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4-07-29 18:09: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峡》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案集锦(15篇)

《三峡》教案1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导游小姐: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游览秀美的长江三峡吧!

  2、出示多媒体: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二、学习课文1-4节。

  1、师: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他对山峡的喜爱之情呢?

  (1)轻声读课文1—4节,边读边思考。

  (2)交流。(板书:山石 花草树木 神女峰流水河石)

  2、师: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写具体,以表达自己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呢?

  (1)四人小组学习1——2节,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的交流,组织三个峡的教学顺序。

  3、交流:

  (1)瞿塘峡:只见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象奔驰的骏马,又如手握宝剑的武士;有的妩媚秀丽,宛如温柔的少女,又象飘飘欲仙的仙姑,真是千姿百态。

  A指导朗读

  B小结:(板书:高大雄伟妩媚秀丽)

  (2)巫峡:出示佳句

  轻烟翠竹笼罩着整个幽深秀美的巫峡,真是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A齐读、指名读。

  B师:巫峡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幽深秀美)

  C师:神女峰又是三峡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作者是如何写的呢?(出示神女峰图片)

  D生找出有关语句:抬头望去,只见十二座陡峭的`山峰忽高忽低从整个大山中拔地而起,真像一群婀娜多姿的神女在向人们致意。

  (指名读。板书:婀娜多姿)

  E小结。

  (3)西陵峡:我俯视浑浊的江水,只见旋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旋里;江面上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石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两岸的河石被冲刷得千奇百怪,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盘,还有的像各种精雕细刻的盆花,使人目不暇接。

  A自由朗读。

  B指名读,赛读。

  C小结。(板书:急流险滩)

  (3):当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月光照耀着微波荡漾的江水,江面上像铺上了许多碎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三峡的夜景就更迷人了!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

  1、自由朗读喜爱的峡。(当小导游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峡,评出最佳小导游)

  2、三峡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连天上的小仙女都赞叹不已,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再次体会三峡的美。(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美,更爱她的急流险滩。)

  3、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也来交流一下。(出示祖国各地的图片)

  4、总结。

《三峡》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了解三峡独特的峡谷风光,能抓住体现三峡特点的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能、根据学生对三峡景色特点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抓住三峡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独特景色,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续写文章,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将课文部分内容转换成导游词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

  录音机、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游览过哪些著名的游览胜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真是一群小小旅行家!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第一条大河是哪一条吗?没错!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流淌着千年不衰的歌声;永远演绎着岁月的沧桑剧变。而在长江众多的优美景色之中最让人心动,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着奇特的峡谷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油轮一起去亲自感受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举手解答,教师配乐导入)

  (二)、抓特征,悟情感。

  1、瞿塘峡:随着油轮缓缓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三峡第一站(瞿塘峡)

  a、[幻灯出示]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瞿塘峡有什么特点?有感情的读出能体现瞿塘峡特点的语句。

  (学生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

  b、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板书特点]

  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瞿塘峡雄伟壮观的特点吗?(生试读)

  你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指名读、比读、配乐读)

  c、这么壮观的瞿塘峡你想看得更仔细些吗?[配乐朗读,录像欣赏]

  2、巫峡:时间真快呀!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一峡的壮观美景之中时,我门又来到了长江第二峡(巫峡)[板书]

  a、[幻灯出示]默读课文3—5自然段,巫峡的那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

  b、学生汇报:[板书特点]

  师: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大家的视线,你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转换成导游词来向大家介绍巫峡吗?(小组内交流准备)

  c、导游汇报:[学生配录像导游解说]

  3、西陵峡:听了你们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三峡旅游。

  a傍晚时分,第三站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西陵峡)。

  师:我也按奈不住愉悦的心情,想与大家一起感受西陵峡的美,可以吗?(师引读,生齐读)

  b、我们发现西陵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手解疑)

  c、我们共同感受了长江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白天的三峡优美如画,而夜晚的三峡更让人如痴如醉。[配乐朗读]

  4、:不仅你被深深陶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陶醉了,我们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老舍先生在文章末尾那发自内心感慨的话语(齐诵最后一句)。

  (三)扩思维,展想象。

  续写练习:a、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三峡,在你的行囊中装满了什么?(学生感悟解疑)

  b、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孩子!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答吗?文章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能将你游览后的感受续写在文章的结尾吗?(学生举手解答、续写、学生汇报并点评)。

  (四):

  (五)作业:将你对长江三峡的深切感受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三峡》教案3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能读懂课文,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觉积累优美词句。

  2、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能仿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

  3、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领悟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想象画面,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去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三峡之秋。齐读,质疑。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质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自学提纲。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B、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

  蟒 眨 驳 曳 朦 胧 冽 泻 凌

  (2)相机对生字的读音字形作指导。

  字音:曳 凌

  字形:驳 曳 冽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自由读文,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认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你品读到的最美的`句子勾出来,在课文旁边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生自由读文,思考。

  B、汇报交流。

  C、三峡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美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D、生交流汇报。

  E、三峡的秋天,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绝好的画卷。你认为三峡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最美?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再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好吗?

  F、生自由练读,小组交流。

  G、集中交流,品读赏析。(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确定顺序)

  预设 中午:(出示段落)

  (1)中午的三峡充满热烈的气息。(板书:热烈)

  (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和比喻的句子,通过写批注体会长江在阳光下奔腾、咆哮的动态美。

  (3)如果也站在长江边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预设 早晨:(以读带讲)

  (1)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板书:明丽)

  (2)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三峡的明丽?

  (3)指导朗读。

  预设 下午:

  (1)(多媒体)创设情景

  此时,假如你就坐在长江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朦胧)

  (2)(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 夜晚:

  (1)三峡的夜晚是怎样的?(板书:静谧)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

  (4)三峡的夜晚美吗?画出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5)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精彩句段。教师先集中指导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同时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带领学生陶醉在三峡秋天的美妙与神奇之中。】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三峡秋天的美,有时如明丽的小诗,有时如奔腾的巨龙,历来多少诗人写诗赞美过它。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文章如诗的语言再一次感染,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师诵读小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绿的叶黄的果

  还有那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你心中的长江三峡。

  2、生自由准备。

  3、集中交流。

  4、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朦胧

  晚上      静谧

《三峡》教案4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给学生讲清楚课前预习目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活动以诵读与讨论为主,读中释义,读中品味,论中释疑,论中赏析,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与讨论,使其对文本的理解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感受三峡美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文本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图片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三峡)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文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独特的魅力。

  二、诵华章,释文意

  1、找学生试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将文字障碍扫除。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注意句子停顿、语气、语调等。

  3、学生自由朗读。

  4、译读课文

  师:要想把文章读得声情并茂,首先得理解文章的意思,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结合本组讨论记录汇报交流情况(若有本组未理解的地方,先主动请某个小组帮助解决 ),其他小组加以评价。

  1、小组朗读代表先朗读本组在字词句翻译方面的收获,在小组发言代表做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点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其他小组帮忙。

  3、老师提问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教师预设(书下没注释的重点词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曦:日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古义,即使 今义,连词 虽然;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确)

  (4)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运用互文修辞手法)

  (5)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

  连接;引:延长;空谷: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转:通“啭”婉转发声;绝:消失)

  三、赏美景,悟情感

  1、学生分段诵读,边读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三峡山水的特点,领略三峡四季之美,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师生共同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学生分小组质疑,教师搜集整理,并展示有代表性的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四、赏奇文,品雅言,学生畅所欲言

  你认为作者对三峡四季之景中,哪个季节的描绘最精彩,为什么?

  (教师引导:可以从描写,修辞,色彩,观察视角,准确精炼的语言等方面入手)

  五、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课外拓展延伸、多角度了解三峡

  1、如果你是导游,请你结合本课作者描写的三峡景物特点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2、三峡之美丽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写作题材,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三峡的诗词,并诵读。

  我们常常说到历史典故,关于三峡的典故也不少,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三峡的典故(白帝城托孤、神女峰)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高峻美

  三峡、夏----奔放美

水、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5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2、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协写景方法。

  3、领略三峡的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

  教学重点:

  1、梳理文意,重点词语释义及关键句子翻译和理解。

  2、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熟练掌握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等语言技巧。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共同领略三峡的美景,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到过咱们宜昌的三峡,不知道你们见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同学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见到是不是这个样子(屏幕上大坝图),而在真正意义上我们说的三峡可不仅仅指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他究竟有那三个部分组成,究竟何种面目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真正意义上的三峡。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重点注意的字词:

  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品读:主要进行描述。运用“三峡的______美,你看(听)______”的句式回答。

  山美:(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找出正面描与侧面描写)

  水美:(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注:此处学生也可归结为激流美、瀑布美也可。

  声美:(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三、拓展及探究:

  1、结合上述回答及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体现出的美的意境。

  要点:(此处需要板书)第一段—雄俊壮美的山势—雄壮美第二段—凶猛的水势—奔放美第三段—秀美的山势—清幽美第四段—凄凉的秋意—凄婉美

  2、问题探究:

  (1)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景,而是先写夏天的景色,并将春冬二季合二为一呢?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天最盛,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江水都是“清荣峻茂”的特点,因而合二为一描述。

  (2)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景运用了一些技巧,你能说出是哪些技巧吗?

  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动静结合是重点)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3)作者写江水之湍急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借行程速度与江水作比较,突出江流之快,之猛;对比的手法

  (4)通观全文,作者是如何编排文章的结构的?(此处弱化结构,了解即可)

  先总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4)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编排?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借鉴: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得文章更具音韵美。

  3、提高部分: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结合诗句说说它与本文的联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二句与文章第二段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以为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请尽量尝试运用郦道元文中的句子。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来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出,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秋冬之时,潭水碧绿,轻薄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飞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作者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受如何?“爽”。是啊,在文字中遨游尚且怡然自得,亲身感受必定更加美妙。三峡风光无限好,期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三峡的水: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奔放美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凄婉美

《三峡》教案6

  一、导入

  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吗?想去看看吗?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段风光片。(出示CAI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一个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有位游客写下了自己在三峡的所见所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船过三峡》。

  (板题、齐读)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游览三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游览长江三峡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汇报:(板书)

  三、朗读领悟,合作学习

  1、三峡的风景迷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2、3、4自然段)

  2、那第一、五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1至5自然段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1)我游览了三峡(总起)

  (2)写山好奇

  (3)写水好急(分述)

  (4)写船好险

  (5)一幅百里山水画(总结)

  3、自主合作学习2、3、4自然段

  A、选择你喜欢的段落, 分组自学讨论:

  1)、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想想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画一画可以说明景物特点的词语。

  3)、谈一谈你的感受,再试着读一读。

  B、汇报交流填表

  4、引读5、6自然段

  读了神女峰的故事以后,你对三峡的山水有什么新的感受?

  5、小结

  四、积累与运用(任选一题)

  1、当当小导游,借助重点词语把你喜欢三峡美景介绍给你熟悉的人。

  2、学习本文写作方法选择喜欢的词句介绍一处景物。

  3、以《祖国山河美》为主题,搜集资料、图片与同学合作办一期手抄报。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2、掌握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2、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2、让学生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视频观看

  3、小组讨论

  4、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三峡大坝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三峡大坝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二、讲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15分钟)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介绍三峡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

  三、观看视频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20分钟)

  1、观看视频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

  2、观看视频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三峡工程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2、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出示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总结(5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强调学生应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得到了培养。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稍微有些紧张,需要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练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峡》教案8

  [教学构想]

  《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

  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 ,体会情感的变化美。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 握节奏。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

  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5、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 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 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关于《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 0 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四、 想象意境,体会写法三读课文,想象意境

  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 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图、夏水图、春冬图、秋景图),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_________ ,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四读课文,体会写 法

  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 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师示范说话:文章 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两岸连山”是正面 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4、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 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

  五、 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多媒体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图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三峡》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积累新词。

  2、 合作交流,初步学会背诵课文的方法。

  3、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 预习要求:

  1、 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三峡”是指哪三峡?周老师查了一下资料,资料上是这么说的

  出示: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总长139公里。

  三峡,有人把它称作长江的珠冠;这里山势雄奇险峻,江流奔腾湍急 。峡区礁滩接踵,夹岸峰插云天,是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

  周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长江三峡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三峡的美景。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片

  怎么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是呀,作者也有同感,不信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找找那句话写出了作者游览长江三峡时的感受,读时注意把课文读正确,不会读的地方可以作一下记号,问问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查查字典;并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在游览长江三峡时感受的句子(多媒体出示)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问题(2),出示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作者的这一声感叹,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4段,感受三峡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

  作者把百里三峡比作一幅百里山水画,那么这幅画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你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一听(出示2至4自然段)

  这三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了三峡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你准备怎么去学这部分呢?

  师小结学习方法并出示:

  读一读,四人小组讨论:1、三峡的风光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

  3、 这三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全班汇报交流,师板书:

  船 过 三 峡

  美丽的自然风光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三峡的图片,你能用课文里的这些词句说一说其中的一幅吗?

  指名学生描述图上的景色,并说说感受,有感情的朗读有关的一段课文。

  读得真好,我想,好多同学可能已经会背了吧?这一单元,我们的其中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学习用合理的方法背诵课文。大家来读读单元提示,除了课文里介绍的方法,同学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我们更快地背出课文?师小结方法,出示:

  1. 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3. 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老师相信,借助黑板上的这些重点词句,同学们肯定能很快地把课文背出来,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段和同桌一起互相背一背。

  指名自选一段进行背诵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一起来背背着三段课文,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面对如此迷人的三峡风光,作者不禁发出由衷地赞叹,啊,……(引读感叹句)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教案10

  一、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三、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五、学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七、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录像,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视纪录片《长江三峡》

  画外音导入:同学们,对于长江,我们应该不陌生。她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那壮丽的景观,令多少神州赤子心驰神往,豪情万丈!今天,在作家刘白羽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就来“游览”长江著名的景致——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提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出示的以下问题:

  ①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②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③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④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

  ①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②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③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④作者试图表现的主题思想: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学生可以各言其志,语言文字可以不尽相同)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③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作品概括“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2、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提问:

  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3、读第二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4、读第三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5、读第四部分并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小结:三峡特点

  (五)自主探究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

  请你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说说文本对你写作的指导意义。(学生仔细探究,得出部分“写作特色”即可)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三峡》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精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三峡风光资料,准备歌曲《三峡情》。

  学生:收集有关三峡的自然风景图片及建设中的三峡图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三峡风光片段或出示挂图,老师激情解说:这就是雄伟壮丽的三峡,全长约600公里,其中峡区长约92公里,雄伟的长江三峡白浪滚滚,波涛汹涌,两岸青山叠翠,风光秀丽。这美丽的三峡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今天,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们的情却永远留在了三峡,留在了生养他们的热土上。(优美的画面伴着老师动情的解说,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中)

  2、出示课题,学生带着对三峡的喜爱和憧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三峡情》是一首优美的诗,那缭绕的白云和朦胧的细雨,一定会让你怦然心动,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本文的生字很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生字,然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语,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诗歌,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5、读了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仔细默读课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了这些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产生了什么想法?请随手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组内交流。(先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说说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交流喜欢的原因)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

  (1)指名读喜欢的诗节,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帮助理解,老师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如:第1小节先引导学生了解三峡地区雨量充沛,常常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在云雾中放羊,在雨雾中撑船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如有条件,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直观感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美读这一小节。

  第2小节指导学生读好“细如丝”、“柔如锦”,宜读得慢而轻,边读边想象三峡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蒙蒙细雨中,在云雾缠绕中若隐若现的美。

  第3小节“几时……几时……”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位头发花白、饱经沧桑的老人,或已移民到祖国各地的三峡儿女正站在遥远的地方,向着三峡的方向极目远眺的情景。此时,他(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而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情。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带着对三峡的热爱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读全诗,可抽读或分组赛读。

  (3)诗人把自己对三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融入了这首优美的诗中,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三峡情》,细细品味三峡的秀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然后在《三峡情》的伴奏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到美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昔日的三峡风光秀美,曾经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其流连忘返,叹为观止;今天的三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世界各地关注的目光。你知道今天的三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述,老师适时补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

  2、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无不伴随着它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此刻,面对三峡,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三峡的热爱、对三峡未来的憧憬?(写几句话,写一首小诗,画一幅画等)

《三峡》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 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教案14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xx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

  三、品析美点

  1、布置任务(投影):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

  (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朗读美文

  1、布置任务(投影):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

  (1)各自放声朗读。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的同学。

  (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畅所欲言

  1、布置任务(投影)对比今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风光,为什么?

  2、学生活动:

  (1)或说或写。

  (2)个别发言。

  3、教师总结:(投影)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设计

  1、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二、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五、教师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作业设计: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在课后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早晨:新鲜而明净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而轻缓

  晚上:沉沉欲睡

《三峡》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2-22

《三峡》教案05-22

三峡之秋教案06-14

《三峡》教案最新12-21

《三峡》教案优秀10-09

《巴东三峡》教案03-13

《三峡》教案(精华)07-06

(热门)《三峡》教案优秀12-13

三峡之秋教案精品01-10

《我爱三峡》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