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2-08-07 11:02:36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合集9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2~75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2.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

  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5.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

  建议

  1.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

  活动一:地震灾害

  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害

  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老师可展示课本P39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几种自然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课本P40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自然灾害?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

  (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

  (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地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2.通过对本区的观察,发现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通过会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上。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了不少问题。课前同学们就交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谁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二、活动一交通问题——堵车

  1、师:你说的问题是堵车。(板书)

  (1.)堵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方便呢?学生举例说明。(课件出示图片)(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谁有补充?

  2、师:造成堵车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3、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活动二交通问题——车祸

  1.师:你们课前找的资料真齐全,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找到了什么交通问题呢?

  2.师:车祸(板书)多么可怕的交通问题。在你的周围发生过什么车祸吗?

  3.学生举例讲述。师:当时你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师出示图片及相关数据。

  5、师:造成车祸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6、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四、活动三交通问题——汽车污染

  1.师: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其中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更是影响我们的生活。说说它对你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面对带给你的影响你想如何解决?

  2.学生汇报,师出示数据(出示课件)

  3.小实验:我们来做个噪音实验好吗?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4.全班汇报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五、活动四:交通督察员

  1、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了解到现在的`交通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贺你们!面对交通出现的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要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一解决,有没有信心!请做一回交通督察员,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现的交通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纸上写出你的金点子吧!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4、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

  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 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 ,错的打Х

  (2) 根据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3) 在干部选举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们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学生交流选举中可能遇到的现象。

  如:投选票…… 不公平,不公正

  凭关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这些同学是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你们在选举班干部时是怎样做的?你们对干部选举有和建议?

  三、 交流活动

  同学《干部轮岗大家谈》,按下列条件全班同学分类站列。

  “赞同轮流当干部”:

  “赞同选举产生干部”:

  “其他条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总结。

  第三课时 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 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列表分析。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列表说明。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 拓展

  1、 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 在组内交流。

  (3) 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 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 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09-16

品德与社会教案03-01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03-02

实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7-02

【实用】《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7-10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3-10

品德与社会教案 15篇03-16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六篇07-11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九篇08-08