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8-06 12:45:17 教案 我要投稿

圆锥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

  学习任务

  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

  1、出示圆锥形教具,引导: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要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几何图形上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再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2、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1题。

  投影出示课本上各个物体的图片,指名说说每个物体由哪些图形组成。

  3、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再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2个 侧面(曲面) 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圆锥的认识教案2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节课题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适合素质比较的学生。整节课大体分三个环节:一、学生预习,确定目标。二、读、想、解、做(四步)教学。三、学生课后反思、收获。

  一点儿建议:

  1、自学提示与自主尝试有点矛盾,看不出学生的自主。

  (环节是这样的: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

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时,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如下: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恰恰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没注意到。只是说:侧面都是曲面。那么学生是不是以前接触过曲面,或者引发他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学效果会更好。

  3、数学童话故事做为作业是不是有点牵强呢?

  (环节如下: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咱们对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了单元预习,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信息窗一,去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出示课题)

  师: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是很多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吗?(生举例)

  (老师举出拿出一个上粗下细的杯子,问是圆柱吗?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的实物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老师就沿着这个圆柱的轮廓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图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同样的方法老师画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预习第一个信息窗你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那些特征?

  预设: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等。

  1、自主尝试

  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圆锥呢?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们汇报,咱们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说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圆柱、圆锥实物到讲台演示,另外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上标出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

  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

  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候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你们现在还有什么疑惑吗?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好吗?

  预设:圆柱和圆锥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4、圆锥和圆柱特征的比较

  同桌交流、汇报,师出示表格:

  图形不同点

  相同点

  圆柱有两个底面,有无数条高而且长度相等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有1条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下面物体的形状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生活中的实物)

  2、下面的图形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

  3、连一连(操作题)

  上面是两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几何图形沿着虚线剪开,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扇形

  让学生先连线再操作。通过操作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粗细有什么决定?高矮有什么决定?

  4、操作题

  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回顾提升、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又有那些收获?你是怎么学到的?你认为本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你表现怎么样?你认为老师表现怎么样?给老师提点建议好吗?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课件圆锥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 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 练习六的第二题

  板 书设 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材33-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1 得出公式: V圆锥=V圆柱=Sh (板书) 33

  2、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题。(看时间而定)

  板 书设 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11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3

  1字母公式:V=Sh 3

  圆锥的体积(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35页 练习六第6题 黄冈小状元26页,第3题

  教学目标:强化练习求圆锥的体积,会求,已知底面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高,求圆锥的体积

  重点:会根据告诉我们的条件,求圆锥的体积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题

  数学书上35页 练习六第6题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9cm.它的体积是多少?

  (1) 分析题意: “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求什么”

  要求圆锥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分析完毕: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板书,老师集体订正。

  r=31.4÷3.14÷2

  =10÷2

  =5(cm)

  S圆柱=3.14x5x5

  = 78.5(平方厘米)

  V圆锥= Sh =x78.5x9

  =235.5(立方厘米) 答:????..

  二:及时练习 1313

圆锥的认识教案4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锥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问题情境一

  同学们,通过小学五年多的数学课堂学习,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数学不止是研究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要研究空间形式。研究空间形式,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等你们上了中学,你们将系统学习这类知识。(板书: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问题情境二

  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一、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

  2、问题情境三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板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

  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

  二、探索研究:

  (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特征

  (1)问题情境四

  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问题情境五

  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

  问题情境六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

  问题情境七

  (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电脑显示: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5)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问题情境八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问题情境九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实践辨析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问题情境十

  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底面形状

  侧面

  底面个数

  侧面展开

  高

  圆柱

  圆形

  曲面

  2个

  长方形

  无数条

  圆锥

  圆形

  曲面

  1个

  扇形

  1条

  四、课外延伸

  问题情境十一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内容外,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圆锥的认识》一课,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和高屋建瓴处理教材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propositional network)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network),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当将学习活动重点放在学习主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上。也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能够亲身经历与感受数学在现实背景中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思考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获得知识。

  本课例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圆锥的认识教案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1)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2)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主动地感悟体验,多角度建立圆锥的表象。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欣赏图片、触摸圆锥学具、在实物上指出圆锥的高、在示意图上标出圆锥的高、用语言描述圆锥的高以及用不同的扇形围圆锥侧面比较高等环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逐步深化对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12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教学要求是认识圆锥,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将圆锥的认识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安排在一课时完成,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为什么不能在一节课只安排认识圆锥,借助圆锥这一载体,通过对圆锥特征更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8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96.3%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86.2%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20%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66.7%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三)前测后的启示

  根据前测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能使教师采用更行使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学生分不清圆锥与与棱锥、圆锥与圆台,不了解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对圆锥高的错误认识等信息,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圆锥特征的认识上,并试图预设认识高的教学环节,以动手操作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从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另外针对有些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的错误看法,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示意图,不会在头脑中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于是我就将增加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转化,即加强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由前测中显现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学生对于圆锥认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而生成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采取分层式教学,以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1、教学方式:本节课以体验探究法为主,辅以讲解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让学生看实物、看图片、摸学具、剪教具、围圆锥侧面等活动,都是在帮助学生体验圆锥的特征。学习圆锥各部分名称及认识圆锥高的环节是以迁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

  2、教学手段:观察实物、触摸学具、动手制作、对照比较

  3、技术准备:图片欣赏、动画演示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在猜测、游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4、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5、教学难点:体会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

  四、教学过程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引入

  突出需求

  展示圆锥形状的实物

  观看圆锥形状物体的图片

  (二)探究交流学习特征

  自主探索,了解圆锥的各部分

  示范画圆锥的透视图

  教师引领,从不同角度观察

  巧妙迁移,自学圆锥的高

  出示实物,哪些物体上有圆锥?

  高脚酒杯(圆锥)、盒装饼干(三棱柱)、儿童饮品(四面体)、标志物(圆锥)、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四棱锥)、漏斗(圆锥)。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

  (准备好:圆锥形跳棋和圆锥形可爱多,配合学生发言,出示实物)

  拿出学具,根据你以往学习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棱锥)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首先画出底面(用椭圆表示),标出底面圆心,其次在过圆心的垂线上画出顶点,最后将顶点与底面连接。

  这里有一个跳棋的棋子,从哪个角度观察,能得到下面的图①、图②、图③?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从生活引入。

  丰富学生观察素材的种类和角度。

  配合学生举例进行课件演示,并补充一些不能展示实物的圆锥形物体图片,适当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小结圆锥特征后,再利用特征进行二次判断。

  教会学生看圆锥的示意图,并渗透顶点与底面的位置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同时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枚棋子的3种情况,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的完整。

  从圆柱的高迁移圆锥的高,学生探究自然,难度较小。先指出高,后说明什么是高,再画出黑板上的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学生操作量高的过程后,课件演示测量的一般方法,既是对学生操作的一个小结,同时生动的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填一填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异同

  找一找

  选出相应的

  底面与侧面

  猜一猜谁旋转以后可能形成圆锥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试一试、剪一剪。

  圆锥

  圆柱

  底面个数

  高的条数

  侧面形状

  出示一个扇形和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观察扇形可能与哪一个圆正好组成一个圆锥?

  猜一猜,看一看。哪个平面图形旋转以后(如图),将得到圆锥?

  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用填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游戏中,渗透圆锥各部分的关系,明确比较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假想,避免了语言描述的繁杂,最直观的表现出圆锥的产生过程。

  由平面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立体图形,是小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在此配合课件演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

  (四)拓展认识,适度延伸

  围一围,感悟的圆锥的母线不是高

  出示同一个圆中的3个大小不同的扇形,用这3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3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

  通过围一围圆锥的侧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半径相同圆心角不同的扇形,围出的圆锥,高不相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部分:

  1、知识与能力评价(问卷)

  (1)填空

  _____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外形是圆锥形的;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_形,侧面是_________形;圆柱有_________条高,圆锥有_________条高。

  (2)选择

  将一个圆锥,沿着平行底面的方向切截,截面是_________;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用一个_________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

  直角锐角钝角

  2、过程与方法评价(问卷)

  用纸做一个圆锥;

  用橡皮泥做一个圆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访谈)

  (1)你喜欢这节数学课吗?喜欢哪个环节?

  (2)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

  (3)你还有哪些建议?

  教师自评部分:

  1、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解决问题?

  2、是否捕捉巧用了教学资源?

  3、是否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并给予学生适时、导向性评价?

 评价量规

  学生评价(问卷)部分:

  1、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2、优:学生能够用纸围出圆锥的侧面,并封好底面。学生能够用橡皮泥捏出圆锥的形状。

  3、优: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遇到困难能听取他人意见或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评价部分:

  1、优: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完成任务,喜欢这节数课。

  2、优: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学生的现场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再思考、再创造。

  3、优: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

  【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一课,我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经历分析对比、综合概括、探索研究,借助猜测、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质疑。在教学设计上力争环环相扣,由潜入深,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教学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指导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⑴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吗?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圆锥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学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4、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一定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锥、做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粘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的特征课件出示圆柱图,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特征,谁来说说圆柱的特征。(同时课件出示圆柱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的认识,为探究圆锥的特征做铺垫)

  二、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陀螺图片。

  师:你们都认识这个玩具吗?

  生:认识。

  师:是什么玩具?

  生:陀螺。

  师:喜欢玩吗?

  生:喜欢。

  2.师:老师小时候也喜欢玩,玩具好玩,尽量不玩,学习重要,前途更重要。今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来对待陀螺形状的物体也许会有更大的发现。

  3.师: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咱们观察图片上的这些物体有像陀螺形状的吗?生:有。

  4.师:谁来说说看。请同学上来指出来。好,你的慧眼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掌声送给他。)

  5.师: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击语音播放任务这些物体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生:都是圆锥体。(点击语音播放这些物体都是圆锥体)

  7.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圆锥的认识”同时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在认识圆锥前,通过陀螺引入圆锥,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迁移新知,为了让学生思考)。

  8.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同时出示课件和语音播放。

  9.师:我们对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都知道,认识一个图形,我们得先研究它的特征。你觉得要研究圆锥的哪些特征?圆柱体研究的是底面、侧面、高、还有侧面的展开图。圆锥体你认为要研究它的什么呢?高、侧面、展开图。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它的特征呢?(观察、操作、交流)

  10.师:好,大家就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交流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同时课件出示研究的任务语音同时播放。

  11.师:好,同学们有发现吗?有发现,那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12.师:谁愿意上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请同学上来交流。

  13.师:说得好吗?说得非常非常的好。

  14.师:那老师顺便问一下,你是怎么发现的?(可能学生会说,预习的)预习也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掌声再次送给他。

  15.出示圆锥课件语音播放。圆锥有一个顶点,来摸摸看。一个底面,一个曲面是侧面。(教师在课件上指,学生集体拿圆锥摸)(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使得学生把知识学的活学得牢。这样可以培养实践和探索的能力)。

  16.师:我们对圆锥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圆锥吗?为什么?

  17.师:好,我们认识了圆锥的特征,你能找找圆锥的特征吗?

  18.师:咱们对圆锥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圆锥的高是定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的高我们从表面上看得出来吗?那你能量出圆锥的高吗?试试看。

  19.师:课件出示播放语音。(让我们一起测量圆锥的高)

  20.师:测量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高度是多少?看老师的测量方法,检验一下咱们刚才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同时语音播放测量方法。

  21.经过刚才交流发现,你可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底面半径和高。)(在测量圆锥的高时,只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任务,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探索,恰当的的给学生检查验证自己的对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2.师:老师再来考考你,你能用老师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圆锥吗?(语音播放)

  23.师:做好了吗?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4.师:你有想法吗?(用扇形做圆锥的侧面,用数学的语言来说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通过让学生做圆锥,从而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

  25.师:还想继续挑战吗?

  26.师:长方形以长或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

  27.师:假如老师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你能用这张直角三角形硬纸做运动,转出一个什么图形呢?试试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8.师:旋转出来的圆锥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

  29.师:还可以怎么运动?(课件演示)

  30.你做直角三角形旋转运动时,你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31.师:只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才能转出一个圆锥。不能以斜边为轴。(通过动手转动直角三角形产生新的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2.师:还想继续挑战吗?

  三、练习

  1、找一找,哪些是圆锥。

  2、判断(考考你(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3)圆锥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四、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不小吧?请说说你的收获。(出示课件同时语音播放)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一个顶点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高: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底面:是一个圆五、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常见常玩的陀螺引入到圆锥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并且与生活密切联系。

  2.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表见解,在互相交流中激发思维。

  3.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参与,个个动手。研究圆锥的特征和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是多样的,认知的结果是鲜活的。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圆锥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2、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圆锥的认识教案10

  故事背景:

  幼儿园要举行春季运动会了,老师带小朋友们去超市买了笔筒、文具盒作为比赛奖品。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皮皮说:“这个笔筒是圆柱体。”他们又来到了体育用品区,买了羽毛球、陀螺、皮球等,老师拿起陀螺问:“那你们知道陀螺是什么形状的吗?”小朋友们,你们也一起想一想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圆锥体,并掌握圆锥体的特征。

  2、引导幼儿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在比较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基础上,感知两种形体的异同。

  3、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购买运动会物品》;平面图形卡片;笔筒。学具准备:

  平面图形卡片;油泥。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笔筒,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笔筒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

  小朋友真棒,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圆柱体的好朋友认识好不好?他的好朋友就藏在这个故事里面。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购买运动会物品》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故事中的小朋友都买了些什么?

  小朋友,你知道买的这些物品都是什么形状吗?”

  二、集体活动:

  1、粘贴立体图形:教师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剖面图粘贴立体图形,引导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

  (1)命名:教师指着圆柱体和圆锥体用缓慢的语言说:“这是圆柱体,这是圆锥体。”并抚摸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师可重复叙述。

  (2)辨别: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是圆锥体?哪一个是圆柱体?圆锥体在那里?”

  (3)发音:教师指着其中一个立体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4)记忆游戏。游戏玩法: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藏起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哪个立体图形不见了。

  (5)触摸游戏游戏玩法: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引导幼儿摸一摸这两个立体图形,并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的,哪些物品是圆锥体的。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立体图形。

  教师:“圆柱体和圆锥体是好朋友,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呢?”

  5、幼儿通过比较发现,圆柱体身上有两个圆形,圆锥体身上只有一个圆形。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用油泥做成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立体形状,比较他们的不同。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剖面图自己粘贴圆柱体和圆锥体。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把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模型放入幼儿园立体图形活动区角中,让幼儿进行实物与模型的配对游戏。

  (2)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5/46页。

  2、家庭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体的,哪些物品是圆锥体的。例如:橡皮泥、固体胶、透明胶、保温杯等是圆柱体的,削开的铅笔头、羽毛球、漏斗是圆锥体的。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5/46页。

圆锥的认识教案11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的特征?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这个物体叫圆锥。(板书: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小结: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拿出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小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华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形,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4)认识圆锥的高。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5)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螚直接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

  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展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以同桌为单位,利用教材的图示动手制作圆锥或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精巧。

  2、对比提升。比较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各部分的名城、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12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圆锥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学习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四、学习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五、学习准备 ppt课件、圆锥等。 六、学习过程

圆锥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教法:引导、归纳、总结、提升,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探讨交流一一总结应用拓展。

  2、学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体会类比。

  课前准备:圆锥的`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本课设计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

  师:同学们见过陀螺吗?陀螺是什么形状?

  这节课我们九一起来认识圆锥。(板书课题)

  2、定向(课件)

  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二、自主学习(10分)

  1、看书32页。

  2、回答:

  (1)圆锥有()个面,分别是()面和()面。有()个顶点。

  (2)底面是()形,侧面是()面。展开是()形。

  (3)()是圆锥的高。怎么测量?高有()条。

  3、指名展示自学结果。跟踪练习:书32页做一做。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

  (1)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底是圆锥的什么?高是圆锥的什么?

  四、质疑探究

  高为什么有一条?

  五、小结检测

  1、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检测

  1、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2、填空

  (1)圆锥有()个顶点,圆锥的高有()条。

  (2)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到()的距离。

  六、判断题

  1、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2、圆锥体的高只有一条()

  3、圆锥的底面是圆锥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4、圆锥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扇形。()

圆锥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教师:我们来看一组建筑物的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老师为我们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图片,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同桌同学可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马路上的反光锥

  ......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长方形),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1、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锥的顶点、侧面和底面。我们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有无数条高。那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圆锥的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利用自学所学到的知识上来画一画黑板上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同学可以在答题纸上画出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是连接哪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篇。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一条)

  师追问:为什么只有一条?(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课堂练习

  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汇报结果)

  幻灯出示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六、作业。

圆锥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

  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习十二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习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圆锥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02-27

人教版圆锥的认识教案03-31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6-05

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1-17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9-24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25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4篇02-16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4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