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4-08-14 10:32:50 昌升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核舟记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核舟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核舟记教案10篇

  核舟记教案 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说明顺序 。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二、教学重点:

  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教学难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

  三、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有名的散文家,着有《茅檐集》。

  四、疏通文意帮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许

  (6)清风徐来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黄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五、深入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个人物的?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从作者的刻画中能显露出所雕人物怎样的性格身份?

  2、把“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约”、“可”和“许”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六、反馈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高可二黍许

  (2)清风徐来

  (3)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2、归纳本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以 为序,层次 ,构思 , 跟描写结合,语言

  八、 课外作业 :

  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核舟记教案 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难懂字词,品味有关语句,赏析核舟雕刻之巧与文章说明之妙。

  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注释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字你会读吗?试着给它注音

  洢皿罔贻奇轩箬糁髯褶袒诎髻属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整理文中一字多义的例句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

  (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4、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

  二、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

  3、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

  1、讨论,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划出有关语句)

  2、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语句,你认为哪句话或哪个词写得最好,好在何处?

  ⑴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⑵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⑶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⑷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学习小组内可自己演一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发挥想像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可以适当加些语言。

  四、谈收获: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核舟记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顺序,品味本文简洁、严密、生动的语言。

  感受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精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难点

  体会文章对核舟精湛技艺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核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魏学洢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4、研读课文

  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探讨文章的说明顺序,如空间顺序。

  5、精读课文

  品味文中对核舟人物、物品等的描写,体会其生动性。

  感受核舟的精湛技艺。

  6、拓展延伸

  让学生介绍一件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

  7、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

  8、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仿照《核舟记》,写一篇介绍工艺品的短文。

  核舟记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了解核舟的艺术特点,学习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体会雕刻者的精湛技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

  学习空间顺序的说明方法。

  2、难点

  理解核舟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微雕艺术的视频,引入核舟。

  2、文学常识介绍

  作者魏学洢的生平及作品。

  本文的体裁及出处。

  3、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4、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教师答疑解惑,强调重点字词。

  5、分析课文

  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详细分析核舟上的人物、物品等细节。

  6、探究艺术特色

  讨论核舟的`艺术价值。

  体会作者对核舟的赞美之情。

  7、课堂总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8、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用自己的话向家人介绍核舟。

  核舟记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核舟的特点。

  感受微雕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2、难点

  理解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腻描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展示核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核舟的`精致。

  2、检查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音、节奏。

  提问学生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3、字词讲解

  结合课下注释,讲解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

  4、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

  5、深入研读

  按照空间顺序,分析核舟的各个部分。

  品味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感受其生动性。

  6、拓展提升

  展示其他微雕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

  7、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8、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短文。

  核舟记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文中描写核舟的手法。

  2、难点

  体会核舟的“奇巧”之处。

  三、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中国古代微雕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朗读课文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等。

  纠正读音和停顿。

  3、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教师点拨疑难。

  重点讲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4、文本分析

  找出描写核舟的句子,分析其写作角度。

  探讨核舟的“奇巧”表现在哪里。

  5、写作技巧探究

  学习本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6、总结归纳

  总结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7、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描述一件手工艺品。

  核舟记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

  感受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精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难点

  体会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理解微雕艺术的精湛之处。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微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核舟记》。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疏通文意

  教师讲解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如“罔不因势象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等。

  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分析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中间部分是对核舟的具体描述。

  (五)探究说明顺序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明方位的词语,如“船头”“船尾”“舟背”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介绍核舟的各个部分。

  (六)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简洁、生动的语言,如“各具情态”“矫首昂视”等。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部分,分析其作用。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强调学习本文的重要意义,如了解古代微雕艺术。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仿照《核舟记》的写法,介绍一件工艺品。

  核舟记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生动逼真的描写手法。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理解作者对核舟人物的刻画。

  2、难点

  感受核舟的“奇巧”,体会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微雕艺术的视频,引出课题《核舟记》。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介绍魏学洢及《核舟记》的创作背景。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答疑解惑,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五)文本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核舟“奇巧”在何处?

  学生从核舟的大小、所刻内容等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如核舟体积小但所刻内容丰富,人物栩栩如生等。

  分析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如东坡、佛印、鲁直的神态、动作等。

  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生动。

  举例说明,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六)写作手法

  探讨本文的说明顺序,明确空间顺序。

  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按照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进行梳理。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准确、生动。

  (七)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知识、核舟的特点、写作手法等。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观察一件工艺品,仿照《核舟记》的写法进行介绍。

  核舟记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理解核舟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准确翻译课文。

  把握核舟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2、难点

  领悟核舟所体现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核舟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核舟的精致,从而引出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字音和停顿。

  提问学生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文言知识讲解

  结合课文,讲解重点文言字词,如“诎”“衡”“甫”等。

  分析文言句式,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

  (四)理解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确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五)欣赏核舟

  引导学生观察核舟的结构,从船头、船尾、船背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船头部分重点分析三人的神情姿态。

  船尾部分关注两个船夫的动作。

  船背部分了解题字的内容。

  让学生思考核舟所表现的主题,体会“大苏泛赤壁”的意境。

  (六)写作特色

  探讨本文的说明顺序,通过绘制核舟的结构图,明确空间顺序的运用。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准确、生动、简洁。

  (七)拓展延伸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微雕作品或介绍其他著名的工艺美术作品。

  (八)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言知识、核舟的艺术特色等。

  (九)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工艺品的短文,运用空间顺序进行介绍。

  核舟记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读通、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感受核舟的精巧,体会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理解核舟的精巧之处。

  2、难点

  理解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

  掌握空间顺序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核舟的图片,提问学生对核舟的第一印象,引入课文。

  (二)文学常识介绍

  介绍作者魏学洢和本文的.体裁——说明文。

  (三)朗读课文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文意疏通

  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和翻译。

  (五)核舟之巧

  引导学生思考核舟的精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核舟的大小、所刻内容的丰富等方面进行讨论。

  例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分析文中对人物的刻画,体会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所传达的情感。

  (六)说明顺序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明方位的词语,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按照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引导学生复述核舟的构造。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强调核舟的精巧和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用自己的话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核舟。

【核舟记教案】相关文章:

《核舟记》的教案03-01

核舟记教案06-10

《核舟记》教案优秀08-02

核舟记教案【实用15篇】07-01

《核舟记》教学反思02-27

关于《核舟记》教案汇编8篇10-10

《核舟记》教案集合7篇04-03

《核舟记》教案范文集合五篇04-21

《核舟记》教案范文锦集六篇04-22

《核舟记》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