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时间:2022-07-31 10:03: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登鹳雀楼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鹳雀楼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登鹳雀楼教案4篇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登鹳雀楼教案 篇2

  教学设计示例

  4.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1、(课件示鹳雀楼图)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示“鹳雀楼”词,指名读。(表扬已经认识这几个生字的学生)(识字大王)

  说说名字怎么来的如有生在课前已查到,鼓励学生说,并奖励查阅资料的认真。(查资料能手)

  课件示“鹳雀”图,说名字来历:因这座楼上常有这种叫“鹳雀”的鸟飞来栖息,所以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

  2、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想不想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屏幕跳出“登”,指名读题,齐读。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请小朋友先自己练读古诗,看谁能不光把古诗读准确,而且能和所有生字娃娃都交上朋友,先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如有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背出来的话,逗他们说不要上这一课了,谈话中引导说出还要更准确地读好诗、背好诗,学习生字,理解诗意等,让他们都能认真地上课)

  4、检查生字

  课件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看,古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

  指名一后进生上台做小老师领读,读对全体跟他读。(——你今天真勇敢,小手也举得这么高,就请你)(给他带上进步的桂冠)

  再请一名学生(也给你带上进步的桂冠)

  5、检查读诗

  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

  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可画停顿线)

  6、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7、指导质疑

  请小朋友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诗,想想哪里你不懂交流疑问。

  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小朋友别着急,我们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吗(1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因为这些插图跟古诗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2反复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了,自然就懂了。3发挥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

  学习方法示于卡片。

  二、品读诗句

  1、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白日指什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

  太阳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

  依山尽是说太阳——

  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

  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示图,交流。示词,认读。

  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

  黄河入海的源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的,因为离得很远很远,作者这样写是他在发挥——想象。

  我们也来发挥想象,把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画出来。指名板画。(必要时师帮助)

  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男女比赛,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

  指名,两边赛读,齐。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读——

  他在想什么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

  这是因为——让生试说。

  板贴:登高才能望远

  指导读。评。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5小结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喜欢吗那把它连起来好好地练练,呆会请你起来朗读,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

  自由练习,指名,赛读,齐读。(可老师参与)

  三、情境中指导背诵,

  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

  设置情境:注意,你现在就是大诗人王之涣,此时,你正站在鹳雀楼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夕阳挨着群山下沉和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的壮丽情景,你诗兴大发,请—

  (活脱脱一个小王之涣呀!)谁也来做一回王之涣我们一齐来吧!

  回去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

  四,延伸教学

  小朋友,其实象这样好的古诗词呀,古诗书上有好多好多。我们平常应该多去读读、背背。我们要让我们的小脑瓜里多积累一些好的古诗词,因为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老师知道,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已经在这样做了,是吧那谁来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的小本领呢指名背诗。

  这么多小朋友想背呀,可时间不允许了呀。这样吧,你们再准备准备,这个礼拜的班会课,我们来举办一次古诗诵读会,到那时你们再来大显身手,好吗

  过:下面我们要来练另一样小本领了。

  五、识字、写字

  1、记生字

  这课的生字怎样记住他们呢看田字格,同桌一起记。

  交流:先说说难记的,再让编出字谜的小朋友说说。

  相机区别:人跟入,目和木

  或:哪几个字要提醒小朋友别写错或用错

  2、指导写

  问:哪些字感觉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教的

  示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写此字。(背景音乐)

  结束: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祝福的话.

  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

  齐读

登鹳雀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 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 生字卡、识字卡、10个*卡

  导学步骤:

  老师

  学生

  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 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 板书《登鹳雀楼》 放录音:《登鹳雀楼》 出示黑板 古诗 指导读 师范读 指导画出会认的'字 检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画太阳的形状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 师用文具盒演示: 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 抽生画眼睛 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 抽生说

  齐读课题 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 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 给卡片排队 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用△画出来

  生观察图:中间高,两边低 口头组词 生画 口头组词、说话 生讨论写法

【登鹳雀楼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登鹳雀楼教案02-09

《登鹳雀楼》:说课稿06-19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1-12

《登泰山记》教案03-13

《登岳阳楼》教案12-16

《登幽州台歌》教案03-02

登岳阳楼教案02-27

《登幽州台歌》 教案02-11

登华山心得体会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