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4-08-08 08:02:12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1

  教学内容:

  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蒙古族服饰、课件、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古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射箭:嗖、嗖)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

  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挤奶、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草原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

  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草原教案3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通过沙锤、三角铁的学习和给歌曲伴奏,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模唱简单旋律,加强学生的音准、节奏的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演唱感受蒙古歌曲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同学们和老师跟随音乐一起做律动。

  二、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边放幻灯片边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 情景想像,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是什么颜色等)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播放《草原上》,听的时候思考这首歌曲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

  3、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蒙哥歌曲的'风格。

  三、 新课学习。

  1、 学习歌词。

  (老师讲解歌词,熟悉后学生按照节奏跟伴奏朗读歌词)

  2、学唱旋律。

  分析哪些字唱的短,哪些字唱的长,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

  3、 学会后,小组表演。

  4、听琴模唱旋律。

  5、 认识三角铁和沙锤,并为歌曲伴奏。

  四、 课堂总结。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歌曲风格特点以及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演唱。

  (下课,播放《草原上》,同学们跟随音乐离开教室)。

草原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柔美”等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草原》。同学在听歌曲的时候,脑海中有浮现什么画面吗?(感受到辽阔的大草原),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一起欣赏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明确:柔美、渲染、勾勒。强调书写。

  2、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明确:美。

  提问:感受到草原哪里美呢?

  明确:风景美,人情美。

  (三)深入研读

  (1)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优美语句。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你为什么觉得美?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明确:

  (第1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一片绿色,也有羊群在绿毯上悠闲、舒服地散步。

  (第2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明确:将草原上的背景比作是中国画,可以想象它多么美啊!

  (第3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明确: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草原人们盛装迎接客人。表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3)体会作者情感。

  明确:蒙汉一家亲。

  (四)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读一读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是啊,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草原的风光美,还让我们体会到了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颇丰哪!”

  作业:

  1、将文中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草原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

  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

  (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⑴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⑵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⑶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

  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2、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自己读──指名读。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同学们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一家的情谊。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草原教案7

  《草原》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弥漫着草原独特的风景与独有的风情。细细读来,草原的青草、蓝天、羊群跃然眼前,草原人们的热情、淳朴、好客呼之欲出。除了这两重具象的美,老舍,这位语言大师,亦带给我们另一重文字美。独具匠心的表达,耐人寻味的用词,都值得我们引领学生,沉入文本,反刍回味。

  本篇文章处处回荡着美的旋律,美文美读,美文美学。从课始的初知美到品读环节感悟美;从师生共读的想象美到写美的画面的创造美,诠释了课文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在熊老师的课堂之上,学生与老师一道,几番涵泳,几番沉入,醉心读书,静心品文,心随笔动,得言,得意,更得法。

  一、加一点新意,不落窠臼

  熊老师的开课颇有新意,链接了原文中老舍对北方的.初始印象的描述:“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诗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方去。”1961年的老舍,对草原的印象还是“怕”,熊老师由此入课,不仅借由此时的“怕”,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老舍亲临草原后的那份不舍与热爱,更借由此句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助推学生对重点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使之后对第一自然段的品读顺势而行,自然顺畅。这样不落窠臼的开课,独具慧眼更独蕴匠心。

  二、添一分简约,不枝不蔓

  本课的设计主线鲜明,由对草原的印象切入,由一个“美”展开,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草原的美写出来的?”。从感美、读美、写美徐徐渐进,由感受美景到感受美文,到领悟表达、积累美文,再到学写美景,教学主线明晰,逐层递进,这样的设计,不花哨,不繁冗,简洁利落,不枝不蔓,让课堂多一份清爽,多一份简约之美。

  三、多几个来回,不“醉”不归

  叶圣陶曾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座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咀嚼语言文字,沉入文本,与学生一道,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1、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在教学中,与孩子们进行亲密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草原的美的,在交流中紧扣语言,聚焦词语,琢磨出比喻的形象生动,“勾勒”“渲染”的贴切,“绣”的精致、生动,“流”的生机、活力,由语言,到词语,由发现,到咀嚼,到体味,到积累,到仿照,让学生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引导学生感悟的文字背后深藏的内涵,把“美”的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

  2、在朗读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的课堂上,“读”占熬头,由初读到默读,由读出感受,到读活美景,教师与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走进草原”“再轻一点,让美景在眼前浮现”,在多重的读中,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如此几个来回,学生已然沉醉其间,醉于曼妙美景,更醉于美妙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教学机智体现不足,对课堂的把控有待加强,如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对词语的挖掘不深,发言的广度不够,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不多。

草原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概括、夸张百灵鸟的外形特征。了解运用不同媒材表现百灵鸟的方法。认识色彩对表现画面的作用。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百灵鸟。

  三、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本课为1课时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范画、教材、课件、鸟类图片、学生课下搜集鸟类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图片,看,他是谁?(刘千)师:他是做什么的?(变魔术)老师跟他学了变魔术,你们信吗?现在开始变,变出一只鸟。

  (2)、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猜是什么鸟?(百灵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

  (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

  (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

  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E歌百灵:体步的红褐色百灵,顶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纹。

  F蒙古百灵:头顶周围粟色成环,有长而显著白色眉纹。

  3、分析百灵鸟的形态

  (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号入座”游戏(从形态上分析这分别是那只百灵鸟的影子)

  4、分析百灵鸟的花纹图案线条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

  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

  6、今天的森林舞会要开始了,现在小朋友们送来一些参加舞会的百灵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学生作品)

  7、学生作业你们能运用多种线条、图案、色彩为今天的森林舞会送上漂亮的百灵鸟吗?(出示作业要求)

  8、展评:请评出今天你认为最漂亮的百灵鸟去参加今天的森林舞会。

  9、拓展:老师刚收到森林舞会为今天的小朋友送来的一封信,你们想看吗?

草原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

  教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2、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勇猛呀!再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碰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

  老师巡视,把课文给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做到生字让学生确定)

  2、老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学生读。)

  3、分节读课文。

  ①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②谁最想锻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4、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5、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教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朋友了,再读。

  三、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第二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吗?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变化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C、天气的变化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

  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情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教师马上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起)→齐读。

  D、第一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准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会说—学生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教师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美丽的草原夜色,多宁静的草原之夜呀!学生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时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告,明天天气一定晴朗。

  (要是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宁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别要注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3、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告天气

  4、第二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

  蓝色的天边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也许能

  发现( )

  碰到( )

  也许能

  找到( )

  (1)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学生填空。

  (2)读读这首诗的第二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3)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4)第三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终于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对鹰说——学生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激情引读重点句,达到高潮: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告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充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高呼吧!—学生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学生酝酿后齐呼。

  板书:

  预告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草原教案10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6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生:老师,我是通过来理解的。

  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

  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

  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

  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师: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生:“翠色欲流”

  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生:绿得快要流动。

  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

  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

  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草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

  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

  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

  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草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

  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观察很有顺序。

  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

  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下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草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

  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

  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草原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 运用视、听、动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时值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 初步能为不同的`节奏型选择较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二、活动准备:

  1.双响筒、木鱼、响板、铃鼓等乐器,多媒体课件一套。

  2.环境布置:草原场景,节奏卡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引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师:今天啊,蒙古草原有个骑马表演,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复习节奏型,边拍手边用语音练习。(配合课件)

  师:我们跳得好不好、能不能到草原上去?让我们听听草原姐姐是怎么说的?

  (三)欣赏乐曲,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1、欣赏乐曲

  2、自由选择乐器练习整首歌曲的节奏型

  (1)幼儿自由选择乐器练习

  (2)为整首歌曲的节奏型伴奏

  3、为音乐伴奏

  (四)幼儿表演,活动结束

草原教案12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声飞扬激情引领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新课)

  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美丽的大草原是牧羊姑娘的家。一首由蒙古歌手德德玛首唱,并在近三十年岁月中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动人旋律,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直让人们对内蒙古有着无限的遐想与神往。

  现在,让我们也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人们想到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或是想到诗歌《敕勒川》)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切草原、品味草原(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配乐读文,再现草原

  1、师配乐读文。提问: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儿?

  (相机板书: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学们读得会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并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可以说子的结构,组词,换偏旁等方法识记字形)

  4、汇报检查

  (1)大屏幕出现生字,生读,并说说记忆方法。

  (2)多音字“撒”(可以请学生回忆前面那篇课文曾出现过?《父亲的菜园》中读成sā撒尿,本课读sǎ)

  (3)读一读本科的生字

  5、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可是你能读一读么?(找生读课文)

  三、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师:草原景色美,生活美,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些词语来展现草原美的呢?找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从这首诗中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草原遍地都是绿色;鲜花盛开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还有各种小鸟在歌唱;轻轻的溪水缓缓流淌;牛羊骏马就像天上的云朵和璀璨的珍珠;比喻句:毡包好似白莲花)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绿草彩蝶碧水骏马牛羊毡包

  2、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大屏幕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谈谈这些词语是你想到什么?

  (学生:想到了大草原上风儿把绿草吹动,好像一层层麦浪,蝴蝶展翅飞舞,彩云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聆听鸟儿的叫声,好像置身于仙境。)

  你能把头脑中的画面画一画么?(组内共同完成)

  3、展示作品,请生介绍自己的画。

  4、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看来,你们也非常的喜欢,是呀,置身于这美丽的仙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它是那么的坦荡、辽阔,大地万物都包容于此。老师突然有想喊想唱的冲动,你们想么?就让我们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心中的烦恼统统抛掉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就是草原的人,草原就是我们的家。

  5、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并且老师把它们绘制成一幅幅画面,你们想看么?(点击词语展示美景边介绍)

  (师:风吹绿草好似麦浪,彩蝶纷飞花争艳,一湾碧水映斜阳,水清草美育牛羊,绿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万里美如画,遍地花朵迎朝阳,百鸟齐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

  多美呀!1975年作者火华来到锡林郭勒草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景色惊呆了,蓝天白云下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夕阳西下,一顶顶蒙古包上空炊烟袅袅,火炉上奶香阵阵,草地上歌声嘹亮,怎能不让作者浮想联翩呢!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心情么?你能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么?

  (生:老师读了课文,我有个问题不明白,“牧民描绘幸福景”描绘的是什么?)

  四、突破难点,畅游草原

  1、师:“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美丽的家谁不爱,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更爱自己的家,他们自己当了作了主,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使家乡更加多彩。想当年是凄苦的马头琴声伴随他们四处漂泊,地主、王爷逼死他们的亲人,夺去他们的牛羊,苦难和泪水让他们流浪,鲜血染红了绿草地。复仇的决心令他们催动骏马奔向红旗飘扬的地方,是毛主席,我们的党给了他们雄鹰的'翅膀,让他们拔起刀枪消灭恶狼,让草原再现蓝天绿草,牧民们看是幸福的明天,他们要让苦难的草原变成欢笑的海洋。所以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美景。

  (出示现在的草原的风光和现代化的设施)

  2、师:仔细看,这就是你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草原张开了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在座的老师们也想去游览观光,想请你们这些草原的小主人做导游,你能介绍自己的家乡么?(给5分钟做准备)

  3、请出勇敢而又热情的小导游,带我们共同畅游美丽的草原

  五、热爱家乡,不忘草原

  这一趟草原之旅,老师不仅欣赏到了草原的风光美,还看到了草原的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冬不拉轻快的弦音奏出了你们的友好与热情,香甜的酥油茶令我们久久难以万忘怀。美丽的草原我还要再来,你们欢迎么?

  那就让我们和草原轻轻说声再见,美丽的草原,我们会记住你,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到来。大家一起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好么?

  师:草原儿女爱自己的家,我们也爱自己的家,老师要请你们写一写,(大屏幕出示,请生读)相信我们的家乡九台,也会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看看那位小诗人能把我们的家乡描绘的最美,最让人留恋。

  教学反思: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草原教案13

  一、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2、自学利用各种方法查询、搜集、处置信息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置信息能力、以获取崭新科学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予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二、活动准备:

  1、非政府学生排练节目。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介绍一些防雷安全科学知识。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展现,导入新课。

  1、展示各种森林火灾现场图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指名后小组交流。)

  2、展现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的身手,帮助森林中的动物们淡然逃出森林火场等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明确提出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使用王莎莎、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方式意见反馈。例如: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存有几种动物?他们存有哪些相同的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动物们逃生的'?

  (4)其它

  3、小结: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防火意识,象图片中的英勇男孩一样掌握一些自救逃生的方法。

  (二)鼓励钻研,概括整理。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火”的书籍、期刊、报刊杂志等,并加以研读。

  2、以小组为单位概括整理出来自己搜集至的资料,并制作成防雷手册或编一份防雷宣传手抄报。例如:“火”的可怕,“火”的防治,攻灭“火”的方法,灭火常识及出现火灾时如何拨通求救电话。

  着火了,怎么办?

  出现火情,同学们一定必须维持镇定。火灾初起至阶段,通常就是不大的一个小点,冷却面积并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淋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回去全面覆盖,就能够并使初起的火点燃。如果火势十分强烈,正在或可能将扩散,切勿企图灭火,必须立刻逃出火场,踢119火警电话,通告消防队救火。怎样报火警?

  (1)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必须摆事实起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摆事实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突遇存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自身利益疑惑,讨厌围观消防车,这既Though消防人员工作,也有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三)竞赛活动,游戏激趣。(成立主持人,四小组记分比赛。)

  1、抢答题。(老师提供部分问题,学生可适当补充。)

  (1)生活中的短萼可以引发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3)灭火时就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4)电话报警时要注意报清、报全哪些信息?

  (5)列出几种灭火方法。例如:关门冒险、从窗户灭火、安全出口灭火等。

  2、判断题。(学生也可补充题目。)

  (1)严禁学生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砍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2)有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报警时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表明。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电器着火,应当马上关上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水。

  4、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灭火设备知识及灭火方法,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5、助推学生在校园内实地考察灭火路线,并制作灭火路线图和灭火路标。评选活动出来最佳路线图予以记分。

  (四)逃生体验,增强意识。

  1、灭火演练。建议:学生统一身穿运动衣、运动鞋。

  2、在体育委员带领下做好准备活动。

  3、置放火灾道具。

  4、查看逃生路线。

  5、在老师率领下分组撤离灭火。

  结束总结

  此次班会的主题就是“森林防雷,从我们抓起”。地球上没火,就是个死去的地球,猿类也很难演化成人。没广义的火发生在地球上,既不能存有人类也不能存有人类文明的存有!因之世上的这文明、那文明,都与火文明息息相关。重新认识火、认同火、运用火,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意识之一。反之,就是残暴和无知。然而也正因为人不重新认识火、不认同火,或错误地、不怀好意地采用火,给人类增添的灾难也铺天盖地、触目惊心!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须要我们的爱护,使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草原教案14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草原教案15

  活动名称:

  草原上的舞会

  活动目标:

  1、能不受事物颜色,形状,大小,排列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守恒。

  2、能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使幼儿摆出相对应的图案。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彩色吸铁石、不同图形的卡片

  知识经验准备: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小朋友们,看看前面的大草原,漂不漂亮,今天在这片丽的大草原上要举办一场舞会,我们来看看都谁来参加了这场舞会。”,通过幼儿熟悉的音乐,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出示半张红太狼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来参加的这场舞会,幼儿猜出是红太狼之后,出示排列整齐的五张红太狼的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五,然后请一名幼儿将图片上红太狼排列出来的队形用红色吸铁石摆放在黑板上。然后用相同办法请出美羊羊,用黄色的的吸铁石将美羊羊的队形摆放在黑板上。

  (3)让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吸铁石,通过点数的方法得知,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4)接着将故事进行下去,红太狼和美羊羊得知自己和对方一样多之后,美羊羊将自己变大并且换了一个队形,红太狼也换了一个队形,让5只变了队形大小不同的美羊羊和变了队形的红太狼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一样多还是谁多谁少,得出结果,他们虽然队形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5)结束故事:红太狼知道自己怎么变也没有美羊羊多,不高兴的回家了,而美羊羊在红太狼走后,自己跳的很开心,一直跳到天黑,也回家了。

  操作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出示四组图片,请小朋友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只要答对就奖励幼儿装有图片的信封,第四组图片是老虎和松鼠的比较,比较完交幼儿《上山打老虎》的手指操,巩固知识。

  (2)让四组幼儿打开老师发给他们的礼物,根据小组编号,按照幻灯片上出示的图片,摆出相应的图形,谁先摆好,将摆好的图片摆到前面的黑板上,四组全部摆完之后,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让幼儿去外面寻找自己喜欢的数字五,进行比较: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双手,比较他们的手指是不是一样多。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02-14

《草原》教案09-21

《静默草原》教案03-07

《草原的早晨》教案02-24

关于草原教案02-11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经典)《草原的早晨》教案12-05

关于草原教案03-03

草原教案范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