环节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吗?他为什么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胆小,不能帮妈妈分担家务…)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马,看看他遇到这样的事是怎样做的?
二.探究新知:出示挂图,幼儿立刻被挂图上美丽的色彩和可爱的小动物所吸引。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录音。
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老马妈妈和小马。除了每天妈妈往河对岸送粮食外,小马和妈妈寸步不离。可是有一天,妈妈有些不舒服,,就对小马说:“小马,请你帮助妈妈把粮食送到河对岸去,好吗?”“没问题,妈妈!”说完,小马驮起一袋粮食就向河边跑去,至于妈妈在背后说了些什么,他根本没听见。边跑还边快乐地唱着歌。可是,到了河边,小马愣住了,浪花滚滚的小河似乎是在向小马示威。怎么办呢?小马东瞅瞅,西望望,看见了正在耕地的牛伯伯,小马向牛伯伯走去……
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1.小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开始时他是怎样做的?(不敢过河,向牛伯伯请教)
2. 牛伯伯是怎样告诉小马的,后来谁又给小马提了建议,他是怎样说的'?(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小松鼠,河水很深)
3.谁鼓励了小马?他过河了吗?(妈妈,安全的过了河)
4.为什么牛伯伯和小松鼠说的不一样?(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三.讨论交流:
1.将幼儿分组
2.以组为单位交流。
3.幼儿分组汇报。(突出重点)
四.学有所得: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道理?小朋友们以后想做一个怎样的人?(遇到事情要多思考,要勇于实践。)(突破难点)
五.比一比:小朋友们叙述小马过河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老师奖励他智慧星。(进一步突出重点)
结束环节
分角色表演:将小朋友分组,让他们自选角色,分别扮演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老师帮助小朋友戴上美丽的头饰。幼儿在表演时,老师提醒幼儿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延伸环节
课堂延伸:小马过河后是什么心情,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出来,也可以用语言续编故事。(此设计意在给小朋友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但在本次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幼儿在汇报时,有争着说的现象,我又不能批评幼儿,只能尽力引导,但效果不好。我想,可能是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交谈习惯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多注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课堂上,由于给了幼儿较多的空间,尤其是在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上,幼儿贪玩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使得课堂上较乱,而且时间又不好控制。我想我应该加强课堂的灵活应变能力,通过转移注意力和奖励等方式,将幼儿引导到正常的课堂轨道上来。
总之,我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小马过河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的平行线。
2.发展幼儿爬行、绕过障碍物跑、跨越、跳越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激发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软垫子、障碍物小椅子、绳子、沙袋、羊角球。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老师带领幼儿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进行热身运动:双臂绕环手腕、原地跑跨跳。
2.引出活动主题,介绍场地,创设情境:
师:马棚里住这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粮食给奶奶送去好不好?"于是,小马就驮起粮食飞快的向奶奶家跑去-------小马在运粮去奶奶家的路途中一共经过四个地方,第一个森林,它要绕过树桩(小椅子)走出森林,第二个是跳过一个小土堆(沙袋),接下来是要爬过一块草地(软垫子),最后要跨过一条河(两根绳子)。
3.穿过障碍,练习助跑跨跳。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一次;
(2)幼儿自由练习穿过障碍,助跑跨跳5分钟;教师总结:小朋友到小河边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大家要有秩序,前面一个孩子穿过森林后,下一个孩子就开始跑。咱们看看那匹小马最听话,表现最勇敢。
(3)开始游戏"小马运粮"。
师:现在我们将分成两队,要求幼儿背上羊角球进行比赛,小马们爬过绿草地时,用肘关节爬过去。幼儿游戏时,老师应始终提醒幼儿助跑跨跳的动作要连贯,并及时组织幼儿排好队,进行第二轮游戏。孩子们记住了吗?
(4)教师当裁判,巡回指导。教师指挥小马有秩序的完成运粮任看哪组的小马最先顺利到达奶奶家。
(5)教师讲评:小马们在运粮的时候非常认真、勇敢不怕困难,都很厉害是个勇敢的孩子。
4.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对认真玩游戏的小马提出表扬。
(2)放松整理运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舞蹈"太阳的宝贝"。
活动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小百科:过河,即渡过河流之意。
小马过河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遇事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
生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3.开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4.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5.猜字游戏
6.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2.“同样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他们说的对吗?”自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为难”“立刻”“吃惊”“连忙”“难为情”等词语以及小马过河时想的`、说的话,老牛、松鼠说的话,小马和老马的对话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3.师: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4.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说一说,写在小本本上。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复述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阅读:
故事《小猫刮胡子》、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小马过河教案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趟-从浅水里走过去。难为情-不好意思。
活动准备:
1、老牛、松鼠、小马贴绒教具各一个。
2、活动前训练幼儿踩高跷。
3、高跷、沙包(粮食)、小河、小椅子。
活动建议:
一、结合贴绒教具,教师讲述故事。
二、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丰富词汇:磨房。
2、小马遇到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还能不能过去,它去问谁了?怎么问的?牛伯伯说什么?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丰富词汇趟和难为情)
3、小马完成妈妈交给它的任务了吗?(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三、游戏《小马运粮》,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教师: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每人一对高跷,游戏开始,"妈妈"带领"小马"踩着高跷跨过"小河",穿过"小树林"(小椅子),把"粮食"(沙包)运回家。
四、欢庆胜利。
带领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附:故事
小马过河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渐渐长大了。老马对小马说:"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妈妈做事了。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吧。"小马高高兴兴的驮着口袋出了门。
小马第一次去磨房,走到河边,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问河边的老牛,"牛伯伯,这河水是深还是浅呢?"老牛说:"河水很浅很浅,过河很容易。"小马刚要下河,小松鼠连忙喊道:"小马!别下河,河水很深很深。前几天还淹死了一只松鼠呢!"小马赶紧退回来:这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它不敢过河了。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老牛长得高大,就觉得河水很浅。松鼠长得矮小,就觉得河水很深。你动脑筋想一想,这条河能不能过去呢?"小马明白了,转身跑到河边,趟水过河。河水只淹没了小马的大腿,既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
小马驮着磨好的面飞快地跑回了家,老马说:"以后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小马过河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倾听故事,乐于与同伴交流。
2.技能目标:学会清晰流畅的讲故事,能够根据故事表演故事。
3.认知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遇到困难要自己尝试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清晰流畅地讲故事。
2.活动难点:明白遇到事情自己尝试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挂图;小动物头饰。
2.经验准备:小朋友见过小松鼠等小动物。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采用歌曲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出故事主题。
师:小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老师的故事乐园,在今天的活动开始之前请跟老师一起唱一个好听的歌曲吧。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并向儿童进行初步提问。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老师想问小朋友们几个问题,刚才的故事中说到了谁呢?它在做什么?最后成功了吗?
(预设回答:①故事中说到了小马,牛伯伯,小松鼠;②小马要过河去磨面;③小马最后成功的过河了。)
过渡语:小朋友们回答的很不错,但是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小马是怎样成功的呢。
(试讲指导:在进行初步的提问时,要从人物,情节,结局等多维度进行提问。)
2.教师向幼儿出示故事挂图,与幼儿共同回忆故事。
师:小朋友们请观察图片,并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交流的吧?
(预设回答:①小松鼠对小马说:河水很深,会被冲走的;②牛伯伯对小马说:水很浅才到膝盖呢;③马妈妈对小马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
师:小朋友们说的对,小马在经历过与其它小动物的交流后知道了遇到了困难要自己尝试。
(试讲指导:在进行试讲时要注意请小朋友先观察图片内容并说出直观内容再回忆故事内容。并在小朋友回答完问题之后,进行总结。)
3.教师组织小朋友进行故事表演,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的头饰,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吧。
(预设情况及指导:①老师看到妮妮小朋友扮演的小松鼠蹦蹦跳跳的可真可爱啊;②壮壮小朋友扮演的'牛伯伯看起来可真壮实啊;③聪聪小朋友扮演的小马正在勇敢的尝试过河呢,老师来给你鼓鼓掌。)
师:小朋友们,表演已经结束了,大家表演的都十分的生动形象,老师要表扬一下我们的小朋友,左手一朵小红花,右手一朵小红花,我们班的小朋友顶呱呱。)
(试讲指导:教师在进行对幼儿的表演播报时要注意从多方面入手,不仅要从外部形象上来进行进行播报,更要注意对幼儿情感体验的播报。同时在小朋友们进行了出色表现以后要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三)活动结束
教师采用总结的方式来结束,帮助幼儿加深幼儿的记忆,并升华主题阐述故事的道理。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在故事中小马在经历过困难后明白了遇到困难要自己尝试的道理,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勇于尝试。
(试讲指导: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不仅要总结道理,更加要注意对幼儿生活上的指导。)
五、活动延伸
教师将活动延伸至美工区,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请坐上老师的小飞机,一起到美工区画一画可爱的小动物吧。
小马过河教案10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
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3)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动中有95%的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示给孩子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我都没有注意到,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百科:过河,即渡过河流之意。小溪小河在生活中很常见,古往今来,因为过河而产生过很多故事,有很多文艺作品就是以过河命名的,比较出名的是高尔斯华绥的同名小说、潘长江的同名音乐小品、周涛的同名散文等。同时,在数学中,也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过河问题。
小马过河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5、6.7自然段,理解课文的含义。
2.理解“为难”“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为难”,感到难以应付。)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心想……那多好啊!)
为什么会这样
(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拦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
(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
(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3.学习第6、7自然段。
(1)引读。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自然段。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7自然段。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
·用“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的高矮。
·用“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过河时的感觉。
·用“因为……所以……”把以上二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说说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第2次就过去了。
(4)读读妈妈教育小马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5)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既不像……也不像……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容易写错。
3、"四、五"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1、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p!、磨m^坊、刚没m^小腿、为w6i难。
3、教学过程
(1)借助拼音读课文。
①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②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一匹磨坊刚没小腿为难
③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①指名读课文。
②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
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2课时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1)四、五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2)第七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通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3、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一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如: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
②同桌同学分角色练习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③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xx同学读出了小马接受任务时高兴的心情。
再如:xx同学读得很好。一听他的声调就是"一匹老马"在说话,他还读出了老马见小马很愿意做事的高兴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阅读该段后可以说出: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得很急,小马为难了。
(2)想一想什么叫"为难"?
如:"为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结合课文说一说,小马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过去呢?
(2)想问妈妈该怎么办。
(3)它想到可是离家太远了。
3、谁能把小马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浅,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问老牛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
2、阅读并理解老牛说的话"……刚没小腿……"。
(1)自己读一读,了解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刚没小腿"是刚没谁的小腿?
如: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
3、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小马的话呢?
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体会小马的心情,能用为难、着急的语气来读小马的问话。
4、分角色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如: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读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后回答: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让小马过河。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4、指名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xx同学读出了小马吃惊的语气。
再如:xx同学在读松鼠的话时,语气再急切点就好了。
5、(出示插图一)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看图想1想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集体讨论:
(1)它们说得不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河水对它来说很浅,刚没过它的小腿,这并不能说明水真的很浅;松鼠很矮,河水对它来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但对老牛来说却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话也不可信。
(2)它们说得对。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俩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也不一样。它俩的话,对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遇到困难,小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开动脑筋,仔细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话。咱们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现?请你读读第6自然段。
2、学生阅读后发现听了松鼠的话,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问妈妈。
3、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七)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读一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了什么?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读小马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
(2)想一想,从她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亲自试一试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别人的话是不是都不要听呢?
生:别人说的话对,当然要听。但是当你遇到和小马差不多的'情况时,就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那样就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就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试。有时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要认真分析,判断正确和错误。
3、分角色读这段。
(八)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八自然段。
2、如:小马来到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来警告它,可是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文可以说出: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九)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等字容易写错。
3、教学过程
(1)自学生字。
1、请你自己分析下列字。
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
2、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麦"可以用结构方法或加偏旁方法来记。
(2)"半"可以用加笔画的方法来记。把"十"加上点、撇、横就是半。
(3)"甩"可以用换一笔方法记。把"用"的竖变成竖弯勾。
(4)"周"可以用缩短一笔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用"的竖,下边不出头,再在下边加上"口",就是周。
3、说说下面字哪容易写错?
匹、昨、周
(1)"匹"的竖弯勾易错写成" "。
(2)"昨"左边的日字旁不要写成"目"。
(3)"周"里边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4)说说匹的笔顺是什么?
4、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匹"。
外边的"匚"分别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请你自己在本上练习写写。
(2)怎么才能把"甩"字写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甩"的第四笔要落在横虚线," "起笔在竖虚线上,把上边的" "托起来。
(3)观察"蹦"的结构和笔画,谁愿意在黑板上写一写?写后师生评议。
(2)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围的意思。
(2)请你仿照书上的句子,自己造句。
(3)造句举例:
房屋的四周种满了鲜花。
站在街心花园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许多晨练的人。
(3)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相近的词是"立刻"和"连忙"。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短,动作快的意思。
(四)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小马过河教案13
学习目标
A类
懂得什么是读后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B类
初步掌握读后感写作的方法。知道基本套路。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3分钟】
一、激发兴趣
看读书名言,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预习【目标A/5分钟】
二师简介何为读后感。
第三板块——【目标B/15分钟】
明确读后感的写作要求。
1、精读原文,找准感点。
2、掌握套路,“引”“议”“联”“结”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亮明观点。
联——联系实际,围绕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3、小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学习读后感的套路
第四板块——【目标B/17分钟】
1听《小马过河》故事。
2找出原文中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感点。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
4教给学生读后感结尾的方法。
学生听故事,说感点。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读后感教学中,我以《小马过河》一文为例,比较清楚地讲述了读后感的结构以及写法。尤其对于读文后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我也说了要注意的问题。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其本上理解了这些问题。不过,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上,我在上课前有欠考虑,应该先把一篇读后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的特点及写法,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讲解,归纳,这样,他们可能会印象更深,对读后感的写法理解得更清楚。
小马过河教案1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完整听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啊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小马过河》,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那一句话或是那一个情节,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有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那一句话或哪一个情节?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一)第一段
师:刚才小朋友啊听得都很仔细,那故事当中老马到底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的第一段。
师: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呀?(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
师:小马呀可真能干,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小马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小马先是怎么样啊(背起了麦子),然后呢(飞快地朝磨坊跑去)。
师:呀,小马真能干,能帮老马做事情了,小朋友呀表演地真不错,我们一起坐下来吧!
(二)第二段
师: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咦,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
师:那小马有没有过河呀?我们接着往下看!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你好,这条河我能过去吗?水很浅,刚过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起来看一看!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小马,别过河,这条河可深了,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三)第三段
师: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师:谁来告诉老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师:小马听了明白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故事的最后一段。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小马,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那这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
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涵义
师:那我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故事,这一次欣赏完之后,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哦!
师:刚才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那同样一条河,老牛和小松鼠它们的看法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老牛是怎么说的?再来听一听小松鼠是怎么说的?
师:小朋友动一动脑筋,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边看课件边来讨论一下。
师:小朋友,把你们刚才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吧!谁来试一试!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来看一看三个小动物在水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老牛在河里怎么样,水到它的哪里?小松鼠呢?小马呢?
师: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鼠因为比较矮小,所以它觉得水很深,小马呢不高不矮,所以老牛和小松鼠它们说的话对它们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
师:那既然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道理,小马应不应该听它们的话?小朋友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故事表演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故事呀?谁愿意来做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
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来做认真的'小观众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 .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教案15
活动设计意图:
因本班幼儿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遇事不爱动脑筋,学习怕困难,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让幼儿通过观看小马过河的经历,使幼儿懂得河水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而言的,从而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亲自试一试的道理。
活动目标: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字、词:驮、蹚、深、浅,磨坊、理解为难、难为情。难为情:害羞, 脸面不好看; 情面上过不去。仔细∶当心; 细心。认真:不马虎, 以严肃的态度或心情对待. 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教育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情感)
活动重点: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1套、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2、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小马与老马,小马与老牛,小马与松鼠体形上的比较三 种小动物的高矮比较,涉及过河问题。
(二) 基本部分: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3)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问:讨论
(1)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
(2) 小马是怎么回答的?
(3)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提问:
1)、老牛是怎么说的?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松鼠是怎么说的?(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围绕故事中的情节与小朋友互动,提出问题,请幼儿互相讨论)
4)、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
5)、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6)、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请每个幼儿练习讲述故事一遍。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三、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
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小马过河教案】相关文章:
小马过河教案03-01
《小马过河》教案03-06
小马过河的教案02-20
《小马过河》教案07-07
小马过河大班教案05-07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07-11
小马过河教案【优选】01-12
小马过河教案15篇03-29
《小马过河》教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